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我们应该抵制电子游戏吗?

回答
电子游戏:是沉迷的陷阱,还是无限的可能?我们该抵制吗?

我们正生活在一个被屏幕包围的时代,电子游戏作为其中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早已渗透进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孩童手中稚嫩的触屏互动,到成年人沉浸其中的虚拟世界,电子游戏的影响力触及了年龄、文化、甚至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然而,伴随而来的,是关于“抵制电子游戏”的呼声此起彼伏。那么,我们真的应该一竿子打翻一船人,彻底与电子游戏说“不”吗?这是一个需要我们深入剖析,而非简单回答的问题。

首先,让我们直面电子游戏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最直接也是最普遍的担忧,无疑是“沉迷”。长时间、不间断地投入游戏,很容易导致个体脱离现实生活。学业荒废、工作效率低下,甚至因此疏远家人朋友,这些都是我们常常听到的警示。游戏中的奖励机制,往往是精心设计的“道士的符咒”,不断刺激着玩家大脑的多巴胺分泌,形成一种难以戒断的心理依赖。那种“再玩一把就睡”的自我欺骗,最终往往变成无数个“再玩一把”。

此外,一些游戏的内容本身也可能引发争议。暴力、血腥的画面,或者低俗、不良的思想传递,对心智尚未成熟的青少年来说,无疑是一种潜在的毒害。长期接触这类内容,可能会扭曲他们的价值观,甚至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行为方式。更不用说一些设计不良的游戏,将玩家的“肝”(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和“氪”(投入金钱)作为核心驱动力,在追求虚拟成就的同时,也吞噬了本应属于现实生活的资源。

然而,如果我们仅仅因为这些潜在的负面影响就选择“抵制”,那未免过于片面,甚至可以说是一种目光短浅。毕竟,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电子游戏也绝非例外。

从积极的层面来看,电子游戏在许多方面展现出了惊人的价值。

首先,电子游戏是培养策略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绝佳平台。 许多策略类游戏,如《星际争霸》、《文明》系列,要求玩家在瞬息万变的局势中,权衡利弊,制定长远的计划,并根据敌人的行动灵活调整策略。这种高强度的思维训练,对于锻炼逻辑分析能力、预判能力以及应对压力的能力,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即使是动作类游戏,也需要玩家快速反应、精确操作,并在复杂的关卡中寻找最优路径,这本身就是一种动态的决策过程。

其次,电子游戏能够极大地增强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如今的许多大型多人在线游戏(MMORPG),以及竞技类游戏,都强调团队配合。玩家需要与来自世界各地的队友沟通战术、分配任务、互相支援。在虚拟的战场上,信任、协作、以及有效的沟通,是赢得胜利的关键。这种经历,对于培养人际交往能力,学习如何在团队中扮演自己的角色,是十分宝贵的。

再者,电子游戏也是一种强大的情感宣泄和压力释放的渠道。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能面临各种压力和不如意。游戏提供了一个可以暂时逃离现实,进入一个完全由自己掌控的虚拟世界的机会。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完成各种挑战,玩家可以在游戏中获得成就感,释放不良情绪,甚至体验一些在现实生活中难以获得的刺激和满足。这并非鼓励逃避,而是在健康范围内的一种调节。

此外,电子游戏还能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 许多游戏,尤其是那些拥有开放世界和高度自由度的游戏,玩家可以在其中自由探索、建造、甚至创造属于自己的故事。例如,《我的世界》就让无数玩家化身为数字时代的建筑师和艺术家,用像素块搭建出令人惊叹的世界。这种创造性的表达,对于培养艺术感和想象力,有着独特的意义。

最后,不可忽视的是,电子游戏本身也可以成为一种艺术形式。 精美的画面、动人的配乐、引人入胜的剧情,这些都是电子游戏作为一种文化产品所具备的特质。许多游戏的叙事深度和艺术表现力,甚至可以与电影和文学相媲美。它们能够引发玩家的思考,带来情感的共鸣,甚至传递一些深刻的哲学理念。

