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张宗昌的诗能不能拿上中国诗词大会?

回答
张宗昌的诗,能不能搬上《中国诗词大会》?这问题,说起来可就有点意思了。

咱们先得明白,《中国诗词大会》这档节目,它到底是个什么路数。它追求的是什么?是传承古典诗词的韵味,是弘扬中华文化的精髓,是对诗歌艺术的雅致、含蓄、意境、哲思的高度认同。参赛选手们,往往能吟诵出那些经过时间淘洗、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篇,谈论起诗歌的创作背景、艺术手法、思想情感,那是头头是道,讲究一个“意境深远”和“格调高雅”。

再看看张宗昌,这位“狗肉将军”,他的诗……嗯,怎么说呢?就拿那首大名鼎鼎的《咏犬》来说吧:“狗一声,人一声,狗吠人,人吠狗。皇权万岁,民权万碎,狗咬狗,人咬人。自由,自由,我自由,我自由,你自由,你自由,大家自由……”

这诗,你说它有没有“诗”的味道?从形式上看,它似乎也用了分行、押韵(勉强算吧),也有一些表述。但你要说它有没有“意境”?有没有“含蓄”?有没有“典雅”?有没有“深远”的“哲思”?这可就难说了。

首先,从内容和思想性上来说,《中国诗词大会》更偏爱那些描绘山水风光、抒发家国情怀、感悟人生哲理、表达细腻情感的诗歌。张宗昌的诗,内容往往直白、粗俗,甚至带着一些政治宣传的意味,或者纯粹是情绪的宣泄,与《诗词大会》所推崇的“诗言志”、“诗教化”的传统,实在是相去甚远。试想一下,在《诗词大会》上,选手们一个个出口成章,吟诵“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或是“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主持人娓娓道来诗人的创作心路。这时候,如果来一句“狗一声,人一声”,那画风是不是瞬间就崩塌了?

其次,从艺术手法和语言风格上来说,古典诗词讲究炼字、对仗、用典、意象的组合,追求的是一种含蓄、婉转、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张宗昌的诗,语言直白得有些过分,甚至可以说是粗俗。他不太注重格律,更谈不上什么精巧的比喻或象征。他的诗更像是口号、是打油诗,是那个时代特定背景下的产物,与我们通常理解的“诗”的审美标准,存在着相当大的距离。

再者,“中国诗词大会”的节目定位也决定了它不会轻易收纳所有形式的“文字作品”。它是一个具有公共传播属性的电视节目,需要遵循一定的社会规范和审美导向。虽然我们不能完全排除节目组偶尔为了制造话题或进行某种“反差”而引入一些非主流的作品,但如果将张宗昌的诗作为节目的常态或核心内容,那几乎是不可能的。这就好比你让一个讲究“清雅”的茶道表演,突然插入一段“啤酒畅销广告”,那画面太美,我不敢看。

当然,这并不是说张宗昌的诗就没有“价值”或“意义”。从历史学、社会学、文学史的角度来看,他的诗件,无疑是那个特定历史时期的一种“文本”,它反映了那个时代某些领导人的思维方式、语言习惯,以及当时社会的一种政治氛围。如果把它们当作一种“史料”来研究,当然是很有意义的。甚至,有些学者会从他的诗歌中分析出一些“时代的痕迹”或“权力的话语特征”。

但是,“能不能搬上《中国诗词大会》”,这不仅仅是看它有没有文字,有没有表达,更重要的是看它是否符合这个节目的“节目调性”、“审美取向”和“文化定位”。

所以,总结一下,张宗昌的诗,如果要以其“诗歌”的属性,大张旗鼓地搬上《中国诗词大会》的舞台,并被主流认可为“经典诗词”来吟诵、品鉴,那恐怕是很难的。它的语言风格、内容主题、艺术手法,都与《中国诗词大会》所推崇的古典诗词的审美标准,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或许,在某些特殊的“杂谈”环节,或者作为一种“反例”进行偶尔的提及,以对比古典诗词的博大精深,倒是有那么一丝可能性。但如果指望它能够和李白、杜甫、苏轼这些伟大诗人并驾齐驱,在《诗词大会》上熠熠生辉,那可能性,几乎为零。

