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希腊悲剧的特征?

回答
希腊悲剧,顾名思义,它不仅仅是关于一个不幸的故事,而是一种深刻的精神探索,一种对人类命运、神祇意志以及我们自身局限性的无情拷问。它诞生于古希腊社会,尤其是在雅典的鼎盛时期,是古希腊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之一。

要理解希腊悲剧的独特魅力,我们必须深入探究其几个核心特征,它们共同构筑了一个既庄严又引人深思的艺术世界:

1. 英雄的陨落与“哈马提亚”(Hamartia):

希腊悲剧的主角通常是高贵、有地位的人物,比如国王、王子、英雄。他们往往拥有杰出的品质,但也常常包含一个或几个“致命的缺陷”——这便是“哈马提亚”。这并非简单的“错误”或“罪恶”,而可能是一种过度的自信、顽固的坚持、对命运的误读,甚至是某种天生的弱点。例如,俄狄浦斯(Oedipus)那不可避免的命运和他试图摆脱宿命的努力,最终都导致了他的悲剧。这种哈马提亚并非是性格上的全然邪恶,而是一种人类普遍存在的局限,是英雄在与命运抗争过程中,因为自身的某些特质而加速了走向毁灭。这种描绘,不是为了宣判英雄的罪状,而是为了展现即使是最伟大的人,也无法逃脱命运的纠缠,以及人类行为的复杂性。

2. 命运的铁腕与不可抗拒性:

“命运”(Moira)在希腊悲剧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是一种可以轻易改变的外部力量,而是渗透在宇宙法则之中,比任何神祇或人都更加强大。英雄们的努力,无论多么英勇,都往往被描绘成在命运的巨大洪流中挣扎。例如,在《俄狄浦斯王》中,预言了他将杀死父亲、娶母亲的故事,无论俄狄浦斯如何逃避,最终都无法摆脱。这种对命运的强调,并非是宿命论的绝望,而是一种对宇宙秩序和人类在其中位置的深刻反思。它逼迫观众思考:我们究竟有多少自由意志?我们所做的选择,是否早已被写在剧本里?

3. 神祇的干预与审判:

尽管命运至高无上,但神祇在悲剧中也扮演着活跃的角色。他们可能直接干预,可能通过神谕或使者传递信息,也可能仅仅是冷漠地注视着人类的挣扎。然而,希腊悲剧中的神祇并非全善或全恶,他们同样遵循着某种宇宙法则,他们的行为有时显得残酷、无情,但往往也带着某种深层的、难以理解的正义。例如,阿波罗(Apollo)在《俄狄浦斯王》中的作用,既是揭示真相,也是施加审判。这种神祇的存在,一方面增加了故事的戏剧性,另一方面也引发了关于神人关系、神义论的哲学讨论:神明的意愿是什么?他们是否公平?人类的苦难是否是神明游戏的一部分?

4. 崇高与震撼的语调:

希腊悲剧的语言是庄严、宏大且充满诗意的。它使用韵文,节奏铿锵有力,词藻华丽而富有力量。角色的对话充满了哲学思辨和情感的张力。演员的表演同样是程式化的,通过面具、服饰和肢体语言来传达强烈的情感。这种崇高的语调,是为了营造一种敬畏感和神圣感,让观众在观看时能够沉浸其中,感受到英雄所承受的巨大压力和内心煎熬。它追求的是一种“净化”(Catharsis)——一种通过激起观众的同情与恐惧,最终达到情感宣泄和心灵升华的体验。

5. 合唱队的衬托与评论:

合唱队(Chorus)是希腊悲剧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由一群角色组成,通常是城邦的长老、市民或妇女。合唱队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他们可以评论剧情,表达社会大众的普遍情感和道德观念,提供背景信息,甚至可以与角色进行对话。合唱队的歌唱和舞蹈不仅增加了舞台的观赏性,更重要的是他们提供了一个观察者和反思者的视角。他们往往扮演着理性的声音,提醒观众注意某些道德问题,或者对英雄的行为进行评判。例如,在《安提戈涅》(Antigone)中,合唱队在克里昂(Creon)和安提戈涅之间摇摆,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不同观点。

6. 集中与净化:

为了达到戏剧效果的最大化,希腊悲剧通常遵循“三一律”的原则,即在一个地点、一天之内,围绕一个主要情节展开。这种集中性使得剧情更加紧凑,情感更加浓烈,让观众能够更直接地感受到英雄命运的起伏和冲突的激烈。同时,通过对极端情绪的描绘和观众的心理投射,最终实现“净化”(Catharsis)的效果,让观众在经历了一场情感的洪流后,获得一种心灵上的释放和慰藉。