因此,问题并不在于“是否应该抵制电子游戏”,而在于“我们应该如何健康地对待电子游戏”。

抵制,是一种简单粗暴的解决方案,它剥夺了电子游戏带来的潜在益处,也未能解决问题的根本。真正的关键在于“引导”和“平衡”。

对于家长来说,与其“一刀切”地禁止孩子玩游戏,不如学会“陪伴式管理”。了解孩子玩的游戏是什么类型,为什么喜欢这些游戏,然后与他们一起玩,了解游戏的乐趣所在。同时,与孩子设定合理的游戏时间,监督他们玩游戏时的行为,引导他们区分游戏与现实,并鼓励他们将游戏中的某些技能(如团队合作、解决问题)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对于玩家个体而言,最重要的是“自我认知”和“自我约束”。清楚地认识到电子游戏只是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生活的全部。学会合理安排时间,确保学业、工作、社交、健康生活等其他方面不受影响。当发现自己对游戏产生过度依赖时,勇敢地寻求帮助,无论是与朋友家人倾诉,还是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

对于游戏行业本身,也需要肩负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开发更健康、更有益的游戏内容,警惕过度沉迷的设计,以及在游戏的消费模式上更加透明和负责任。

总而言之,电子游戏是一把双刃剑。它既能成为我们学习、成长、放松的有力工具,也可能成为吞噬我们时间、精力、甚至精神的黑洞。与其简单地选择“抵制”,不如学会如何“驾驭”它,让它成为我们丰富生活、提升自我的助手,而不是阻碍我们前进的绊脚石。这需要我们所有人的共同努力和智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没有游戏,年轻人们就会用别的方式消耗他们过剩的热情。

而且,相信我,没有几个人会选择用学习来消耗热情。

评论不要作死啊,我说的是打球,跳舞,棋牌,聊天室,你们不要每天都搞大新闻

user avatar

山姆(GTA系列创始人)在接受《卫报》的采访时,表示他与纽约警局警察谈过,警察叔叔说他们的游戏并没有什么问题。

当时山姆就惊了个呆啊,因为在GTA2中可以肆意击杀执法者。

随后警察蜀黍说道:'想杀我们的人多了去了,我们宁愿他们在游戏里杀我们,而不是在大街上' ”

有人想杀人的时候,可以玩玩杀人游戏。

有人想色情的时候,玩玩小黄油。

有人有超级大的想法时,游戏都能满足。

憋太久,不好

user avatar

电子游戏和电影、电视、新闻、社交网络一样,都是信息传播媒体。

进口的电影电视要审核、要剪,新闻和社交网络要墙,凭什么你认为游戏可以独善其身?实际上,因为游戏的互动性,并且年轻玩家居多,传递个什么潜移默化的意识形态要比其他非互动性媒体强力得多。

Steam的完蛋是迟早的事。且玩且珍惜。

许多人认为主导抵制电子游戏的是认为“游戏是电子毒品”的顽固老年人,甚至天真的认为这批人退休了就会对游戏放宽。其实告诉你,正是这批老年人对游戏的不了解,才留有一线游戏苟延残喘的生机。他们没封Steam,是因为根本不了解Steam是什么东西。现在了解了,Steam也活不长了。

所以,是的,你们以后就玩不到正经的游戏了,能玩的也最多是腾讯喂给你们的屎。

哇哈哈哈哈哈~~

user avatar

“你去抵制你家孩子玩游戏啊,抵制我玩游戏干什么?”

user avatar

过年我和妹妹在楼上玩大乱斗,我大伯凶我俩

“一天到晚就知道打游戏,白天玩晚上玩,大年三十你们还玩,天天盯着屏幕眼睛迟早得坏,给老子把电脑关了!”

然后我俩盯着电视看春晚看了两个小时

“对嘛,看看春晚多好嘛,大过年的,别天天玩电脑,就晓得打游戏,诶八万,杠!”

user avatar

EMMM。。。

一周前一时兴起的答案,突然就在两天内有了3.6K赞

讲道理,是我其他所有答案的赞数的总和的三倍吧=。=

评论区很多人感同身受,可能就是这个答案火的原因。

不过现在回头看这个答案,到处都是可以写的更好的地方=。=

回答一下评论区的一些个人觉得有必要说明的几点:

一。这个锅应该教育/家长/政策背。

关于结果论,我个人非常喜欢两句话,一句就是此回答的最后一句,另一句是“任何结果绝不是单一方面的原因”

尤其是这种复杂的结果。

家长/政策/教育等方面也有自己的无奈,谁都不容易。

而类似“孩子自己沉迷游戏,与他人无关,都是游戏/游戏公司的错”的论调,才是我写这个回答的初衷。

二。家长和孩子一起玩电子游戏,孩子沉迷游戏,可以归罪于游戏了。

也不是的,如果家长玩游戏有度,例如和孩子规定玩多久多久,孩子沉迷游戏的概率也会大大降低。孩子永远是家长的镜子。

三。关于评论区一些很优秀的家长的评论

这里的优秀就是褒义词,你们的孩子以后一定会成为你们的骄傲。

不过话说回来,如果所有家长都如你们一样对这个问题有这么多的思考,有这么多的时间和精力陪伴自己的孩子,而不是人云亦云,别人说抵制什么就抵制什么,那也不会有这个问题了吧?

