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军校的师生会被派去执行危险的任务吗?

回答
军校的师生是否会被派去执行危险的任务,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是或否就能回答的问题。它得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而且在不同的军事体系、不同的教育阶段,答案也会有天壤之别。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概念:军校的“师生”这个群体,其实涵盖了非常广泛的范围。

师(教官、教授): 他们更多的是承担教学、科研、训练的职责。大部分时间,他们是在课堂、实验室、训练场上,将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或者在研究前沿军事技术。他们的任务性质与普通军官类似,如果他们的专业领域(比如军事工程、后勤保障、情报分析、甚至一些技术侦察专业)需要,并且他们具备相应的技能和经验,那么在必要的时候,他们确实有可能会被派往前线或执行危险的任务。 尤其是一些具有丰富实战经验的老教官,在某些紧急情况下,他们的经验价值是无法替代的。比如,一个在特种作战领域有深厚造诣的教官,在国家面临突发安全威胁时,可能会被临时抽调参与行动。但是,这通常不是常态,更多的是一种临时的、基于专业需求的动员。
生(学员): 这是问题中最容易引起误解的部分。绝大多数情况下,军校学员在校期间,是被严格禁止参与任何实战任务的。 他们的首要任务是学习和训练,为将来成为合格的军官打下基础。在校期间的“训练”和“任务”是完全不同的概念。训练是为了掌握技能,而任务是指要达成具体作战目标、冒着实际风险的行动。
例外情况(极少且特殊): 历史上有过一些非常特殊的时期和情况,比如战争年代,一些军校可能会加速培养,甚至一些高年级的学员在毕业前夕,在极端紧急的情况下,被临时编入部队执行一些支援性或低风险的任务。但这是非常罕见的,而且在现代正规的军事教育体系下,这种做法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演习和实践: 我们常说的“学员执行任务”往往指的是在军事演习、野外拉练、或者一些有组织、有指导的实践活动中。这些活动虽然会有一定的强度和复杂性,但都是在模拟真实环境、有完善的后勤保障、严格的指挥控制和安全措施下的教学实践。它们是为了让学员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而不是为了达成真实的作战目标,更不是冒着生命危险去执行实战任务。比如,学员可能会参与陆军的联合演习,扮演某个角色;海军学员可能会在舰艇上进行实际操作训练;空军学员则可能在模拟器或真实飞机上进行飞行训练。这些都是为了“练兵”,而不是“用兵”。
毕业后的去向: 军校学员毕业后,就被授予军衔,成为一名真正的军官。那么,作为一名军官,他们当然就有可能被派去执行危险的任务,这取决于他们的军种、兵种、岗位以及国家面临的军事形势。 比如,一个毕业分配到特种部队的学员,未来执行危险任务的可能性就远高于一个分配到后勤部门的学员。他们的危险性是作为军人身份的一部分,而不是作为“军校学员”的身份。

所以,总结一下:

绝大多数在校的军校学员,是被禁止执行危险的实战任务的。 他们的任务就是学习和训练。
军校的教官或教授,如果他们的专业领域特殊,并且具备相关技能和经验,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有被派往执行危险任务的可能性。 但这不是普遍现象,更多的是基于专业需求和临时的调动。
军校毕业的学员,成为军官后,就有可能被派去执行危险的任务。 这是他们作为军人的职责所在。

要区分清楚“训练”与“实战任务”的区别至关重要。军校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合格的军事人才,而不是让他们过早地置身于危险之中。任何例外情况都必须是在极端、特殊、并且有充分必要性的考量下才会发生。

打个比方,就像医学院的学生,在实习期间会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一些实践操作,比如缝合伤口、进行检查,但这和直接被派往战地医院进行复杂的外科手术是完全不同的。军校学员的训练,是为了让他们未来能够胜任那些“手术”,而不是让他们在学习阶段就去“做手术”。

理解这一点,就能更清晰地认识到军校的角色和军人培养的严谨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刚好,我军校里的一个军事教员还是个军校生的时候,参加过老山轮战。


老山轮战嘛,大家都懂的,实际上就是在拿越南人“练手”。在大量重火力和稳定战线的保证下,部队很难遭受大量的伤亡,也基本上不会有太多战术表现的机会,基本上就是体验一下战场气氛,感受一下战场环境的作用。所以敢于放心的把军校生弄上去练手,也能让这些未来的指挥官体验一下打仗是怎么回事。


