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这一路,其实我们看一下轨迹,是可以知道其中的无奈。
张晓勇1991年考上清华,那个时候的清华,真的是值钱啊,至少不会受到后来扩招大学生的冲击。
他毕业后去了一家日化企业。
按理说,也算是合理的分配,毕竟日化也是生物相关。
然而,他却被分到了客服……
当时想着,可以从事产品研发,也算是没有辜负理想。
开始两年我还期盼能回到研发岗位。后来发现公司的研发重点在国外,我转到研发岗位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我觉得这个事情对象牙塔出来的有追求的张晓勇来说可以说是人生的打击。
他梦想中的自己应该是穿着白大褂带着口罩然后对着培养皿做研究,却没想到自己变成了西装革履陪着客户出入娱乐场所觥筹交错。
这应该是梦想的颠覆。
其实吧,做客服也不见得有多差,通过各种社交,或许可以结实很多大人物,以后对自己也是一种推动。
然而很不幸的是,他父亲生病瘫痪,为了尽孝,他返乡照顾父亲。
看到这个时候,我想到了一篇名作,李密的《陈情表》,虽然写的是祖母,但是感觉也很应景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所以,张晓勇回乡去尽孝,这是值得称赞的事情。
期间他在房地产公司做过事情,最后到了一家物业公司做保安,但是他已经做到了某市场物管客户部主任,好歹也是个小头头。
而且,他没有嫌弃这一行,认真的做事情,可以说是干一行爱一行了。
最后,张晓勇的话,让我很感触
列夫托尔斯泰说::幸福的人都是相似的,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
其实,现实中的那些不幸,又有几个没有故事?
————人不是万能的————
我知道不少人看到他的事情的时候,往往会有一种“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想法。
年轻真好,我曾经也是有这样的看法,觉得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万能的,神挡杀神,佛挡杀佛。
不过随着成长,我多了一份宽容,因为我发现,有时候,你能够做出的努力,其实很有限。天时地利人和一个不对可能就会让一切戛然而止。
有个人,叫徐渭,是明朝三大才子之一,和他并列的另外俩,一个是名满天下做到了首辅的《永乐大典》编解缙,一个是首辅杨廷和儿子然后被发配云南写下“滚滚长江东逝水”的杨慎。。。。
徐渭出生不久,父亲去世,10岁的时候,生母被逐出家门;14岁,继母去世,他不得不依托哥哥,由于哥弟悬殊30岁,没有手足情,相处的非常不好;21岁入赘到绍兴,25岁家产被霸占,26岁妻子去世。从20岁考中秀才,一直到了41岁,8次考试,都未中举。一直靠私塾当老师为生,好不容易跟了胡宗宪,结果胡宗宪被捕入狱,徐渭也受了牵连。
徐渭曾经自杀九次多,用铁钉插进耳朵血流如注死不了,用椎椎击肾囊,也死不了,用斧子坎自己的脸。
最后活了73岁,死的时候床上连席子都没有,只有一条狗。
徐渭不够拼吗?
现实的引力太重了,这是《三体》里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
知乎上有个很好的问题,里面的故事,不妨看一下。
并不是在大城市工作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在基层治病救人一样有意义,有的人认为在大城市打拼才算人生赢家,我觉得和家人一起享受生活才最重要,而且,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摆脱客观 主观因素的制约,割舍下家乡的一切,去追求自己的事业。而且,专业知识的扩展,在互联网时代,只要有心,总会有办法的。
十多年前,父亲体检发现患上肺癌,那时我还在首府工作,我是家中独子,于是放弃了出国深造的准备,也拒绝了医院院长让我管理分院的提议,辞职回到了家乡一个四线小城,陪伴着父亲住院 手术 出院 休养 复诊 再住院……术后恢复得不错,平平淡淡的过了十年,结婚 生子 ,看着儿子能在爷爷的陪伴下一天天长大,直到几年前父亲再次复发,这次病情发展迅速,所幸能陪着父亲走完最后的日子。而能亲自照顾父母走过这十年,从一个男生转变为丈夫 父亲,成为家中的支柱,我觉得对我来说意义重大。而在这十年里,我也从默默无闻的小钟,到小有名气的钟医生,虽然不敢说自己医术有多高明,但每个患者我都兢兢业业的对待,没有耽误过一个患者的治疗,也没有患者质疑我的水平。在努力工作的同时,也能抽出充裕的时间,陪陪老婆儿子,在小城市里,拿着几栋房子收租,对于生性懒散 胸无大志的我来说,已经是心满意足了。没错,我的主业是包租公,医生才是副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