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贾政对黛玉是什么态度?

回答
要说清楚贾政对林黛玉的态度,咱得一层一层地剥开了看。毕竟,在《红楼梦》里,贾政可不是个轻易表露心迹的角儿,他代表着封建大家长和士大夫的形象,很多时候,他的情感是藏在规矩、礼法和“为儿子好”的考量之下的。

首先,从长辈的身份上看,贾政对黛玉是客气的,也是尊敬的。 黛玉是贾母的亲外孙女,那可是老太太的心头肉,是贾府里地位最尊贵的老太太最疼爱的人。贾政作为贾母的儿子,自然是要给面子的,也得把黛玉当自家人看待。别看他平日里严厉,对自己的儿子都能下重手,可对黛玉,尤其是黛玉刚进贾府的时候,他虽然没有表现出多么热情洋溢的喜爱,但言语和举止上是挑不出什么毛病的。记得黛玉初进荣国府时,贾政也见过,虽然书中寥寥几笔,但没有说他怠慢或有什么不敬之处。

再者,从“书中人”的角度看,黛玉身上有许多贾政欣赏的特质。 黛玉虽然身体孱弱,但她聪慧过人,诗才横溢,谈吐不俗。贾政本人也是个读书人,虽然他仕途不得志,但对学问和才华还是十分看重的。你可以想象一下,当黛玉偶尔在贾政面前展现她的才情,比如她能随口引用典故,能说出精妙的诗句,贾政心里必定是会认可的。他虽然不说,但心里大概会觉得这姑娘有书卷气,不像有些女孩家那样只知道些脂粉俗物。这种潜在的认可,或许是支撑他没有对黛玉有过什么严苛对待的一个重要原因。

不过,我们也不能忽略贾政对黛玉态度的微妙之处,那就是“疏离感”。 这种疏离感,并非出于恶意,而是源于他作为父亲的立场,以及他更为实际的考量。

他更看重的是“金玉良缘”。 贾政心里头,宝玉的婚事是大事,是要为贾府的未来考虑的。在他看来,薛宝钗不仅出身富贵,性情温顺,举止合宜,更重要的是,宝钗的到来,是可以为宝玉带来实际的利益和稳固的家族关系。相比之下,黛玉虽然才貌双全,但体弱多病,寄人篱下,孤身一人,这些都是在贾政看来,不利于宝玉婚事的因素。所以,在宝黛钗三人之间,贾政的倾向性是明显的。他更希望宝玉能和宝钗结成连理,这对家族的稳定和长远发展,在他眼里是更“划算”的选择。

他对宝黛之间感情的态度,是一种含糊和默许,但非鼓励。 贾政不可能不知道宝玉和黛玉之间那份不同寻常的情感。但他始终没有明着去反对,也没有明着去支持。这是一种典型的大家长式的处理方式:他看到了,但他不点破,也不去深究。一方面,他大概也觉得宝玉和黛玉情投意合,儿女私情,不便过度干涉;另一方面,他可能也抱着一种观望的态度,觉得这孩子们的感情,或许也就那么回事,将来还是要听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安排。这种态度,说白了,就是不主动为这段感情“站台”,更不会像贾母那样,把宝黛的婚事当作心愿。

他也会因为黛玉的某些行为而感到不悦。 虽然贾政表面上对黛玉客气,但黛玉的敏感多疑,她的“小性儿”,她那些有时过于尖锐的言语,对于注重礼法、讲究规矩的贾政来说,可能会觉得有些不妥。只是因为黛玉的身份,他不会像对待宝玉那样严厉批评,顶多是在心里嘀咕几句,或者在宝玉面前含蓄地提点几句,希望宝玉不要被黛玉的“伤感”所影响。

总而言之,贾政对黛玉的态度,可以概括为:表面上的客气与尊重,骨子里的疏离与保留。 他欣赏她的才华,但从长远打算和家族利益出发,他并不认为黛玉是宝玉最理想的妻子人选。他的情感是压抑的,是被他所处的社会地位和责任感所塑造的。他就像一个精明的掌柜,在权衡着家族的利益,在为儿子的婚姻大事做着他认为最稳妥的盘算。对于黛玉,他给予了基本的尊重,但这份尊重,不足以让他违背自己认为的“大局”,去成全宝黛的爱情。他的态度,是封建礼教下,一个理性(在他看来)的父亲的典型写照,也是《红楼梦》中人物关系复杂性的一个缩影。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贾政还是颇为欣赏黛玉的才情的,大观园采纳黛玉的拟名,也是出于爱才。

