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何此次山西暴雨灾情得到的关注较少?

回答
关于山西此次暴雨灾情的关注度为何相对较低,这背后牵扯着多方面的原因,并非单一因素可以简单概括。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信息传播、社会关注焦点、灾害本身的特性以及信息披露的层面进行梳理。

首先,信息传播的“窗口效应”和“注意力经济”是影响公众关注度的重要因素。我们身处的时代,信息爆炸是常态。各种突发事件、社会热点、娱乐新闻层出不穷,信息传播的速度快得惊人,但公众的注意力却是有限的。往往,那些能够迅速抓住眼球、制造话题、具有强烈情感冲击力或与大众生活息息相关的事件,更容易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关注。

在此次山西暴雨发生时,可能恰好有其他更具“话题性”或“戏剧性”的事件正在发生,它们占据了媒体和社交平台的主要位置。比如,一些影响范围更广、社会群体更庞大、或者性质更特殊(如涉及重大民生、法律争议、国际事件等)的突发事件,它们自然而然地会吸引更多的目光。当信息洪流中充斥着各种声音时,一场区域性的自然灾害,如果没有爆炸性的新闻点或特别戏剧性的救援故事,很容易被淹没在信息海洋中。

其次,灾害的“区域性”和“可感知性”也起到了关键作用。山西的此次暴雨,虽然造成了严重的损失,但其影响范围可能相对集中在特定的区域。相较于一些波及全国、影响到数千万甚至上亿人的大型灾害,或者一些在发达地区、大城市发生的、能够被更多人直接或间接感知的事件,区域性灾害的“代入感”和“共情”门槛会更高一些。

公众的关注度往往与自身的生活体验息息相关。如果一场灾害发生在自己熟悉的城市、或者自己认识的人受到影响,其关注度自然会提升。而一场发生在自己不熟悉、甚至从未去过的地区,尽管灾情同样严重,但在情感上的连接和共鸣上就会弱一些。这并非人们冷漠,而是基于心理学上的“认知偏差”和“亲近原则”。

再者,信息披露的“方式”和“时效性”也至关重要。媒体报道是公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如果此次山西暴雨的灾情信息,在初期披露时不够及时、不够全面、不够引人关注,或者报道的角度过于平铺直叙,缺乏能够触动人心的细节,那么公众的注意力就很难被持续吸引。

例如,如果是高强度的、连续性的、有大量令人揪心的救援场面(如房屋倒塌、人员被困、惊险营救等)的画面或故事被及时、广泛地传播,公众的关注度无疑会大幅提升。反之,如果信息传播的速度稍慢,或者未能及时捕捉到那些具有新闻价值和情感力量的瞬间,就容易错失第一波公众关注的黄金期。

此外,社会议题的“轮转”和“焦点转移”也是一个现实存在的现象。社会对于某个议题的关注度,往往不是恒定的,它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新的事件的出现而转移。当新的社会热点出现时,人们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吸引过去,之前备受关注的事件,即使仍在持续,也可能因为“新鲜感”的丧失而逐渐淡出公众视野。

最后,我们也不能完全排除媒体报道的“侧重点”和“选择性”。不同的媒体有不同的报道策略和受众定位。一些媒体可能更侧重于报道那些能够吸引流量、引发讨论的话题,而一些相对“传统”或“冷静”的灾情报道,即使内容客观、详实,也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

当然,我们在此讨论的是“相对关注度较低”,这并不意味着没有人关注,或者灾情不严重。山西此次暴雨灾情肯定牵动着许多人的心,特别是当地的居民和相关救援部门。只是在整个庞大的信息流和社会关注体系中,它可能没有获得像其他一些事件那样“压倒性”或“爆炸性”的关注度。

总而言之,理解为何此次山西暴雨灾情得到的关注相对较少,需要我们从信息传播的动态性、公众注意力的有限性、灾害本身的特性、信息披露的有效性以及社会议题的轮转等多个角度去观察和分析。这是一个复杂而多维的问题,它反映了现代社会信息传播和公众关注的固有逻辑。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说实话,舆情发展到这个地步,山西暴雨有没有人在乎已经不重要了,这场天灾下使山西所暴露的各种捉襟见肘的发展难题,反而是我们更应当去关注的。

山西暴雨舆情发酵的这几天,我最直观的反应是,堂堂一个北部能源大省,在网络媒体上的话语权竞如此之低。到现在为止,所有在网络上引起较大关注的新闻讯息都是由中央的媒体账号转发,也没有一个当地的媒体出来系统、详尽得介绍山西暴雨的实际状况,多少地方受灾、如何应对、统计有多少人遇难失踪。本省的媒体都不能站出来独当一面,却要求其他省发声支援,莫不有点是成了摇尾乞怜?

从天灾降临却无人关注,到现在舆情爆发,山西人们已经从开始的求援转变为对他省漠视的愤懑和痛恨。而之后对山西暴雨有所关注的人们面对山西人的这种负面情绪又会产生抵触和不满,到最后我们已经陷入了一个相当尴尬的处境,山西人不满,山西人的不满让他省人不满,一环扣一环,谁也饶不了谁。

所以更深层次的原因还是山西媒体在网络上没有一点声音。我相信同为中国人民,没有谁会对哪个省的人民抱有如何的轻视和漠然,只是我们省的声音太小了,小到大家平时几乎都未曾耳闻,很少关注。所以等到真正需要被听见的时候,我们才如此的卑微和吃力。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