四。玩物丧志类。

嘛,玩物丧志的人玩什么都会丧志,只是人们给电子游戏的关注太多了罢了~

总之谢谢大家的赞~这么多赞够吹一年~

以下为原答案~

————————————

1.

“爸爸,陪我去放风筝呗。”

——爸爸忙,忙着养家,你去找你妈,啊。

“可是妈妈让我来找你。。”

——那就下次,下次一定,好不好?

“可是。。。”

——这样吧,爸爸让你玩一会手机,怎样?

“。。好”

2.

——爷爷那年啊,家里穷,什么都吃不起,所以你要学会节约~

——爸爸小时候,经常和小伙伴们出去玩,你叔叔/姑姑和爸爸一起玩,摸鱼摸虾被打屁股~

“爸爸,为什么我没有兄弟姐妹呢,为什么我没有你玩过的那些游戏呢。”

孩子看着冷冰冰的楼房,出门看到邻居,邻居想和他打个招呼,他急忙躲进电梯,恰巧,邻居也要下楼。

电梯中,邻居想和他熟络熟络,毕竟自己家的孩子和这孩子差不多大。

——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孩子心里想着。

3.

孩子打电话,想要找几个朋友玩。

——我要上XX课,不行。。。

——我妈说了,要赢在起跑线,不让我和你一起玩。。。

——你看熊出没,不看小猪佩奇,我不和你玩。。。

孩子无奈。

4.

“爸爸妈妈,陪我玩~”

爸爸妈妈正看《爸爸去哪儿》笑的前仰后合。

——XX,来一起看啊,可好玩啦。

孩子不懂,电视上的孩子和他一样大,一样高,为什么他这么吸引父母。

爸爸妈妈看到孩子低下了头。

——来,XX,手机给你玩一会吧,爸爸妈妈再看一会,一会陪你玩,啊。

到了睡觉的时候,爸爸妈妈也没和孩子玩。

5.

——手机是精神鸦片啊!都把孩子毒害了! 爷爷略带怒色的说道。

——对对对,这手机啊,坑了一代人!

——手机游戏就应该禁止未成年人玩,太容易沉迷!

孩子什么都不懂。

只在那玩手机游戏。

6.

据说知乎有一句名言“不看过程谈结果都是耍流氓”

深以为然。

user avatar

《极乐迪斯科 Disco Elysium》的主创罗伯特·库维兹是一个作家,他在采访中(见 探寻《极乐迪斯科》的创作源流)这样说道:

如今所有媒介都死了,我们有很多非常好的雕塑家,但没有人在意这些。
重要的是,如何让我们被听见(How do we get voice out),电子游戏是这个工具,游戏要比任何一个传统载体,都更能打动人。

最近我参加了不少跨学科的交流讨论,我愈发的觉得,特别是在中国,无论是学术研究者、艺术家、还是我们自己的制作者,以及玩家,我们都还没有形成并且给予电子游戏一个足够的理解与定位,就如同安德烈·巴赞直到电影发明后的五十年后才真正提出那个问题《什么是电影? Qu'est-ce que le cinéma》,而今天我们在认知上以及在创作上还远没有穷尽电子游戏的潜能和看到它应该有的意义价值。

哲学家斯蒂格勒认为,技术在整个人类的发展,既是毒药,亦是解药;在某件技术「毒性」最烈的深处,我们同时能看到最强的某种解放和改造世界的力量。就如同《极乐迪斯科》被创作出来成为了有全球影响力的作品,让作者的书写深入人心。