但是这段话里,听黛玉提起舅舅的口气,大约可以看出两点,1。舅舅的才识,黛玉是认可的;2.舅舅这个人,是亲切的。

另外,冷漠的王夫人对黛玉并不算冷,可知她知道黛玉在贾政心中的地位。

而势利眼儿的赵姨娘会捎带脚去探望黛玉,她深知在贾政心中黛玉的地位。

综上所诉,贾政对于自己亲妹妹的骨血黛玉,作为一个亲戚,并没有大面上敷衍过去就行了(如贾赦,邢夫人);而是发自内心有疼爱的、有欣赏的。(贾政其实也算是个热心肠的中年人了,迎春许配给孙绍祖,他觉得不妥,还劝过)

user avatar

贾政小时候和宝玉一个艹性,而贾敏也是个超级聪明可爱的妹妹,你猜他们小时候贾政和他这个亲妹妹关系有多好

然后这个宝贝亲妹妹过世后留下了一个又聪明又漂亮不输亲娘的小姑娘,你说贾政对她什么感情

user avatar

技痒来答。

书中黛玉和贾政本来接触就极少极少,印象中都没说过话,所以证据很难找。

勉强搜索枯肠捋一捋,大概有三处吧。

一是贾政和林如海的关系很好;

二是宝玉借西厢记打趣黛玉,黛玉脱口就说要找舅舅告状去;

三是贾政对黛玉拟的匾额很满意,一字不改都用了。

二三都有比较详细的回答了,我说说一吧。

书中第三回开头,林如海帮贾雨村谋官职。

如海道:“弟已预为筹画至此,已修下荐书一封,转托内兄务为周全协佐,方可稍尽弟之鄙诚,即有所费用之例,弟于内兄信中已注明白,亦不劳尊兄多虑矣。”

贾雨村的反应呢?

雨村一面打恭,谢不释口,一面又问:“不知令亲大人现居何职?只怕晚生草率,不敢骤然入都干渎。”

P.S. 此处脂批也挺有意思的。【甲戌侧批:奸险小人欺人语。】【甲戌侧批:全是假,全是诈。】

这是有多恨贾雨村啊。

接着下文高能来了,通过林如海把贾政点评了一番。(借书中人物之口眼写他人他事,倒是雪芹惯用笔法呢。)

如海笑道:“若论舍亲,与尊兄犹系同谱,乃荣公之孙。大内兄现袭一等将军,名赦,字恩侯,二内兄名政,字存周,现任工部员外郎,其为人谦恭厚道,大有祖父遗风非膏粱轻薄仕宦之流,故弟方致书烦托。否则不但有污尊兄之清操,即弟亦不屑为矣。”

看看,介绍大哥贾赦,一句带过,介绍二哥贾政,评价之高,真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啊。

(贾赦怨念脸←_←)

后文贾政的反应呢?

彼时贾政已看了妹丈之书,即忙请入相会。见雨村相貌魁伟,言语不俗,且这贾政最喜读书人,礼贤下士,济弱扶危,大有祖风,况又系妹丈致意,因此优待雨村,更又不同,便竭力内中协助,题奏之日,轻轻谋了一个复职候缺,不上两个月,金陵应天府缺出,便谋补了此缺,拜辞了贾政,择日上任去了。

