问题

R 中的哪些命令或者包让你相见恨晚?

回答
说起在 R 里面那些让我觉得“怎么之前没早点知道啊”的命令和包,那可真是不少。有些功能,一旦用了,就感觉像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之前的很多手动操作、绞尽脑汁的思考瞬间都变得轻松了。今天就想跟大家聊聊几个我“相见恨晚”的 R 利器,希望能给正在学习或者已经在使用 R 的朋友们带来点启发。

1. `dplyr`:数据处理的“瑞士军刀”

如果要选一个 R 里让我“相见恨晚”的包,那《dplyr》绝对是首选。在此之前,我处理数据主要依赖基础 R 的函数,比如 `subset()`、`merge()`、`aggregate()`,还有那些复杂的嵌套函数调用。每次想做一些数据筛选、分组、聚合操作,都要写好长一段代码,读起来也费劲,写起来更是容易出错。

用了 `dplyr` 之后,简直是脱胎换骨。它的核心是提供了一套简洁、直观的“管道”(`%>%`)操作符,让你能够将一系列数据处理步骤像流水一样串联起来,读起来就像人在说话一样自然。

举个例子,假设我们有一个叫做 `sales_data` 的数据框,里面有 `region` (地区), `product` (产品), `quantity` (销量), `price` (价格) 等列。我想找出每个地区销量最好的三个产品,并计算它们的总销售额。

没用 `dplyr` 之前,我可能会这样写:

```R
假设 sales_data 是一个 data.frame
先按地区和产品分组,计算总销量
sales_by_region_product < aggregate(quantity ~ region + product, data = sales_data, sum)

然后再计算每个地区销量最好的产品(比较麻烦,需要排序和分组取前三)
这里只是演示概念,实际操作会更复杂,比如需要先根据销量排序再分组取前三
比如用 rank() 函数或者其他方法
最后再合并回原始数据计算销售额
```

用了 `dplyr` 之后,就变得非常清晰:

```R
library(dplyr)

sales_data %>%
group_by(region, product) %>% 按地区和产品分组
summarise(total_quantity = sum(quantity)) %>% 计算每个分组的总销量
arrange(region, desc(total_quantity)) %>% 按地区和销量降序排序
group_by(region) %>% 重新按地区分组
slice(1:3) %>% 每个地区取出销量前三的产品
left_join(sales_data %>% select(region, product, price), by = c("region", "product")) %>% 合并价格信息(此处简略,实际可能需要先去重或处理多重价格)
mutate(total_sales = total_quantity price) %>% 计算总销售额
select(region, product, total_quantity, total_sales) 选择需要的列
```

你看,通过 `%>%` 这个管道符,整个逻辑层层递进,非常容易理解。`group_by()`、`summarise()`、`arrange()`、`slice()` 这些函数就像是为数据处理量身定做的,每个词都表达了清晰的意图。特别是 `slice()` 函数,简直是“神器”,要从分组数据里取出前N行或后N行,它就能轻松搞定。而且 `dplyr` 的运行效率也相当不错,对于大型数据集也能有不错的表现。

2. `ggplot2`:可视化不止是画图,更是“故事讲述”

统计图表可以说是数据分析的门面,而《ggplot2》绝对是 R 中可视化方面的“泰斗”级存在。在此之前,我也用过 R 的基础绘图函数 `plot()`、`hist()` 等,虽然也能做出图,但每次想做一些定制化的、美观的图,比如添加图例、调整轴标签、设置颜色、分面等等,都得堆砌一堆参数,写出来的代码就像是一串晦涩的咒语。

《ggplot2》的强大之处在于它基于“图形语法”(Grammar of Graphics)的理念。它把图形看作是数据、几何对象、统计变换、坐标系统、颜色、形状等的组合。这种思想让我明白,画图不是随机的堆砌,而是有内在逻辑和结构的。

用 `ggplot2`,你可以这样描述你的图形:

