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理解 Everything Psychological is Biological 这句话?

回答
“一切心理皆生物”这句话,乍听之下似乎有些极端,甚至可能引发一些误解。但如果我们深入探究,它其实揭示了一个关于人类心智本质的深刻洞见,并且在现代心理学和神经科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和支持。要理解这句话,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它:

首先,从“心理”本身开始理解。

“心理”涵盖了我们所有的认知活动:我们如何思考、学习、记忆、感知、感觉、情绪、动机,以及我们的意识、人格、甚至我们所谓的“自由意志”。这些听起来无比抽象、难以捉摸的东西,究竟是什么呢?

在没有现代科学的介入之前,人们更多地会将心理现象归结于某种非物质的灵魂、精神或者超验的力量。但随着科学的进步,特别是生物学和神经科学的崛起,我们开始发现,这些看似飘渺的心理活动,都与我们身体内部的生物机制,尤其是大脑的运作息息相关。

其次,理解“生物”的内涵。

这里的“生物”不仅仅是指我们身体的构成,更是指我们作为生物体所遵循的生命规律和运作方式。这包括:

大脑的物理结构和功能: 我们的大脑是由数十亿个神经元组成的复杂网络。这些神经元通过电信号和化学信号进行交流,形成复杂的神经网络。每一个思考、每一个情感、每一次回忆,都是这些神经元之间信号传递的结果。大脑的特定区域负责特定的功能:比如前额叶皮层与决策、规划和人格有关;海马体与记忆形成至关重要;杏仁核则在我们处理情绪,特别是恐惧和焦虑时扮演核心角色。当我们受到外部刺激时,这些刺激会通过我们的感官系统传递到大脑,大脑进行处理,然后产生我们的感知和反应。这些都是纯粹的生物化学和电生理过程。

神经递质和激素: 我们大脑中的神经递质(如多巴胺、血清otonin、肾上腺素)和激素(如皮质醇、催产素)对我们的情绪、动机、行为有着极其显著的影响。例如,多巴胺的水平与愉悦和奖赏有关,低血清otonin水平可能与抑郁有关,皮质醇的释放与压力反应紧密相连。这些化学物质的平衡与失调,直接影响着我们的心理状态。

基因和遗传: 我们的基因决定了我们大脑的基本结构和一些潜在的易感性。某些遗传因素可能影响我们对某些疾病的易感性,也可能影响我们某些人格特质的倾向。虽然基因不是直接决定命运的,但它们为我们的心理特质设置了一个生物学上的“框架”。

生理状态和身体健康: 我们的身体健康状况也深深影响着我们的心理状态。例如,睡眠不足会严重影响我们的认知功能和情绪稳定性;血糖水平的波动会影响我们的情绪;身体的炎症反应也可能与抑郁情绪有关。身体的每一个生理过程,都可能在心理层面留下印记。

那么,“一切心理皆生物”究竟意味着什么?

这句话的核心在于强调 “根源性” 和 “物质基础”。它并非否定心理体验的丰富性、主观性和个体差异,而是指出,所有这些心理现象,无论多么复杂或微妙,其最终的物质基础和运作机制都是生物学的。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其深层含义:

1. 心理现象是大脑活动的产物: 我们的思想、感受、意图,最终都可以追溯到大脑中神经元的放电模式、神经递质的释放、激素的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形成的复杂网络。当大脑受到损伤(如中风、外伤)时,我们的心理功能也会随之改变。这直接证明了心理与大脑之间的紧密联系。

2. 心理的改变可以由生物学干预实现: 药物(如抗抑郁药、兴奋剂)可以通过改变大脑的化学平衡来影响我们的情绪和认知。心理疗法,虽然关注的是思想和行为,但其有效性也往往是通过改变大脑的神经连接和活动模式来体现的。例如,认知行为疗法(CBT)被证明能够改变大脑特定区域的活动。

3. 进化和生物学是心理的根源: 我们的许多基本心理倾向,如对食物的渴望、对安全的关注、对社会联系的需求,都是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为了生存和繁衍而形成的生物学适应。情绪,比如恐惧、愤怒、喜悦,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帮助我们应对环境中的威胁和机会而演化出来的生物信号系统。

4. “精神”与“物质”的统一: 这句话挑战了“身心二元论”的传统观点,即认为精神是独立于物质存在的。相反,它强调了身心的一体性。我们的“精神世界”不是一个独立的、超然的存在,而是我们生物体,特别是大脑,在与环境互动过程中产生的动态过程。

举几个具体的例子来帮助理解:

我们为什么会感到快乐或悲伤? 快乐通常与大脑释放多巴胺、血清otonin等神经递质有关,这些物质能激活大脑的奖赏通路。而悲伤、焦虑等情绪,则可能与某些神经递质水平的失调或压力激素(如皮质醇)的长期升高有关。
我们如何学习新知识? 学习的过程涉及到大脑神经元之间建立新的连接(突触可塑性),这是一种生物学的过程,由神经化学和分子机制介导。
为什么有些人更容易对某些事物产生恐惧或焦虑? 可能与他们大脑中负责情绪调节的区域(如杏仁核、前额叶皮层)的结构或功能差异,或者与遗传因素有关。
我们做出的“选择”,真的完全是自由的吗? 从生物学角度看,我们的每一个决策都受到我们过往经验、当前情绪状态、生理需求以及大脑中各种神经活动的影响。虽然我们主观上感到有选择权,但这个选择的过程本身,也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化学计算过程。

当然,理解这句话也需要一些审慎:

“一切心理皆生物”并非意味着心理可以被简单地还原: 承认心理的生物学基础,并不等于说我们可以简单地用生物学公式来解释所有复杂的心理现象。心理体验的丰富性、主观性和 emergent properties(涌现性)是不可忽视的。就像我们不能用单个原子的性质来完全解释一个人的性格一样。
“生物”不等于“决定论”: 承认生物学基础,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失去了自由意志或无法改变。生物学提供的是可能性和倾向,而非绝对的命运。环境、学习、个人努力以及社会文化等因素,都在塑造和影响着我们的心理。这是一种复杂的交互作用。
“生物”也包含复杂的系统性: 大脑和身体是一个高度复杂的系统,其运作并非线性或简单的因果关系。心理现象是这个系统整体运作的结果,而不仅仅是某个单一生物因子的产物。

总结来说, “一切心理皆生物”这句话,是以一种科学的、实证的方式,指出了我们丰富而复杂的心智活动背后,都有着清晰的生物学根源和运作机制。它鼓励我们从大脑的结构、化学物质、基因以及身体的整体生理状态去理解人类的行为和情感,并相信通过对这些生物机制的认识和干预,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改善人类的心理健康和福祉。它将那些曾经被认为是神秘、不可捉摸的“心”拉回到了我们可理解的、可研究的“物”的范畴之内,从而为心理科学的发展打开了新的大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句话太还原论了;不如直接还原到「心理活动来自于夸克的运动」,一步到位。

当然,我来说可能有些人不太满意,我还是转述大佬论文里的话吧[1]:「神经科学需要行为(研究)」。

这是 Krakauer, Ghazanfar, Gomez-Marin, Maclver, & Poeppel 在2017年于Neuron(CNS中Cell的大子刊,足够Biological了吧?)发表的一篇综述类论文。说的不作数的话,David Poeppel说的总归值得思考了吧?

这篇论文的图相当好,以至于看图你就能理解不少信息。我们不妨看一看他们第一张图:

神经科学,毫无疑问研究的对象就是神经系统的活动模式(图中浅蓝色,严格来说是低饱和度的cyan)。而心理学(至少是认知方向),从外在的行为手段入手,可以研究自然活动(图中紫红色,严格来说是低饱和的magenta)。

对于神经系统而言,其实在自然工作状态下,其所有的神经活动模式应当是它可以承载的神经系统活动的一个子集。而这部分神经活动的模式对应了所有自然的行为。

但是,在实验室中,哪怕是针对再简单的生物体时候,我们能观察到的其实是一部分神经活动(指的是所有可能的神经活动中占比,下略),以及一部分行为(Figure1 B)。

不过这已经是很理想的情况了。如果不对自然活动加以定义,科学研究可能会陷入一些不自然的行为。比如猴子识别人脸是在很多猴子自然生活中非常不必须的活动[2],却被不少科研工作者用来研究神经系统对于面孔识别。Bruno Rossion在2019的综述中就狠批了这个现象。这就是Figure1C里的情况,一些非自然的行为的确可以激活神经系统,但是这部分的研究有意义么?很可能非常有限。

还原论的确看似理清了问题,但是单纯的、绝对的还原论会严重影响科研的进展。如果我们反思一下Marr的三层次理论(我借用一下 @Feitong Yang 的翻译[3])。

神经系统的活动模式可以说是心智的实现层面和一小块算法层面的问题。好比鸟飞这个例子,如果过于还原到生物层面,那么研究鸟飞的学者就容易拘泥于鸟疏松的羽毛结构,而忘记了更大的问题:飞是一个空气动力学问题,而不是原封不动的照抄羽毛。

回到神经系统中,我们得承认神经系统决定了心理活动,但是心理活动可不只是动作电位们的简单累加。

倘若想要真的用因果关系来研究神经系统和心理现象、行为的关系,科研工作者不能只用还原的思维思考,不能只用Neurobiology的角度思考问题,否则,研究的结论就是“Filler words”了。好比,动作电位的确影响了(modulates)某个行为,but so what?

