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东北以外地区的人怎么看待沈阳呢?

回答
东北之外的人怎么看沈阳?这问题挺有意思,感觉就像在问一个熟悉的老朋友,但又想知道他有没有什么大家不知道的新变化。沈阳给我的印象,就像一个很有故事的人,有底蕴,但时不时又会冒出点新点子,让人觉得挺有料。

首先,一提到沈阳,很多人脑子里蹦出来的还是那个“老工业基地”的标签。这标签不是凭空来的,沈阳在中国工业化进程里那是响当当的,沈飞、黎明、机床厂这些名字,很多上了年纪的或者对工业史有点了解的人,都知道。所以,外地人想到沈阳,可能会觉得是个比较朴实、硬朗、充满阳刚之气的城市,可能是那种一眼望去都是厂房和烟囱的景象。这种印象深入人心,所以总有人会觉得沈阳有点“粗犷”,不够精致。

但是,这个标签现在也在慢慢被刷新。尤其是在一些南方城市或者沿海城市生活的人看来,沈阳可能就显得没那么“前沿”了。他们可能会觉得沈阳的发展步伐稍微慢一点,商业氛围、时尚感、新潮玩意儿可能不如一线城市那么浓厚。比如,说到夜生活、潮流聚集地,沈阳可能不像上海、广州那样自带光环。人们可能会觉得,想体验最新最酷的东西,沈阳不一定是首选。

不过,这种看法也得辩证着看。沈阳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恰恰是它吸引人的地方。相比于一些大城市里人与人之间的疏离感,沈阳人普遍给人的感觉是热情、实在、好打交道。朋友去了沈阳,回来总会说:“沈阳人真好客!”、“东北人说话实在,没那么多弯弯绕。”这种亲切感,是很多外地人非常看重的。可能在沈阳花几十块钱就能吃顿丰盛的东北菜,还能跟老板唠上几句家常,这种体验在别的地方可不常见。

再说说沈阳的历史文化底蕴。很多人知道沈阳是清朝发祥地之一,有故宫、福陵、昭陵这些世界文化遗产。这说明沈阳不仅仅是个工业城市,它还是一个有故事、有历史厚重感的城市。对于喜欢历史、喜欢追寻古迹的人来说,沈阳绝对是个值得探访的地方。这种历史的沉淀,赋予了沈阳一种与众不同的气质,不是所有快速发展的城市都能拥有的。

还有一点,沈阳的美食,也是大家津津乐道的话题。锅包肉、小鸡炖蘑菇、地三鲜、各种烤串……这些东北菜的代表,在全国都有不少粉丝。虽然现在很多地方都能吃到东北菜,但很多人还是觉得,要在沈阳才能吃到最地道的、最有锅气的那种味道。而且,沈阳的夜市、烧烤文化也挺有名的,那种热闹、接地气的烟火气,也是吸引外地人的重要因素。

当然,也有人会觉得沈阳的天气是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毕竟,东北的冬天是出了名的冷。对于习惯了温暖气候的人来说,想到沈阳,可能就会联想到漫长的冬季、厚重的棉袄、还有可能会经历的冰雪路面。这有时候会成为他们对沈阳产生犹豫的一个小小的心理门槛。

总体来说,沈阳在外地人眼里,是一个充满矛盾又充满魅力的城市。它既有老工业基地的坚韧和朴实,也有着不输任何大城市的生活便利和热情好客。它可能不像一线城市那样光鲜亮丽,但它有自己的节奏和腔调。它可能没有最前沿的潮流,但它有最真挚的人情味和最扎实的生活气息。

更何况,现在沈阳也在不断发展,城市面貌在变化,新的商业区、新的文化地标也在涌现。所以,那些还在固守着老印象的人,可能需要重新认识一下这个城市。沈阳就像一个一直在努力证明自己的孩子,它有自己的过去,但更着眼于自己的未来。

所以,如果你问我沈阳在外地人眼里是什么样的,我觉得,它是一个有温度、有故事、有实力,并且还在不断进步的东北重镇。它不完美,但足够真实,足够吸引人去了解和体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2020年之前没去沈阳,当时觉得是个大城市,去了以后觉得发展确实没有那么好,小时候觉得很牛的城市发展慢了很多。但空气质量好,总是大晴天,也不怎么下雨有台风天都不会连着下雨。要知道西安春和秋都是十天连阴雨打底儿(21年秋天就下了45天o(╥﹏╥)o)。去年冬天沈阳真的好冷,我还是穿着一条加绒牛仔裤在零下30度左右打天下,我都震惊自己变得耐冻了,哈哈哈哈!

