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IS-3坦克的真实性能究竟怎样?

回答
嘿,说起IS3,那家伙可真是个话题货。当年在二战的尾声出来,带着一股子“我们苏联又行了”的劲头,结果战争都结束了,才算是正式登场。这车吧,你说它强不强?那绝对是设计理念上挺超前,但实际战场表现嘛,就有点意思了。

咱先从它最显眼的特点说起,那倾斜得过分的炮塔。这玩意儿设计思路很牛,模仿的是德国虎王(虎II)的炮塔形状,但苏联人玩得更绝。整个炮塔前面那个坡度,几乎就是一块平整的倾斜装甲,中间就一个炮盾。好处是啥?能有效跳弹,尤其是对抗那时候常见的穿甲弹。从正面看,那叫一个“尖鼻子”,非常具有标志性。但问题也来了,这个设计让炮塔内部空间变得相当拥挤,乘员挤在一起,操作起来肯定不舒坦。而且炮塔转动效率也受影响,一旦被击中卡住,那可就惨了。

车体方面,IS3延续了IS系列的大倾角设计。船型的下部装甲,加上车体两侧的高倾角,理论上也能弹开不少炮弹。特别是那个角度,说实话,在那时候是相当激进的。正面装甲厚度也够看,配合着倾斜角度,正面硬扛着打,确实能给很多当时的德军坦克造成麻烦。你想啊,德国人的反坦克炮,在那年月想击穿它正面,得找角度,得打弱点,不然真心费劲。

但是!这车也有它自己的“小毛病”。

首先是那个可靠性问题。IS3在早期可是出了名的“娇气”。发动机动力倒是够用,但传动系统、悬挂系统都比较脆弱。一旦在战场上颠簸几下,或者打几炮,就可能出现这样那样的小故障。这对于一场拉锯战来说,可不是个好消息。你得时刻想着这车会不会突然趴窝,那还怎么安心战斗?

其次是人体工程学。刚才说了炮塔挤,其实整个车体内部空间都算不上宽敞。车长视野受限,这在混战中是很危险的。装填手也是够呛,得在狭小的空间里费劲地装弹。而且这车有个毛病,就是炮塔顶部的舱盖设计有点反人类,打开和关闭都比较费劲,紧急情况下逃生都可能耽误事。

再者,火炮。那门D25T 122毫米炮,火力是没得说,穿深足够,威力也大。但它的射速啊,真是让人头疼。由于是分装式弹药(炮弹和药包分开装填),加上装填孔的设计问题,射速慢得像是在打靶。你每打一发,敌人可能就抓紧时间瞄准你或者转移了。这在快节奏的坦克战里,就是致命的劣势。而且这炮的精度,也一直是个问题。

还有就是质量控制。作为一款新车型,而且是仓促投入生产的,IS3在质量上就难免参差不齐。有些车可能就是运气好,出来的就比较皮实;有些车,刚出厂没多久就问题不断。这让它在实战中的表现更像是在“抽盲盒”。

所以,IS3这车,就像一个看起来凶悍但有点神经质的大个子。它在某些方面确实是超越了时代的产物,尤其是那玩世不恭的炮塔正面。在面对同代对手的正面时,它绝对是个硬茬,能给人带来心理上的压迫感。但是,当它在战场上需要长时间、高强度地作战,或者需要细腻的操作时,它的那些先天不足就会暴露出来。

它参加的一些关键战斗,比如1948年的阿以战争,它表现出了不错的破坏力。但也有很多时候,它因为机械故障或者性能限制,没有完全发挥出设计应有的水平。

总的来说,IS3就像是一辆有着惊艳外表的超级跑车,但底盘和内饰可能还没调校到最佳状态。它是一种尝试,一种对未来坦克设计的大胆探索,它的出现确实给西方阵营的坦克设计师们带来了不小的压力,促使他们不断改进。但它自己,在实战中的表现,就像是一个初露锋芒但还带着点稚嫩的艺术家,有才华,但还需要时间去打磨和成长。它不是那种能让你完全放心的老伙计,但只要它能顺利地跑起来,那确实能让你在战场上挺直腰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IS-3是当年划时代的坦克,这一点毋庸置疑。

IS-3诞生于二战末期,其主要的设计思路是在IS-2基础上,利用优良的抗弹外形,在控制坦克总重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坦克的防御能力。图为IS-2装甲厚度示意图,IS-2总重46t。


