钗黛之争的现状是黛方全方位压制钗方,掌握红楼话语权,党同伐异,甚至发展出不喜欢林黛玉=读不懂红楼,不捧林黛玉等于黑林黛玉,夸其他角色等于黑林黛玉这种强盗逻辑。而钗党只不过是在拿出原文有理有据地反驳,就给外圈人一种党争的感觉。这主要还是怪黛方,太过于崇拜林黛玉导致这种极度的粉圈思维对其他角色极尽诋毁,受害者包括,宝钗,袭人,湘云,探春,元春,王夫人,贾母,贾宝玉,薛姨妈等
他们尽情妖魔化宝钗,美化林黛玉
林黛玉是女神,说不得碰不得的,即使提出她文中存在的缺点,粉丝也不认甚至洗白,更有甚者说你粉圈,而宝钗呢,尽情踩在脚底下,这个时候他们就不说自己是粉圈了,你说好笑不好笑
黛方如此跋扈强势也不是没有理由的
这个原因挺复杂的,我总结了几点,可能不够全面,有其他观点的可以评论区补充哦
1,历史上拥林派就是比拥钗派要强势而且善斗,从涂赢开始的,拥钗派渐渐失去话语权,而大众是谁声音大就听谁的,大家都捧林诬钗,那我也诬呗
2,近代,官方红学有意无意地歪解了红楼,并在歪解的路子上越走越远,越走越窄,把红楼梦变成了反封建反礼教的东西,林黛玉贾宝玉晴雯被拔高成反封建斗士,宝钗袭人王夫人等被扣上了封建卫道士的帽子,试问,谁会喜欢一个封建卫道士?不怕人笑话吗。教科书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直接给人物定性。120回程高本对宝钗形象的破坏也是蛮严重的。
3,部分其心可诛的红学家的观点太深入人心,比如改嫁贾雨村,绣春囊还有宝钗谋婚,薛家的金锁是假的,毒燕窝等等丧尽天良毫无人性的诬钗谬论进一步破坏了宝钗的人物形象,而且不可逆转。还有一部分影响力挺大的学者,甚至原著都不熟悉,观点也是诬钗那一套,蒋勋连宝钗选的是公主郡主侍读都不知道,说人家选妃,这种学者很多,误人子弟。更可悲的是大众太相信学者不肯自己去读书。
毒燕窝,勾引贾雨村,绣春囊,金锁造假,是拥林派搞出来的最丧尽天良的神论,简直是侮辱了曹雪芹。他要是知道自己呕心沥血写的小说被后世一群"文贼"搞成这个鬼样子,估计能气活。可惜现在仍是拥林派掌握话语权,现在为宝钗等翻案,都能被说成大逆不道,说一下林黛玉的毛病就跟踩了鼠辈的尾巴一样,气急败坏
4,87版电视剧的恶劣影响,87版就是官红出的抹黑宝钗的,尤其是后6集。我发现很多阴谋论的东西都是来自87版的。更可怕的是,读过原著的少而又少,大多数人谈的红楼都是来自87版,甚至还有87版和同人人混在一起的观点,我见过,给我惊呆了。还有网络的巨大影响,微博,抖音,b站等,为了流量无所不用其极,黑钗不余遗力
5,宫斗宅斗网络小说的影响,很多人把红楼当三角恋,两人谈恋爱一人破坏的模式,刚好死了一个另一个和男主结婚,大众普遍同情弱者,而且林黛玉确实很弱,还有病,大家更同情她了,所以把怨恨发在宝钗身上,说她是心机女白莲花,为了破坏宝黛爱情伪造金锁等等一系列脱离原文的观点就出来了,真正看过原著的人都知道这些观点没有原文支持而且逻辑不通(这种模式就是曹雪芹极力抵制的才子佳人小说模式,而很多人就是把红楼梦当成了才子佳人)可悲!
6,鬼本,这玩意儿又坏又毒
总之,宝钗等形象不好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是拥林派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不间断的抹黑,最终形成了现在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能正视曹雪芹笔下真实的薛宝钗形象,才是真正的读者
最后,为宝钗袭人等人正名就是为被误读的红楼梦正名!一个有山中高士晶莹雪的美誉,被作者定义为群芳之冠,金陵十二钗之首,有屈原香草美人之意象,喜欢参禅悟道,能写出螃蟹咏这样讽刺贪官讽刺世人的薛宝钗,竟然能被大众理解成那个不堪的样子,这不是误读红楼是什么?
