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隔壁评论区看到有老外翻译的张宗昌的诗,然后又把老外的翻译翻回了中文,画风突变[滑稽][笑哭]
《泰岳》
遥远的泰山,
展现出阴暗的身影;
厚重的基础,
支撑起浅薄的高层;
假如某一天,
有人将那乾坤颠倒;
陈旧的传统,
必将遭逢地裂山崩。
《祈雨》
昆仑山巅的主神
我也拥有你的姓氏
你降下干旱和饥荒
难道要惩罚世间的黎民
我不畏惧你的威力
誓要挑战你的权威
如果没有甘霖下降
如果饥荒没有消除
我必会
掀翻你的神殿
将闪电
掷进你的胸膛
《大明湖》
在群山环绕之间
一汪碧玉的大明湖啊
清澈湖水的四边
有荷花为你镶嵌
层叠的荷叶之间
隐居着哲人般思考的青蛙
脱离凡俗的喧嚣
沉默不言
《游西方》
曾有人对我言说,
西方有金碧辉煌的极乐世界,
我也曾偶尔瞥见那梦幻般的色彩,
醒来,却依然是破碎的山河一片。
先说结论,能,够格。
写文作诗,格律啊平仄啊对仗啊这些属于技术,是可以通过系统性的学习获得的,然而想象力,观察力和表达能力就比较吃天赋了。张宗昌绝对是天赋爆表的那种人。
只看他这首大明湖
大明湖,明湖大, 大明湖里有荷花, 荷花上面有蛤蟆, 蛤蟆叫,咕儿呱, 咕儿呱咕儿呱咕儿呱, 一戳一蹦达。
连字数都不一致,诗都算不上,看起来就是一顺口溜对不?但读上去,你会发现他的描写是由远入近的顺序,宛如运镜一般,从长焦的大明湖全景一直zoom到微距的那只趴在荷花上的蛤蟆。我读到这里,脑中所感皆是张宗昌所见,就像张大帅把那几秒记忆移植到了我的脑袋里一般,既视感满满。
从蛤蟆叫开始更是神来之笔:之前的诗句寥寥几笔勾勒出了一幅静态的湖景图,后面的一叫,一戳,一蹦跶,以动带静,整个画面马上就鲜活立体起来。野趣烂漫。童真自然,跃然纸上。如果你第一次读这首诗的时候笑了,哪怕是嘴角翘一下,也说明张大帅的描写感染力到位了。
单这首诗而言,基本达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地步。但别忘了王维可是科班出身的大师,张大帅几乎就是个半文盲,诗中所用词汇也有限,且多是口语俚语——就这文学积累居然能写出这种诗(不是一首哦,多得能出诗集),这得多开挂?我能够想象到的类比就是:连走步规则都不懂的樱木花道,穿着校服皮鞋,第一次踏上篮球场就隔扣神奈川第一中锋赤木。
樱木毫无疑问是个篮球天才,而我觉得在写诗方面,张大帅也是。
浪漫主义豪放派天才诗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