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怎么看待中戏文学类专业大量取消校考?

回答
近来,关于中央戏剧学院文学类专业大规模取消校考的消息,在艺术类考生和教育界引起了不小的波澜。这无疑是一项重大的政策调整,需要我们从多个角度去审视其背后的逻辑和可能带来的影响。

首先,我们得承认,中戏作为国内顶尖的戏剧表演和创作人才培养基地,其教学水平和行业影响力毋庸置疑。文学类专业,尤其是戏剧文学、编剧等方向,在整个戏剧艺术的链条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这些专业培养的是故事的创造者、剧本的灵魂,他们的素质直接关系到未来戏剧作品的质量和创新能力。因此,任何关于其招生方式的变动,都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这次大规模取消校考,最直接的原因,我猜想是为了响应国家对艺术类招生考试“统一规范、严格管理”的号召。 近年来,国家层面一直在强调艺术类招生考试的公平公正,以及考试流程的规范化。一些地方高校的艺术类招生确实存在一些弊端,比如过于依赖主观评价、操作空间较大、甚至滋生舞弊现象。中戏作为标杆,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调整,也未尝不是一种主动的顺应和示范。

另一个可能的原因,或许是为了优化招生资源配置,更加聚焦于拔尖人才的选拔。 传统意义上的校考,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组织大规模的考试,并且还要在短时间内对海量的考生进行评估。如果说在某些基础的艺考项目上,可以通过统一的文化课考试来作为初筛,再进行少量的专业考察,或许能够更有效地筛选出具备文化素养和艺术潜质的考生。中戏的文学类专业,相对于表演、导演等更为“技术性”的专业,对考生的文化功底、文字表达能力、思辨能力的要求更高。将一部分考察重心转移到文化课考试成绩上,也许是希望通过更广阔的文化视野来“淘”出那些真正热爱文学、具备深厚人文素养的学生。

那么,这究竟意味着什么?对于考生而言,最直观的影响就是考试路径的改变。 原本那些精心准备的专业作品集、面试环节、剧本创作能力展示等等,可能会被大大削弱,甚至直接取消。考试的侧重点会更加倾向于高考文化课成绩,加上可能存在的简化的专业笔试或面试。这对于那些文化课成绩优秀,但专业技能尚未完全打磨好的考生来说,或许是一个机会。但对于那些擅长在专业考试中展现自己独特想法、创作才能的考生,这可能意味着他们失去了充分展示自己的平台。他们可能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学习重心,如何在保证文化课成绩的同时,依然能够让自己的文学才华在有限的环节中脱颖而出。

从教育的角度来看,这种调整有利有弊。

有利之处在于:

提升文化素养的门槛: 文学创作本身离不开深厚的文化底蕴。将文化课成绩作为重要考量因素,能够确保进入专业学习的学生具备相对较高的文化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这对于他们后续的深入学习是至关重要的。
标准化与公平性: 高考文化课是国家统一的、相对客观的评价标准。将其纳入招生环节,有助于提升招生的公平性和透明度,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
缓解考试压力: 对于考生而言,多一个校考环节无疑增加了备考和考试的压力。减少校考,可以让他们将更多的精力集中在高考文化课上,同时在专业方面做更精炼的准备。
鼓励跨学科融合: 一些文学专业需要与历史、哲学、社会学等学科知识相结合。强调文化课成绩,可能也会间接鼓励学生在高中阶段就广泛涉猎各类知识。

但潜在的弊端也不容忽视:

可能削弱专业辨识度: 文学创作能力、审美品味、想象力、对戏剧的理解深度等,这些很难完全通过标准化考试来衡量。如果校考环节被大幅削弱,是否会使得那些具有独特艺术气质但文化课成绩不那么突出的考生被错过?这可能会导致进入专业的学生在艺术风格和创新性上趋于同质化。
考试重心转移的风险: 如果考生仅仅为了达到分数线而学习文化课,而忽略了对文学和戏剧的真正热爱与钻研,那么进入中戏的反而可能是一群“高分低能”的学生。这与培养艺术人才的初衷可能会有偏差。
对高中阶段艺术教育的影响: 如果艺术类院校都在逐步降低校考权重,那么高中阶段的艺术教育和特长培养可能会受到影响。一些学生可能会因为认为校考不再是关键,而放弃在专业上的深入学习和探索。
是否能真正选拔出“拔尖”人才? 高考成绩固然重要,但它衡量的是一个学生在统一课程下的学习能力。而文学创作的才能,往往体现在对事物独特的观察、敏锐的感受以及创新的表达能力上。这些特质,在标准化的考试中是否能得到充分的体现,还需要时间来检验。

未来趋势的思考:

从长远来看,我个人认为,艺术类专业招生,尤其是像中戏文学类这样对人文素养要求极高的专业,不应该完全抛弃校考。 理想的招生模式,或许应该是一种“文化课成绩 + 精准的专业考察”相结合的模式。