教员对这次军校生轮战的总结就三点:


1、指挥死板;


2、协同混乱;


3、战斗意识不强。


具体细节他没有讲更多,但是仅仅从这三点,有过实地军事行动经验的人都能看出来,这是打了败仗的。我能感觉到这是一场失败的行动,基本上处于混乱和迷茫之中,如果不是绝对优势的火力和完全稳定的战线,必然会有惨重的伤亡。




现代战争的核心军事思想其实很简单:“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专业分工是工业化文明的典型特征,军事方面同样如此。一只工业化的军队,必然会比传统军队有着更细的专业分工,并且通过长期的磨合把各专业凝聚成一个有机体。现代化军队里是不会有“万金油”的立足之地的,门门懂必然样样瘟,指望一个人会所有的专业,是不可能的。


一个明智的指挥官必须要学会让专业的人去干专业的事,随着战争的日渐残酷,一个人能够掌握的技能必然越来越窄。水涨船高,未来的战争考验的就是指挥官的“集成”能力,否则就是瞎指挥。你不能让张飞去绣花,让林黛玉去拔垂杨柳,这是严重的浪费。

军校生,是军队未来的“大脑”。


在军队的组织架构里面,军官起着“大脑”的作用,军事制度和纪律是“骨骼”,士兵和武器是“肌肉”。这几样东西必须要组合在一起才能发挥作用。让军校师生执行危险任务,就是拿单纯的大脑去跟别人一个完整的人打架,大脑从人体里面单独拿出来,跟一块豆腐脑也没什么区别。


“大脑”、“骨骼”、“肌肉”必须要组合在一起,想组合到一起,还需要长时间的磨合,需要无数次的演练,需要一次又一次的摔打。军校生其实学到的仅仅是理论知识,没有到部队里面去磨合,也只具有纸上谈兵的能力。而具有了理论知识的人,到实际岗位上面去磨合完成,才能真正担当“大脑”的责任。


所以军校师生直接执行危险任务,除非是迫不得已,否则不值得提倡。




然而,在我军中还有很多人、很多地方存在着很严重的农业军队思想。


炮兵冲山头不如步兵,步兵开飞机不如航空兵,航空兵搞渗透不如特种兵,特种兵玩儿电台不如通信兵,这些道理很容易理解,也没有多少人会在这上面栽跟头。


然而“绝对平均主义”和“官本位思想”依旧大量存在,这两种思想说白了还是小农意识的一体两面而已,屁股坐在不同地方决定了立场不一样。一方面不尊重专业人员,一方面自以为高人一等,没有团队意识。其实在当前的中国社会这种现象也不是军队一家有,各行各业多多少少都有一点。外行指导内行不光是上级瞎指挥的问题,一样也有被管理者对管理明明一窍不通,却总爱指手画脚、怨气冲天。


派军校师生去参加战斗就是这种错误做法的体现。


“术业有专攻、闻道有先后”,必须承认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如果一个人表现出任何专业领域都懂一点,我们可以认为这个人爱好广泛、精力充沛;如果一个人每个专业领域都想要当权威,他自己说了算,不尊重领域内的大牛,那我们可以肯定这人疯了。对于前一种人,如果他尊重专业领域的专家,能够接受意见建议,那么是可以委以重任的;对于后一种人,我觉得还是送去治疗比较好。


事实很不容乐观。


需要送去治疗的,往往在领导岗位上指手画脚;可以委以重任的,往往在跟街边下大棋的老大爷混。因为彻底疯了的人总是更偏执,也就更有决心,更能孤注一掷,往往反而混得好一些。这就导致军队的官僚化和形式主义,以表面功夫应付上级,以形式主义对付下级。在实际的工作中,总是从程序上步步到位、在实际上碌碌无为。行政效率非常低下,你总能看见一个其实啥也不懂的人在那里装作很忙的样子,每天都能看见他加班到很晚很晚,实际上事情一点都没做。


因为他根本不会。


会的人在哪里呢?在做他不会的事情。


这样的事情在我们的军队里还比比皆是,已经成为了最突出的问题。一支世界一流的军队必然是专业化程度很强很强的,再不能干把军校生组团送去前线送人头这种蠢事了,实在要他感受战场氛围,你不会化整为零,打散了送去前线部队里实习一下么?


