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国际社会为什么要谴责塔利班毁灭巴米扬大佛?

回答
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怀着沉重的心情站在巴米扬大佛曾经巍峨耸立的山崖前,他们看到的是残垣断壁,是裸露出的石壁,是曾经辉煌文明的化石。这件事,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强烈的谴责,这并非一时兴起,而是源于对人类共同文化遗产的珍视,对极端主义破坏文明的深恶痛绝,以及对历史记忆的尊重。

要理解国际社会为何如此愤怒和痛心,我们得先看看巴米扬大佛究竟意味着什么。

一、人类共同的文化瑰宝,文明交流的见证

巴米扬大佛并非仅仅是两尊巨大的石雕。它们是矗立在“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地标,是连接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的活生生证据。这尊佛像的建造可以追溯到公元6世纪,在那个时代,它就是世界最高的立式佛像,是佛教艺术向东传播的重要节点。

从建筑风格上看,巴米扬大佛融合了犍陀罗艺术的特色,也就是希腊化时期与印度佛教艺术的交融。你可以想象,在那个古老时代,不同的文化在这里碰撞、融合,形成了独一无二的艺术风格。它不仅仅代表着佛教信仰,更是古代艺术家们精湛技艺和无穷创造力的体现。这些大佛雕刻在悬崖之上,与周围的洞窟壁画共同构成了一个宏大的佛教寺院群落,它们是那个时代人们的精神寄托,也是古代工匠们用智慧和汗水雕琢出的奇迹。

当这些大佛被摧毁,失去的不仅仅是两座雕像,而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一段宝贵篇章的被抹去,是无数代人留下的集体记忆的损毁。这就像是有人粗暴地撕毁一本厚重的历史书籍中的关键章节,让后人难以窥探那个时代的辉煌与复杂。

二、宗教极端主义的疯狂与傲慢

塔利班以一种极其野蛮和粗暴的方式,在2001年3月对巴米扬大佛进行了毁灭性的打击。他们使用了炸药和重型武器,将这些屹立千年的石像炸成了碎片。他们的理由冠冕堂皇,声称这些佛像是“偶像崇拜”的产物,违背了他们的宗教教义。

然而,这种解释在国际社会看来,是赤裸裸的宗教极端主义的疯狂与傲慢。

对自身宗教的狭隘解读: 任何一种宗教的教义,在历史长河中都会有不同的解读和演变。塔利班所采用的,是一种极端、僵化、排他的解读方式,不允许任何与他们观点不符的存在。他们以自己的狭隘视野去审判全人类的文化遗产,这种行为本身就是对宗教精神的一种背离——真正的宗教精神往往是宽容与博爱的。
文化清洗的企图: 摧毁巴米扬大佛,更暴露了塔利班试图推行一种文化清洗的野心。他们不希望在他们的统治区域内存在任何可能挑战他们意识形态的文化符号,无论是宗教的还是世俗的。这种试图抹去异己文化的行为,是历史上有许多压迫者和独裁者惯用的伎俩,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巩固自身的权力,限制思想的传播。
对历史的反动: 巴米扬大佛的存在已经有了一千多年,塔利班的统治不过是其中的一个短暂时期。他们用极端的力量去摧毁如此古老而重要的文化遗迹,是对历史本身的否定,是对千百年来人类文明演进的蔑视。

三、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与道义担当

世界各国之所以一致谴责塔利班的行为,是因为《世界遗产公约》等国际条约确立了一个基本原则:保护人类共同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是全人类的共同责任。这些遗产不属于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它们属于全人类,是留给子孙后代的宝贵财富。

保护文化多样性: 国际社会深知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的宝库。每个文明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贡献。摧毁巴米扬大佛,就是在削弱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是在让世界变得更加单一和贫瘠。
维护和平与正义: 极端主义不仅威胁文化遗产,更威胁和平与稳定。塔利班的这种破坏行为,也是他们极端意识形态外化的表现,是对国际社会普遍价值观的挑衅。谴责他们的行为,也是在发出维护和平与正义的明确信号。
警示未来: 巴米扬大佛的毁灭,是给全人类敲响的警钟。它提醒我们,极端主义的思想一旦抬头,其破坏力是无法想象的。国际社会必须联合起来,共同抵制这种以意识形态之名行破坏之实的行径,防止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