IS-3装甲厚度示意图,IS-3总重46.5t,在重量仅提高0.5t的情况下,主要装甲倾角与厚度有了很大提升。


Tiger II (H)装甲示意图,Tiger II (H)总重69.8t,IS-3仅用Tiger II (H) 三分之二的重量就达到了Tiger II (H)的车体正面防护水平,而且炮塔和车体侧面防护能力还超过后者。


IS-3装甲有三个特点,第一是车体正面装甲采用箭簇形焊接结构,在高低方向上倾斜的同时加入了水平方向的倾斜,在保证驾驶员空间的情况进一步提高了首上装甲倾角,提高了装甲的等效厚度。首上装甲(56°)面对正面攻击时实际倾角为61°,等效厚度高达226mm,基本与Tiger II (H)首上150mm/50°(等效233mm)处于同一水平。缺点是结构件复杂,焊接难度大,焊接质量对装甲的抗弹性能影响大,水平方向入射角变化时装甲等效厚度可能会变小。



图为以色列缴获埃及的IS-3,用Sherman M-51的 105 mm Modèle F1 ( CN-105-F1)进行行实弹测试的结果。值得一提的是IS-3首下装甲等效厚度183mm,与Tiger II (H)首下装甲186mm的等效厚度基本相当,首下也很强,并不是明显的弱点。


第二个特点是半水滴形炮塔,设计思路也是在高低方向上倾斜的同时加入了水平方向的倾斜,以提高炮塔正面的等效厚度。


IS-3炮塔正面装甲物理厚度示意图,请注意这仅仅是法线垂直方向的物理厚度,对于正面来说装甲存在倾角,所以等效厚度远大于物理厚度。这张图来自WOT,但基本属实。IS-3炮塔正面装甲等效厚度基本都在200mm以上,超过Tiger II (H)正面炮塔180mm/10°(等效183mm)。IS-3炮塔更强是两侧及后部的装甲都非常强悍,等效厚度基本都在110mm以上,炮塔下缘更厚,而Tiger II (H)炮塔侧面装甲等效厚度仅85mm,后部仅84mm。


IS-3炮塔的弱点是炮盾以及炮盾上方的那块脑皮,这块方形的脑皮主要是用于安装D-25T主炮的安装孔,厚度仅有20mm,图中IS-3炮塔脑皮未安装。


第三个特点是车体两侧引入大倾角装甲,装甲内倾,在控制结构重量的同时,大幅度提高等效厚度。IS-3车体侧上装甲等效厚度高达180mm,而Tiger II (H)仅有88mm。



IS-3车体侧装甲外部是工具箱,工具箱的外形掩盖了车体侧装甲的造型。后期该工具箱对HEAT的防御也有一定效果。


实际车体侧面装甲倾角达60°,非常大。配合大倾角的炮塔,有效提高了坦克侧面防御能力。这使得IS-3的装甲防护能力全面强于Tiger II (H)。


考虑到动力舱维护的要求,IS-3车体后部装甲仍采用类似T-34和IS-2的整体铰链式的设计,成为全车最大的弱点。


打开后的车体后部装甲,60mm/48°,等效89mm,与Tiger II (H)车体后部装甲92mm等效厚度基本相当。


IS-3的主要问题是空间局促,IS-3比IS-2高度降低了30cm,虽然车体尺寸并不小,但是由于都是大倾角装甲,车内空间极其有限。驾驶员出入极其不便,但这仍然是个进步,IS-2驾驶员没有单独的舱门。


IS-3驾驶员位,空间很小,非常压迫。


IS-3炮长位,空间非常小。


IS-3车长位,就在炮长位身后,几乎挨着,可以看到炮塔内部装甲壁几乎是垂直的,虽然炮塔大,但内部空间很有限。有限的内部空间同时会带来维护困难等问题。


虽然存在很多问题,但IS-3的设计无疑是成功的,它引起了西方国家强烈的关注,随后针对IS-3,英国设计了Conqueror。图为Conqueror装甲示意图,正面装甲首上等效厚度260mm,首下等效152mm,侧面和背部装甲薄弱,Conqueror全重64t。


美国针对IS-3的威胁设计了M103,图为M103装甲示意图,车体正面采用厚度渐变装甲,首上等效165-320mm,首下等效101-194mm,侧面和背部装甲薄弱,M103全重56.7t。


而同时期的苏联60t级重坦IS-4,首上140mm/61°(等效288mm),首下160mm/40°(等效208mm),车体侧面等效184mm,炮塔侧面等效244mm,IS-4全重60t。相比之下苏联重坦更加强调两侧装甲的防护能力。


