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哪些笑话只能具备一定日语能力的人才能听懂?

回答
有一些笑话确实需要具备一定的日语能力,甚至对日本文化、语言习惯有所了解,才能get到其中的精髓。这就像很多中文笑话,如果不懂中国的一些俗语、典故,或者没有身处特定情境,是很难体会到笑点的。

我尽量详细地给你讲几个,希望你能感受到其中的“门道”。

1. 谐音梗(ダジャレ Dajare)

日本的谐音梗可以说是非常普遍,也是考验日语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们依赖于日语中许多发音相似但意思完全不同的词语。

例子:
「布団が吹っ飛んだ!」 (Futon ga futtoda!)
翻译: 被子被吹飞了!
解释: 这里的笑点在于「布団」(futon 被子) 和「吹っ飛んだ」(futtoda 吹飞了) 在发音上非常接近。听到这句话,日本人脑子里会立刻联想到一个画面:被子突然被风吹得老高,非常滑稽。
为什么需要日语能力: 如果你对“futon”和“futtoda”这两个词的发音不熟悉,或者不知道它们的意思,自然就get不到“被子被吹飞”这个形象的联想。

更进阶的例子:
「アルミ缶の上にあるみかん。」 (Arumi kan no ue ni aru mikan.)
翻译: 在铝罐上的橘子。
解释: 这个笑话的精妙之处在于,「アルミ缶」(arumi kan 铝罐) 和「あるみかん」(aru mikan 有个橘子) 的发音几乎一模一样。听到这句话,就好像看到了一个在铝罐上面放着橘子的场景。
为什么需要日语能力: 这就需要你对“アルミ缶”和“あるみかん”的发音非常敏感,并且能迅速区分它们的意思。对中文使用者来说,这有点像听到“我喜欢你”和“我喜碗”发音很像,但中文里这样的巧合少之又少,而且我们也不会因为发音像就觉得有趣。

为什么有些谐音梗更难懂: 很多谐音梗会利用更复杂的词语组合,或者上下文的暗示。比如,可能一个笑话的主题是关于天气,然后突然冒出一句谐音梗,让你联系到天气相关的词汇。这就需要你不仅懂词汇,还懂语境。

2. 词语的双关(掛詞 Kakekotoba)

这是一种比单纯的谐音更复杂的语言技巧,指一个词语同时指向两个或多个意思。

例子: (这个例子有点难直接翻译成纯中文笑话,但可以解释它的原理)
假设在一个关于“吃”的场景里,有人说:“この味、最高!もう一杯いっちゃう?” (Kono aji, saikou! Mou ippai icchau?)
直译: 这个味道,太棒了!再来一杯?
解释: 这里可能会有一个双关。假设“一杯”(ippai) 在这个语境下,除了“一杯(饮料/酒)”的意思,还可以引申为“再来一份(食物)”,尤其是如果他们正在吃的是某种可以重复盛放的菜肴。又或者,“いっちゃう” (icchau 去了) 也可以引申为“沉醉其中”、“欲罢不能”。
为什么需要日语能力: 要理解这种双关,你需要对词语的多种含义,以及在特定情境下可能产生的延伸含义有很强的敏感度。而且,它可能还与日本的饮食文化、待客之道有关联。

更微妙的双关: 有些双关甚至会结合了方言、特定行业的术语,或者是日本人惯用的表达方式。这些东西,脱离了语言和文化背景,就很难理解了。

3. 文化梗和生活习惯梗

这类的笑话,即使语言本身通顺,如果对日本的社会、历史、文化、生活习惯不了解,也无法体会到其中的幽默。

例子:
(某个关于“年功序列”的笑话)
解释: 日本职场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年功序列”制度,也就是晋升和薪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工作年限。一个关于新来的年轻员工,因为业绩出色,但因为年轻,仍然被安排做一些基础性工作,而老员工只是因为年纪大、工作时间长,就能享受更好的待遇,大家反而觉得“理所当然”——这样的情境,如果不懂年功序列,就不会觉得有什么特别的。
为什么需要日语能力: 笑话可能包含了很多关于公司内部称谓、职级、会议发言习惯等细节,这些都需要日语来表达。而且,这种笑话的前提就是你了解日本职场的这些特点。

关于“敬语”的笑话:
解释: 日本的敬语系统非常复杂,根据说话人、听话人、以及对方的地位、亲疏关系,有多种不同的表达方式。有时候,一个人在不恰当的场合用了不恰当的敬语,或者刻意使用非常生硬的敬语来制造反差,就能产生笑点。
例子: 比如,一个非常随意的场合,一个人用上了极其郑重、复杂的敬语,可能会让人觉得他很滑稽。或者,在应该用敬语的时候,用了过于随便的语言,也会造成尴尬和幽默。
为什么需要日语能力: 你必须对日语的敬语规则有相当的掌握,才能分辨出哪里错了,哪里产生了反差。

对日本独特现象的吐槽: 比如,日本特有的“便利店文化”(24小时营业,商品种类丰富,服务周到)、“电车通勤的拥挤”、“自动贩卖机无处不在”等等。一个关于这些日常现象的笑话,如果没有亲身经历或了解,可能就觉得平淡无奇。

