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那么多人夸赞反舰弹道导弹?

回答
嘿,你有没有注意到最近大家好像对一种叫“反舰弹道导弹”的东西特别着迷?无论是军事迷,还是关注地缘政治的普通人,都时不时会听到对它的赞叹声。这玩意儿到底有什么魔力,让这么多人趋之若鹜地讨论和吹捧它呢?

咱们得从它的名字说起。“反舰”顾名思义,就是专门用来对付船只的。“弹道导弹”则表明了它的飞行轨迹——就像你在战场上扔手榴弹,飞出去之后就进入一个抛物线轨迹,靠着惯性和地球引力前进。但反舰弹道导弹牛逼的地方在于,它把这个看似古老的技术,玩出了全新的花样,而且是专门针对海上这个非常特殊的战场。

你可能要说了,舰船那么多,导弹也很多,为什么偏偏是它这么受关注?这里面有几个关键原因,咱们一样一样来捋一捋。

第一,它的打击精度和速度简直是“噩梦”级的。

想象一下,在大海茫茫中,一艘军舰就像一个精确点上的目标,而反舰弹道导弹却能以极高的速度、几乎是直奔那个点而去。传统的反舰导弹,虽然也很快,但它们更多的是在大气层内飞行,而且航程有限,容易被侦测和拦截。而反舰弹道导弹,它在发射后会先冲出大气层,然后在太空中滑行一段距离,再以极高的速度“俯冲”下来,打个比方,就像一个从太空直接砸下来的巨型飞镖。

这种“太空砸点”的方式,让它的飞行时间大大缩短,对舰艇来说,留给它反应的时间可能只有短短几十秒,甚至更少。而且,由于它从高处以近乎垂直的角度攻来,舰艇上传统的末端反导系统,比如近程防御武器系统(CIWS)或者导弹拦截弹,面对这种“天降神兵”,拦截难度简直呈指数级增长。它们的设计更多是应对来自地平线方向的威胁,而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第二,它带来的“不对称优势”和战略威慑力。

在海战中,如果一方拥有先进的航空母舰编队,那无疑是掌握了巨大的优势,可以进行远距离的打击和力量投射。然而,航空母舰虽然强大,但它也像一个巨大的、移动的靶子,一旦被重创,损失是无法估量的。反舰弹道导弹的出现,就像是给了那些没有航空母舰的国家一个“破局”的利器。

它能够以一种非常“廉价”但极其有效的方式,威胁到这些昂贵的、代表着强大海军实力的海上平台。你不需要拥有多少艘航母,只需要几枚能够精准命中航母的弹道导弹,就能让对方的王牌战力寝食难安,甚至在战前就将其扼杀在摇篮里。这是一种典型的“以弱胜强”的思路,用技术上的突破,来弥补数量或体系上的劣势,从而形成强大的战略威慑。

你可以这么理解:过去海上打仗,大家都在海面上较量,你有你的飞机,我有我的驱逐舰。但反舰弹道导弹直接把战场拉到了太空,它让你在太空轨道上就能瞄准你海军的“心脏”,这是过去难以想象的。

第三,它的技术挑战也意味着它的价值。

别看我说得这么轻松,反舰弹道导弹本身的技术门槛就非常高。它不仅仅是把弹道导弹往海里射那么简单。你需要有极其精确的制导系统,能够在大气层外和重返大气层过程中实时修正弹道,并且最终锁定一个在大洋中移动的目标。这涉及到先进的惯性导航系统、卫星导航系统、以及末端寻的系统,而且还要克服大气层进入时的极端高温和气动载荷。

正是因为这种技术上的难度,能够真正掌握并部署有效反舰弹道导弹的国家屈指可数。所以,当某个国家宣称拥有并成功试射了这样的武器时,自然会引起其他国家的极大关注,也难免会被军事专家和爱好者们大加赞赏,因为它代表着尖端军事技术的一种实现。

