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一个享受痛苦与折磨的人是什么心理?

回答
一个人沉迷于痛苦与折磨,其内心深处往往盘旋着错综复杂的心理纠葛,绝非单一原因可以概括。

首先,这种状态有时源于一种扭曲的自我价值感。当一个人长期处于压抑、否定或被忽视的环境中,他们可能将承受痛苦视为一种证明自己“存在”或“有价值”的方式。仿佛只有经历了极端的不适,才能证明自己不是一个无足轻重、可以被随意践踏的存在。折磨带来的肉体或精神上的剧烈反馈,在他们看来,是一种最直接、最不容置疑的存在证明,远比温和的安逸来得“真实”。

再者,这背后可能隐藏着一种对掌控的极端渴望。当个体在现实生活中感到无力,面对诸多无法改变的困境时,他们可能会选择在能够自我施加痛苦的领域找回一种掌控感。即使是遭受折磨,他们也能在“选择”承受这份痛苦的过程中,体验到一种主动性和自主性,这与在被动的困境中被动受苦是截然不同的心理体验。他们可能在自己的身体或情绪上扮演着施虐者和受虐者的双重角色,通过这种方式来填补现实生活中的失控感。

另一种可能性是,痛苦与折磨成为了他们逃避更深层恐惧的手段。有时,对孤独、无意义感、被抛弃或是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恐惧,比眼前的痛苦更令人难以忍受。在这种情况下,他们选择将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肉体或精神上的煎熬,反而能让他们暂时忘记那些更难以面对的内心空虚或焦虑。痛苦的体验过于鲜明,反而能够“挤走”那些模糊而更具威胁性的心理阴影。

此外,这种心理也可能与早期经历中的创伤或不健康的依恋模式有关。如果在成长过程中,爱与关怀是以施虐或冷漠的形式出现的,那么个体可能会将痛苦与被爱或安全感混淆。他们可能无意识地重复这种模式,认为只有通过承受苦难,才能获得他人的关注,或者才能感受到一种似是而非的“亲近”。

最后,我们也不能排除生理或心理疾病的可能性。某些精神疾病,例如人格障碍、自残倾向相关的疾病,或者一些神经生理上的异常,都可能导致个体产生对痛苦的异常感知和吸引力。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对痛苦的追求可能是一种病理性的驱使,需要专业的医疗介入。

总而言之,一个享受痛苦与折磨的人,其心理世界是复杂且多维度的,往往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反映了内心深处对存在、掌控、逃避以及情感连接的扭曲追求。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多数人没有意识到,心理状态是【可编程的】。

通过外在刺激正负反馈的频率可以进行训练和载入。

因此题主说的【享受痛苦与折磨】问题,实际上是一种被编程的特化状态。

在某些情况下,其外在表现是【苦行僧人格】,通过自虐行为,或者超额的不对称付出,使自己获得自己清高、无私、奋斗的自我满足感。

还有的是大家常常说的【抖M人格】,通过人格缺失和被凌虐被控制感获得安全感满足、去除生存的虚无性。

最常见的是所谓虐恋文化的流行,实际上是上述两种人格,掺杂玛丽苏的缝合怪,对很多未经世事的人有一定的杀伤力。

如何编程呢?已经有很多PUA的案例成功实施了编程,并且利用人底层BUG的成瘾性,达成了很多邪恶目的。

在日本,曾经有个案例,一个罪犯通过PUA让一家人都变成自己的奴隶,并为了取悦罪犯而互相残杀。《暗金丑岛君》有一季改编了这个真实事件。

泛化所有的负反馈,都称之为PUA是一种很浅薄的行为。

PUA的关键特点是这样:

1,加害者首先要包装自己,对受害者产生吸引力,让受害者产生希望。

2,加害者通过追求,吹捧,夸奖,肯定,为受害者提供大量高强度的正反馈;

3,加害者通过贬低,道德指责,无视,比较等,为受害者提供大量高强度负反馈;

4,在正负反馈的转化过程中,加害者贬低和暗示受害者的社会交往关系有巨大问题,贬低受害者的朋友和亲人,使受害者鄙视自己原来的社会网络,从而减少朋友和亲属的联络,形成情绪孤岛。

5,当社交基本断掉,社交依赖只能依赖加害者的时候,受害者由于害怕被抛弃,强烈的独占依赖,会产生对加害者的爱意甚至崇拜。

6,加害者重复正负反馈的过程,在情绪拉扯的过程中,摧毁受害者的本能反抗和人格意志。

7,最终受害者的心理状态被重新编程为一个加害者的宠物或者奴隶。

这是一个邪恶的编程方式。

年轻人要看懂这个逻辑,学会保护自己。

从正面的意义来说,心理状态的【可编程的】属性,可以用于治疗所有的心理疾病。

脱离病态的反馈循环,就可以恢复正常的健康的心理。

以上。

希望对大家有用。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