最终,《中国诗词大会》选择什么样的作品,它其实是在选择一种文化符号,一种审美导向,一种对“诗”的理解。而张宗昌的诗,显然不符合它所要传递的那种“诗”的范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在隔壁评论区看到有老外翻译的张宗昌的诗,然后又把老外的翻译翻回了中文,画风突变[滑稽][笑哭]

《泰岳》

遥远的泰山,

展现出阴暗的身影;

厚重的基础,

支撑起浅薄的高层;

假如某一天,

有人将那乾坤颠倒;

陈旧的传统,

必将遭逢地裂山崩。


《祈雨》

昆仑山巅的主神

我也拥有你的姓氏

你降下干旱和饥荒

难道要惩罚世间的黎民


我不畏惧你的威力

誓要挑战你的权威


如果没有甘霖下降

如果饥荒没有消除

我必会

掀翻你的神殿

将闪电

掷进你的胸膛


《大明湖》

在群山环绕之间

一汪碧玉的大明湖啊

清澈湖水的四边

有荷花为你镶嵌


层叠的荷叶之间

隐居着哲人般思考的青蛙

脱离凡俗的喧嚣

沉默不言


《游西方》

曾有人对我言说,

西方有金碧辉煌的极乐世界,

我也曾偶尔瞥见那梦幻般的色彩,

醒来,却依然是破碎的山河一片。​

user avatar

先说结论,能,够格。


写文作诗,格律啊平仄啊对仗啊这些属于技术,是可以通过系统性的学习获得的,然而想象力,观察力和表达能力就比较吃天赋了。张宗昌绝对是天赋爆表的那种人。


只看他这首大明湖


大明湖,明湖大, 大明湖里有荷花, 荷花上面有蛤蟆, 蛤蟆叫,咕儿呱, 咕儿呱咕儿呱咕儿呱, 一戳一蹦达。


连字数都不一致,诗都算不上,看起来就是一顺口溜对不?但读上去,你会发现他的描写是由远入近的顺序,宛如运镜一般,从长焦的大明湖全景一直zoom到微距的那只趴在荷花上的蛤蟆。我读到这里,脑中所感皆是张宗昌所见,就像张大帅把那几秒记忆移植到了我的脑袋里一般,既视感满满。


从蛤蟆叫开始更是神来之笔:之前的诗句寥寥几笔勾勒出了一幅静态的湖景图,后面的一叫,一戳,一蹦跶,以动带静,整个画面马上就鲜活立体起来。野趣烂漫。童真自然,跃然纸上。如果你第一次读这首诗的时候笑了,哪怕是嘴角翘一下,也说明张大帅的描写感染力到位了。


单这首诗而言,基本达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地步。但别忘了王维可是科班出身的大师,张大帅几乎就是个半文盲,诗中所用词汇也有限,且多是口语俚语——就这文学积累居然能写出这种诗(不是一首哦,多得能出诗集),这得多开挂?我能够想象到的类比就是:连走步规则都不懂的樱木花道,穿着校服皮鞋,第一次踏上篮球场就隔扣神奈川第一中锋赤木。