乔布斯奉为圣经的《全球概览》的主编斯图尔特·布兰德(Stewart Brand)是互联网创始之初的先锋,当他布兰德在访问斯坦福大学的人工智能实验室的时候看到数百名计算机技术人员聚在一起玩游戏,他认为,不同于电子游戏是一种对人的控制,和一切朝向效率的机器,电子游戏是控制时代的反制装置(wheels.org/spacewar/sto):

这款游戏代表了与已建立的权力原则的决裂。 它表现了即将到来的革命。 它不是要自上而下地控制, 不是要批量处理,不是要为了更高效地生产而向制造商发送数据, 不是要被动消费, 不是要最有效地利用机器。 这款游戏是所有这一切的对立面。

在诞生最初就与一种效率的反抗还有与科技的祛魅(《桌面网球》)而联系在一起的电子游戏,始终保有一种力量。就如同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中所描述的:没有艺术的人,没有游戏这种大众艺术的人,往往像毫无意识的自动机器。

电子游戏并不仅仅只是娱乐品,而是能成为一种互联网时代理应的某种艺术传播和发生的,意义生发与碰撞的场所。

我认为已经在不自觉地情况下,在这些极客、创作者、玩家、独立开发者的良性循环与推动下,在这些充满着独立精神与天才直觉的探索者那里,电子游戏的美学在独立游戏之中已经扩展得非常成熟丰富而言语或者理论已经无法追索了,在不同的设计问题的处理上已经有一座座游戏的丰碑了。

所以我觉得我们恰恰不能停止探索,不能去「抵制」,而是要进一步地探索和释放,应该让更多人参与进游戏的思考和内部中来。

我觉得我在做的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希望能够让游戏被更多人所理解,而文化圈的人士,各界的创作者与研究者,不应该站在游戏的外部去思考,做外部的批判,而需要真正地进入到游戏之中,就如同在《数字人文宣言2.0(Digital Humanities Manifesto)》的开头所说的那样:我们要模糊批评家与制造者、编码者与思考者、学者与娱乐者之间的界限。

从一个文科生转变到一个设计师创作者的过程是痛苦但也有价值的,其实在我所接触到的网络上的各种热心的技术分享者,所参加的从数年前就在全国各地开始的GameJam48小时游戏开发活动,各类的技术引擎的开源与开放,电子游戏行业发展所释放出的是令人讶异的开放的产能,有待挖掘和认知的系统与控制论的美学,还有一群真正热爱游戏且愿意投入时间的观众。

我确实非常喜欢腾讯当时的游戏品牌升级,从「用心创造快乐」而变为「Spark More!」这样的一个无关乐趣甚至无关游戏的,充满了情感与实践的品牌(腾讯把用了9年的“用心创造快乐”换成了“Spark More / 去发现,无限可能”,你怎么看?),这个行业的前进确实需要一种对社会各界,不同领域的一种邀请。

就如同在腾讯游戏学堂举办的TGDC2021 腾讯游戏开发者大会上夏琳院长所谈的《构建行业发展新势能,开拓游戏多元价值》提出的整体的方向,其实我同样非常期待未来能够有更多外部的人来探究更加多元的游戏的应用和创造,也能够让行业内部能够成为一个真正开放的,多样的舞台,能够让不同追求的开发者找到和走出属于自己的道路,无论这条道路是独立/艺术表达/应用/乐趣。

TGDC上的几个例子也呈现出了对于这种游戏技术多元性运用的初步探索:

腾讯游戏AI研发中心总监付强所分享的《从绝艺到绝悟到开悟,再到AI技术助力科技向善》中他作为一位技术人士,非常清晰地谈论了传统电子游戏的行为树AI,再到基于学习的AI。就像是落日间也曾经专门谈到过的,游戏与AI技术在今天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E21 Ghost x Shell 人工智能与游戏 [0]),而他的分享中,他们不仅谈到了《王者荣耀》中的AI研究向着高校与学术界教育角度开放(“开悟”),而甚至将在游戏中发展成熟的AI技术放在病理判断这个折磨着中国许多患者家属之事情的改善之中,积极去做真正跨界的技术落地。