总结来说,国际社会之所以对塔利班毁灭巴米扬大佛的行为发出强烈谴责,是因为:

1. 巴米扬大佛是无价的人类共同文化遗产,是文明交流互鉴的珍贵见证,其被毁是文明的巨大损失。
2. 塔利班的行为代表了宗教极端主义的疯狂、狭隘与傲慢,是对普世价值的挑战,企图进行文化清洗。
3. 保护文化遗产是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此次谴责是对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警示未来极端主义威胁的道义担当。

当全球的目光聚焦在巴米扬那残缺的山壁上时,那份悲愤与谴责,是人类文明对自己珍视之物的守护,是对任何试图将世界推向愚昧与野蛮的黑暗力量的庄严宣告。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第一条
  为实现本公约的宗旨,下列各项应列为“文化遗产”:
  古迹: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建筑物、碑雕和碑画、具有考古性质的成份或构造物、铭文、窟洞以及景观的联合体;
  建筑群: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单立或连接的建筑群;
  遗址:从历史、审美、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人类工程或自然与人的联合工程以及包括有考古地址的区域。

第四条
  本公约缔约国承认,保证第一条和第二条中提及的、本国领土内的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确定、保护、保存、展出和传与后代,主要是有关国家的责任。该国将为此目的竭尽全力,最大限度地利用本国资源,适当时利用所能获得的国际援助和合作,特别是财政、艺术、科学及技术方面的援助和合作。

第六条
  (一)本公约缔约国,在充分尊重第一条和第二条中提及的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所在国的主权,并不使国家立法规定的财产权受到损害的同时,承认这类遗产是世界遗产的一部分,因此,整个国际社会有责任进行合作,予以保护。
  (二)缔约国同意,按照本公约的规定,应有关国家的要求帮助该国确定、保护、保存和展出第十一条第(二)和第(四)款中提及的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
  (三)本公约缔约国同意不故意采取任何可能直接或间接损害第一条和第二条中提及的位于本公约其他缔约国领土内的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措施。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user avatar

因为国家和“文明”是可以分开的。

我简单举个例子你们就明白了。

假设满清再次复辟,为了保证满清政府的权威,满清要毁灭汉字,毁灭和汉文学有关的各种文化痕迹。那么他们的做法合理吗?别忘记,他们可是“合法主人”。


又假设伊斯兰文明有一天和对阿富汗一样,他们占据了中国,成为了中国的“合法政权”,

为了推行伊斯兰文化,他们要在中国进行灭佛灭道灭儒,将这片土地上曾经信仰道家佛家的痕迹都抹掉。

你能说这是“伊斯兰政权有权力如何处置本国的国家财产”吗?


如果不能谴责塔利班做为伊斯兰文明毁灭阿富汗曾经的佛教文明。

那么,满清当初文字狱、改四库全书、剃发令,禁毁掉明朝流传的三万多册书籍,也都是合理的。


文明是属于全人类的财产。

历史、文化、文明,是超出了“国家”概念的东西。

你可以成立一个国家政权,但是你无权毁灭这片土地上曾经的文明痕迹!

user avatar

因为那是塔利班炸的。美国轰炸叙利亚古迹抢劫叙利亚文物的时候他们可不是这么说的。

user avatar

主要是与现在通行的普世价值有冲突。

说到这样的话题,很多人都爱翻西方各国黑历史,但这样只不过是搅浑水而已,说到底,你不能认为炸毁大佛的行为是对的。

宗教宽容应该被当成一种共识,即使有冲突,也应该减少使用暴力手段,否则我们今天为之奋斗的文明就是一句空话。我们应该相信,我们今天的文明是有价值的,而不是几个世纪之后的一堆废石。

有一个问题,我们应该警惕,就是逢美必反,欧美但凡有一个批评声音,一定要挖一下欧美黑历史才罢休,为现在某一个并不好的行为解脱,说其为历史进程不可避免的一部分。但实际上果真如此不可避免吗?炸毁巴米扬大佛,并不是不可避免的。