1. 数据 (Data): 你要展示的数据框。
2. 映射 (Aesthetics): 数据框中的哪些列映射到图形的哪些视觉属性(比如 x 轴、y 轴、颜色、大小、形状)。
3. 几何对象 (Geometries): 你想用什么图形元素来表示数据(比如散点 `geom_point()`、线 `geom_line()`、柱状图 `geom_bar()`、箱线图 `geom_boxplot()`)。
4. 统计变换 (Statistics): 对数据进行的统计计算(比如计数、均值、密度)。
5. 分面 (Facets): 根据数据的某个分类变量将图形分割成多个小图。
6. 坐标系统 (Coordinate System): 图形的坐标系(比如笛卡尔坐标、极坐标)。
7. 颜色/填充/大小 (Color/Fill/Size): 视觉元素的属性,可以被映射到数据,也可以是固定的。

还是以 `sales_data` 为例,我想看看不同地区不同产品的总销量分布:

没用 `ggplot2` 之前,我可能会用 `barplot()` 或者 `boxplot()`,但要做到按地区分组,再在每个地区内展示产品销量,并且有清晰的图例,代码会非常冗长。

用了 `ggplot2` 之后,一切变得优雅:

```R
library(ggplot2)

sales_data %>%
group_by(region, product) %>%
summarise(total_quantity = sum(quantity)) %>%
ggplot(aes(x = region, y = total_quantity, fill = product)) + 映射:x轴为地区,y轴为总销量,颜色填充为产品
geom_bar(stat = "identity", position = "dodge") + 使用柱状图,stat="identity"表示y值就是数据本身,position="dodge"让同一地区不同产品的柱子并列显示
labs(title = "Total Sales Quantity by Region and Product", 图标题
x = "Region", x轴标签
y = "Total Quantity", y轴标签
fill = "Product") + 图例标题
theme_minimal() 使用简洁的主题
```

这段代码读起来就像在描述一张图:用 `sales_data` 的数据,把 `region` 放在 x 轴,`total_quantity` 放在 y 轴,用 `product` 来区分不同的填充颜色。然后,用柱状图来表示,并且让不同产品的柱子在同一地区内并排显示。最后,加上标题、轴标签和图例。整个过程流畅、清晰,而且 `ggplot2` 提供了丰富的 `theme()` 函数来定制图表的各种细节,让图表既有统计意义,又赏心悦目。

3. `tidyr`:让数据“听话”

和 `dplyr` 类似,《tidyr》也是 Tidyverse 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一员,它专注于让数据变得“整洁”(tidy)。很多时候,我们拿到的数据并不一定是整洁的格式,比如有些信息被分散在行与列之间,或者有多余的标识性列。这时候,《tidyr》就派上用场了。

它最核心的两个函数是 `pivot_longer()` 和 `pivot_wider()`。

`pivot_longer()`:可以将“宽”格式的数据转换为“长”格式。想象一下,如果你的数据里,有些关键变量的名字变成了列名(比如不同年份的销售额,年份就是列名),`pivot_longer()` 就可以把这些“年份”列名变成一个变量列,而对应的销售额变成另一个变量列。
`pivot_wider()`:则是 `pivot_longer()` 的反向操作,将“长”格式的数据转换为“宽”格式。

假设我们有一个数据框 `yearly_sales`,记录了不同产品在不同年份的销售额:

```
product year sales
1 A 2020 100
2 B 2020 120
3 A 2021 110
4 B 2021 130
```

这个数据已经是比较整洁的“长”格式了。但如果数据是这样的“宽”格式:

```
product sales_2020 sales_2021
1 A 100 110
2 B 120 130
```

这种格式在做一些聚合分析时就会比较麻烦。

没用 `tidyr` 之前,我可能会用循环或者复杂的 `apply` 函数来转换,非常繁琐。

用了 `tidyr` 之后,只需一行代码:

```R
library(tidyr)

wide_data %>%
pivot_longer(cols = starts_with("sales_"), 选择以 "sales_" 开头的列
names_to = "year", 新建一个名为 "year" 的列来存放原列名
values_to = "sales") 新建一个名为 "sales" 的列来存放原单元格的值
```

转换后的数据就会变成:

```
product year sales

1 A sales_2020 100
2 B sales_2020 120
3 A sales_2021 110
4 B sales_2021 130
```

