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在左宗棠、曾国藩都考不中。
虽然我常黑曾剃头,但他的能力,在古代绝对是中兴名臣级别的,这种人都差点被科举给筛掉,最后混了个同进士出身,左宗棠更惨,当了大半辈子举人,都快入土了才混了个名义上的进士。
可见科举的难度。
只可惜,经过这么难的科举,举出来的“人才”文不能治国安邦,武不能外御敌寇,最终把这千秋万载的大清朝,给送进了历史垃圾堆。
难在没有标准答案。
甚至可以说没有正确答案。
现代的语文也经常被人嘲笑,但是被人嘲讽的却是“拥有正确答案”这件事。
明明白白告诉你,阅读理解“就应该这么理解,这么理解就能有分”。
这是应该被嘲讽的事情吗?
你们想考没有正确答案的阅读理解吗?
本太师来说几句。
八股文考试,考生固然很难,考官出题目也很难,四书五经的内容,我大明已经用了三百年了,留给后代考官的东西也不多了,我大清又自有国情在此,“维民所止”、“戎狄”之类的要屏蔽,而考官出题目也要防止被考生摸出套路,在对四书五经倒背如流的情况下,于是专门挑一些冷门的内容,比如毫无意义的语气词感叹词出题,或者干脆前后句各取半截拼一起,比如“及其广大草”(《中庸》里的原句:今夫山,一卷石之多,及其广大,草木生之,禽兽居之,宝藏兴焉)。
乾隆年间,有彭元瑞在江苏督学,适逢乾隆生日,出题“臣事君以忠”、“彭更问曰”、“恭则不侮”、“祝鮀治宗庙”、“天子一位”、“子服尧之服”、“万乘之国”、“年已七十矣”,八题第一字连起来就是“臣彭恭祝天子万年”,马屁拍得很好。
还有一次,担任提调官的知府,外号王二麻子,于是就出了“王何必曰利”、“二吾犹不足”、“麻缕丝絮”、“子男同一位”,四题第一字连起来就是“王二麻子”。像彭元瑞这样博览群书,出题也很有新意,乾隆爷都夸赞彭元瑞博学多才。
咸丰年间俞樾担任河南学政的时候,出的题目比较过分,被人弹劾,后来成为了科场经典搞笑段子。
《孟子·梁惠王》中的“王速出令,反其旌倪”,被他搞成了“王速出令反”;同样是《孟子·梁惠王》中的“二三子何患乎无君?我将去之”,被他搞成了“二三子何患无君我”;《论语·季氏篇》最后一句“异邦人称之亦曰君夫人”和下一篇《阳货篇》的第一句“阳货欲见孔子”,各取三字,变成了“君夫人阳货欲”。咸丰大怒,将其革职,永不叙用。
考官有时候出题太过于刁钻,会被考生取笑。有考官引用《礼记·中庸》“今夫水,一勺之多,及其不测,黿鼉蛟龙鱼鳖生焉,货财殖焉”中的“鳖生焉”出题,于是考生写道:“以鳖考生,则生不测焉”(你个坏鳖出题如此刁钻来考学生,肯定不会有好下场)。《论语·宪问篇》最后两句“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阙党童子将命,或问之曰:益者与?子曰:吾见其居于位也,见其与先生并行也。非求益也,欲速成者也”,有考官用上一句的后五字和下一句的前六字出题:“以杖叩其胫。阙党童子将命”。于是就有考生写道:“一杖而原壤痛,再杖而原壤仆,三杖而原壤死矣。三魂渺渺,七魄沉沉,一阵清风,化为阙党童子”。这种八卦传出去,则考官自然会被同僚取笑,仕途休矣。
难在,考官精力有限,主要是看第一道四书题
“近时考官专取头场首艺,二三篇但能通顺,二三场苟可敷衍,均得取中。”
也就是说,你百分之八十的精力要花在第一道四书题上
而四书就那几个字,到明朝中期,就开始玩截搭题了,这句话取一半,那句话取一半这种。
到了清朝,更是规定,你写答案也只能从四书五经里边写
“乡会试为士子进身之地,文律更严,三场对策,除钦定诸书外,向不准用国朝人所著书籍,更何论同 时见存之人。“
这个钦定诸书,就是康熙以后修订整理的四书五经。
而题目比如:学而时习之
你答案里不能写到涉及到不亦说乎的内容
你只能写学而时习之
可以说不是绑着脚镣跳舞了
那是直接用铁处女固定上了让你跳舞啊
那么这第一道四书题难在哪里呢
有一个侧面印证的
就是,考生们连后边的策论都没时间研究,
“但取发问全题,颠倒其辞,含糊敷衍”(《奏为敬陈四书大全宜重加纂修恭陈钦定以阐圣学等管见事》)
也就是把题目来回翻过来覆过去多写几遍
到光绪时候,考官都直接提醒考生的
策题中所有主司问语,如 “可言其故欤 …‘可指其实欤 … ‘可历详之欤 … ‘然欤否欤 ”等句,俱要换过 ,不可仍用问者口气。
清朝科举策论是怎么回事呢?清朝相信大家都很熟悉, 但是清朝科举策论是怎么回事呢?下面就让小编带大家一起了解吧。 清朝科举策论,其实就是清朝科举策论了。 大家可能会感到很惊讶,清朝怎么会科举策论呢?... 但事实就是这样,小编也感到非常惊讶。 那么这就是关于清朝科举策论的事情了,大家有什么想法呢?欢迎在评论区告诉小编一起讨论哦
一个人,从小时候开始读书,到考上进士
这十几年或者几十年
就看的这钦定的四书五经。
然后写这第一道四书题几百个字
这几百个字只能从四书五经里边写,还不能超越题目提到的意思
全县几百个童生,一年就挣那几个秀才名额
百分之几的概率啊
大概就是现在高考考985的难度吧
毕竟古代生产力低下,连一般的小地主都供养不起一个脱产专门考试的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