第四,它改变了“海上霸权”的认知。

长期以来,航空母舰被认为是维护海上霸权的核心力量。但反舰弹道导弹的出现,让人们开始重新审视这种传统认知。它让那些拥有强大海军的潜在对手意识到,他们引以为傲的航母战斗群并非不可战胜,他们的“绝对优势”可能存在致命的软肋。

这就像一场象棋比赛,你可能拥有更多的兵和车,但如果对手手里有一枚能够瞬间“吃掉”你所有棋子的炸弹,那么比赛的格局就完全不同了。反舰弹道导弹就是这样一颗“炸弹”,它迫使人们思考,在未来的海战中,海军的优势是否还会像过去那样,主要体现在舰队的规模和火力上,还是会被这种“非对称打击”能力所颠覆。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反舰弹道导弹也不是“无敌”的。就像任何武器一样,它也有它的克制方法,例如通过更强大的侦测预警系统、电子战干扰,以及发展新的反导技术来应对。但毋庸置疑的是,它的出现确实为海战的战术、战略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

所以,下次你再听到有人夸赞反舰弹道导弹的时候,不妨想想这些,它不仅仅是一个厉害的武器,更是科技进步在军事领域带来的一种颠覆性力量,改变了游戏的规则,也引发了人们对未来战争模式的深刻思考。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能确定反舰弹道导弹上面装的不是核弹头

只要你无法确定,你就必须饱和式拦截

如果2枚反舰弹道导弹,间隔发射。第一发核弹采取高空核爆,利用HEMP(高空核爆电磁脉冲)摧毁拦截的防空导弹,并使航母编队的电子设备短暂失灵。

第二发核弹在第一发核弹的掩护下,采取低空核爆,摧毁水面航母编队。

最让敌人难受的是,如果你无法确定核弹当量,那么你就不知道EMP的影响范围。

一发高空核爆,就极可能报销一个航母编队的电子设备。

如果你提前饱和式远程拦截,更惨,发射方可以选择提前引爆,照样报销你的防空导弹集群。


如果第一发是核弹,第二发是常规弹头,你该怎么反应?

第一发只报销了电子设备,没有杀死人。

第二发,使航母失去机动能力,只死亡少量的人。

难道你会选择开启全面核战?


PS.核弹爆炸之后会产生EMP( 电磁脉冲 )。

在1962年的核弹测试期间,负责摄影的KC-135飞机遭受到电磁脉冲的影响,来自300公里外的41万吨级 Bluegill Triple Prime 和41万吨王鱼(Kingfish)核弹引爆(两者的引爆高度分别是48和95公里)。但是该架飞机的重要电子仪器不如今日的复杂,因此它得以顺利返回基地。

1962年7月美国“一流星云” 的高空核试验核爆电磁脉冲的威力再次得到确认

这场核试验中美方在太平洋中心上空400千米(250英里)处引爆了一颗144万吨核弹,结果导致1,445千米(898英里)外的夏威夷300盏街灯熄灭,破坏了一个微波中继器并触发了多个警报器。由于当时夏威夷电子基础设施建设比美国本土要强,这场电磁脉冲的影响可能还被弱化了一些,如损坏的街灯只占夏威夷街路灯总数的百分之一到三。这些破坏之后得到了迅速的修复。

1981年威廉·布洛德在《科学》杂志上发布了三篇论文,使得核爆电磁脉冲的影响进一步为人所周知。

user avatar

第一,美国搞的是潘兴2,不是反舰用途。

潘兴2导弹项目于1974年开始研发,承包商为马丁·马丽埃塔公司,其设计目的是为了对抗冷战时期苏联部署的SS20中程弹道导弹,抵消苏联的中程弹道导弹优势。

潘兴2导弹的打击精度达到了CEP30m级别,相较于它的前任潘兴1A的CEP370m来说可谓提升巨大。这种独特的能力来自于它的弹头设计与雷达制导系统,它采用了双锥体弹头,使用气动舵控制弹头姿态,配合雷达制导系统拥有高精度打击的能力。