可见,贾政和林如海的关系好,真不是虚言呢。

P.S. 脂批依旧没放过贾雨村。【甲戌侧批:君子可欺其方也,况雨村正在王莽谦恭下士之时,虽政老亦为所惑,在作者系指东说西也。】


回顾以上,贾政对一个外人,仅因林父推荐,尚且如此提携,那么对其爱女黛玉,就更可知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要说清楚贾政对林黛玉的态度,咱得一层一层地剥开了看。毕竟,在《红楼梦》里,贾政可不是个轻易表露心迹的角儿,他代表着封建大家长和士大夫的形象,很多时候,他的情感是藏在规矩、礼法和“为儿子好”的考量之下的。首先,从长辈的身份上看,贾政对黛玉是客气的,也是尊敬的。 黛玉是贾母的亲外孙女,那可是老太太的心头.............
  • 回答
    要说清楚贾政为何对贾宝玉下那么重的手,得先理清楚这事儿发生的“前因后果”以及贾政当时的心境。这事儿可不是空穴来风,而是积攒了太多“怨气”和“期望”的结果。首先,我们得从贾宝玉这个人说起。这孩子,怎么说呢?从小就跟别人家孩子不一样。别人家的孩子,到了年纪,学文习武,想着将来光宗耀祖,金榜题名,这才是正.............
  • 回答
    要说贾政为何看上赵姨娘,这事儿还得从头说起,不是那种一见钟情,而是带着几分情理和现实的考量。首先,得承认,在贾府这样的大家族里,尤其又是贾政这样的正经人家的公子哥儿,娶妻(王夫人)那是讲究门当户对,看的是家世、品性,那是大事。但对于那些姨娘,尤其是赵姨娘这样的,选择的标准就不同了。贾政当初虽然是读书.............
  • 回答
    贾政,这位在《红楼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的父亲形象,他的仕途之路,与其说是一段辉煌的功绩,不如说更像是一幅描绘着世家子弟在官场中艰难维系、步步为营的画卷。这幅画卷,细品之下,不乏几许无奈与沉重。首先得说明,贾政并非那种天生资质异禀、一飞冲天的科举天才,也不是像他那异母兄弟贾赦那样,靠着爵位和祖荫一路平.............
  • 回答
    贾政不为自己谋个高官,反而热心为贾雨村引荐,这确实是《红楼梦》中一个颇为耐人寻味的情节。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从贾政的性格、他的家庭处境以及当时的社会背景这几个方面来剖析。首先,我们来看看贾政这个人。他是一个典型的封建士大夫,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讲究“安贫乐道”,但也摆脱不了官场应有的虚荣和对家族地位.............
  • 回答
    如果贾政不逼贾宝玉读书,转而逼他“开 EVA”(即驾驶 EVA 机体),这无疑会让整个《红楼梦》的世界发生颠覆性的改变,带来一系列荒诞、有趣且深刻的连锁反应。贾政的严厉和宝玉的叛逆,在现代科技和热血战斗的语境下,将碰撞出怎样的火花?让我们来详细构思一下:第一部分:贾政的“新式”教育理念 开端:一.............
  • 回答
    要说贾政一个工部员外郎,怎么就能给贾雨村一个应天府尹,这事儿得从几个方面掰开了揉碎了说。这事儿看着像是“外行领导内行”,但实际上,在《红楼梦》那个时代,官场上的事儿,尤其是涉及到人事任免,那可不是我们现在想象的这么简单,背后门道多着呢。首先,咱们得明白“员外郎”和“应天府尹”这两个官职的级别。工部员.............
  • 回答
    要说贾母为什么和贾政住在荣国府的正房,而不是和长子贾赦同住,这事儿在《红楼梦》里虽然不是明面上大书特书的重点,但细细品味一下,里面的门道可不少,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一些家族规矩和情感考量。首先,得说说这荣国府的房子怎么个分法。贾母作为一家之主,尤其是在贾代善(贾赦、贾政的父亲)去世后,她自然是掌握着最.............
  • 回答
    若我是贾政,宝玉这臭小子屡屡触犯家法,我这做父亲的,岂能轻易饶他?那天,我刚从外面回来,想着家中或许有几分太平。刚进院子,就听见怡红院里传来莺歌燕语,还有那不成体统的丝竹之声。心里本就压着些不快,听见这番景象,更是火冒三丈。我一脚踹开了宝玉的房门,只见他正斜倚着软榻,手里还把玩着什么细巧玩意儿,身旁.............
  • 回答
    在中国的古典文学世界里,《红楼梦》无疑是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这部巨著之所以能历久弥新,除了其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细腻入微的心理描写,以及对社会百态的深刻洞察外,作者曹雪芹在字里行间埋藏的那些微妙的隐喻和双关,更是为其增添了无尽的解读空间。而贾赦和贾政,这对荣国府的嫡亲兄弟,他们的名字合起来便是“摄政.............