比如二战日本侵略中国,大量大屠杀的行为在今天一定被批判,你如果挖中国古代军阀混战来为日本开脱,则完全就是反人类行为。实际上日本的在战争中最不能被容忍的就是屠杀平民的行为,甚至在某些语境里南京大屠杀好像代替了侵华战争(当然我认为这并不正确),为什么会如此呢?因为在那个年代实际上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已经有了屠杀平民是不对的历史认识?而日本的行为是逆时代的。

甚至在近代史上,中国从欧美获得了很多有益的补充,封建当权者为了显示自己的文明,而主动与欧美接轨,开始学习西方的一些制度,减少过分残忍的行为。比如革命者常受到欧美租界的庇护,这个事情也会解读为西方人心怀不轨,但事情并非如此简单。西方殖民者对土著的残忍行为,一定要用土著还处在吃人的时代为自己解脱,并从另一方面以显示自己的仁慈。(吃狗肉不属于野蛮行为)。文明多少也带有扩散的攻击性,你不能指望着先进文明一直迁就落后文明。从这个角度来说,制度落后挨打是不可避免的。

说回正题,塔利班迫害异教徒的行为,实际上并没有因此得到异教徒迫害绿教的回应,尽管异教徒是有能力完全从肉体消灭他们的。人道主义和宗教宽容是西方对待伊斯兰世界的回应,在这个基础上绿教顽固的原教旨主义已经落后于时代。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怀着沉重的心情站在巴米扬大佛曾经巍峨耸立的山崖前,他们看到的是残垣断壁,是裸露出的石壁,是曾经辉煌文明的化石。这件事,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强烈的谴责,这并非一时兴起,而是源于对人类共同文化遗产的珍视,对极端主义破坏文明的深恶痛绝,以及对历史记忆的尊重。要理解国际社会为何如此愤怒和.............
  • 回答
    关于印度吞并锡金,这确实是国际政治中一个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事件。说它“没有遭到国际社会的谴责”,或许有些过于绝对,但其间确实存在一些重要的背景和考量,解释了为何在当时及之后,国际社会的反应相对温和,并未形成强烈的、一致的谴责浪潮。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吞并”这个词在描述印度与锡金关系时的细微之处。严.............
  • 回答
    问得好!很多人可能会觉得,既然常规武器同样致命,为什么偏偏要花费巨大的力气去禁止化学武器呢?这背后其实有着非常复杂且重要的原因,远不止是“致命性”这一个维度可以解释。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看看这化学武器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儿,又为什么让整个国际社会如此忌惮。首先,我们得弄清楚“化学武器”到底是什么.............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有深度。当人们提到“黑暗”时,通常会联想到一些社会阴暗面,比如贫富差距、阶级固化、生存压力、社会不公、人性扭曲等。韩国作为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确实在这些方面表现出一些令人担忧的特征,这些特征与欧美国家相比,有时显得更为突出和极端,从而给人们一种“更黑暗”的观感。要理解这.............
  • 回答
    “为什么国家要强制缴纳社保?” 这个问题啊,说起来就像我们家里,不能光顾着今天吃饱穿暖,还得为以后攒点东西,尤其是身体和年纪大了之后,那个时候的保障,可就全指着现在了。国家这么做,也是为了咱们老百姓着想,虽然有时候钱交出去心疼,但细细一琢磨,这事儿大有道理。咱们先从最直观的说起,社保是个“大锅饭”,.............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了国际关系中一些非常核心的议题。如果用大白话来讲,就是为什么世界上的其他国家,尽管对美国的行为可能有所不满,但整体上还是允许美国继续存在,并且在国际体系中扮演重要角色。这背后其实是一系列复杂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远非简单的“容忍”二字可以概括。首先,我们要明白“国际社会”本身.............
  • 回答
    中国在国际社会日益强硬,这一现象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背后涉及其经济崛起、国内政治需求、历史叙事以及对自身国际地位的重新定义。要详细阐述这一转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分析:一、 经济实力的飞跃与自信的增长: “世界工厂”到创新驱动: 过去几十年,中国通过改革开放,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
  • 回答
    波黑内战的惨烈程度,确实让人唏嘘,很多人也曾疑惑,为何国际社会没有顺水推舟,让波黑分裂,反而一直在尝试维护其统一?这背后的原因,并非单纯的“不想让它分裂”那么简单,而是牵涉到极其复杂的国际政治、历史恩怨以及现实利益考量。首先,我们需要明白,“协调分裂”比“协调统一”在当时的情况下,政治上的难度和风险.............