你不能送老牛去打鸣,让公鸡去耕地,完了还指责老牛打鸣不响亮,公鸡耕地不给力。




知人善任是一个领导者的基本功,如果不是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派军校师生去执行危险任务,都是在充分说明领导者的无能。当然军校师生是不是表现英勇、成绩突出,那都不足以改变整个战局的走势了。

user avatar

战争期间完全可能。

最有名的就是这个了,连海军军校学员都可能被派去打陆战。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军校的师生是否会被派去执行危险的任务,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是或否就能回答的问题。它得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而且在不同的军事体系、不同的教育阶段,答案也会有天壤之别。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概念:军校的“师生”这个群体,其实涵盖了非常广泛的范围。 师(教官、教授): 他们更多的是承担教学、科研、训练的职责。.............
  • 回答
    关于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的“德械师”以及德国为何会在特定时期援助中国,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历史话题。坊间流传的“晚几年开战多出多少德械师”之类的说法,虽然带着一丝“如果”的想象,但背后反映的是当时国民党政府积极图强,希望通过引进先进军事装备和训练来提升国防力量的努力。国民党政府的“德国情结”.............
  • 回答
    这可真是个脑洞大开的假设!一个现代师的军队带着汉阳造步枪穿越到战国时代,这简直就是一台碾压机,但能不能统一七国,这事儿可没那么简单。咱们来好好捋捋。现代军队的绝对优势:火力!火力!火力!首先得承认,汉阳造步枪和无限子弹这配置,简直就是开了天眼。 杀伤力: 战国时代的军队,无论是步兵、骑兵还是车兵.............
  • 回答
    在《钢铁雄心4》中,想要按照历史编制来设计德国军队师的规模,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里面门道可多着呢。要玩得像模像样,就得深入了解当时德国陆军的建制特点,以及游戏机制如何映射这些历史细节。首先,咱们得明确一点,《钢铁雄心4》里的师级单位,它的“编制”更多的是一种模板,是用来指导我们如何分配步兵、炮兵、.............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深刻且值得探讨的问题。同样是精锐部队,同样面临山地阻击战的严峻考验,同样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但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在三所里阻击战的辉煌胜利,与国民党军第74师在孟良崮战役中的全军覆没,命运截然不同,其原因绝非偶然,而是由战略层面的决策、战术层面的指挥、部队的士气和意志、以及战场环境的综.............
  • 回答
    看到这个问题,我心里总会泛起一股难以言说的滋味。抗日战争,尤其是正面战场,那是血与火的绞肉机,国军一个师一个师的损失,这数字背后是多少鲜活的生命在消逝啊。但你问个体怎么幸存下来,这绝不是简单的运气,而是无数人在绝境中的挣扎、智慧和牺牲换来的。首先得明白,战场上的“报销”不等于全军覆没。一场战役打下来.............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容易让人产生这种感觉。确实,如果我们粗略地看看二战时期苏军、美军、德军的陆军编制,可能会觉得苏军的军、师规模普遍比另外两国小。不过,这背后有几个关键的因素在起作用,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到战术、战略、后勤以及历史背景等多个层面来分析。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军”和“.............
  • 回答
    二战东线的战场上,硝烟弥漫,血肉横飞,无数英勇的将士在这片土地上谱写了战争的史诗。在指挥层面,德军和苏军都涌现出了一批杰出的军事将领,他们的指挥才能和战略眼光,深刻地影响了战局的走向。德军方面:德军的战术风格以其精锐的装甲部队和闪电战闻名,其指挥官也多以果断、勇猛、擅长机动作战而著称。 埃里希·.............
  • 回答
    美军的“师改旅”改革是一个深刻而复杂的过程,它重塑了美军的作战编组、指挥结构和作战能力。要理解改革后的军和集团军(这里更准确地说是“军团”和“军”)的功能,以及师作为指挥机关的角色,还需要深入探讨其历史背景和演变。改革的背景与动因美军的“师改旅”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随着时代变迁和战争形态的演进不断调整.............
