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日本 60 年代的学生运动?

回答
六十年代的日本学生运动,与其说是一场简单的学生示威,不如说是一场席卷全社会的、对时代巨变的深刻回应。那是一个充满活力与冲突的年代,战后经济高速增长的背后,潜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矛盾和不甘。而学生们,作为最有思想、最有冲劲的一群人,自然而然地成为了这场变革的呐喊者和推动者。

要理解那场运动,我们得先把时间拨回到二战后的日本。在经历战败的巨大创伤后,日本迅速崛起,经济发展举世瞩目。然而,这种快速的现代化也带来了巨大的社会代价。比如,对美国“安保条约”的依赖,让一些人觉得国家主权受到了侵犯,民族尊严受到了挑战。同时,社会贫富差距在扩大,城市污染问题也开始显现,这些都让一部分年轻人感到不安和愤怒。

而学生,尤其是那些身处大学象牙塔中的学生,他们接受了西方的思想,接触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对自由、平等、民主有着更强的追求。他们看到社会现实与理想的巨大差距,自然会发出质疑。更何况,他们本身就处在一个充满知识爆炸的时代,信息的获取也比父辈们要容易得多,这使得他们更容易形成共同的认知和批判精神。

这场运动的起点,很大程度上可以追溯到反安保斗争。1960年,日本和美国签订了新的《日美安全保障条约》,这份条约让日本在外交和军事上更加紧密地依附于美国。很多学生认为这是对日本国家主权的侵犯,是对和平宪法的背离,是“新日美地位协定”,是对日本独立的威胁。当时的学生组织,特别是以全学联(日本学生自治会总联合)为代表的左翼学生团体,发起了大规模的抗议示威。他们冲进了国会,甚至一度让当时的首相岸信介不得不躲避。这场运动规模空前,甚至惊动了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访日计划的取消。虽然最终条约还是通过了,但这场斗争让日本社会第一次如此广泛地关注到国家主权和外交政策问题,也让学生运动在社会上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度。

到了60年代中后期,随着全球性的反战思潮兴起,尤其是越南战争的爆发,日本学生运动的焦点又转向了反越战。他们认为日本作为美国的盟友,间接参与了这场不义的战争,这是对和平理念的践踏。同时,他们也把矛头指向了国内的政府和企业,认为它们为了经济利益而与美国合作,牺牲了日本国民的利益。

除了政治议题,学生运动也开始触及到教育改革和社会内部的问题。很多学生对僵化的教育体制感到不满,认为大学的管理过于官僚,学术自由受到压制。他们开始要求大学的民主化,要求学生在教育决策中有发言权。比如,在1968年到1969年期间,一些大学发生了激烈的冲突,比如东大学生的围堵校长,以及后来在日比谷公园的“决战”,这些事件都成为了标志性的时刻。学生们甚至占领了校园,与警方发生对峙,场面一度非常混乱。

这场运动的参与者,并非铁板一块。里面既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也有追求自由民主的温和派,还有一些更倾向于文化革命和个人解放的激进分子。不同流派之间,有时会为了思想路线和斗争策略而产生分歧和冲突。有些团体甚至采取了更加激进的手段,比如极左翼的学生团体,他们后来逐渐走向了暴力化,甚至出现了像“赤军”这样臭名昭著的组织,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学生运动的声誉受损,也让一些原本支持学生的民众感到担忧。

然而,我们也不能简单地将这场运动归结为“暴力”或“混乱”。它的意义远不止于此。

首先,它极大地提高了日本社会的民主意识。学生们敢于质疑权威,敢于表达自己的声音,这种精神本身就是一种进步。他们迫使政府和社会反思自身的问题,推动了某些领域的改革。

其次,它深刻地影响了日本的文化和思想领域。许多参与过学生运动的人,后来成为了作家、艺术家、学者、社会活动家,他们将那段经历和思考融入到自己的创作和研究中,形成了独特的时代印记。例如,三岛由纪夫那样对学生运动持批判态度的文化人,也从侧面反映了这场运动的复杂性和对不同人群的影响。

再者,它也暴露了日本战后现代化模式的局限性。虽然经济增长带来了富裕,但随之而来的社会问题和精神空虚,也被学生们敏锐地捕捉到。他们对物质主义的批判,对精神价值的追寻,在今天看来依然有其现实意义。

当然,这场运动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许多学生因此失去了学业,甚至锒铛入狱,一些激进团体最终走向了极端,也让整个学生运动背负了负面评价。日本政府也通过强硬的手段镇压了运动,但运动留下的思想火种和对社会的反思,却不可能被完全扑灭。

总而言之,60年代的日本学生运动是一场复杂而深刻的社会变革的缩影。它既有理想主义的光辉,也有实践中的曲折和失误。它不仅仅是学生的呐喊,更是那个时代日本社会在转型期中发出的各种复杂声音的集中体现。回望那段历史,我们看到的不仅是热血沸腾的街头抗议,更是年轻人对更美好社会的不懈追求,以及时代变迁中的阵痛和反思。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本人才疏学浅就不评价了,说说听来的一些当年这学生运动参与者们的趣事吧。