看太多套路小说。然后只要是小说就往这个套路上套了。
鲁迅先生将《红楼梦》定义为“清之人情小说”,并且论述小说的主题道:“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而这些人每天搞人情斗小三,就把红楼梦看成斗小三的故事了。
还有就是对人际关系了解浅薄。
觉得一个人对另一个人好,不是喜欢他,就是谄媚,完全不懂人际交往。
不论是黛玉党还是宝钗党,最根本的问题就在于拿红楼梦当甄嬛传看了。
神tm红楼拉郎配,我八辈子没见过这么辣眼睛的。居然还可以以一己好恶推测小说结局的,还可以不尊重原著伏笔和各种研究成果和脂批去二次创作的。
我现在算是知道了,如果你喜欢一个东西,你最好希望除了学术圈没人了解它。鬼知道要是出个漫画版的经济地理学,这群人会不会磕杜能和韦伯的cp。
因为那些东西把红楼梦当成了三流言情小说,简直是除了这么个“三角恋”,她们别的什么都看不懂了~
因为云读者占讨论红楼梦的大多数,他们只能用“从旁出一小丑拨乱”的路子套解,把曹雪芹最不屑的东西往他作品上死命安,名著是他们吹b的一个资本
这些人本质上是三生桃花以及知否的隐藏粉,地摊文学的大受众
薛宝钗在大众语境中是非常吃亏的存在,从清朝开始,除了跟曹公关系亲近讨论文本的密友亲朋赞美她以外,大多评论家们对她都是贬远大于褒
某阶段又扣上了封建礼教支持者的大帽子,成为阶级斗争靶子供教科书批判,刻板印象到今天还深深烙印在众人心里,以至于只要有薛宝钗不坏的观点,有些钗粉还要大为感动,甚至某些自称喜欢她的人也误以为她仅是贤妻良母属性的
舆论上的压倒性,正如很多黛粉嘲讽的薛宝钗没热度没人喜欢国民好感低,这种小众反而直接提高了真薛粉的门槛,若不具备文学审美以及不盲从的能力,是不可能get到宝钗的
所以薛粉的文一个比一个有颠覆性,如下猛药,受传统观念影响的人不听分析只看观点甚至会觉得不可思议,曾有人攻击钗粉如妙玉,多读了点书就自视清高,瞧不起这个瞧不起哪个,高傲是小众圈子的常态
贬黛玉的多是因为什么小性儿,爱哭 ,小肚鸡肠之类的刻板印象,但基本上已经被推翻的差不多,哪怕是抖音那么俗不可耐的地方,黛玉的喜爱度也是一骑绝尘的高,何况喜欢她的人也觉得那些小缺点能让她和自己有共鸣,黛玉的林言林语非常符合互联网玩梗的热潮,这些梗在路人中也火的不行,堪称红楼顶流,国民好感度很高,这种大流量也造成了她粉丝中云读者占比太多,数量与质量不成正比
林黛玉是需要极高的审美门槛才能理解,而大多数人解构的林黛玉都是把她庸俗化,往主流上拼命靠,当然他们以为那是美,而根本没有get林黛玉的艺术性在何处,那可不是傻文青嘴里的脆弱诗意活泼可爱能概括的
很多人深恶粉圈,但不可避免的事实是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古往今来都一样,外界认为高贵的学者们就有为了纸片人几挥老拳的,相对而言网友这点事简直小儿科
人在涉及自己喜好的时候难免有所偏颇,粉圈话题其实是个人性话题
比如有些答主一口一个林粉薛粉,说林粉幼稚薛粉宗教,把自己择成局外人似的,可能这种口吻会让他自以为很理中客,但其实此人涉及薛林的每个回答,都会无一例外捧一踩一,并且完全否定自己喜欢的角色的任何缺点
这就属于行动上的诚实
他就属于那种特别掌握宗教教义,只要别人跟他意见不一样,不论事实如何,就直接扣上一个接受不了角色的人性,搞宗教化的帽子
就是先默认自己是对的,把别人的反对换成“粉丝不讲道理”的概念,他内心都有一种虚空的自恋,潜台词是只要否定反对我的人,我就是无懈可击的啦
就没有想过?其实你被反驳的有道理,你确实没有你想象中那么正确
由此可见,有时候骂人粉圈,不是因为你真的偏激,而是因为你的立场跟他不一样
还有些答主热爱捧一踩一,评论区却没啥人骂他搞粉圈的,那不是他不粉圈,只是因为他屁股位置符合了大多数人的心意
但关键偏心这个事吧,本来就没道理,可能人家自己理智上也知道应该怎么着,但是心情又没法控制
党争,不外如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