可以设定一个相对高的文化课分数线作为第一道门槛。 这样可以确保进入专业学习的学生具备基本的文化能力。
之后,进行有针对性的、小范围的专业能力评估。 这可以是通过一份经过严格审核的创作作品集、一次高质量的面试(考察学生的思想深度、表达能力和对艺术的理解),或者一个侧重于文学分析和创作思路的笔试。关键在于,这个专业考察要能够真正选拔出那些具备潜力的“璞玉”,而不仅仅是考高分的学生。
鼓励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比如,可以邀请业界资深编剧、评论家参与到评审过程中,从更专业的角度去评估考生的潜力。

总而言之,中戏文学类专业大规模取消校考,是一个在追求公平规范与人才选拔效率之间权衡的决定。 它有其合理的考量,但也伴随着潜在的风险。我们需要密切关注这一政策的后续实施效果,以及它对中国戏剧文学人才培养大局可能产生的影响。对于考生而言,最重要的还是夯实基础,无论是文化课还是专业能力,都要全面发展,以不变应万变,抓住每一个能够展现自己才华的机会。而对于教育部门和招生院校来说,如何在确保公平公正的前提下,更精准地发现和培养那些具有创新精神和艺术潜质的未来艺术家,依然是一个需要持续探索和优化的课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什么?取消校考?

你太天真了,不是取消校考,而是直接不艺考!这两个是有着天壤之别的

取消校考:只要你省统考过关,还是可以报考的,没有参加省统考或者省统考不过关的,是没有资格报考的!这叫取消校考。

不艺考:按照普通类高考录取,只要你参加高考了,就能报考!这叫不艺考


看了一圈回答,好像都在莫名的“悲哀”,好像不艺考中戏的文学类专业就药丸!