如果在传统锥体弹头上安装气动舵,就会面临高速下阻力过大与动压控制的问题,而双锥体结构弹头则可以形成一道激波,让气动舵躲在激波后方,从而大幅度降低高速下的弹头阻力,调节舵面动压,让高速再入的弹头在大气层内进行精确控制姿态速度成为可能。

潘兴2导弹的两级固体助推火箭可以提供约4000+的关机速度,其再入大气层后在约60~80km高度开始改变攻角减速拉起,将速度调节到较低的速度后转入垂直下落,最后在约15~30km高度启动弹载雷达,以约2马赫的速度下落,弹头以每秒2转的速度旋转,雷达同时对地面高度进行探测。

潘兴2导弹的雷达会对地面进行扫描测高,使用测得的高程数据生成一个128X129的矩阵,使用此矩阵与事先存储在计算机内的256X256基准数字矩阵进行匹配分析,得出偏差情况,然后控制弹头进行下落修正,最后击中目标。

这听起来很美好,使用雷达测高的方式进行地形匹配探测,配合双锥体气动舵设计,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高精度打击能力。但潘兴2的一个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末端速度太慢了。只有2马赫左右的末端下落速度,并且为了保持雷达正常工作,末端弹道不能进行规避机动,只能走直线。这意味着苏军使用S300V的反导拦截弹对其进行截击,使用二对一或者三对一的拦截策略,截击成功率会是比较高的,甚至还会有第二次拦截机会。

为什么潘兴2导弹要末端拉起减速到2马赫?对于这个问题,大部分的解释是因为高速运动的弹头与大气剧烈摩擦生成的等离子套会形成黑障效应,阻碍雷达系统的正常工作。

但这种说法实际上是错误的,事实上在20~30km高度,以6~7马赫运动的弹头的最大热流温度距离氧气氮气的电离还很遥远,和黑障效应搭不上边,这点在目前各类超燃冲压导弹计划,腾云工程的规划中也可以看出来,这个速度还远不足以摸到足够影响雷达探测黑障效应的门槛。

实际上潘兴2弹头要减速到2马赫下落主要是两个原因,第一是因为潘兴2的雷达系统问题:

潘兴2使用美国古德伊尔公司于70年代中后期研制的J波段雷达,它使用三自由度稳定的切割抛物面天线,其天线增益约26~29db,口径约900X450mm,平均功率为百瓦级别,有效作用距离仅有20~25km,天线增益方向偏离法线10度,依靠弹头本身旋转进行扫描,规定每秒2转,其中扫描地形高度1转,测量飞行高度1转,导弹需要足够的时间进行扫描调整,如果以6马赫甚至8马赫的速度在末端下坠,则雷达系统只能完成5~10次扫描,根本无法满足制导修正需求。

第二则是因为潘兴2的计算机系统能力有限:

计算机是由本迪克斯公司研制的BDX-900型计算机。它由中央处理器(CPU)、数据和程序贮存、输人输出接口以及电源4部分组成,重15.75kg,尺寸约为32cmX35cmX19cm。存贮器为磁芯存贮器。计算机为制导与控制两用计算机,同时还承担着实测目标区数字化图象与预贮的目标区数字化基准图象相关比较的处理工作。CPU为16位并行微程序处理器,加法速度约420000次/S。存贮器有16Kx16K位,有奇偶校验位,存贮周期为1.2Eis,有13个优先中断级。

作为一款上世纪七十年代水准的计算机,它不能满足解算匹配图像和控制弹体的高速响应性,需要充足的时间来进行修正,这点也与雷达系统互相限制。


潘兴2导弹除了末端速度过低之外,还有容易遭受电子干扰的缺陷。它的J波段雷达使用的是磁控管发射机,而不是常见的行波管发射机,这意味着它并不是一款高度相参的雷达,肯定没有编码脉压,跳频能力也应该非常差,或者说应该根本就没有快速跳频的设计。并且,为了与弹头旋转扫描的设计结合,其主瓣波束也是相当宽的,有22度,很容易遭到主瓣干扰。