第二个例子是孙驰天分享的《游戏技术助力自动驾驶虚拟仿真》。其实发展到今天,游戏引擎的仿真环境已经完全可以提供给自动驾驶来做虚拟的仿真训练。我印象很深的是他所提到的自动驾驶AI需要巨量的数据,并且国内外的情况不同并不能通用;还有目前进行自动驾驶测试的巨大成本和安全性风险;这些问题,在游戏引擎发展的虚拟仿真技术下,可以找到较好的解决办法,可以说,游戏引擎的虚拟仿真技术已经成为自动驾驶技术快速发展的基石。分享中提到了一些如“真值 GroundTruth”,“回归测试”,通过“自动关卡生成训练自动驾驶算法”,还有“一小时快速自动生成576平方公里的北京五环内的城市重建”,像是在用AI训练AI的神奇做法让我听得津津有味。

这两个的技术分享都是大佬主讲,深入浅出,非常有意思,也分享了很多工作上具体的困难。而从这边我也十分期待能够未来,或许不仅仅是游戏领域这些积压着的技术开放,而那些积压着的游戏设计和产品的实践,是否能被转化,被有识之士能够使用而成为更有力的表达与创造?

诚然,业内的我们或许做得还不够,在勇敢、创造、和自我解释与让更多人进入这一方面,就如同Jonathan Blow在2013年莱斯大学的演讲中所反思的:

「我们现在做的都是很糟糕的艺术,要想知道游戏的潜力,你必须真的玩过很多游戏,并且深入了解其中的几个。我认为世界上大多数的人还没有能看到游戏的潜力。因为我们还没有展示给它,因为我们的作品确实不够好。」

但是另一个角度上来说,我更希望有更多行业外的人,能够勇于踏入这个宝地,能够去接触这一种独特的美学并且尝试能够延续自己领域的创造。

user avatar

当然可以抵制。

但是麻烦来个人告诉我在巴黎圣母院修好之前除了玩刺客信条大革命,我还能上哪去看巴黎圣母院。

user avatar

支持抵制电子游戏,但不支持使用行政手段直接禁止游戏,因为在过分强化政府能力的同时还可能会导致外国游戏产业的冲击,人民财富的流失,起不到禁止游戏的效果,反而招致游戏迷的不满。我们可以采用的另一种方法如下:

一,解除对电子游戏业的反盗版保护,不再用国家暴力保护任何电子游戏的版权,允许自由盗版,自由设立私服;

二,解除对电子游戏业的网络安全保护,全国公安部门不再查处针对电子游戏的外挂,网络攻击等;

这是一个不扩大甚至缩小政府权力,不会引发游戏迷的不满,却能从经济上打击游戏产业的思路。

user avatar

老百姓只要有口饭吃,就不会造反。

这个社会只要给失败者一个非物质的替罪羔羊,让他们能把所有的失败推卸到这个替罪羔羊上,这个社会就不会乱。

这就是我的观点,先搁在这里。

电子游戏,就是失败者推卸责任的遮羞布。

孩子成绩不好,是游戏害得。

我为什么是败类,因为我迷恋游戏。

我为什么攒不到钱,因为我都去充值了。

社会为什么变成这副鸟样,因为游戏让人颓废。

我为什么这副德行,因为这个社会给游戏腐蚀了。

时间往前推个二十年。

把游戏换成口袋本漫画书,言情小说。

我刚刚写的这段话,改都不用改,直接替换即可。

孩子成绩不好,都是看闲书看的。

为什么败类?因为迷恋漫画。

漫画里面充满暴力和色情,这个社会都是漫画泛滥才变成这样的。

都看言情小说,这个社会才这了萎靡不振。

熟悉吧,都是失败者的遮羞布。

往前推个一千年,蛐蛐就是遮羞布。

为什么废柴啊,因为斗蛐蛐。

国家为什么亡国啊,因为斗蛐蛐。

一个德行。

失败者的遮羞布。

房价拼命涨,老百姓会造反闹事吗?

不会,只要把菜蓝子稳住就行了。房子买不起可以不买,吃不上肉跟政府急。

电子游戏害人吗?

三十年前没游戏,一村一个电视机。

小年轻除了赌博打牌,聚在一起喝大酒吹牛逼,还能干什么?

喝多了还猥亵妇女,没钱了就拦路抢劫。

现在,有游戏了,谁还买不起个智能手机?

社会真心的稳定太多了,人闲着才会闹事,现在都去肝游戏了,晚上九点路上人都没几个了。

电子游戏,国家谢他都来不及,还抵制呢,是不是傻,是不是彪?