  • 回答
    在国际舞台上,美国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焦点,其行为和政策常常引发全球性的讨论甚至争议。要理解为何有人认为美国是最“邪恶”的存在,需要深入剖析其在全球历史中的角色、一系列具体事件以及这些事件所带来的影响。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问题,而是关乎视角、价值观和对国际关系理解的复杂议题。首先,我们必.............
  • 回答
    .......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日本安保法以及国际社会为何普遍持支持态度这件事。首先得明确,所谓的“安保法”,实际上是指日本在2015年通过的一系列与安全保障相关的法律的统称,核心是为了让日本自卫队能够更灵活、更广泛地参与到国际维和、救灾以及应对可能发生的对日本或盟友(特别是美国)的攻击。它并不是一本独立成册的法律.............
  • 回答
    要理解为什么台湾(正式名称为中华民国)能够自由签发护照,并且在国际社会上得到广泛认可,需要深入探讨其复杂的政治地位、历史演变以及现实运作的逻辑。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问题,而是涉及多重层面的考量。一、 中华民国的历史渊源与政治遗产首先,要明白“台湾”和“中华民国”这两个概念之间的联系。中华.............
  • 回答
    关于台湾以“中华台北”的名义参加奥运会,以及这与中国大陆立场之间的复杂关系,确实是一个经常被讨论和误解的问题。要弄清楚这一点,需要深入了解几个关键的方面:1. 奥林匹克委员会的政治中立原则与历史演变首先,国际奥委会(IOC)是一个独立于任何国家政府的体育组织,其章程规定了政治中立原则。它旨在通过体育.............
  • 回答
    1917年的俄国革命,一场推翻沙皇统治、震动世界的巨变,最终将布尔什维克推上历史舞台的中心。然而,在这场波澜壮阔的革命浪潮中,无政府主义者、孟什维克国际派以及社会革命党左派这些曾经也占据着一席之地甚至一度拥有相当影响力的政治力量,为何最终未能主导政局?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深入分析当时俄国的具体情.............
  • 回答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将时间回溯到19世纪中叶,那时,许多亚洲国家都面临着来自西方列强的强大压力,不少国家因此陷入了半殖民半封建的泥沼。然而,日本却成功地避免了这一命运,并开启了明治维新的现代化进程。这其中的原因并非单一,而是多种历史、政治、社会和文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日本的国家认同和中央.............
  • 回答
    武汉需要社会捐款,这背后其实是一个复杂但又常见于许多发展中社会和大型城市运作的现实。尽管国家整体经济实力雄厚,但将国家“有钱”与具体城市“不缺钱”直接划等号,往往忽略了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几个关键层面。首先,我们得明白,国家财政,即使是再庞大的,也终究是有限的,并且需要覆盖一个极其广泛的领域。想想看,国.............
  • 回答
    现在的年轻人,似乎确实比过往的几代人在面对社会和国家时,展现出更多的质疑和不满。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抱怨”现象,背后是一系列错综复杂的原因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影响着他们看待世界的方式。首先,信息爆炸和全球视野的冲击是绕不开的起点。我们成长在一个互联网高度发达的时代,手机就是世界,社交媒体连接全球。年轻人.............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切中要害。要理解为什么当代社会更倾向于宣传血缘、国家和文化认同,而不是种族认同,我们需要深入剖析这几种认同背后的历史、社会和政治逻辑,以及它们各自的建构方式和影响。简单来说,血缘、国家和文化认同在当代社会更容易被接受和推广,因为它更符合现代社会的组织方式、价值观,并且在政治上更具操作.............
  • 回答
    .......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触及到了文化传播和接受的不少方面。首先,“社会摇”这事儿,你想想,它在中国火起来,有它独特的土壤。“社会摇”的诞生与传播:中国特色“社会摇”之所以在中国流行,我认为有几个挺关键的因素: 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爆发: 这个是最直接的推手。在智能手机普及、短视频平台(比如抖音、快.............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