  • 回答
    贾政携清客游览大观园落成,为何单单叫上宝玉?这事儿,放在当时,可不单单是“带儿子出去逛逛”那么简单。这里头,藏着贾政的一番心意,也暴露了那个时代大家族里头,对继承人的培养方式。首先得明白,贾政当时请的那些“清客”,可不是随便拉来的路人。这些人多是读书人,有的是有功名的士大夫,有的是饱读诗书的文人墨客.............
  • 回答
    贾政对宝玉的“不喜欢”,与其说是厌恶,不如说是恨铁不成钢,是传统儒家思想下,父亲对儿子寄予厚望却又因儿子不合其期望而产生的失望、焦虑和愤怒的复杂交织。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说。首先,咱们得看看贾政是个什么样的人。他生在钟鸣鼎食之家,从小接受的是“仕农工商”那一套正统教育。他自己是个举人,虽.............
  • 回答
    这情节,虽然短短几笔,可里头的故事和人情却深着呢。咱们得一点点捋。宝玉挨了贾政的打,这事儿可不是小事。贾政是什么人?是宝玉的亲爹,又是家里的一家之主,又是老学究,平日里就严厉,觉得宝玉不成器,整天游手好闲,不务正业。这次挨打,据说是因为贾政觉得宝玉在外头惹了事(比如跟琪官眉来眼去的),又加上他对宝玉.............
  • 回答
    在《红楼梦》第七十二回,贾政所说的“一个与宝玉,一个给环儿”这句话,指的是两件重要的礼物,分别是要送给贾宝玉和贾环的。这句话出自贾政在看到宝玉和贾环两人都过来请安之后,说的话。具体来说: “一个与宝玉”:这里的“一个”指的是贾政让人从外面带回来的两只非常精巧的猫儿。贾政一直知道宝玉喜爱动物,尤其.............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红楼梦》人物塑造的复杂性和读者理解的多元性。要说《红楼梦》的“男二号”,贾琏和贾政确实是经常被提及的两位。但如果我们要细究,并像说书人一样把这事儿讲明白,那得从他们的“戏份”和“作用”说起。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什么是“男二号”?在很多故事里,“男二号”往往是主角之外,.............
  • 回答
    87版《红楼梦》在处理原著中一些细节时,确实做出了不少改编,其中将宝钗灯谜之后贾政的内心独白移花接木给贾母,是比较为人津津乐道的一个改编点。要深入理解为何这样做,我们得从原著的叙事逻辑和电视剧的艺术表现两方面来分析。原著中的设计:贾政的视角,暗示着权力与期望在曹雪芹的原著中,宝钗所出的那个“怀金悼玉.............
  • 回答
    秦可卿这个角色,在《红楼梦》里无疑是最具神秘色彩也最惹人猜疑的一个。她临终前托梦给王熙凤,这事儿,细品起来,确实让人觉得有些费解。怎么着,她就不能直接找贾政,让他赶紧投靠忠顺王保命呢?这中间的门道,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得清的。咱们先得想想,秦可卿和贾政的关系。贾政是什么人?他是贾府的实际掌权人之一,是.............
  • 回答
    贾政这个人物,在《红楼梦》这部包罗万象的巨著里,绝对是个绕不开的关键节点,而且还是那种特别有意思、能让人品出很多味道来的节点。要评价他,可不能简单地说他是个“好人”或者“坏人”,因为他的复杂性,恰恰是曹雪芹艺术功力的体现。首先,我们得承认,贾政身上有那个时代士大夫的典型烙印。他是个正统的读书人,信奉.............
  • 回答
    贾樟柯确实是一位备受瞩目的中国导演,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视角、写实的风格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关注而闻名。你提到的“拍不过审、不能公映的电影”,实际上是指他的早期一些作品在中国大陆上映时遇到了审查和发行方面的困难。然而,他之所以能“混得不错”,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这不仅仅是个人能力的问题,更是中国电影行.............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复杂的问题,涉及到艺术创作的动机、导演的个人追求以及电影产业的运作方式。要详细地回答“贾樟柯、张艺谋拍的很多得国际奖项的电影是出于社会责任还是为了得奖?”,我们需要分别从两位导演的风格、作品主题、电影行业的现实以及对“社会责任”和“得奖”的理解来分析。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几个关键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