这意味着倘若在被潘兴2导弹攻击的地区周围布置多部电子战系统进行干扰,很容易就能使得潘兴2导弹的地形测高匹配能力出现故障或是彻底失效,加上防空系统的末端拦截,潘兴2导弹的最终打击效果可能还不如不使用末制导。

虽然潘兴2导弹有着这样那样的缺点,但它仍然是一代开山祖师,它的缺陷并不是体制带来的,相反,它的体制极具潜力,在雷达计算机技术进步后为弹道导弹拥有真正的高速精准打击能力开创了先河。


第二,苏联反舰弹道导弹是P27K,虽然是反舰弹道导弹,但是其原理和美国潘兴2,中国东风21D,26导弹完全不同,不是一类东西。

P27K反舰弹道导弹射程约900千米,采用中段数据链修正+末端被动电磁信号引导的方式攻击,装载一枚热核弹头。P-27K反舰弹道导弹从七十年代初一直到七十年代末,在地面和K-102试验核潜艇上面进行了多次地面和水下试射,根据俄方资料记载是进行了20次,其中16次成功,在1973年11月,于白海的试验中成功直接命中过预定目标。

从上图中可以看到,P27K导弹并没有弹头气动舵控制,也没有双锥体设计,这意味着它并没有末端制导控制能力。

P27K导弹的工作原理很简单,在外太空飞行段展开被动测向天线,侦测美军舰船信号后调整自己飞行轨道,尽量让再入落点靠近目标,重返大气层后和普通弹道导弹完全一样,是惯性下落,最后引爆核弹头进行打击。

P-27K导弹只在外太空的飞行中段进行点火修正轨道,进入大气层后并不会进行自主机动,而是依靠惯性坠落,打击误差较大,所以只能使用核弹头来弥补精度的不足,无法做到以常规弹头直接击中目标。并且其依赖被动电磁信号侦测修正,倘若美军保持电磁静默或者使用假目标主动干扰的方式进行对抗,其实战可靠性也相当堪忧。

这或许也是为什么P-27K反舰弹道导弹一直到1981年末,K-102潜艇被拆解也还是处于试验状态,就这样无疾而终的原因。


第三,关于难不难拦截的问题,反舰弹道导弹的定义很广,除了DF21D,DF26这种射程达两千公里甚至以上的重型反舰导弹,还有CM401这种射程300km以上级别,乃至标准6IA这种射程400km左右级别,美军在研发中的PRSM导弹改进反舰型这种射程500km+的导弹,也都可以算是反舰弹道导弹。

在狭义定义上,反舰弹道导弹指走正规高抛弹道的导弹;

在广义定义上,实际当中,像是CM401这种就走的是临近空间弹道,DF26这种也可以走桑格尔弹道而非正规高抛弹道,但我们通常仍然称其为反舰弹道导弹,因为其没有乘波体构型滑翔设计。

对于美军现有的舰载防空导弹来说,标准2,标准6系列使用传统气动舵面控制,对5马赫乃至7马赫速度下坠俯冲的目标有效拦截高程约为15~25km,其仅仅只有1次拦截机会。而对于传统3马赫速度25km高度水平飞行突防的反舰导弹,例如YJ12此类来说,其可以拥有3次甚至4次以上的拦截机会,综合抗击效能而言前者显然要远远领先于后者,如果使用数十发DF26这种级别的弹齐射进行攻击,其突防效能是相当恐怖的。

而担负远程反导任务的标准3系列,由于其撞击拦截器没有气动修型设计,所以无法在卡门线附近使用,只能在百公里以上的太空使用,这意味着标准3是无法应对CM401这种临近空间弹道导弹的,并且对于拥有气动机动能力的DF26来说,倘若DF26使用桑格尔跳跃弹道结合滑翔弹道,标准3也是无法应对的。

