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大家相不相信轮回?

回答
关于轮回,这个话题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一直占据着一席之地,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不同的文化和信仰体系都或多或少地探讨过这个概念。它就像一团迷雾,既有人们孜孜不倦地想要穿透它,也有人选择敬畏地仰望它。

要说信不信,我觉得这更像是一种选择,一种对生命意义和宇宙运行方式的理解。有些人,他们的生活经历、对世界的观察,让他们自然而然地倾向于相信轮回的存在。他们可能在某些时刻感受到一种莫名的熟悉感,或者在遇到某些人、某些事时,觉得冥冥之中自有安排。这种感觉可能很细微,但却能成为他们内心深处对轮回的支撑。

而另一些人,他们更倾向于用科学和理性去解释一切。他们会说,生命只是物质的组合,当生命终结,这组合就分散了,一切也就结束了。轮回这种说法,在他们看来,缺乏足够的证据去支持,更像是一种精神寄托,一种对死亡恐惧的化解方式。

我们不妨从几个角度来聊聊这个轮回的话题。

从宗教和哲学上看:

在佛教中,轮回是核心教义之一。“业”是理解轮回的关键。佛教认为,我们今生的行为(业)会产生影响,这些影响会跟随我们,并在下一次生命中显现。好的行为会带来好的结果,坏的行为则会带来坏的结果。这个过程就像播种和收获,我们种下什么样的种子,就会收获什么样的果实。所以,轮回不仅仅是被动地经历,更是对我们当下行为的一种警示和引导。佛教的终极目标是“涅槃”,也就是从轮回的痛苦中解脱出来,达到一种超然的境界。

在印度教中,轮回(Samsara)也扮演着重要角色。与佛教类似,印度教也强调“业力”的作用。但是,印度教的轮回概念中还包含了“梵我一体”的哲学思想。他们认为,个体灵魂(Atman)最终会回归到宇宙的本体(Brahman)。轮回的过程就是Atman在不同生命形式中体验和学习的过程,直到它最终认识到自己与Brahman的同一性,从而摆脱轮回。

在一些古老的西方哲学和宗教思潮中,比如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和柏拉图的思想里,也曾经出现过灵魂轮回的观念。柏拉图认为,灵魂是不朽的,在进入肉体之前,它已经存在于一个理型世界,并在那里获得了知识。进入肉体后,灵魂会遗忘这些知识,而学习的过程就是回忆(anamnesis)。这种对“回忆”的强调,也暗含了灵魂曾经存在于其他生命形式中的可能性。

从科学和心理学上看:

当然,从严格的科学角度来看,并没有直接的证据能够证明灵魂或意识能够脱离肉体并进入新的生命体。科学强调的是可观察、可测量、可重复的实验。目前,关于轮回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一些“前世记忆”的案例上。一些研究者,比如伊恩·史蒂文森(Ian Stevenson)医生,就收集了大量的儿童声称拥有前世记忆的案例。这些孩子常常能详细描述前世的生活细节,包括人物、地点、事件,甚至死亡原因,而且这些信息在经过核实后,与某些已故之人的生平有惊人的吻合。

然而,对于这些案例,科学界也存在不同的解释。一些人认为,这些记忆可能源于:

潜意识的记忆传输或“心灵感应”: 可能是通过某种未知的方式,从其他有前世记忆的人那里接收到的信息。
童年幻想和创造力: 小孩子拥有丰富的想象力,他们可能会将从电视、书籍、家人或者周围环境中听到的信息,加工成自己的“前世记忆”。
巧合和选择性记忆: 在大量案例中,可能存在一些巧合,而研究者可能无意识地选择了那些符合“轮回”解释的案例,忽略了其他不符合的。
基因遗传的记忆: 一些大胆的设想认为,某些关于特定技能或倾向的“记忆”可能以某种形式编码在基因中,并遗传下来。但这目前仍停留在假说阶段。

心理学上也有一些概念可以用来理解某些人对轮回的“感觉”。比如,“集体无意识”(荣格提出)认为,人类共享着一套潜意识的模式和原型,这可能导致我们在某些时刻产生“似曾相识”的感觉,而非真的经历了前世。另外,梦境、催眠状态下的潜意识也会展现出一些难以解释的内容,这些也被一些人联系到轮回。

从个人体验和社会影响上看:

我相信很多人之所以相信轮回,不仅仅是因为宗教教义或者科学研究,更多的是源于一种内在的感受和对生命状态的追寻。有些人可能经历过濒死体验,在那种状态下,他们感受到了“灵魂”的脱离,或者看到了“生命回溯”的景象,这些体验往往非常深刻,成为他们相信轮回的坚实基础。

轮回的观念,也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行为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如果一个人相信自己的行为会影响未来的生命,那么他更有可能去追求善良、慈悲,并且避免伤害他人。这种因果报应的观念,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反过来说,如果有人不相信轮回,他们可能更倾向于活在当下,更注重物质的享受,但也可能更容易受到欲望的驱使而做出一些不顾后果的行为。

