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我是老朱,没开天眼,不知道自家老四后来皇帝当的比自己还好的话,我多半会改立朱允熥。
即便知道,我也没准儿还是立朱允熥,然后在我有限的时间里拼命把他往朱老四那个方向培养,打造一个“朱允棣”出来。
原因有二,一来朱允熥年轻,如果是个好皇帝,他的政策理论上可以执行的比朱棣的时间更长,且朱棣之后,仁宣早死。皇帝早死,传承无序,幼主或者备胎即位对王朝的伤害是方方面面的。最严重的潜在危险是,临时即位的幼主或者备胎皇帝没有机会接触,笼络大臣,或是根本没有对大臣的基本信任。同时大臣也不信任皇帝,致使皇帝任用太监,奸臣或者频繁的更换重臣。一个小小的政治问题都会演变成一场巨大的风波,最终朝廷机构运行能力大大下降,王朝开始走下坡。堡宗骄纵寡恩奴性入骨因此,武宗胡作非为因此,世宗刚愎自用因此,万历,泰昌,天启,崇祯四朝之所以连续坑四代最终坑死了大明也是因为如此。如果朱允熥祖孙三代能长寿,大明没准儿不止二百多年。
二来,对老朱而言,他对自己“塞王守边”的政策是相当自信的。在老朱晚年,想要执行这个政策,朱棣就必须牢牢的钉在北边绝不能调动。不然虽然老四不造反,对藩王不会那么严防死守,但燕藩一撤,所谓守边根本是纸上谈兵,整个政策最终还是会转变成温和版的藩禁。想要杜绝这种可能无非就是两条路,一是干脆迁都去北平,二是撤藩。这两个选择其实都算不上好,朱棣去北平完全是因为私心,事实上以明朝初年的情况哪怕是定都西安都要好过迁都去鸟不拉屎的北国。一旦漕运出点什么问题,粮食库银运不到,北京朝廷直接功能性关门。起码我要是老朱我肯定不会同意“取江南之灯火以照上京”。至于废藩就更不可能了,老朱有病才会去废他心里那么完美的政策。
保?
就朱允文干的那些破事,重八头一个支持老四。
朱允文上台不到两个月就削蕃,逼死湘王,搞得九大塞王鸡飞狗跳。同时,和一帮老学究研究井田制、恢复周礼和周代分封制。
你没看错,把封国从朱家叔叔们手里收回来,再分给其他人。
不然你以为老四造反的时候,全程看戏的都是为什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