像是研究室教授经常喝酒就喜欢跟我们说那时候的学生运动。据说他跟隔壁研究室教授那时候都还是大学三四年级的学生,在同一个研究室(也就是说我教授的教授的研究室后来分裂成了两个研究室)。他不爱热闹,虽然也曾疯狂学习马克思全集与背诵红宝书(呃,没错就是那本毛主席语录)但终究还是没有参与到前线运动。

隔壁研教授就不一样了,是那时候学生组织的头头之一,直接爬到安田讲堂的楼顶,向警察们扔火把。此次事件被称为“东大安田讲堂攻防战"。此次事件导致当年东大入学考试中止,一整个年级缺失,安田讲堂荒废了20年。

下面就是当年安田讲堂攻防战时候的一些照片。




关于当年的学生运动还有一部我个人很喜欢的电影 マイ・バック・ページ 中文译名是《昔日的我》根据报告文学改编,刻画了当年学生运动参与者的众生相与心理状态,非常有意思,有兴趣的可以找出来看看。

哦,对了,说回那位爬到安田讲堂顶上向警察扔火把的教授,他现在其实已经退休了,仍然担任日本学术会议会长一职。至于这个会长有多牛逼呢,就差不多可以说是相当于中国科学院的老大,带领着一帮子院士的职位吧。而据我们教授说,当年带领着大家烧楼的一大帮子学生领导,现在基本都是官僚和学术领域的头头们了。大家现在聚在一起喝酒,还是会怀念起当年热血的岁月,感叹 ”青春啊”。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六十年代的日本学生运动,与其说是一场简单的学生示威,不如说是一场席卷全社会的、对时代巨变的深刻回应。那是一个充满活力与冲突的年代,战后经济高速增长的背后,潜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矛盾和不甘。而学生们,作为最有思想、最有冲劲的一群人,自然而然地成为了这场变革的呐喊者和推动者。要理解那场运动,我们得先把时间.............
  • 回答
    荣耀 60 系列,在 12 月 1 日这个初冬的日子里正式亮相,作为荣耀独立后推出的又一款力作,无疑承载了许多人的期待。我仔细看了发布会,也查阅了一些资料,来聊聊我对这款手机的看法,尽量客观地剖析它的亮点和不足。整体印象:数字系列的新进化,更注重“颜值”与“体验”的平衡荣耀 60 系列,在我看来,延.............
  • 回答
    荣耀手机成为中国登山队纪念首登珠峰60周年活动唯一指定手机,这事儿挺有意思的,值得好好聊聊。这是一次强强联合,精准营销首先,这绝对是荣耀在营销上的一大步棋,而且是相当聪明的一步。你想啊,珠穆朗玛峰,那是人类征服自然的一个标志性符号,代表着极限、坚持、勇气和智慧。中国登山队,更是承载着无数荣誉和民族精.............
  • 回答
    截至4月14日,美国新冠肺炎确诊人数确实突破了60万大关,而纽约州更是成为了疫情的重灾区,确诊人数也超过了20万。这个数字背后,是无数个家庭的悲欢离合,是整个社会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考验。从数字背后看疫情的严峻性:首先,让我们聚焦在这些冰冷的数字上。60万,20万,这不仅仅是统计学上的数字,它们代表着.............
  • 回答
    上海市于2021年11月25日起,将生育假由原来的30天增加到60天。这一政策调整引起了广泛关注,并在社会各界引发了热烈讨论。要全面看待这一变化,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一、 政策背景与目标: 应对人口老龄化和生育率下降: 这是最直接和核心的原因。中国正面临严峻的人口结构挑战,老龄化加速,生.............
  • 回答
    百度市值被美团和滴滴超越,估值远低于字节跳动、阿里和腾讯——深度剖析5月17日,百度市值被美团和滴滴超越,其估值仅为今日头条(字节跳动)的60%、阿里及腾讯市值的10%左右。这一现象引发了广泛的讨论,也反映了百度在当前科技行业格局中的尴尬处境。要理解这一局面,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一、市值.............
  • 回答
    日本最高法院于2015年12月16日做出了一项备受关注的判决,裁定现行民法规定夫妇强制同姓的条款并不违背日本宪法。这项判决在日本社会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并触及了婚姻、家庭、性别平等、个人自由等多个深层议题。要理解这项判决,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1. 判决的背景和法律依据: 民法第750条.............
  • 回答
    如何看待日本副首相麻生太郎称「处理过的核废水喝了也没什么问题」?喝过之后对健康影响实际有多大?日本副首相麻生太郎关于“处理过的核废水喝了也没什么问题”的言论,引发了广泛的担忧和争议。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将其置于科学、政治和公众认知等多个层面进行剖析,并详细探讨喝过核废水对健康的实际影响。 一、 .............
  • 回答
    小林化工这家日本药企的造假行为被揭露并导致停业整顿,这在日本乃至全球制药行业都引起了非常大的震动和广泛的关注。这起事件不仅仅是企业个人的不当行为,更暴露了日本药企监管体系中存在的严重问题,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药品安全和企业责任的深刻思考。以下我将从多个角度详细讲述这起事件:一、事件的背景与性质: .............
