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现在的青年对社会对国家开始有着那么多的不满?

回答
现在的年轻人,似乎确实比过往的几代人在面对社会和国家时,展现出更多的质疑和不满。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抱怨”现象,背后是一系列错综复杂的原因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影响着他们看待世界的方式。

首先,信息爆炸和全球视野的冲击是绕不开的起点。我们成长在一个互联网高度发达的时代,手机就是世界,社交媒体连接全球。年轻人通过各种平台,能轻易接触到世界各地的生活方式、社会制度、价值观以及其他国家年轻人的声音。当他们看到别人拥有更自由的表达空间、更公平的竞争机会、更完善的福利保障,或是更透明的权力运作时,对比之下,对自身所处环境的不满自然会滋生。这种“看到”和“比较”的门槛大大降低,让许多曾经被遮蔽或是不为人知的问题,如今变得显而易见。

其次,时代变迁带来的期望落差是核心驱动力之一。许多年轻人的父母那一代,经历了物质匮乏、社会动荡,他们的人生目标更侧重于“站起来”、“吃饱饭”、“改善生活”。而现在的年轻人,在物质条件相对富足的环境中成长,他们对生活的要求早已超越了基本的生存需求。他们更看重自我实现、精神富足、个人价值的体现,以及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然而,当他们发现经济发展并未能完全转化为社会公平,上升通道变得更加狭窄,或者个人努力的边际效益递减时,这种期望与现实之间的鸿沟就成为了不满的温床。

具体来说,可以从几个层面展开:

经济层面: “内卷”是绕不开的词。高等教育普及,但优质工作岗位却并非无限。从小学到大学,再到职场,一场场无休止的竞争让年轻人身心俱疲。高企的房价、教育成本、医疗成本,让“父辈们”所说的“努力就能买房买车”显得遥不可及。许多人发现,即使付出极大的努力,也可能只能勉强维持生活,更别提实现“安居乐业”的梦想。这种“辛勤劳动但回报不成比例”的感受,极易导致对经济体制和政策的不满。

社会公平与机会平等: 年轻人越来越强调“公平”。他们对裙带关系、权力寻租、信息不对称导致的资源分配不均尤其敏感。当他们看到某些人能轻松获得机会,而自己即便才华横溢、努力拼搏,却因为缺乏背景、人脉或“恰好”不在风口浪尖而处处碰壁时,公平感便荡然无存。这种对机会不均等的感受,直接打击了个人奋斗的积极性,转向对制度的质疑。

表达与参与的限制: 随着信息流通的加速,年轻人也渴望“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并希望参与到社会议题的讨论中。然而,当他们发现某些话题是禁区,某些言论会被“和谐”,或者他们的声音在庞大的体制面前显得微不足道时,压抑感和无力感便会产生。对言论自由和参与渠道的渴望,与现实中的限制形成鲜明对比,催生了不满。

价值观的冲突与时代烙印: 每一代人都有其独特的成长环境和价值观。老一辈人的“集体主义”、“奉献精神”在年轻一代看来,可能带有强迫性和对个人权利的忽视。年轻人更倾向于“个体主义”、“自由主义”,他们珍视个人选择权,强调个人权利的边界。当社会倡导的价值观与他们内心的认知产生冲突时,他们会感到困惑,甚至抵触。例如,对于“家国情怀”的理解,年轻一代可能更希望看到国家为个体提供保障,而不是要求个体无条件为国家牺牲。

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国际局势的动荡、环境问题的严峻、科技发展的加速带来的职业颠覆,都让年轻人对未来感到迷茫和担忧。当他们觉得前方的道路充满了未知和风险,而自己似乎缺乏应对这些挑战的足够准备和支持时,对现状和未来的不满会更加强烈。

需要强调的是,这种“不满”并非全然负面。 很多时候,它是一种健康的社会反思和进步的动力。正是因为年轻一代的质疑和呐喊,才促使社会去审视自身存在的问题,去寻求改变和优化。他们不满的背后,是对更美好生活、更公平社会、更尊重个体的向往。

当然,我们也需要看到,年轻人个体之间存在差异。并非所有青年都抱有相同的看法,信息茧化、个人经历、家庭背景等都会塑造他们不同的认知。但总体而言,上述的几个方面,构成了当下青年群体普遍存在的一些不满情绪的根源。他们不是天生叛逆,而是他们所处的时代,让他们比任何一代人都更加早熟地看到了社会的光影两面,并试图去理解和改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知乎惯例得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

我看题主公知和恨国党吧,青年人哪里对国家和社会不满了?