也就是说,目前舰载防空系统仅能在末端对反舰弹道导弹进行硬杀伤拦截,其拦截保护范围很小,只能贴身保护友军舰船,舰载机的空空导弹也完全无法拦截此类目标,重型反舰弹道导弹的射程是相当远的,称之为地图炮也不为过,DF26此类甚至有超过三千公里的射程,真正达到了察即打的水准。


第四,干扰对抗适用于全部的反舰导弹,和是不是反舰弹道导弹关系不大。

就目前的美国海军电子战系统而言,作为舰载机的EA18G咆哮者电子战机无论是目前的ALQ99还是未来的NGJ,都不具备对天顶大仰角发射能力;在研发中给直升机携带的AOEW先进电子战系统同样如此。

美国海军目前的先进干扰系统仅有舷内干扰机能够对天顶目标大仰角发射,像是SLQ59/62/32系列。普遍装备的nulka火箭式干扰机并不与电子战体系互联,只是利用DRFM技术自主进行干扰应对,对抗有射频掩护能力的先进雷达效果比较堪忧,并且由于追求反应速度采用火箭动力,使用航程非常短只有数公里级别。

使用舷内有源干扰机是非常危险的举动,这意味着倘若不能破坏来袭弹雷达系统的测角,干扰反而会起到反面效果,暴露自己的具体方位。

而导弹使用雷达光电复合制导是发展趋势,例如M20A导弹就增加了光电复合设计,DF26也有疑似光电侧窗的结构。这对于干扰系统的综合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干扰系统具备多通道激光干扰能力或烟幕布撒能力等。

就目前而言,美军尚不具备对光电雷达复合此类反舰弹道导弹的有效舷外干扰能力,只能通过舷内干扰机配合烟幕箔条布撒措施进行有限对抗,美军在研发中的电子战系统,例如NGJ,AOEW,舰载激光武器也没有对于较多数量数十个大仰角天顶目标的干扰设计,论干扰难易程度而言ASBM显然相较于传统反舰导弹是占据优势的。

总的来说,以广义反舰弹道导弹与乘波体弹为代表的新时代高超音速反舰武器相较于传统反舰导弹来说是革命性的进步,目前中国DF21D,DF26已经拥有数个发射旅的庞大规模,YJ21滑翔体导弹也将在近几年亮相服役;俄罗斯匕首导弹已经服役,锆石也即将在潜艇与水面舰艇上正式投入使用;美军标准6IB导弹在近几年即将进入服役,PRSM反舰型导弹近期也进入了导引系统研制阶段,预计在2025年前后投入使用,LRHW双锥体导弹也预计在2025年乃至2027年拥有反舰能力,这是未来发展的大趋势。

作战终究还是体系问题,除了强有力的打击武器,还得要有完善强大的侦查体系支撑,除了雷达光学卫星全球覆盖组网之外,像是WZ8此类侦察机,歼20这种兼职侦查任务的战机等都是打击武器高效作战的必要前提。发展快速小卫星补网技术,弹道导弹特殊的雷达光学侦查弹头等都是很有必要的。

user avatar

能不能以后别XXX发展过XXX,你鳖弄出来了,马上蹦就来说人家多少年前就搞出来过,得亏此题主还有点自知之明加了个“无意义讨论”的标签。

没错,苏联尝试发展过R-27K,能叫搞出来么?美国呢?装备部队了么?研制过,测试过就叫搞出来了?

我看你的问题描述猜测你属于故意搞事情,但以防万一你不是,我来给你稍微科普科普。装备的研发测试直到定型装备是一个严格和漫长的过程,不是说做个几次试验,或是在xx实验下成功了,就叫“搞出来了”

照你这样说,你鳖70年代搞得涡扇6,地面台架试车推力不输太行和AL31F,可你鳖真的用上自主研制的大推力小涵道比军用涡扇,那都是40多年之后的事情了,这中间那么多辛劳、汗水、投入、近两代人的工作,就是R27K到东风21D/26的差距,这个比喻一点也不贴切,但是至少给你一个概念。