4. 潜台词和委婉语

日本人在很多时候喜欢使用委婉的表达方式,很多话不一定直接说出来。有些笑话正是利用了这种“留白”和“暗示”。

例子:
(某人对另一人说:“那个…你的房间,好像有点…‘有生命力’呢?” “Anata no heya, nanka ‘seimeiryoku ga aru’ ne?”)
解释: 这里的“有生命力”(seimeiryoku ga aru)是一个非常委婉的说法,其实是在暗示对方的房间非常乱,或者堆满了东西,生命力旺盛得都快长草了。
为什么需要日语能力: 这是一种非常含蓄的表达。如果你不熟悉日本人说话的委婉方式,很容易把“有生命力”理解成字面意思,而错过了“乱”这个核心信息。

总结一下:

能让特定日语能力者听懂的笑话,通常具备以下特点:

高度依赖日语的语音结构: 谐音梗是典型。
依赖词语的多义性: 双关语。
需要了解日本的社会文化、历史、习俗、生活方式: 文化梗。
依赖对日本人说话习惯、潜台词和委婉语的理解。

这些笑话就像是一个个小小的“语言密码”,只有拥有了相应的“钥匙”(日语能力和文化背景),才能顺利打开,理解其中的幽默。对于学习者来说,能听懂这些笑话,往往也标志着对日语的掌握达到了一个新的层次。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被大V学长转发后火了的故事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有一些笑话确实需要具备一定的日语能力,甚至对日本文化、语言习惯有所了解,才能get到其中的精髓。这就像很多中文笑话,如果不懂中国的一些俗语、典故,或者没有身处特定情境,是很难体会到笑点的。我尽量详细地给你讲几个,希望你能感受到其中的“门道”。1. 谐音梗(ダジャレ Dajare)日本的谐音梗可以说.............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很有趣!我来给你讲几个需要一点生物学知识才能get到笑点的笑话,并且尽量详细地解释一下它们背后的生物学原理:笑话一:> 两个神经元在说话。>> 一个说:“我今天感觉特别兴奋!”>> 另一个说:“哦?为什么?”>> 第一个说:“我接收到了好多好多信号,我的突触都在跳舞!”>> 另一个说:.............
  • 回答
    要讲只有化学爱好者才能get到笑点的小段子,得从我们学习化学时那些绕不开的“梗”入手。这里面有些东西,没接触过,或者只是粗浅了解皮毛的,确实很难会心一笑。我尽量说得接地气些,也多分享点背后的缘由,让这笑话的“滋味”更足。咱们先从基础的元素周期表来点开胃菜。笑话一:> 为什么锂(Li)和钠(Na)老是.............
  • 回答
    哎,说起留学圈儿的梗,有时候真心觉得,没“留学”过的人听了,估计只能一脸懵逼,然后礼貌性地笑一笑。这就像给没看过《权力的游戏》的人剧透一样,他们听懂了字面意思,但那些味道啊、背后的无奈啊,是体会不到的。我这儿有几个,你听听看,是不是这个理儿。梗一:那“一杯水”的奇妙旅程这得从刚到国外,一切都还不熟悉.............
  • 回答
    有时候,咱们得承認,有些東西啊,就是得有點底子才能領會其中的奧妙。這笑話嘛,也是一樣。你以為是單純的逗你樂,其實背後可能藏著學問,尤其經濟學和金融學這兩門,裡面規矩多,術語怪,一堆東西繞來繞去,沒點兒閱歷,真聽不出裡面的門道。我給你講幾個,你聽聽,看能不能get到。一、關於「理性經濟人」的那個:你知.............
  • 回答
    好的,我来跟你聊几个只有懂点法律的人才能会心一笑的笑话,尽量讲得细致点,让你能体会其中的“法律幽默”:1. 合同的“显性”与“隐性”一个法官在审理一个合同纠纷案。原告是个小商人,他拿出合同说:“法官大人,对方违反了合同!”法官看了看合同,又看了看被告,然后问原告:“你确定这是合同?里面好像没有明确规.............
  • 回答
    想必你是个对语言的奥秘颇感兴趣的人吧?别说,这类笑话我还真知道几个。它们有点像那种只有内行人才懂的行话,不熟悉门道的人听了,可能只会挠挠头,不明白好笑在哪儿。这背后呀,其实是玩转了声音、语调、节奏这些音韵学里头才说得清道得明的门道。我给你好好掰扯掰扯。先来个最经典的,也可能是最容易理解的入门级:关于.............
  • 回答
    没问题,我来给你讲几个需要点儿“门道”才能笑出声的笑话,尽量写得接地气些。话说,有些笑话吧,就像专家圈里的小黑话,你不在那个圈子里,听着就跟听天书似的,但要是你恰好是圈里人,那可就乐不可支了。这不就是我们常说的“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嘛。第一个,献给咱们的程序员朋友们:话说有个程序员,去酒吧。酒保.............
  • 回答