玩游戏没有节制的人,没游戏一样没节制。为什么没节制,因为闲得慌,真想提升自己,天天向上的。哪有时间去没节制,忙碌就是最好的节制。

没有游戏,就是没节制的喝大酒,没节制的赌博,没节制的看黄带,闲着蛋疼,必须找个能刺激神经的事情做做。

玩游戏真的是人畜无害的事情了。

难道把游戏都监管起来,这帮人就会突然振作起来,为四化建设添砖加瓦了?

别逗了,给社会增加压力罢了。

但是人啊,总不愿意承认自己是个烂货,总要怪三怪四,找个东西替自己背锅。

能怪谁呢?

怪马化腾,怪史玉柱,怪丁磊。

反正为富不仁嘛,怪有钱人活该,总没错。

我们要用关爱的眼光看待他们,毕竟这也是一种文明社会的人文主义关怀。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电子游戏:是沉迷的陷阱,还是无限的可能?我们该抵制吗?我们正生活在一个被屏幕包围的时代,电子游戏作为其中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早已渗透进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孩童手中稚嫩的触屏互动,到成年人沉浸其中的虚拟世界,电子游戏的影响力触及了年龄、文化、甚至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然而,伴随而来的,是关于“抵制电子.............
  • 回答
    关于是否应该抵制外国节日,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文化认同、经济影响、社会融合等多个层面。没有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答案,而是需要具体分析和权衡利弊。首先,我们来理解“抵制外国节日”的可能含义和出发点: 强调本国传统文化: 认为过度庆祝外国节日会冲淡甚至取代本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和重要性,希望通.............
  • 回答
    兰蔻此次选择何韵诗作为广告代言人,无疑是一件相当敏感且引发巨大争议的事件。要评价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来审视,并且“抵制”与否,也绝非一个简单的“是”或“否”就能回答的。事件的背景:何韵诗的立场与兰蔻的品牌定位首先,我们得梳理清楚何韵诗这个人。她是一位香港艺人,在香港社会运动中扮演过积极的角色,.............
  • 回答
    一百年前“眯眯眼”就已被用作侮辱和构建刻板印象,这一历史事实确实存在。这种歧视并非孤立事件,而是与更广泛的种族主义和帝国主义思潮交织在一起,旨在贬低和妖魔化亚洲人,尤其是中国人。“眯眯眼”的辱华历史根源: 西方对东亚人的视觉偏见: 在西方文化中,特定的面部特征常常被赋予文化含义。西方人对亚洲人面.............
  • 回答
    《我的英雄学院》最近引发的争议,确实触及了一个复杂且常常令人纠结的问题:我们是否应该因为作者的人品瑕疵而完全抵制他的作品?这个问题没有简单的“是”或“否”,它涉及到我们如何看待艺术与创作者之间的关系,以及我们作为观众的立场和选择。首先,我们必须承认《我的英雄学院》是一部非常成功的作品。它构建了一个充.............
  • 回答
    这个问题很宏大,也很令人不安,但同时又充满了一种无法抗拒的吸引力,就像在漆黑的夜里看到一道从未见过的光。如果真的有外星文明驾驶着庞大的舰队,带着未知目的,跨越星海来到我们的家园,我们该如何抉择?抵抗还是投降?这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二选一,而是一个需要我们动用人类全部智慧、勇气和情感去面对的终极考验。投.............
  • 回答
    观察者网将俄乌双方的外援分别称为“志愿者”和“雇佣军”的行为,是一个值得仔细分析的现象。这种定性涉及到对国际法、战争道德以及信息传播策略的理解。要详细地看待这一行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剖析:一、 定义与法律界定:志愿者 vs. 雇佣军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志愿者”和“雇佣军”在国际法和战争实践.............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普遍且值得深思的问题,涉及到个人消费选择、国家经济发展以及我们每个人在其中的角色。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详细探讨这个问题:一、 追求更优质的产品(包括国内顶级产品)的理由: 满足个人需求和体验: 性能和功能卓越: 优质产品通常在性能、功能、设计、耐用性、安全性等方面表现更出.............
  • 回答