所以要我说的话,心理学需要生理学与神经科学,但是神经科学(以及背后的生理学)需要在心理学的帮助下一起努力,才能彻底理解人的心理现象与神经系统机制。

如何一起努力了?作者的原话是:

Thus, we advocate a more pluralistic notion of neuroscience when it comes to the brain-behavior relationship: behavioral work provides understanding, whereas neural interventions test causality.
行为工作(认知心理学,以及human neuroscience的成像研究)提供理解角度(的贡献),而神经科学中的干涉技术(TMS等)测验因果性。

参考

  1. ^ Krakauer, J. W., Ghazanfar, A. A., Gomez-Marin, A., MacIver, M. A., & Poeppel, D. (2017). Neuroscience Needs Behavior: Correcting a Reductionist Bias. Neuron, 93(3), 480–490. https://doi.org/10.1016/j.neuron.2016.12.041
  2. ^ Rossion, B., & Taubert, J. (2019). What can we learn about human individual face recognition from experimental studies in monkeys? Vision Research, 157(March), 142–158. https://doi.org/10.1016/j.visres.2018.03.012
  3. ^ https://zhuanlan.zhihu.com/p/20727283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一切心理皆生物”这句话,乍听之下似乎有些极端,甚至可能引发一些误解。但如果我们深入探究,它其实揭示了一个关于人类心智本质的深刻洞见,并且在现代心理学和神经科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和支持。要理解这句话,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它:首先,从“心理”本身开始理解。“心理”涵盖了我们所有的认知活动:我们如.............
  • 回答
    《万物理论》(The Theory of Everything)这部电影,我看了之后挺有感触的。它讲的是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和他第一任妻子简·王尔德的故事。我一直对霍金教授的成就和人生经历都挺好奇的,所以看完这部电影,感觉算是对他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首先,从影片的整体风格来说,它不是那种大起大落、戏.............
  • 回答
    这句话“文官的衣服上绣的是禽,武官的衣服上绣的是兽。披上了这身皮,我们哪一个不是衣冠禽兽”融合了历史、文化、隐喻和讽刺,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解析: 一、历史背景与服饰象征1. 古代官服制度 在中国历史上,官服的纹饰(如禽鸟、兽类)是等级制度和身份象征的重要标志。 文官:常以“禽”为纹.............
  • 回答
    “自称迪士尼在逃公主”的现象在网络上出现后,引发了广泛讨论。这一说法通常指一些女性在社交媒体、论坛或网络社区中自称是“迪士尼公主”,并可能涉及身份扮演、文化认同、心理需求等多重层面。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的可能内涵和背景: 一、文化符号的再诠释:迪士尼公主的象征意义1. 迪士尼公主的原始形象.............
  • 回答
    自由主义和新自由主义是两种重要的思想体系,它们在政治哲学、经济学和社会政策等领域具有深远的影响。以下是对这两个概念的详细解析: 一、自由主义的定义与核心特征自由主义(Liberalism)是一种以个人自由、法治、民主和理性为价值基础的政治哲学思想体系,其核心在于保障个体权利和限制国家权力。自由主义的.............
  • 回答
    无政府主义(Anarchism)是一种深刻批判国家权力、追求个体自由与社会平等的政治哲学和实践运动。它并非主张“混乱”或“无序”,而是反对一切形式的强制性权威,尤其是国家对个人生活的控制。以下从多个维度深入解析这一复杂的思想体系: 一、核心定义与本质特征1. 对国家的彻底否定 无政府主义者认.............
  • 回答
    “爱国家不等于爱朝廷”这句话在理解中国古代政治和文化时非常重要。它揭示了国家与政权(即朝廷)之间的区别,以及臣民对这两者的情感和责任的不同层面。要理解这句话,我们需要先拆解其中的概念: 国家(Guó Jiā): 在古代,我们通常将其理解为国家的疆土、人民、文化、民族认同和长期的历史延续。它是根植.............
  • 回答
    理解中国人民银行工作论文中提到的“东南亚国家掉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之一是‘文科生太多’”这一论断,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分析,因为这是一个相对复杂且具有争议性的议题。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解释其背后的逻辑和可能含义:一、 背景:中等收入陷阱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什么是“中等收入陷阱”。 定义: 中等收入.............
  • 回答