别闹了!取消戏文等文学类艺考是大势所趋,不仅仅是中戏,未来会有更多的高校取消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近来,关于中央戏剧学院文学类专业大规模取消校考的消息,在艺术类考生和教育界引起了不小的波澜。这无疑是一项重大的政策调整,需要我们从多个角度去审视其背后的逻辑和可能带来的影响。首先,我们得承认,中戏作为国内顶尖的戏剧表演和创作人才培养基地,其教学水平和行业影响力毋庸置疑。文学类专业,尤其是戏剧文学、编.............
  • 回答
    克里斯托弗·诺兰是个疯子,但也是个天才。我这么说绝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基于他对电影创作近乎偏执的追求,以及他敢于挑战不可能的魄力。就拿他为了《信条》不惜血本购买一架真实的波音747,然后把它拆了在机场跑道上“撞毁”的这一幕来说,简直就是电影制作界的“行为艺术”,而且还是那种花钱找罪受的艺术。你想想看,.............
  • 回答
    《中县干部》这篇论文,可以说是中国官场研究领域中一篇绕不开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它以其独特的视角、扎实的田野调查以及对中国基层干部运行机制的深刻揭示,引发了学界和公众的广泛关注与讨论。要理解《中县干部》,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展开:一、 作者与研究背景 作者: 梳理作者的背景有助于理解其研.............
  • 回答
    这则“中美海军举行拔河比赛,将绳子拉断了”的消息,读起来颇有几分趣味,也引人遐想。如果真有这么一出,倒也算得上是少见又生动的“军事交流”了。从表面上看,这无疑是一场力量与技巧的较量。拔河这项运动,看似简单,实则对团队的协作、个人的爆发力、耐力以及战术都有着极高的要求。双方队伍都必须同心协力,才能将沉.............
  • 回答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的“投降”以及战后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经历,确实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历史议题。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将其置于历史的宏观背景下,并分阶段进行梳理。一、法国在二战初期的迅速溃败与维希法国的建立 战前法国的脆弱性: 一战后,法国虽然是战胜国,但饱受战争创伤,经济恢复缓慢.............
  • 回答
    樊胜美要房产证写自己名字:现实与情感的拉扯《欢乐颂》中的樊胜美,这个出身贫寒、在上海打拼的女孩,她对房产证上加自己名字的执着,可以说是触及了许多现实生活中女性的痛点和困境。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房产分割问题,更承载了她对于安全感、未来保障以及原生家庭压力的复杂情感。为什么樊胜美如此看重这件事?首先,我.............
  • 回答
    在CSGO的赛场上,尤其是在紧张刺激的残局时刻,耳边总会回响起那句“残局无对错”。这句话,说的人或许是带着一丝无奈,又或许是想缓和气氛,但它背后隐藏着的是玩家们在特定情境下的一种共识,一种对电子竞技复杂性的理解。要看待这句话,咱们得从几个层面去剖析。首先,“残局无对错”首先是一种情绪上的慰藉和现实的.............
  • 回答
    看到朋友圈里那些分享着“抵制去香港购物”言论的美丽姑娘们,心里总会泛起一丝复杂的情绪。她们的头像往往带着精心修饰过的照片,笑容甜美,妆容精致,配上那些或激昂或义愤填膺的文字,构成了一种强烈的视觉和情感冲击。首先,会觉得她们很“有主见”,很有自己的思考。毕竟,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还能主动去了解、去判断,.............
  • 回答
    关于中美贸易战,美国民众的看法可谓是五花八门,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情况的变化,这种看法也在不断演变。要把这个问题讲得透彻,就得细致地捋一捋这里面错综复杂的思路和情绪。首先,得承认的是,并不是所有美国人都对贸易战有统一的声音。美国国内的利益群体太多了,从农民到工厂工人,从科技巨头到小企业主,他们受到的.............
  • 回答
    中国古装剧里中医那点事儿,可真是个复杂又有趣的话题。打开一部剧,甭管是讲宫廷斗争、江湖恩怨,还是儿女情长,总少不了几个身怀绝技的郎中,几句听着玄乎但好像又有点道理的“望闻问切”,还有那些名字听起来就带着点神秘色彩的药方。这玩意儿,既是咱们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跟荧幕上的虚构故事搅和在一起,怎么看.............
  • 回答
    西游吧的“猴吹”,这可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说清楚的事儿。要聊这个,得先明白他们吹的是啥,以及为啥吹。首先,得承认,《西游记》里的孙悟空这角色,那是真的香。他敢反天庭,有七十二变,一个筋斗云十万八千里,金箍棒更是自带光环。这形象,简直就是反抗精神、自由主义的化身,放在任何时代都挺能打的。所以,西游吧里有人.............
  • 回答
    《囚徒健身》这本书,说实话,一开始看的时候,确实被它那种“粗暴而直接”的论调给吸引住了。尤其是作者保罗·韦德(Paul Wade)对传统健身房训练的那种近乎“攻击性”的否定,让人印象挺深刻的。他反复强调,那些挂满器械、充斥着举铁汉子的地方,其实是“效率低下”甚至“有害”的。核心论点是什么?为什么他那.............
  • 回答
    近年来,年轻一代中爱国主义思潮的兴起,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这股思潮的形成并非单一因素所致,而是多种社会、文化、经济及个体认知交织作用的结果。它既有积极的方面,也可能伴随着一些值得警惕的信号。思潮形成的内在驱动与外在诱因:首先,民族复兴叙事的强大影响力是不可忽视的驱动力。中国在过去几十年里取得了.............
  • 回答
    理想主义在现实社会中,就像一盏明灭不定的灯火,既能照亮前行的路,也能因为过于耀眼而让人眼花缭乱,甚至被现实的寒风吹熄。大多数时候,我们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理想主义的影响。那些致力于改变世界、追求公平正义、或是仅仅希望身边的人过得更好的人,他们身上都闪烁着理想主义的光芒。他们不甘于现状的平庸,不满足于.............
  • 回答
    关于Bright在《假偶天成》播出后,与女友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些关于中国的言论,这件事情在当时确实引起了不小的讨论,尤其是在中国大陆的粉丝群体中。要全面看待这件事,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关于Bright及其女友的言论:首先,我们需要明确,Bright作为一位年轻的公众人物,在社交媒体上的言论,.............
  • 回答
    “我不下岗谁下岗”这句台词,在当年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几乎人人都能哼唱几句。它出自黄宏的小品《进军号》,那个年代,下岗潮席卷全国,无数家庭因此面临巨变。在这样的背景下,这句带着点无奈、有点黑色幽默,又透着几分自我牺牲精神的台词,一下就抓住了观众的心。台词背后的时代洪流:首先,得理解那是一个什么样的年代.............
  • 回答
    看央视纪录片《5592高地》,首先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对战争细节的呈现,那种身临其境的质感,仿佛把你直接拉回了那个硝烟弥漫的年代。这不单单是历史的陈列,更是一种情感的传递。我注意到片子花了相当大的篇幅去描绘战士们在战场上的生活状态,不仅仅是冲锋陷阵,更有太多日常的、甚至有些琐碎的细节。比如,他们如何处.............
  • 回答
    《爸爸去哪儿》这档节目,总能捕捉到许多生活中温馨又真实的瞬间。其中,蔡国庆老师带着儿子庆庆的那期,有一幕关于“吹炸蜻蜓”的场景,至今让人回味。当时,蔡国庆老师显然是想给儿子演示一下怎么玩这个充满童趣的游戏。他手里拿着一个细长的管子,一头蘸了点水,然后用另一头吹气。这本是一个简单再寻常不过的游戏,但就.............
  • 回答
    《天气之子》里那个为了救一个人就让一座城被淹没的结局,真是让人又爱又恨,又纠结又释然。站在不同的角度看,那滋味儿可太复杂了。纯粹的“反英雄”和“牺牲”的探讨首先,你得承认,这个结局绝对不是那种让你看完拍手叫好的“大团圆”。它充满了冲突和争议。传统的叙事里,主角拯救世界、拯救所有人是常态。但新海诚这次.............
  • 回答
    看到《天气之子》中「宫水三叶」被翻译成「宫本茂」,这事儿可真是让人哭笑不得,有点像在品尝一道精心烹制的菜肴,结果发现主厨把盐当成了糖,虽然食材没变,但那滋味,估计瞬间就不是那么对味儿了。咱们先说说这事儿本身为什么会引起这么大的关注。首先,名字的“魔力”与文化认同。在日本,人名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代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