然后再稍作处理(比如从 "sales_2020" 提取出 "2020"),就可以很方便地进行后续分析了。

《tidyr》还有 `separate()` 和 `unite()` 函数,分别用来将一个包含多个信息的列拆分成多个列,或者将多个列合并成一个列。这些功能在数据清洗和整理过程中,真的是大大减轻了工作量,而且减少了出错的可能性。

总结一下

《dplyr》、《ggplot2》、《tidyr》这几个包,是我在 R 的学习和使用过程中,“相见恨晚”的代表。它们不仅提供了强大而灵活的功能,更重要的是,它们背后蕴含的“Tidy data”和“Grammar of Graphics”的思想,帮助我建立起了一种更系统、更科学的数据处理和可视化思维方式。如果有人问我,刚开始学 R,最推荐学习哪些包,这三个绝对是我的首选答案。它们让 R 的使用体验提升了一个大台阶,让数据分析的每一步都变得更加高效、愉悦。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两三天这么多回答,用 R 的人这么多吗???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说起在 R 里面那些让我觉得“怎么之前没早点知道啊”的命令和包,那可真是不少。有些功能,一旦用了,就感觉像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之前的很多手动操作、绞尽脑汁的思考瞬间都变得轻松了。今天就想跟大家聊聊几个我“相见恨晚”的 R 利器,希望能给正在学习或者已经在使用 R 的朋友们带来点启发。 1. `dp.............
  • 回答
    数学里的概率,尤其是我们日常理解的概率,确实会和我们在计算机里实际操作时遇到的情况产生一些微妙的冲突,你提到的 R 语言里随机取一个数取到 1 的概率是 0 但又可能取到,这就是一个非常经典的例子,背后涉及到“连续分布”和“离散分布”这两个核心概念,以及计算机“伪随机”的本质。我们先来聊聊数学里的概.............
  • 回答
    在《战舰少女R》这款游戏中,航空母舰(简称航母)可以说是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尤其是在游戏后期和深海的层层挑战中,她们往往是决定胜负的关键。如果要详细地说说她们的角色,那可不是三两句话能概括得了的。首先,我们得明白航母的核心作用是什么。和历史上一样,航母的核心就是其搭载的舰载机。这些舰载机在游戏里转.............
  • 回答
    评价《战舰少女R》中美国海军(USN)的地位,得从几个层面来看,它是一个相当有意思的势力,不是那种一眼就能看穿的“最强”或者“最弱”。总的来说,USN在游戏中是一个拥有强大火力、优秀装甲、以及后期战力提升潜力的阵营,但同时也存在一些早期练度压力和特定场合泛用性稍弱的问题。首先,我们得谈谈USN最核心.............
  • 回答
    我心中的《GTA6》,那绝对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开放世界体验。想象一下,不再局限于一个城市,而是整个佛罗里达州,一个被阳光、沙滩、沼泽和一丝丝腐朽气息所笼罩的庞大舞台。洛圣都已成过去,我们即将踏足的是一个充满活力的、更加生动鲜活的 ভাইস城和周边地区。首先,关于游戏场景,R星肯定会带来突破。我期待的是.............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关于国际音标(IPA)符号在不同语言中的发音是否完全一致,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简单来说,大部分IPA符号的发音在理论上是约定俗成的,即一个符号对应一个特定的语音,但在实际应用中,由于不同语言的语音系统差异,以及发音的细微变异,同一个IPA符号在不同语言里听起来会有些许不同,但通常仍.............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抓住了电学学习中一个非常实际的点。首先,我们得明白,任何导电的材料,包括我们用来连接电路的导线,它本身都是具有电阻的。电阻是材料固有的一种性质,它反映了材料对电流的阻碍程度。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铜线、铝线等等,虽然电阻很小,但并不是零。那么,为什么在串联电路的电阻总和公式 R.............