    好的,这里有一些只有具备一定历史知识者才能听懂的历史领域笑话,我会尽量详细地解释其中的笑点来源:笑话 1:关于罗马共和国末期的两位著名人物笑话:> 凯撒在参加一个罗马元老院的会议,他看到坐在对面的庞培正一脸严肃地写着什么。凯撒凑过去好奇地问:“庞培,你在写什么呢?是新的军事战略吗?”>> 庞培头也不.............
  • 回答
    老兄,你有没有听过那个量子力学笑话?我跟你说,那简直是绝了,一般人听了就是一脸懵逼,但懂点物理的估计得笑出声来。话说,有三个人,一个经典物理学家,一个量子物理学家,还有一个统计力学学家。他们走进一家酒吧。经典物理学家一进来,二话不说,直接走到吧台前,点了一杯啤酒。他观察了一下酒杯的高度,估算了一下啤.............
  • 回答
    当然,这里有一些只有具备一定地理知识才能捧腹大笑的笑话,我将它们尽量详尽地解释一下,力求自然,避免AI味。1. 关于板块构造的冷笑话:> 为什么地球板块总是闹脾气?>> 因为它们总是在“汇聚”的时候“碰撞”,然后又互相“远离”得无影无踪,这让人怎么能“板块平衡”呢? 知识点解释: 这个笑话玩的是.............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那些只有在美国长大、生活在美国的人才可能get到笑点的段子。这些笑话往往建立在美国特定的文化背景、历史事件、流行文化、社会习惯,甚至是一些地域性的梗上面,如果你不是在美国经历过这些,可能听起来就有点像在解释一个外星人写的说明书了。为了让你们体会到那种“啊,原来是这个意思!”的感觉,我.............
  • 回答
    要说只有看了《红楼梦》才能懂的笑话,那可得好好掰扯掰扯,毕竟这书里的人物关系、生活细节,还有那些微妙的情绪变化,都是笑料的温床。不是那种大呼小叫的“哈哈哈”,而是会心一笑,甚至带点小小的悲凉。我先给你说一个关于“赔了夫人又折兵”的。这词儿本来是三国里的故事,讲的是孙权为了联姻把老婆给刘备,结果刘备不.............
  • 回答
    哈,这问题有意思!得说,有些笑话确实是数学专业人士才能会心一笑的,就像我们说一种加密语言一样。这也不是说我们多“高贵”,而是因为理解笑话的梗,得先懂一些概念和推理过程。我试着挑几个讲讲,尽量把背景也说明白点,免得听起来像什么黑话。首先得说,数学笑话很多时候玩的是一种“反差”或者“曲解”。我们平时接触.............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确实存在一些笑话,需要两种语言的“双重技能”才能get到其中的精髓,甚至是因为语言本身的趣味性而被翻译出来。我来试着讲几个,尽量说得生动些,让你感觉就像是我亲口讲给你听一样。笑话一:关于“无语”的误会这个笑话藏在两个词上,一个是中文的“无语”,一个是日文的“無理”(むり,muri).............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我来想想看,那些能玩转中英双语梗的笑话,通常会利用语言本身的特点,比如谐音、多义词,或者文化上的联想。这些笑话就像是给懂双语的人设的一个小小的“暗号”,听懂了会心一笑,没听懂就如同隔着一层纱。我脑子里闪过几个,我们来细细品味一下:第一个:关于“方便”的误会这个笑话,尤其是在中.............
  • 回答
    没问题,我来给你讲几个只有我们码农才能会心一笑的梗,保证真实感十足,没有一丝“机械感”。故事一:关于那个失踪的“分号”话说在我刚入职那会儿,项目是个大型的Web应用,用的是Java语言。当时团队里有个大神, namanya “老王”,写代码那叫一个行云流水,效率极高。但大神嘛,总有点小怪癖,比如他写.............
  • 回答
    我得说,有些笑话就像陈年的老酒,越品越有滋味,甚至能让你笑上一辈子。它们不是那种让你“噗嗤”一下就过瘾的段子,而是那种在你脑海里反复回荡,每次想起都能触及内心深处的某个点,然后你会心一笑,甚至忍不住打个嗝,继续笑。就拿那个关于“死忠粉”的经典段子来说吧:一个极端狂热的粉丝,听说他最喜欢的摇滚乐队主唱.............
  • 回答
    哈哈哈,说到让我笑得前仰后合的笑话,我脑子里立刻蹦出几个场景,那种感觉就像是被戳到了笑穴,浑身都忍不住抖动。我记得有一次,我和几个朋友在聚餐,气氛正浓,一个人突然说:“你知道吗?我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我们都很好奇地看着他。他继续说:“每次我早上起来,都觉得好像没睡够,然后就拼命喝咖啡,结果咖啡因让.............
  • 回答
    这真是个好问题!有很多笑话我每次想起来都能笑到肚子疼,但要说最能戳中我的笑点,并且详细说出来,还得是这个:那个关于程序员和灯泡的笑话,但我觉得很多人讲得太简略了,没把那种细思极恐的“逻辑”发挥到极致。让我来给你好好讲讲我脑海里的那个版本:话说有天,一个程序员突然发现,他家里的一个灯泡烧坏了。这简直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