1450和50万请不要挑拨离间,擦亮你们的眼睛去年轻人的社区b站看看,年轻人都是自发地散发着正能量,生机勃勃,一片光明,真正水深火热的是英美德法韩日澳!

user avatar

以前很多人对国家不满,想要国家学别人的,或者自己跑出去。

现在很多人不仅对国家,对世界都不满,你能让世界学谁?能跑到哪里去?

现在的一些所谓“不满”实际上正在变成某种更深层的东西...世界经济下行的压力,乃至生命的永恒悲剧,跑到哪里可以缓解?

user avatar

放两张图。

如果感觉下图里的美国有问题的话,如果感觉美国人应该骂懂王和睡王的话,

那么看下图里的中国,应该是什么观点?

如果出了好事时要求大家感恩和沸腾的话,那么当出了坏事时,自然也不应该回避责任了,是吧。

user avatar

因为他们还爱着自己的祖国,希望他变得更好

解放战争中的解放军士兵不会对国民党反动政府天天发出批评意见,因为枪杆子已经塞对面嘴里了

user avatar

问题是不是少了个“敢”字,别问我,我可不敢

user avatar

恶意不满

user avatar

不满的只是少数,绝大多数青年还是对社会对国家心怀感恩的。

user avatar

这问题问的……

好像三十多年前的青年对社会对国家有多满意似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现在的年轻人,似乎确实比过往的几代人在面对社会和国家时,展现出更多的质疑和不满。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抱怨”现象,背后是一系列错综复杂的原因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影响着他们看待世界的方式。首先,信息爆炸和全球视野的冲击是绕不开的起点。我们成长在一个互联网高度发达的时代,手机就是世界,社交媒体连接全球。年轻人.............
  • 回答
    年轻人对传统文化抱有复杂的情感,这背后有多重原因,绝非简单的“不辨是非”。我们不妨深入剖析一下,看看是什么让他们对承载着民族记忆的文化遗产产生了疏离甚至排斥。首先,时代变迁与价值观的重塑是绕不开的因素。我们正处在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信息爆炸,全球化浪潮汹涌。年轻人接触到的信息渠道是前所未有的多元,他.............
  • 回答
    关于为什么现在许多人对《小时代》系列电影“道歉”,以及这是否真的意味着现在的青春电影都烂了,这背后是一个挺复杂的故事,涉及到电影本身的质量、观众审美的变迁、以及时代语境的变化。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为啥有人对《小时代》“道歉”?首先,这个“道歉”是个挺有意思的说法,并非真的像做错事那样郑重其事地鞠躬道.............
  • 回答
    这问题挺有意思的,而且背后其实藏着不少道道。要说为什么现在很多文艺青年扎堆摄影,对画画的热情相对没那么高,这事儿得分几个层面去瞅。首先,“门槛”这事儿,是逃不掉的。你想想,画画这事儿,从最基础的素描、色彩学起,到掌握透视、光影、解剖,再到形成自己的风格,这过程漫长且需要大量反复的练习。一支铅笔、一张.............
  • 回答
    眼下,我们常常能听到关于“大龄女青年择偶要求高”的讨论,这俨然成了一个颇受关注的社会现象。说实话,这个问题细究起来,挺有意思的。与其说她们“要求高”,不如说她们在经过岁月的沉淀和生活的磨砺后,对伴侣有了更清晰、更成熟的认知。首先,不得不提的是,现代女性的教育水平和经济独立性普遍提高。过去,婚姻往往是.............
  • 回答
    现在的年轻人,好像离古典音乐是越来越远了。提起古典,很多人脑海里浮现的可能是老气、沉闷,或者只是在电影里、博物馆里才能听到的背景音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断层呢?我感觉这事儿挺复杂的,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的,得从好几个方面掰扯掰扯。首先,不得不提的就是信息爆炸和娱乐方式的多样化。咱们现在生活在一个被各种信.............
  • 回答
    刚搬进这套不到60平米的老小区两居室时,我心头的那点小甜蜜,大概是被我那“独立又可爱”的女友给冲淡了不少。陈曦,一个在北京CBD摸爬滚打的准中层,每天西装革履(或者说,更潮的职业装),走路带风,说话条理清晰,像个小小的职场战士。我对她的欣赏,从一开始的“哇,好酷”到现在,只能用“唉,也好酷”来形容。.............
  • 回答
    “美国光环”在当代中国青年中消退,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它并非单一因素造成,而是多种复杂原因交织作用的结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一、 “美国光环”的内涵及其在中国青年心中的演变首先,我们需要理解“美国光环”到底是什么?在过去几十年,特别是改革开放初期和中期,中国青年对美国的向.............