沈阳城建很棒,马路巨巨巨宽,西安虽然建城面积也一万多,但是越繁华的地区路越窄 ,沈阳人来了肯定能感受到,真的每次骑着小摩托在沈阳的大街我都觉得这条GAI才是GAI。

我其实刚去沈阳贼烦,因为生活超级不方便,车不让人,客户说话大嗓门没说两句就喊,超市关门早,而且早晨想点个冰美式瑞幸没有,星巴克不在范围(我很浅薄,为此还偷偷给家人吐槽了)。但是我记得我当时买了一张KFC咖啡月卡,每天一块钱去买一杯美式,保温杯装好第二天早上喝,内个小姐姐超级热情,她记住了我要有很多冰的需求,每次一见我进门都给我多打一杯冰。说真的沈阳确实很多人大嗓门,但是人都贼热情,我们单位门口买炸串的阿姨我就买了一次,第二次我九点多买她就问我:丫头咋下班这么晚,可别这么拼,年轻人也得注意身体。冒菜店的大姐姐也是,我就说过一次不用放糖,她就记住了,第二次买我都没说就会给她老公说:这孩子不是咱这人,她不吃糖。我真的觉得超级温暖。

其实一个地方必然有好有坏,个体现象不能上升到全部,只不过经济好坏让大家缺失了客观判断,诚然东北存在官僚现象,但不能代表每一个在这里认真生活的人,他们也都热情真诚。