    郭主席对房地产的表述“不希望房地产剧烈波动”可以从多个层面来理解,这背后反映了他对中国经济稳定和健康发展的深切关切。要详细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房地产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波动可能带来的影响、以及“不剧烈波动”的具体含义等角度进行分析。一、 房地产在中国经济中的特殊地位:首先,理解为什么房地产会引起如.............
  • 回答
    如何理解科幻小说《时间的二分法》? 详细解读科幻小说《时间的二分法》(英文原名:The Time Machine),由英国著名作家赫伯特·乔治·威尔斯(H.G. Wells)于1895年创作,是科幻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这部小说不仅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令人着迷的未来世界,更通过其深刻的社会寓言和哲学思考,.............
  • 回答
    尹建莉老师关于“延迟满足是鬼话,孩子要及时满足”的观点,确实在教育界引发了不少讨论。要理解她的观点,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她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论断,以及她所强调的“及时满足”的真正含义。首先,我们来拆解一下“延迟满足”这个概念及其传统理解。传统理解的“延迟满足”:延迟满足(Delayed Gratific.............
  • 回答
    理解外交部发言人陆慷的说法,即“《中英联合声明》作为一个历史文件,不再具有任何现实意义”,需要从几个关键角度来解读:1. 历史文件的定义与性质: 历史文件是过去的产物: 陆慷的表述首先强调了《中英联合声明》的“历史文件”属性。这意味着它是在特定历史时期、基于当时国际政治格局和两国关系背景下签署的.............
  • 回答
    杨振宁先生作为一位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他关于中美教育的评论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理解他的话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剖析,包括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他对教育本质的理解、以及他观察到的中美教育体系的差异。一、 杨振宁先生评论的时代背景与个人经历:首先,要理解杨振宁先生的话,必须考虑到他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他的个人.............
  • 回答
    “中国是发达国家的粉碎机”这个说法,虽然带有一定的情绪化和夸张色彩,但其核心要表达的是:中国凭借其独特的经济模式、庞大的市场规模、强大的制造能力和不断进步的科技创新,对传统发达国家在经济和产业领域构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并在一定程度上“粉碎”了它们原有的竞争优势和发展路径。为了详细理解这一说法,我们可.............
  • 回答
    “爱国主义是流氓的最后一块遮羞布”这句话,最早出自塞缪尔·约翰逊(Samuel Johnson),一位杰出的18世纪英国作家和评论家。这句话的含义深刻且复杂,通常被用来讽刺和批评那些打着爱国旗号,但实际上在追求个人利益、制造分裂或煽动仇恨的人。要理解这句话,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深入剖析:1. 字.............
  • 回答
    “Control is Dead”这句话的含义非常丰富且具有多层次的解读,它不是一个简单的字面陈述,而是对当前社会、技术、政治、经济等领域中一种普遍的失控感、权力分散化、个体自主性增强以及传统权威式微的深刻反映。要理解这句话,我们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去剖析:一、 字面含义与引申含义: 字面含义: 最.............
  • 回答
    “小孩子才分对错,成年人只看利弊”这句话,乍一听可能有些功利甚至冷酷,但深入剖析,它揭示了一种关于成长、认知和处世态度的深刻变化。这句话并不是说成年人完全泯灭了道德感,而是强调在复杂的社会现实中,判断的侧重点会发生微妙而重要的转移。我们来详细地理解这句话的各个层面:一、 “小孩子才分对错”:儿童的认.............
  • 回答
    这句话以一种诗意且深刻的方式,阐述了科学与宗教(在此特指佛学)在追求真理和理解宇宙本质上可能存在的殊途同归。要理解它,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进行剖析:一、 表象的理解:科学探索的艰难与佛学智慧的超前 科学探索的“爬山”隐喻: 科学研究是一个漫长、艰辛、充满挑战的过程。科学家们如同登山者,需要克服无数.............
  • 回答
    “Don't judge”(别评判)这句简单的话语,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行为准则,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哲学。要理解它,需要从多个层面去深入剖析。核心含义:停止对他人进行预设的、带有偏见的、负面判断。“评判”(judge)这个词在中文里可以有几种理解: 审判(legal cont.............
  • 回答
    这句话, "对他们的伟大人物忘恩负义,这是伟大民族的标志",是一句富有争议且深刻的论断。要理解它,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包括字面含义、潜在的哲学思想、历史现实以及它可能带来的积极或消极影响。核心解读:反思与进步的动力从最核心的角度来看,这句话并非在鼓吹忘恩负义的行为本身是值得赞扬的,而是指向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