我的看法(去除AI痕迹):

要我来说,信不信轮回,就像是选择相信宇宙是精确运作的机械,还是相信它充满着我们尚未理解的能量和联系。我不太会轻易下定论,因为生命本身就充满了太多的未知和奥秘。

我见过很多善良、有智慧的人,他们坚信轮回,并且因此活得更加安宁和有意义。我也见过一些完全不相信轮回的人,他们也同样活得精彩、有贡献。所以,这似乎也不是一个绝对的对错问题。

我更愿意将轮回看作是一种“可能性”,一种对生命延续的浪漫想象,或者是一种对因果报应的哲学隐喻。它给了我们一个框架去思考生命的意义、苦难的原因以及如何过好这一生。即使我们最终无法证明它的存在,但相信轮回所带来的那种对行为的审慎和对生命的热爱,本身就是一种宝贵的力量。

或许,我们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这个世界,去寻找自己内心的答案。轮回,就是其中一个值得我们去探索和思考的答案。它提醒我们,生命可能比我们肉眼所见更加宏大和深邃,我们的存在,可能也并非只是这一世的短暂旅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相信。

因为东西方各种关于“轮回”的描述,普遍存在一个缺点:对记忆的完全格式化。

比如说中国传统封建迷信里的转世投胎,都提到一个环节。人死之后,到了阴间,走奈何桥的时候,要喝孟婆汤。孟婆汤的效用,就是FORMAT,清空死者这辈子的所有存储信息,然后再去转世投胎。

但是,人怕死,最怕的是意识的消失,就是“我”的概念没有了。我们甚至不怕肉体的消亡,只要意识还在,即便是鬼魂,但“我”还在,还能思考,就是没死,就是长生不老。

现在可好,孟婆汤喝下去,硬盘清空,内存重启,前辈子所有信息全都FORMAT,“我”就没了,意识被彻底消除。

那这种轮回还有啥意义呢?