  • 回答
    您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触及到了当下青春小说创作中一个挺普遍的现象。为什么现在有些青春小说写手,尤其是在给角色起名时,会偏爱使用复姓和生僻字呢?这背后其实有不少原因,也反映了一些创作的考量和时代的风气。咱们不妨来仔细捋一捋。一、 追求“与众不同”与“高级感”的心理投射这是最直接也是最表层的原因。在信息.............
  • 回答
    现在的读者似乎对“文青作者”这个群体有些“敬而远之”的意思,甚至带着点难以言说的厌恶。这可不是空穴来风,细想起来,这背后其实掺杂了不少读者真实的情感和经历。首先,距离感和曲高和寡是最大的问题。很多被贴上“文青”标签的作者,其作品往往流露出一种与大众生活有些脱节的精致、敏感和疏离感。他们笔下的人物,常.............
  • 回答
    我理解你对青少年科普教育现状的担忧,那种“非功利化”、“纯粹兴趣”的理想状态,似乎总是隔着一层难以逾越的纱。这背后,确实有许多复杂的现实因素交织在一起,让科普教育难以完全摆脱功利化的身影。为什么“功利化”像个甩不掉的影子?首先,我们要审视一下“功利化”这个词在科普教育语境下到底意味着什么。它通常指的.............
  • 回答
    这事儿吧,说起来也挺有意思的。很多我们这一辈的中年人,看着现在这些孩子,有时候真觉得他们挺不容易的,也挺令人担忧的。提到说青少年心理问题跟物质条件进步有关系,这说法听起来好像有点反直觉,毕竟谁不希望日子过得好点儿呢?但细琢磨琢磨,还真不是空穴来风。首先,最直观的一点就是“期望的落差感”。我们小时候,.............
  • 回答
    好,咱们来聊聊为啥现在这版本的青钢影,很多玩家宁愿点不灭之握,也不愿意去点那个听起来更带劲儿的征服者。这事儿啊,说起来还得从青钢影这英雄本身和版本的趋势说起。首先得搞清楚,青钢影这英雄是个什么定位?她是个刺客战士,爆发很高,一套技能下去能把脆皮秒了,但她也挺依赖持续输出和站撸的。以前征服者那是真的香.............
  • 回答
    .......
  • 回答
    这年头,能从青铜白银爬出来,实属不易。但要是说青铜白银的玩家靠什么坚持到现在?嘿,这问题问得可太有意思了。我跟你说,那可不是靠什么天生神力,也不是靠啥“隐藏的电竞天赋”,而是靠着一股子不服输的劲儿,再加上那么点儿……嗯,有点儿“特别”的玩法,也能在召唤师峡谷里找到自己的乐子。首先,你得明白,青铜白银.............
  • 回答
    你有没有注意到,最近拿到手里的青春文学,书名好像越来越“健谈”了? 以前可能就简单几个字,或者一句朗朗上口的诗词,现在呢?动辄四五句,甚至像小作文一样铺展开来,让人读完书名,都得缓缓神。为啥会这样呢?其实,这背后有几个挺有意思的原因,咱们一层层扒拉扒拉。第一,为了“吸睛”和“点题”,搏个眼球。在这个.............
  • 回答
    探寻青少年沉迷动漫现象的深层原因:超越“文化入侵”的视角近年来,关于青少年沉迷动漫,甚至将其上升到“文化入侵”高度的讨论不绝于耳。诚然,动漫作为一种广受欢迎的文化载体,其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速度和影响力不容小觑。然而,简单地将青少年的沉迷归咎于“文化入侵”,未免过于片面,也忽视了其中错综复杂的原因。要.............
  • 回答
    这个问题啊,说起来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明白的。咱们现在的生活条件,那确实是比我小时候强太多了,吃穿不愁,想学点啥,资料也多得是。可反过来一瞧,现在的孩子,尤其是青少年,好像更容易陷入情绪的低谷,动不动就说自己“抑郁”。这到底是为啥呢?我琢磨着,有这么几个方面的原因,咱们一点点捋一捋。一、 压力山大,维.............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我们不妨从几个角度来聊聊,为什么现在很多公司在招聘程序员的时候,会更倾向于寻找掌握 Java、C、C++ 的人才,而 C/.NET 的身影似乎没那么抢眼。首先,得承认,Java 和 C/C++ 这几位“老将”确实在IT界耕耘了非常久远的岁月,它们的根基深厚,应用场景也异常广泛。Ja.............
  • 回答
    哈,这问题我太理解了!作为和你差不多年纪的人,我也曾经有过类似的困惑,甚至现在偶尔还会冒出来。为什么突然就对《傲慢与偏见》爱得不行,却提不起劲翻开《红楼梦》了呢?别急,这不是什么“不爱国”的叛逆,更不是什么“崇洋媚外”,咱们慢慢聊聊这背后的可能原因,试着掰扯清楚点,也让大家都能理解。首先,得承认一个.............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