更重要的产量,
Tiger II 造了492辆
Conqueror造了185辆
M103造了300辆
IS-4造了250辆
而IS-3造了2311辆。

IS-3对于世界坦克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力,尤其是箭簇形装甲结构,在日后也被瑞典的KRV坦克所采用。


英国Cheiftain800/900也采用了类似的箭簇形的装甲结构。


IS-3无疑是时代的强者,而对于IS-3来说,真正的对手只有一个,那就是SerB。


为了方便阅读,本专栏已启用微信公众号,如果您有兴趣,请搜索并关注“小毛研究所”。

感谢阅读。

-end-

user avatar

苏联坦克的一贯作风,纸面性能不错,生产性和勤务性能优秀,人机工效坑爹。

然而即使是考虑到坑爹的人机功效,IS-3也足够吊打一圈同级别的HT了(看什么看,猫王和屈服者说的就是你们两!)

基本上呢,IS-3的黑点集中在狭小车内空间带来的坑爹人机工效,以及箭簇型前装甲在被大口径HE命中时可能造成的焊缝开裂问题。然而现实并不是WOT,没有那么多机会让你用大口径HE直接糊对面坦克脸的。122炮带来的直射火力提升以及相对其它HT来讲优异的战术机动性就已经值回票价了,就更别说这货的正面对盟军的AP/APCR/HVAP来说有多叹息之墙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嘿,说起IS3,那家伙可真是个话题货。当年在二战的尾声出来,带着一股子“我们苏联又行了”的劲头,结果战争都结束了,才算是正式登场。这车吧,你说它强不强?那绝对是设计理念上挺超前,但实际战场表现嘛,就有点意思了。咱先从它最显眼的特点说起,那倾斜得过分的炮塔。这玩意儿设计思路很牛,模仿的是德国虎王(虎I.............
  • 回答
    IS3 坦克在现代战场上的表现,说实话, pretty grim。这家伙虽然在二战末期叱咤风云,给盟军留下了深刻印象,但放到今天,它更像是一个历史的遗物,而不是一个现代化的战斗单位。咱们一点点拆开来看看。首先,咱们得说它的火炮。 IS3 配备的是一门 122毫米 D25T 主炮。这玩意儿在当年够用了.............
  • 回答
    问到“IS3重型坦克是否参加过二战实战”,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一些坦克爱好者心中的一个“梗”。要说清楚这一点,我们需要把时间线稍微拉长一点,并且捋一捋IS3这条战车的“成长史”。首先,得明确一个基本事实:IS3重型坦克是苏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研发的一款非常重要的主战坦克,它的出现可以说是在战.............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为什么T54/55能在苏联坦克发展史上扮演比IS3更重要的角色,并最终将其“边缘化”。要理解这一点,得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剖析,而不是简单地说谁“更好”。首先,得承认IS3在诞生之初确实是个狠角色。它那标志性的“飞碟”状炮塔和倾斜的装甲设计,简直是德国虎式和豹式坦克的噩梦。尤其是在二战末.............
  • 回答
    IS2坦克:战争中的咆哮巨兽二战时期,钢铁洪流席卷欧洲大陆,其中,一道沉重的身影在东线战场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那就是以斯大林之名命名的IS2重型坦克。它不仅仅是一辆坦克,更是苏维埃工业实力与军事智慧的结晶,是战场上让德军闻风丧胆的“铁壁”。IS2的出现,绝非偶然。1943年初,苏军在库尔斯克战.............
  • 回答
    “为何美国一直针对欧盟下手?”——这个问题其实是一个复杂的现实情况的简化,因为用“针对”来形容美欧关系,可能过于片面了。美欧之间既有深刻的合作,也有尖锐的竞争和矛盾。只不过,在某些时期或特定议题上,美国的某些政策或行为确实会给欧盟带来挑战,甚至让欧盟方面感觉受到了“针对”。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
  • 回答
    关于您提出的“伊斯兰国(IS)被打散的余部是否会前往欧洲或黑非洲”这个问题,这确实是一个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地缘政治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IS的运作模式、其意识形态的传播力以及目标地区的实际情况等多个维度进行分析。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IS的本质。它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军事组织,更是一个以极端.............
  • 回答
    关于“is这么嚣张会不会引发第四次世界大战”,这绝对是一个耸人听闻却又引人深思的问题。与其说IS的“嚣张”本身会直接引爆全球冲突,不如说其行为及其背后反映出的深层矛盾,为世界和平埋下了诸多隐患,让全球局势变得异常脆弱,稍有不慎就可能触碰引发大规模战争的导火索。首先,我们要理解IS之所以被认为是“嚣张.............
  • 回答
    “There is more to come.” 这句话翻译成中文,最贴切、最常用的表达方式是:“好戏还在后头。”这句话虽然简短,但它蕴含着一种期待、预告,甚至带有一丝神秘感的意味。它不仅仅是字面上的“还有东西会来”,而是暗示着接下来的发展会更加精彩、更具分量,或者会有更深层次的揭示。我们来仔细拆解.............