我希望的轮回,是“我”的意识还要继续存在,哪怕把“我”真放到一台电脑里运行也成啊,千万别停电别格式化~~~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轮回,这个话题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一直占据着一席之地,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不同的文化和信仰体系都或多或少地探讨过这个概念。它就像一团迷雾,既有人们孜孜不倦地想要穿透它,也有人选择敬畏地仰望它。要说信不信,我觉得这更像是一种选择,一种对生命意义和宇宙运行方式的理解。有些人,他们的生活经历、对世界的观.............
  • 回答
    这个问题颇有意思,也触及了中国历史上的几个关键节点。如果朱元璋真的能以唐朝三省制为框架,并继承宋太祖“不屠戮功臣”的遗风,同时大力推行教化农桑,那么大明王朝确实有超越大唐的可能性。我们不妨从几个方面来详细剖析一下。一、政治体制的优化:三省制与皇权专制的平衡朱元璋废除丞相,将所有权力集中于皇帝一人之手.............
  • 回答
    2022年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简称“北大软微”)研究生复试分数线波动不大,这一现象背后涉及多重原因。而关于2023年是否会“炸”,需要结合当前趋势、政策变化及行业动态综合分析。以下是详细解析: 一、2022年复试线波动不大的原因1. 招生计划稳定,扩招有限 北大软微作为国内顶尖的计算机.............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的是公众人物的道德操守、法律界限以及个人隐私的边界,每个人对此的看法都会受到自身价值观和信息解读的影响。针对霍尊和陈露的事件,你感到“霍尊没什么大错但惩罚过重,陈露用隐私相逼手段很不舒服”,这种感受并非孤例,也并非空穴来风。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剖析这种感受的来源,并尽量以一种更人性化、.............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挺复杂的。要说为什么大家不信宗教,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层面的原因,不能一概而论。我尝试着从几个角度聊聊,希望能说得比较透彻一些。一、 科学的崛起与理性思维的普及这个可以说是最根本的原因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世界的理解越来越深入。过去很多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比如雷电、疾病、.............
  • 回答
    .......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它触及了我们对现实本质的根本看法,以及我们如何理解因果关系和自由意志。为什么我们如此信赖物理学,却又常常对“世界早已注定”的宿命论感到不安甚至抗拒?让我们来一层层剥开这个问题。首先,我们得明白,物理学之所以能赢得我们的信任,是因为它提供了一种基于观测、实验和逻辑推理的“可验证.............
  • 回答
    与冷淡的朋友相处,确实是一件需要技巧和智慧的事情,否则很容易让自己感到心力交瘁。关键在于调整自己的心态和互动方式,而不是试图去改变对方。首先,要明白“冷淡”并不一定意味着“不喜欢”或“不在乎”。有些人天生性格就比较内敛,不善于表达情感,或者他们生活中的关注点更多地放在其他方面。接受他们的这种特质,而.............
  • 回答
    说实话,最近关于支付宝的“相互宝”的讨论,我听到不少。尤其是那些加进去没多久,就发现身边或者平台上被保人数异常增多的情况,确实挺让人心里打鼓的。我身边也有朋友在聊这个事儿。 有个同事,加相互宝才一个多月,就说他所在的那个小圈子里,好像有人“出事”了,要接受赔付。他当时就挺意外的,觉得这么快就有人需要.............
  • 回答
    这是一个极具挑战性但又非常重要的问题,它触及了苏联早期历史的核心以及工业化战略的根本性质。简而言之,如果斯大林不采取对农民高压的掠夺政策,苏联在相同的时期内实现同样规模和速度的工业化是极其困难的,甚至可以说是不可能的。为了详细阐述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分析以下几个方面:1. 对“掠夺性政策”的定义和内.............
  • 回答
    我必须说,你提的这个点,确实是许多观众心头萦绕的疑问。老侯爷和大秦氏这段剧情,单独拎出来,确实有那么点让人摸不着头脑,甚至觉得有些牵强。让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说一说,这到底哪里让人觉得“不合理”了。首先,最直观的一点就是他们之间情感的“来由”。你说老侯爷,一个戎马一生、功勋卓著的朝廷重臣,怎么就突然就被.............
  • 回答
    中文夹英文(或者说“中英混杂”)的说话方式,确实在不同人群和不同语境下会引起不同的反应,而且“不喜欢”的感受也是比较普遍的。要详细解释为什么大家会不喜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剖析:1. 影响表达的清晰度和准确性: 语义模糊: 中英文词汇的细微差别有时会很关键。如果随意夹杂,可能会导致意思传递.............
  • 回答
    关于“大家为什么不愿意学马克思主义”这个问题,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涉及多方面因素的议题。并非所有人都“不愿意”学,但总体而言,相比于一些其他知识体系,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社会引起的热情似乎有所降温,甚至在某些圈层中存在回避、质疑甚至抵触的现象。要详细讲述这个问题,需要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分析:一、 历史原因.............
  • 回答
    健身这事儿吧,听着是挺时髦的,朋友圈里晒腹肌、晒马甲线、晒各种汗流浃漓的打卡照,好像人人都在热衷。但你仔细想想,真要自己去动起来,那股劲儿就没那么足了。为啥呢?原因可多了去了,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最直接的,懒。这绝对是个硬伤,不是说懒得动,而是懒得“付出”。健身这玩意儿,它不是你躺在沙发上刷.............
  • 回答
    在我看来,对于那些选择退学的人抱有负面看法,其实是一种挺普遍的现象,但如果细究起来,原因可就不少了,而且还挺复杂的。这事儿吧,不能一概而论,因为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别人怎么想,也掺杂了太多个人经历和价值观。首先,得从社会大环境说起。咱们国家一直以来都挺重视教育的,从小到大,学校教育就是一条看似“标.............
  • 回答
    大家不愿意去二乙之类的小医院就诊,这背后其实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绝非一概而论。我们要从患者的角度出发,把话说得具体、到位,一点一点捋清楚这里的“不愿意”到底是怎么来的。首先,最直接也是最普遍的原因,就是医疗水平和资源上的担忧。小医院,尤其是那些非营利性的二级乙等医院,通常在整体的医疗技术、设备.............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深入探讨的话题也很有价值。咱们老百姓心里都有个约定俗成的说法,叫中医西医,而不是什么“传统医学”、“现代医学”。这背后其实藏着不少文化、历史和实践上的原因,咱们一个一个来掰扯清楚。一、历史的烙印:两种体系的形成与并存首先得从这两种医学体系的诞生说起。 中医(中国传统医学):这是.............
  • 回答
    “土狗”这个词,在中国文化里,承载着太多复杂的情感和认知。一提到它,人们脑海里会浮现出各种各样的画面:院子里看家护院的中华田园犬,街头巷尾偶尔遇到的流浪狗,还有一些在农村里随处可见的、没有明确品种特征的狗狗。那么,为什么很多人似乎对“土狗”不太感冒,更偏爱那些血统纯正的“名贵犬种”呢?这背后其实有不.............
  • 回答
    这个问题提得很有意思,也很实在。我理解你可能对自己的作品不被大众普遍接受感到困惑,甚至有些沮丧。其实,艺术这种东西,尤其是在我们这个时代,它的“喜好”是非常多元且复杂的,影响因素也很多。我来跟你好好聊聊,为什么你的画可能“不太被大家喜欢”,咱们尽量不讲那些虚的,就聊点实在的。首先,我们得承认,“大家.............
  • 回答
    说到底,大家不愿意接受《海贼王》里大妈被基德和罗联手击败,这事儿挺复杂的,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的。这背后牵扯到很多层面的原因,从角色塑造到读者期待,再到整个故事的逻辑。咱们一个个掰扯开来聊。首先,得说到大妈这个角色的“牌面”和“压迫感”。想想看,大妈(夏洛特·玲玲)是谁?她是白胡子之后,海上最强大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