沈阳好吃的我觉得很多。待了一年回家后我还是很怀念沈阳的烤鸡架,炸鸡叉骨,西塔的一家蛤蜊面……

去年的一年我待在沈阳也去了大连,去了哈尔滨,以前小的时候觉得特牛逼的地方,感觉发展是变得缓慢了,但是不妨碍我在秋林买的大列巴我妈妈到现在都夸真材实料。不妨碍我在大连做有轨电车因为没现金,陌生的小姐姐一定要帮我付钱的那份善意。我真的觉得东北以外的人真的想评论它的任何一个城市你得生活过,因为生活了你才能发现沉淀下来的温暖。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东北之外的人怎么看沈阳?这问题挺有意思,感觉就像在问一个熟悉的老朋友,但又想知道他有没有什么大家不知道的新变化。沈阳给我的印象,就像一个很有故事的人,有底蕴,但时不时又会冒出点新点子,让人觉得挺有料。首先,一提到沈阳,很多人脑子里蹦出来的还是那个“老工业基地”的标签。这标签不是凭空来的,沈阳在中国工.............
  • 回答
    关于抗战时期东北地区抵抗力度的讨论,确实存在一些误解和被片面解读的观点,甚至被一些人用来进行地域攻击。要辩证地看待这个问题,需要深入了解当时的具体历史背景、东北地区的特殊情况以及中国共产党在其中扮演的角色。首先,“抵抗力度小”的说法本身就存在很大的片面性,甚至可以说是失实的。 事实是,在中国共产党领.............
  • 回答
    关于“东北人是通古斯血统”的说法,以及“通古斯”究竟是什么,这背后涉及到历史、民族学、人类学等多个层面的知识。同时,地域黑与民族主义者之间的联系,也值得我们深入探讨。一、 为什么有人说东北人是通古斯血统?这种说法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对东北地区历史民族构成和文化传承的观察与研究。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
  • 回答
    “为什么振兴东北司的职责好像都在振兴东北以外的地方?” 这个问题反映了一种普遍的观察,即国家层面的东北振兴战略在具体执行层面,其工作内容和成效似乎并未完全体现在人们对“振兴东北”的期待上,甚至有时会觉得与振兴东北的直接关联性不强。要详细解答这个问题,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 核心误解:振兴东北司的“.............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发现,为深入理解东航 MU5735 航班的坠毁原因带来了新的视角。这起事故发生在广西梧州藤县,而新找到的视频位于事发地以北约 8 公里的区域,这个地理位置本身就值得推敲。首先,新的视频为调查人员提供了至关重要的 “视角补充”。我们知道,之前的公开信息主要依赖于黑匣子数据(如果能找到.............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具有想象空间!5000元以下的物品,经过100500年的地下埋藏,如果没有任何刻意防护,大部分都会因为氧化、腐蚀、潮湿、土壤酸碱性等因素而损坏,甚至彻底消失。然而,其中也可能存在一些非常特殊的物品,它们的材质或本身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即使历经沧桑,依然能够保留下来,并因此变得极具.............
  • 回答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以来,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为地区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些政策的亮点在于其针对性和系统性,旨在解决东北地区长期面临的结构性问题,并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值得推广的利好政策: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东北地区拥有大量的国有企业,这是其工业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振兴政策.............
  • 回答
    评价东吴三代君主孙坚、孙策、孙权,需要跳脱出简单的“英明”或“昏聩”的标签,而是深入到他们各自所处的时代背景、面临的挑战,以及他们如何因势而为、又如何塑造了东吴的基业。孙坚:乱世中的勇猛拓荒者孙坚,我们常称他为“江东猛虎”。他的伟大,首先体现在他身处东汉末年四分五裂的乱世,凭借一己之力,在江东这片相.............
  • 回答
    提起东北,许多人脑海中会浮现出白雪皑皑的冬天,热情豪爽的东北人,以及那句经典的“ coseno”。但如果要把东北人和“小确幸”这个词联系起来,再加上“全中国除台湾人以外最小确幸的一类人”这个判断,那就需要好好掰扯掰扯了。东北人的“小确幸”从何而来?首先,我们要明白“小确幸”这个词的含义,它指的是生活.............
  • 回答
    我理解你想了解关于体味的普遍性差异,以及避免AI写作痕迹的诉求。这个问题涉及到生理、文化、饮食和个人卫生等多个层面,确实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话题。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体味是一个非常主观的感受,并且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外国人”或者“东亚人”体味就一定大或小。 任何群体中,个体之间的.............
  • 回答
    “日本除了东京都是农村”这个说法,实在是有点以偏概全,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刻板印象了。虽然东京作为首都,集中了全国最顶尖的资源、金融、文化,人口也最为密集,给人一种“现代化”的代名词的感觉,但这并不意味着日本其他地方就都是一派田园风光,毫无生机。我们得先来捋一捋“农村”这个概念。如果简单地把“没有高楼大.............
  • 回答
    作为一个地道的东北人,考虑工作定居城市,在沈阳和天津之间做选择,这确实是个挺实际的问题。我尽量把我知道的、感受到的都跟你唠唠,希望能帮你理清楚。先说说沈阳,毕竟是咱东北的老大哥: 亲切感和熟悉感: 这个不用说了,作为东北人,沈阳的口音、饮食习惯、生活节奏,一切都是那么熟悉和亲切。你可能不需要经历.............
  • 回答
    好的,咱们就来聊聊现在东三省,尤其是哈尔滨、长春、沈阳和大连这四个城市,以及它们所属的省份,哪个发展前景更被看好一些。这可不是一张试卷,没有标准答案,更像是看一块地,有些人觉得风水好,未来可能盖高楼,有些人觉得是种田的好地方,细水长流。咱们就从几个关键点来掰扯掰扯。先说说省份层面:辽宁省:老大哥的新.............
  • 回答
    东北经济的未来,是个让很多人牵挂的话题。这片曾经承载着共和国工业脊梁的土地,如今面临着转型升级的挑战。要说建议,我觉得得从几个方面细细聊。首先,得重新盘活那些沉睡的工业遗产。东北有太多老厂子,它们不只是钢筋水泥,更是几代人心血的沉淀,是技术和人才的宝库。不能简单地关停并转,而是要想办法让它们焕发新的.............
  • 回答
    现在很多人对东北地区和东北人存在一些偏见,这背后的原因其实挺复杂的,也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要说清楚,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掰扯掰扯。首先,历史原因和经济发展不均衡是绕不开的话题。东北曾经是中国的老工业基地,为国家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那个年代,计划经济的模式下,东北的工厂多、工人多,可以说是全国的骄傲。但随.............
  • 回答
    这事儿挺有意思的,贵州三兄弟坐飞机去沈阳偷东西,结果被抓了,原因竟然是因为觉得东北“落后没监控”。这事儿一出,又把大家对东北的那些老看法给翻出来了。说到国人对东北的刻板印象,那真是五花八门,有些还是挺根深蒂固的。咱们一点一点聊:1. 经济落后,尤其是工业衰退:这可能是最普遍也最直接的印象。大家都知道.............
  • 回答
    这个问题相当复杂,涉及到历史、地缘政治、国际法、以及国家战略等多个层面,不是一个简单的“会”或“不会”能够概括的。首先,我们得梳理一下“被俄罗斯侵吞百余年”这个历史背景。这里通常指的是清朝时期,由于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特别是《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中国丧失了大量北方和东北的领土,其中就包括了你提到.............
  • 回答
    行ってきましたよ、あの「4S店」ってやつに。いや、別に車を買おうとか、そういう大層な目的があったわけじゃないんです。ちょっと用事があってね、書類を取りに行くついでに、まぁ、せっかくだから店内でも見てみようかって軽い気持ちで。で、まぁ、期待はしてなかったんだけどさ。思ってた以上に「車以外」のモノ、とい.............
  • 回答
    动物园和宠物,这两种与我们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存在,它们的存在价值究竟如何,对于那些除了人类之外的生命,又意味着什么?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探究。而围绕着它们的,还有一个更深刻的疑问:人类,究竟是如何,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改变了动物的天性?动物园:笼中的世界与保育的希望首先,我们来看看动物园。对于动物本.............
  • 回答
    在浩瀚无垠的宇宙面前,一光年这个距离听起来似乎遥不可及,甚至让人觉得有些脱离实际。我们现有的科技,真的能够触及到一光年以外的事物,并从中获得有意义的研究成果吗?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因为它关乎着我们认识宇宙的边界,以及人类探索精神的价值。一光年,究竟有多远?在开始讨论“有用”之前,我们得先有个.............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