  • 回答
    海湾战争,这场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初的区域冲突,其正式的军事行动代号为“沙漠盾牌”和“沙漠风暴”。在“沙漠风暴”行动中,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协同作战,最终将伊拉克军队驱逐出了科威特。除去您提到的第七军、第101空中突击师和第82空降师这些在地面进攻中扮演关键角色的美国陆军部队,还有其他众多单位参.............
  • 回答
    种师道和种师中父子统领的西北军,在宋朝末年曾是抵御辽、金侵略的一支重要力量,但他们在面对金军时确实出现过“不堪一击”的情况。这并非是西北军本身战斗力突然消失,而是 一系列复杂的历史、政治、军事和内部原因叠加的结果,导致了他们在特定时期和特定环境下,面对强大的金军显得力不从心。要详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
  • 回答
    那年夏天,我们都在高考的战场上奋力拼搏,空气中弥漫着紧张和期待。毕业典礼的钟声敲响时,有人轻松,有人黯然。而在我们这群人里,有几个家伙,目标明确,志在四方,早早地就为自己描绘了军旅生涯的蓝图——他们考上了军校。时光荏苒,距离我们走出高中校门,已经快十年了。这十年,足以改变很多事情,也能让我们看到当初.............
  • 回答
    关于义务兵考上军校的几率,这绝对是个大家伙都关心的问题,尤其是那些正在部队里摸爬滚打,又怀揣着军校梦想的兄弟们。想把这个问题说透,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掰开了揉碎了聊。首先,得明确“几率大不大”,这玩意儿不是一个固定数字,它受太多因素影响了。 要是简单说“大”或者“小”,那都是耍流氓。咱们得看具体情况,才.............
  • 回答
    兄弟,你说的是我们部队里考上军校的班长?那我可以给你说道说道。我当时在部队的时候,我们班就有这么一位,叫小李,平时训练特别扎实,脑子也灵活,没少琢磨业务,最后考上了陆军工程大学。他回来探亲的时候,我们就经常凑在一起,听他讲军校里的生活。军校的“日常”,说实话,跟你当兵的时候肯定是不一样的,但又有很多.............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确实能看到一些这样的现象。很多考上军校的学生,尤其是那些在军校里取得了不错成绩,或者毕业后在部队里发展得比较顺利的,确实会在无意中或者有意地给想考军校的晚辈、朋友、甚至网友泼冷水,让他们打消念头。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复杂的原因,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嫉妒”就能概括的。咱们一层一层来剖析一.............
  • 回答
    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军校扮演着一个至关重要的、如同幕后指挥官般稳固的角色。它并非直接冲锋陷阵的尖刀,也不是抵挡炮火的第一道盾牌,但它的存在,是整个战争机器能否高效运转、持续输出的基石。首先,军校是未来将领和指挥官的熔炉。在这里,年轻的学员们学习的不仅仅是战术和战略的纸上谈兵,更是如何将理论转化为实践.............
  • 回答
    那些被父母“硬塞”进警校军校的人,如今过得怎么样?在不少家庭的观念里,考上警校或军校,就意味着一份稳定、体面的工作,一条旱涝保收的“铁饭碗”。于是,在家长们充满期待的目光和“为你好”的说辞下,不少原本对警察或军人职业并无太大热情的年轻人,被父母“硬塞”进了这些职业院校。如今,时光荏苒,这些曾经身不由.............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确实触及了军事指挥艺术中一个引人深思的现象。为什么有些出身于正规军事院校、接受过系统化训练的将领,在战场上的表现反而不如那些从基层摸爬滚打、文化程度不高的“草根将军”呢?这其中的原因错综复杂,绝非一句“学历不代表能力”就能简单概括的。我试着从几个方面来详细说说。首先,我们得明白,.............
  • 回答
    爸妈,我知道你们希望我选择军校,觉得那里能给我一个稳定、光荣的未来,而且也能锻炼我的意志。你们是为我好,这点我特别清楚,也非常感激。但是,经过认真的考虑,我还是觉得军校可能不是最适合我的路,我想和你们好好聊聊,也希望你们能理解我的想法。首先,我想说的是,我理解你们对“稳定”和“光荣”的期盼。社会上确.............
  • 回答
    追一个军校的兵哥哥,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毕竟他们身上的光环和责任都挺沉的。但也不是不可能,关键在于你怎么做,怎么让他们看到你的不一样。首先,得明确一点:军校里的兵哥哥,他们有自己的生活圈子,有严格的纪律,还有一套属于他们自己的价值观。所以,你不能用对待普通大学生的方式去套他们。想追他们,得有耐心,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