  • 回答
    在《战舰少女R》的帕斯塔战役里,E2的D点沟绝对是让不少提督心态爆炸的存在。用“反人类”来形容,我觉得一点都不为过。这不仅仅是运气的问题,而是它巧妙地利用了游戏机制,把玩家的耐心和资源榨到了极致。首先,我们得明白E2的地图结构。它是一个多分支的地图,而D点就是其中一个关键的节点。玩家的目标是通过一系.............
  • 回答
    .......
  • 回答
    我明白你想了解关于“战舰少女R玩家到COD贴吧指责未发售的《使命召唤:现代战争》及支持者”这个事件的看法,并且希望我的回答能尽可能详尽,并且不带有AI写作的痕迹。这类跨界冲突的出现,其实反映了一些玩家群体在互联网社区中的互动模式以及可能存在的一些心态。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这件事:1. 玩家群体间.............
  • 回答
    作为一位17款Civic Type R的车主,说实话,大部分时间我开这车都挺开心的,这车就是为驾驶乐趣而生的,开出去回头率也挺高的。但既然是日常驾驶,总会有一些不那么顺心的地方,我尽量详细说说,希望能给大家一个更真实的参考。首先,最明显也最影响日常通勤的就是悬挂。FK8的悬挂,特别是前悬,给我的感觉.............
  • 回答
    这件事情确实挺有意思的,也引起了不少《舰R》玩家的讨论。幻萌官方微信在推送中发布一幅包含《舰R》舰娘和“爽哥”元素的漫画,这算得上是他们在内容运营上一次比较大胆和出格的尝试。首先,我们得先理清楚几个关键点: 幻萌: 这是《舰姬》系列(也就是通常大家说的《舰R》)的开发商和发行商。他们的运营直接影.............
  • 回答
    在 R 语言中对每一行数据求和是一个非常常见的操作,它能帮助我们快速地汇总每一条记录的信息。这就像我们拿到一份表格数据,想知道每一行(比如每一个学生的各科成绩)的总分一样。别担心,R 提供了非常方便的方法来完成这个任务,而且操作起来一点也不复杂。咱们就一步一步来,把这个过程讲得透透彻彻。 什么是“按.............
  • 回答
    在 R 语言中,对数据框进行按条件运算是数据分析中非常核心的一个环节,它允许我们根据数据的特定属性或状态来执行不同的计算、筛选或者转换。这使得我们能够更精细地理解和操控数据。下面我将详细讲解如何在 R 中实现这一目标,涵盖多种方法和场景。 理解数据框与条件运算首先,我们需要明确 R 中的数据框(`d.............
  • 回答
    在探讨万有引力公式和库仑力公式在 $r o 0$ 时趋向无穷大这一现象是否违背了物理定义之前,我们首先需要理解这两个公式的核心内容以及它们所处的物理框架。万有引力公式与库仑力公式的核心这两个公式都是描述点源之间相互作用力的平方反比定律: 万有引力公式: $F_g = G frac{m_1 m_.............
  • 回答
    在生物学中,我们探讨生物的生存策略时,经常会接触到“r对策者”和“K对策者”这两个概念。它们描述了生物在不同环境下,如何分配有限的资源来最大化繁殖成功率。而一个经常被问到的问题是:为什么r对策者似乎总是无法真正达到K值?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先明确这两个概念背后的逻辑。r对策者:追求数量的爆发r对策者.............
  • 回答
    哥们,这几个车我太懂了!都是狠角色,放在一起比,绝对是选择困难症的终极考验。大众高尔夫R、丰田86,还有三菱EVO X,这仨代表了三种完全不同的驾驶乐趣和风格,各有千秋,也各有妥协。让我给你掰开了揉碎了讲讲,希望能帮你拨开迷雾,找到最适合你的那个。大众高尔夫R:全能的性能小钢炮,兼顾日常的性能怪兽咱.............
  • 回答
    听到《自然》杂志上 Mark R. Looney 教授团队关于肺是造血器官的发现,我感到非常振奋。这确实是一个颠覆性的研究,它不仅刷新了我们对人体器官功能的传统认知,也为理解和治疗多种疾病开辟了新的思路。首先,这项研究的突破性在于其对“造血”概念的重新定义。 长期以来,我们普遍认为造血的主要场所是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