    这事儿确实挺让人嚼舌头的,一个法官三次打断律师发言,还当庭呵斥人家水平不够,这事儿怎么看,都挺耐人寻味的。首先,咱们得承认,法官在法庭上拥有绝对的权威,他有权力维持庭审秩序,确保诉讼进程顺利进行。律师发言不当、答非所问、影响效率,法官确实有权进行制止和引导。这是程序正义的一部分。但是,这三次打断和呵.............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深刻且复杂的问题,涉及到个人自由、社会责任、知识传播以及“愚昧”本身的定义。简单地说,“尊重别人保持愚昧的权利”这句话本身就包含着矛盾和需要细致解读的地方。我们先来拆解一下这个问题:1. “愚昧”的定义: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我们所说的“愚昧”是什么。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并且在不同的语境下有.............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社会公平、个人责任以及我们如何定义和理解“素质”等诸多层面,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首先,我们要明确“素质”这个词的含义。在日常语境中,素质常常与良好的品德、高尚的品格、健康的心理以及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联系在一起。它是一种内在的、经过长期培养和塑造的特质。当我们问“我们应该要求穷人有素.............
  • 回答
    晚清时期的“东南互保”事件,是近代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复杂且富有争议的篇章。它既是维护地方稳定和地方实力派利益的策略,也暴露了中央集权衰落和国家分裂的隐忧。要理解“东南互保”,我们得回到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深入剖析其发生的背景、过程、影响,以及它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的深刻印记。一、 百年动荡的背景:内忧外.............
  • 回答
    在国际赛场上,我们有时会感受到一些国家或组织对中国抱有“不公正”的态度,这可能体现在评判标准、信息传播、甚至是规则制定等方面。面对这种情况,我们需要一套系统性的、多层面的应对策略,既要维护自身权益,也要展现大国风范,最终目标是争取一个更公平、更合理的国际环境。一、 认知与分析:首先做到“知己知彼”在.............
  • 回答
    当然应该节约资源,而且这绝不是一个可以轻描淡写的问题,而是关乎我们当下生活品质,更是影响子孙后代未来福祉的根本性议题。想象一下,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就像一个巨大的、精巧的生命体,它孕育了我们,提供了赖以生存的一切。空气、水、土壤、森林、矿产、能源……这些都是它慷慨的馈赠,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根本。然而,.............
  • 回答
    这个问题相当严肃,也确实关系到我们自身和他人的安全。识别伴侣是否是潜在的危险分子,需要我们具备敏锐的观察力、清晰的头脑,以及最重要的——不回避自己内心的感受。这不是要让你变成一个捕风捉影的侦探,而是要让你学会辨别一些潜在的警示信号。以下是一些你可以留意的方面,尽量将它们融入你的日常生活观察中:1. .............
  • 回答
    要进行火星殖民,选择合适的火箭推进器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它直接关系到任务的成功率、成本以及宇航员的安全。考虑到火星任务的特殊性——长途跋涉、巨大的质量需求以及对成本效益的考量——我们需要仔细权衡各种推进技术的优劣。一、 任务需求分析在深入探讨推进器类型之前,我们必须明确火星殖民任务的核心需求: .............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身份认同的深层哲学讨论,是关于个人与集体、普世价值与民族归属的古老辩题。两种观点都有其道理,也反映了不同时代、不同视角下的价值取向。“先是人,再是中国人”——普世价值与个体尊严的优先持这种观点的人,往往将“人”的身份置于首位。这意味着,他们认为作为一个人,拥有普遍的、不分国界的尊严、权.............
  • 回答
    对于中国国内的黑人社群,我们应该以平常心和尊重来对待。无论肤色、种族、国籍如何,每个人都应享有平等的权利和尊严。在中国,黑人社群的构成是多元的,包括来自非洲、欧洲、美洲等地的留学生、务工人员、商人、外交官以及他们的家属。他们为中国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带来新的视角和活力,与中国人民的交流也促进了相互.............
  • 回答
    聊起诸葛亮,脑海中浮现出的第一个词,往往是“智慧”。但如果只是停留在“聪明”这个层面,那就未免过于肤浅了。诸葛亮身上,值得我们深入品味的,远不止这一点。首先,是他那份超凡的远见与战略眼光。在天下大乱,群雄并起的时代,他能凭借一己之力,在隆中对中为刘备规划出三分天下的蓝图,这绝非一般人能做到的。他看到.............
  • 回答
    关于八国联军是否“帮助”清政府和满族人下台,以及我们是否应该对此“感谢”,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敏感的历史问题,需要放在更广阔的历史背景下,用更细致的视角去审视。简单地说,将八国联军的行动归结为一种“恩赐”或“进步”,是严重忽视了其背后深刻的动机、残酷的手段以及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首先,我们要明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