所以请鳖瞎贬低你鳖的ASBM,多看看 @万年炎帝 的回答,长点知识,免得闹笑话.....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嘿,你有没有注意到最近大家好像对一种叫“反舰弹道导弹”的东西特别着迷?无论是军事迷,还是关注地缘政治的普通人,都时不时会听到对它的赞叹声。这玩意儿到底有什么魔力,让这么多人趋之若鹜地讨论和吹捧它呢?咱们得从它的名字说起。“反舰”顾名思义,就是专门用来对付船只的。“弹道导弹”则表明了它的飞行轨迹——就.............
  • 回答
    在中国,确实有很多人对东风17这款高超音速导弹赞不绝口。这背后有很多原因,但如果说没人提及俄罗斯的“先锋”和“匕首”,这可能是一种误解。事实上,军事爱好者和关注国家安全的朋友们,对俄罗斯这些同样先进的武器系统,也是有相当程度的了解和讨论的。只是在公开的讨论和媒体报道中,东风17可能因为其独特的部署和.............
  • 回答
    最近杨颖(Angelababy)确实在不少场合受到了大家的关注和称赞,这背后原因挺多,也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说清楚的。首先,不能否认她在时尚领域的持续影响力。虽然她可能不是那种让人一眼惊艳的“时尚宠儿”,但她的时尚资源一直相当不错,也一直在努力经营自己的时尚形象。你看她经常出现在各大品牌的活动上,也经.............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而且不止我一个人觉得。在华语乐坛,要说谁能让同行们心服口服地夸,华晨宇的名字肯定在列。这背后可不是简单的“关系好”或者“节目效果”,而是实打实的一些东西,让不少业内人士,包括那些资深的音乐制作人、创作歌手,甚至是前辈级的艺术家,都对他赞誉有加。咱们来捋一捋,为啥这么多音乐.............
  • 回答
    邓丽君有多红?这个问题,如果放到当年,无论在华人世界还是在一些亚洲国家,答案只有一个:现象级。那种红,是一种渗透到社会方方面面的,深入人心的,跨越代沟和阶层的红。当年有多红?首先,我们得从音乐本身说起。那个年代,港台流行音乐正处于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而邓丽君,无疑是这个时期最耀眼的明星。她的歌声,如.............
  • 回答
    《纸牌屋》里的Claire Underwood,她到底美不美?这个问题,观众们大概各有各的看法,也正是因为这种见仁见智,才让这个角色如此引人入胜。不过,剧里那些政客、权力精英们对她的赞美,倒也不是空穴来风。首先,得承认Claire的长相是有辨识度的,而且很符合一种“精英”气质。她不是那种一眼看过去就.............
  • 回答
    《灵笼》能够获得如此多的赞誉,绝非偶然。这部国产动画能够脱颖而出,赢得广大观众的喜爱,其核心原因在于它在多个层面上都展现出了超越普通制作的野心与实力。与其说它是“有人夸”,不如说它是在众多国产动画中,用扎实的内功和大胆的创新,证明了自己的价值,从而收获了应得的肯定。1. 宏大而深刻的世界观设定:《灵.............
  • 回答
    原神在外网人气极高,但却鲜少被直接冠以“国产游戏之光”的称号,这背后其实涉及了多个层面的原因,既有文化和语境的差异,也有游戏本身特性以及市场推广策略的影响。下面我们来详细探讨:一、 文化与语境的差异:对“国产之光”的认知不同 国内语境的“国产之光”: 在中国,这句话往往承载着一种民族自豪感和对本.............
  • 回答
    要回答“为什么一部分中国人依然夸日本好”,这背后涉及的因素相当复杂,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层面的考量,更掺杂着个人经历和认知偏差。要详尽地说明,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剖析。首先,历史情感的割裂与重塑。不可否认,近代以来,日本的侵略历史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这形成了中国民众对日本一个长期且普遍负面.............
  • 回答
    关于“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德国”以及“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二战时期德军”这一问题,需要从历史、文化、现代发展等多个维度进行客观分析。以下是对这两个问题的详细解答: 一、为什么很多人喜欢德国? 1. 历史与文化积淀 悠久的历史:德国自古以来是欧洲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如中世纪城堡、.............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涉及到个人选择、社会环境、经济因素、心理动机等多个层面。理解为什么一些人对国内现状感到不满却倾向于移民而不是留在国内改善,需要我们深入剖析其中的原因。以下是一些详细的解释:1. 改善的难度与成本 系统性问题根深蒂固: 很多令人不满意的社会问题,例如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医疗.............