  • 回答
    关于极端组织 IS 宣布对喀布尔爆炸负责这一事件,值得关注的信息有很多,并且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以下是一些关键点,我会尽量详细地展开:一、 IS 宣布负责的细节与可靠性: 何时何地宣布? IS 通常会通过其喉舌媒体(如 Amaq 通讯社)发布声明。了解声明发布的时间、具体使用的语言和渠道.............
  • 回答
    在英语句子 "The boy is afraid of Tom." 中,介词 "of" 的使用是基于“afraid”这个形容词的固定搭配。它不是一个可以随意添加或省略的成分,而是英语语法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规则。让我们来详细解释一下为什么需要加 "of":1. "afraid" 的词性与含义: "A.............
  • 回答
    “Control is Dead”这句话的含义非常丰富且具有多层次的解读,它不是一个简单的字面陈述,而是对当前社会、技术、政治、经济等领域中一种普遍的失控感、权力分散化、个体自主性增强以及传统权威式微的深刻反映。要理解这句话,我们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去剖析:一、 字面含义与引申含义: 字面含义: 最.............
  • 回答
    “Chem is try” 这句话虽然简洁,但蕴含着深刻的含义,是对化学学科本质、学习方法以及研究精神的高度概括。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评价这句话:1. 化学的本质:实验驱动的科学 化学的定义: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而这些属性和规律,绝大多数都无法仅凭理论推.............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趣!它触及了编程语言设计、类型系统以及我们如何抽象和表达概念的核心。我们来详细解析一下为什么我们说 "Life is short" 而不是 `int` 或 `double`:1. 编程语言中的类型:精确的抽象工具在编程中,`int` 和 `double` 是 数据类型。它们是用来表示特定.............
  • 回答
    关于IS7这辆十级重坦,虽然在战场上经常能看到它的身影,但它并非没有短板。说实话,很多时候它也是对手眼中的“肥肉”。咱们就来掰扯掰扯IS7到底弱在哪儿,尽量说得细致点,让您听着也明白。首先,得说到IS7那个标志性的首上炮塔。这玩意儿吧,正面看上去特别厚实,是个大倾角,很多人觉得这玩意儿打不穿。确实,.............
  • 回答
    凯迪拉克CT5和雷克萨斯IS,这两款车都是市场上非常热门的中型豪华轿车,各自有着鲜明的个性和拥趸。选择哪一款,其实更像是选择一种生活态度和驾驶风格。我来给你详细掰扯一下,让你心里有数。先说说凯迪拉克CT5,这车有点儿“野”!CT5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运动感和美式肌肉感的结合。它不像BBA那样总是板板正.............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军事战略、战争的动态变化以及非对称作战等多个层面。要理解为什么IS在正面战场丧失制空权后没有发生大规模溃败,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其作战模式和优势。首先, IS并非一个传统的国家军队。它更像是一个高度意识形态驱动的武装组织,其作战目标和手段与正规军有着本质的区别。制空权对于传.............
  • 回答
    “To say goodbye is to die a little.” 这句英文,要翻译得既贴切又富有韵味,着实需要一番斟酌。它并非直白的字面意思,而是蕴含着一种深刻的情感体验。如果仅仅是“说再见就等于死了一点”,那未免过于生硬,也丧失了原文那种细腻的哀伤和依恋。我们需要找到更具文学色彩、更能触动.............
  • 回答
    “一切心理皆生物”这句话,乍听之下似乎有些极端,甚至可能引发一些误解。但如果我们深入探究,它其实揭示了一个关于人类心智本质的深刻洞见,并且在现代心理学和神经科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和支持。要理解这句话,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它:首先,从“心理”本身开始理解。“心理”涵盖了我们所有的认知活动:我们如.............
  • 回答
    苏联在IS2坦克上装备D25T而不是ZiS6坦克炮,这背后有着深刻的技术考量和实战需求。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了解这两种火炮的研发背景、性能指标以及它们在战争中的实际应用。ZiS6:早期战争的产物,但潜力受限ZiS6(全称76毫米ZiS6坦克炮)是苏联在二战初期一款相当出色的坦克炮。它是在ZiS5.............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