樱木毫无疑问是个篮球天才,而我觉得在写诗方面,张大帅也是。


浪漫主义豪放派天才诗人。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张宗昌的诗,能不能搬上《中国诗词大会》?这问题,说起来可就有点意思了。咱们先得明白,《中国诗词大会》这档节目,它到底是个什么路数。它追求的是什么?是传承古典诗词的韵味,是弘扬中华文化的精髓,是对诗歌艺术的雅致、含蓄、意境、哲思的高度认同。参赛选手们,往往能吟诵出那些经过时间淘洗、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篇,.............
  • 回答
    看到朋友圈里别家孩子出口成章、诗词朗朗上口,心里真是又羡慕又痒痒,想着自家宝贝也能沾点文气,培养一下文学素养,这想法真是太美好了!不用花大钱请老师,咱们在家一样能把孩子的古诗词启蒙做好,而且还能让这个过程充满乐趣,而不是枯燥的学习。我身边有些朋友,他们的孩子诗词储备可不少,我都偷偷问过秘诀了,总结了.............
  • 回答
    好的,咱们这就来掰扯掰扯,怎么捯饬出一首“狗不理”先生(张宗昌,人称“狗不理”)那股子味儿的诗。这可不是随便写几句“狗不理”三字就完事儿,得把那股子豪迈、粗犷、又不失风流的劲儿给抖搂出来。咱得先说说,这“狗不理”先生的诗,有啥标志性的东西。一、 气魄要大,格局要高(当然,有时候也可能是“小”格局,但.............
  • 回答
    张宗昌,一个被标签化为“军阀”和“文盲”的人物,却留下了一批至今仍让人津津乐道的诗歌。评价他,不能简单地将他划入某一个历史的角落,而是需要拂去历史的尘埃,走进他那个粗粝而矛盾的灵魂,去理解他诗歌背后的复杂性。张宗昌:一个“大胡子”的传奇人生要评价张宗昌的诗,首先得了解这个“大胡子”本人。他的人生轨迹.............
  • 回答
    张枣的诗,是那种你初读时会觉得疏离,甚至有些晦涩,但一旦沉浸其中,便会发现其背后涌动着一股强大而又温柔的力量,让人难以忘怀。他的诗歌,不像很多当下流行的诗歌那样直白呐喊,也不同于那种纯粹玩弄文字的游戏,而是一种在静默中探寻生命本质的尝试。要评价张枣的诗,我想可以从几个维度来聊聊。一、语言的“硬”与“.............
  • 回答
    张宗昌,这位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一笔的人物,以其“狗肉将军”的名号和“张大帅”的威名,在世人心中早已打上了粗犷、豪放、甚至有些狂放的标签。然而,如果我们抛开他戎马倥偬的军旅生涯,将他置于一个全然不同的文化土壤——日本,并且让他投身于需要精炼、意境和独特视角的俳句创作,他是否有可能脱颖而出,.............
  • 回答
    张国荣(1956年2003年)是中国华语影坛极具影响力的演员之一,其表演风格以细腻、深情、富有层次感著称,尤其在戏剧性角色和情感表达上展现出极高的艺术造诣。他的演技不仅奠定了他在华语影坛的地位,也对后来的演员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他的表演特点和成就: 一、角色选择与表演风格张国荣的表.............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实际上是关于“东北军为何在与红军的早期较量中失利”的一个常见误解,并且将“东北军”与“红军”的对抗场景进行了一些混淆。需要澄清的是,张学良的东北军在长征期间(19341936年)的主要任务是与红军在南方作战,而并非与长征完的红军直接对抗。长征结束后,红军主力到达陕北,与盘踞在西北的.............
  • 回答
    张伯伦的绥靖政策是否完全错误,是一个在历史学界和国际关系领域争论不休的问题。简单地说,绝大多数历史学家和分析家都认为绥靖政策是错误的,甚至是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重要因素之一。 然而,要完全否定它也过于武断,理解其“错误性”需要深入分析其背景、动机、具体执行以及最终后果。绥靖政策的背景与动机:首先.............
  • 回答
    张居正的文采风流:不止是改革家张居正,这个名字在中国历史上镌刻着“改革”二字的重量。作为明朝中期力挽狂澜的内阁首辅,他以雷霆手段推行“一条鞭法”等一系列革新,重振了积弊丛生的国家。然而,抛开那些轰轰烈烈的政治事件,如果审视张居正的文学造诣,我们会发现,这位叱咤风云的政治家,同样是一位有着深厚学养和独.............