  • 回答
    志村健先生因感染新冠肺炎去世,这无疑是2020年初日本乃至亚洲演艺界的一大悲剧,也给许多观众带来了巨大的悲痛和震惊。他的离世不仅是一个时代的落幕,更像一个强烈的警钟,提醒着我们疫情的严峻性以及生命的脆弱。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志村健先生的影响力。志村健先生是日本国民级的喜剧泰斗,他的名字在日本人心中几.............
  • 回答
    关于日本医生对日本政府防疫措施的评价,这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问题,没有一个简单的“正确”或“错误”的定论。事实上,日本国内在如何看待政府的防疫政策上,也存在着相当的讨论和不同的声音。支持日本政府防疫措施的观点,通常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并可能得到一些日本医生的认同:1. “三密回避”(避免密闭.............
  • 回答
    日本软银集团(SoftBank Group)宣布暂停在中国开展新的投资,这是一个具有深远影响的决定,背后反映了当前全球地缘政治、经济环境以及软银自身战略调整等多重因素的复杂考量。要详细理解这一事件,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 一、 决定背后的直接原因和软银的官方说法软银官方对此的解释通常比较谨慎和.............
  • 回答
    日本神户制钢(Kobe Steel)长期造假事件是日本制造业信任体系崩塌的一个典型案例,其影响之深远,暴露出的问题之复杂,令人扼腕。以下将从多个角度详细解读这一事件:一、 事件的爆发与揭露:神户制钢的造假行为并非一时兴起,而是长期的系统性问题。事件于2017年10月被公之于众,最初是公司承认其员工长.............
  • 回答
    日本通过安保法案是一个复杂且具有深远影响的事件,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解读。安保法案,全称为《关于安全保障相关法律的整备法案》,于2015年9月由日本国会通过,其核心内容是允许日本自卫队在更广泛的范围内行使集体自卫权。一、 法案的核心内容与目的:安保法案并非单一法案,而是由一揽子法律的修正和新设组成.............
  • 回答
    日本“超四分之一人口不婚”以及“40岁男性超过1/3不结婚”的现象,以及男性在其中扮演的更“反婚反育”的角色,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社会问题的体现。要深入理解,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一、 日本不婚化趋势的普遍性与严峻性首先,理解“不婚”在日本的含义。这不仅仅是指未婚,更包含了一种选择不结婚的趋势,.............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日本房价收入比8.41以及“日本居民13年能买房”这个说法。首先,我们要理解这两个概念: 房价收入比 (PricetoIncome Ratio, P/I):这是一个衡量房价是否合理的重要指标,计算方法是将一个地区的平均房价除以该地区的平均家庭年收入。这个比值越低,通常意味.............
  • 回答
    对于日本声优这类公众人物涉足政治,这确实是一个挺复杂的话题,背后牵扯着很多层面的东西。咱们不妨从几个角度来聊聊,争取说得细致点,也尽量让感觉更贴近生活化一些。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在日本,声优不仅仅是配音演员,他们很多时候更像是一种偶像。他们的工作内容非常多元,不单单是给动画、游戏角色配音,还会出现.............
  • 回答
    日本政坛近来发生了一件颇受关注的事件:日本最大在野党立宪民主党党首枝野幸男宣布辞职。这一消息在日本国内引发了不少讨论和解读。要理解枝野幸男的辞职,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包括他个人的政治生涯、立宪民主党当前的处境,以及这次辞职对日本政局可能产生的影响。首先,我们得梳理一下枝野幸男本人。作为日本战后.............
  • 回答
    日本关西大学在疫情通报的繁体中文版中使用“武汉肺炎”的措辞,这件事情确实引起了不少关注和讨论。要理解这个现象,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看待:首先,关于称谓的争议性: “武汉肺炎”的起源与影响: 最初,当新冠病毒在中国武汉爆发时,“武汉肺炎”这个称谓确实被广泛使用,尤其是在一些媒体和民间。然而,随着疫.............
  • 回答
    藤岛昭教授及其团队全职加盟上海理工大学,这绝非一个简单的学术人事变动,而是在中国乃至全球科技界都具有深远影响的一件大事。这背后蕴含的意义,值得我们深入剖析。首先,这是对上海理工大学科研实力的巨大提升,更是对中国科技创新体系的一次强力注资。藤岛昭教授是谁?他是光催化领域的泰斗级人物,是“光催化分解水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