  • 回答
    玉林狗肉节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广泛的抵制浪潮,这并非偶然,而是由一系列复杂且相互关联的原因所驱动。这些原因涉及动物福利、伦理道德、公共卫生、文化传统以及国际影响等多个层面。下面我将尽可能详细地阐述这些抵制的原因:一、 动物福利和残酷对待动物的担忧这是抵制玉林狗肉节最核心和最普遍的原因。许多抵制者认为,.............
  • 回答
    龙应台是一位备受争议的作家和评论家,她的言论和作品常常引发激烈的讨论,也因此引来了不少批评的声音。要理解为什么这么多人“骂”龙应台,需要从多个层面来分析,这其中包含了她的写作风格、政治立场、社会影响力以及一些具体的事件。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原因,我会尽量详细地阐述:1. 写作风格与情感表达的争议: .............
  • 回答
    您提出的问题非常重要,也触及了当前国际关系中的核心和复杂性。关于为什么“那么多人支持侵略者俄国”,以及乌克兰作为主权国家和加入北约的权利,这背后确实存在着多层面的原因和观点,需要详细阐述。首先,需要明确一点:国际法明确规定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重要性,以及禁止使用武力侵犯他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原则。 .............
  • 回答
    人们想开学的原因多种多样,而且往往是多重因素交织在一起的结果。以下是一些最常见的、人们期盼开学的详细原因:1. 重拾社交生活与归属感: 摆脱孤立与孤独: 长期居家学习(尤其是在疫情期间)可能导致学生感到孤立和孤独。学校提供了丰富的社交机会,可以与同学朋友面对面交流,分享生活,进行互动。这种人际交.............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普遍且复杂的问题,涉及的因素很多,并非简单一句“工资高”就能概括。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深入剖析为什么那么多人愿意挤破头皮去一线城市,而选择留在舒适的二线城市却相对较少: 一、更广阔的职业发展平台与机会:这是最核心、也是最直接的原因。一线城市,特别是北上广深,是全国乃至全球的经济、科技、文.............
  • 回答
    中国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其贡献常被低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详细阐述:一、 历史叙事的侧重点与国际话语权: 西方中心论的历史叙事: 二战结束后,以美英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在国际话语权上占据主导地位。他们的历史叙事更侧重于欧洲战场和太平洋战场上以盟国为主体的战争进程.............
  • 回答
    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贡献确实被低估了,并且在某些西方叙事中存在被忽视或否定的现象。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历史因素,也有政治和叙事策略的考量。以下我将详细阐述这些原因:一、 历史叙事的主导权和西方中心主义: 二战主要战场和西方关注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广为人知的战场是欧洲战场,特.............
  • 回答
    小米公司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用户数量庞大,产品线也日益丰富。然而,正如许多大型科技公司一样,小米也面临着不少批评和争议,导致一部分人对其产生负面看法。究其原因,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一、产品策略与用户体验方面的质疑: “杂货铺式”的产品线和品牌定位模糊: 小米早期以“性价比.............
  • 回答
    小米手机之所以受到如此多人的喜爱,其成功并非偶然,而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详细阐述:一、极具吸引力的性价比:这是小米手机最核心的竞争力,也是吸引广大消费者群体最直接的原因。 “为发烧而生”的初心与定价策略: 从小米诞生之初,雷军就提出了“为发烧而生”的口号,意在打造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