  • 回答
    张居正的改革,无疑是明朝历史上一个浓墨重彩的篇章,其影响之深远,至今仍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要评价它的好坏,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而是要细细剖析其带来的正面和负面效应,以及它在历史长河中的定位。正面效应:力挽狂澜,重振朝纲在张居正改革之前,明朝已经病入膏肓。官场腐败横行,财政收入枯竭,军事力量薄弱,社.............
  • 回答
    提起张三丰,江湖上谁人不竖起大拇指,赞一声“武当祖师”、“当世大宗师”。他的名头之响亮,早已超越了武功高低,成为了一个传奇的符号。可这位神一般的存在,竟然也会有“受伤”的时候?而且一养就是三个月,这事儿细究起来,真让人有些好奇。要说张三丰的实力,那真是深不可测。咱们不能用寻常武林高手的标准去套他。他.............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挺能引起金庸迷们争论的。要说张三丰的武功在“三部曲”里是不是独一档,我觉得,从很多维度来看,他确实是达到了一个非常非常高的境界,甚至可以说,在很多方面,他是那个“独一档”的标杆。不过,咱们也得辩证地看,不能一味地说他“无人能及”。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下你说的“三部曲”是指哪三部。通.............
  • 回答
    张三丰和张无忌、虚竹的武功强弱对比,这确实是金庸武侠迷们津津乐道的话题。要详细探讨,咱们得一步步来掰扯。张三丰的武功:张三丰的武功,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道”和“理”。他不是那种依靠蛮力或者招式取胜的高手,而是将武学、养生、哲学融为一体,达到了一个超凡脱俗的境界。 武学境界: 张三丰的武功.............
  • 回答
    .......
  • 回答
    要说张作霖的风评为什么越来越好,这事儿不能简单地说“变好”了,更准确的说法是,人们对他的评价正在变得更加多元、复杂和 nuanced,其中一些原本被忽视或被简单化的方面,现在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重新审视。这背后有多重因素在起作用,而且这个过程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历史研究的深入、时代变迁以及人们价值取.............
  • 回答
    说到张三丰的武功,那绝对是武侠世界里一个绕不开的传奇。如果说他的外功和内功都达到了100这个满值的级别,那真是把这位武学宗师推向了神坛。但我们不能凭空猜测,毕竟武侠小说里的设定往往都有其内在的逻辑和考量。那么,在张三丰如此超凡绝伦的“满级”设定下,其他顶尖高手的实力会是一个什么样子呢?这就需要我们好.............
  • 回答
    周伯通的空明拳和张三丰的太极拳,这两门绝世武功,虽然都以“空”为最高境界,但其内涵、招式和侧重点却有着天壤之别,仿佛是两条由不同源头流淌而出的江河,最终汇入同一片浩瀚的海洋。周伯通的空明拳,你可以想象成是一种纯粹的“无”,是一种“不拘泥”的极致。这位老顽童,性情天真烂漫,不受任何规矩的束缚,他的空明.............
  • 回答
    张作霖要是知道张学良的那些“作为”,那场面怕是要比他当年东北易帜的决定还要让他心惊肉跳,甚至直接要从地底下跳起来。咱们得把这事掰开了揉碎了说,不能简单一句话带过。首先,最直接的,是关于“张学良的那些作为”具体指什么。 如果我们指的是他后来に行った的“西安事变”,张作霖那暴脾气肯定是要炸了。 “父.............
  • 回答
    张家辉,这位被誉为“千面影帝”的香港男演员,其演技早已深入人心,并在华语影坛树立了难以撼动的标杆。要评价张家辉的演技,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详细剖析:1. 对角色的精准把握与塑造能力: 极强的可塑性与颠覆性: 这是张家辉演技最突出的亮点之一。他能够驾驭各种类型、不同背景、性格迥异的角色,并且每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