总而言之,希腊悲剧不仅仅是一个关于不幸的故事,它是古希腊人对于自身生存状态的深刻反思,是对人类在宇宙中的位置、道德困境以及命运力量的反复探索。它通过英雄的陨落、命运的无情、神祇的干预、崇高的语言以及合唱队的评论,共同构建了一个既令人心碎又引人思考的艺术世界,其所探讨的主题和引发的情感共鸣,至今仍能触动我们内心最深处的弦。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希腊悲剧的特征,不是一个准确的问法。”特征“是在对比下才能谈的,希腊”悲剧“与希腊”喜剧“、satyr play 相比的特征,和希腊”悲剧“在整个西方悲剧传统里显露的特征,肯定不是一回事。不过我就当题主问的是第二个了, 因为第一道题我不会答 ╮( ̄▽ ̄)╭

回答这个问题, 我想先引用我古典文学教授讲授古典悲剧时的话:

我们对古典悲剧的误解,往往源于我们对整个古典文学的误解。然而这种误解已经根植于文化当中。我们再不能将这些误解赋予的含义,从tragedy 这个词中剥离出来,回归到tragedy的本来含义。

教授提到这种对“悲剧”的根固的误解,不仅存在在英语中,也存在在我们的语言中。正如西方人提到“tragedy”,总是将其等同于"sorrow play", 我们提到悲剧,也总是假设它有一系列的特征:它一定有令人悲痛的结局,往往是生离死别;他一定讲的是一个无辜的人,一个道德完善的英雄,遭受了不幸。我们认为悲剧是把美的东西撕给人看,我们认为tragedy is all about undeserved suffering.


然而问题是,如果我们带着这种对“悲剧”的概念,我们根本无法理解我们称之为“古典悲剧”(古希腊、古罗马“悲剧”)的东西。

古希腊的 tragoidía, 和悲伤、苦痛、不幸没有任何关系 。 它并不是想讲一个无辜的人遭受苦难的故事,它甚至不一定有一个看似悲伤的结局,甚至可以是(表面上)大团圆结尾(e.g. Alcestis, Eumanides, Helen, Andromaches, etc)。 所谓underserved suffering 是后世西方人对“悲剧”的理解,不是古希腊人对 tragoidía的理解。


如果我们带着这种理解去阅读古希腊“悲剧”,去在里面苦苦寻找符合我们对“悲剧”定义的东西,我们会遇到举步维艰:在古希腊“悲剧”里找不到我们想要的那种“无辜却遭受苦难的道德英雄”。相反,更常见的是“英雄”因为自己的智商和德性上问题,自己制造了自己的苦难。 这正是古希腊“悲剧”死掉后、无法理解古典的思考方式的西方读者遇到的困难。于是他们只好去“创造”一个这样的道德英雄——俄狄浦斯。他们把一个“被恐惧所控制,听信了陌生醉汉、别有用心且自相矛盾的科林斯人、明显不曾“目击”任何事的“目击证人”,以为养育自己的父母不是亲生父母,而真正的父母已被自己无意间杀死,母亲成了自己的妻子 (尽管他实际上确实仇视父亲爱慕母亲),无法承受自戳双目的蠢货”, 解读成一个“既不想弑父也不想娶母却在命运的安排下无意之间酿成大错的道德模范英雄”。有兴趣可参考我的另一个回答,尽管还没有填完坑QAQ:

俄狄浦斯王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娶母弑父应该受到惩罚吗? - 云豆卷的回答

或者阅读古典学家Friedrick Ahl 的著作 Two faces of Oedupus.

所以读者想要理解希腊“悲剧”,这一点是读者最需要理解的特征: 古希腊的 tragoidía并不是我们意义上的悲剧! tragoidía 并不是sorrow play! tragoidía 并不是sorrow play! tragoidía 并不是sorrow play! 重要的事说三遍!




与现代“悲剧”相比,古希腊的 tragoidía另一个明显特征是:古希腊人为 tragoidía 有一个功用/目的/使命——它有一个telos. 不像今天我们认为文学作品是作者个人情感、思想的表达,或是认为戏剧是一种(高雅的?)娱乐方式,古希腊人认为 tragoidía是公民的道德教育的重要环节,剧场是道德教育的课堂。 tragoidía 应该教育公民去追求美德。 这不仅是社会对戏剧和诗人的要求, 也是诗人自己对自己的职责的认识。

所以在戏剧节后,雅典人将优胜者的名字刻在石碑上时,他们会刻“某年月日,Euripides 教授了某剧”。

在古希腊社会,诗人是教授公民美德的教师。 而三大“悲剧”诗人,确实是在兢兢业业地履行他们教育同胞邦民的职责。tragoidía 尽管表面上在谈论神话中事,实际上确实在积极地——无论是直接地还是隐晦地——探讨时事,指出当下雅典人忽略的问题。比如Aeschylus 的Persians 上演时,正值雅典人打算放逐Themistocoles——领导雅典在Salamis 海战中战胜了横扫希腊的波斯人的将军。 此剧写了波斯国王Xerxes战败回国,哀悼死在雅典的波斯战士,并声称自己还会卷土重来。 诗人掐着这个时间上演这部剧,明显意在提醒雅典人:战争刚结束就要迫害解救了城邦的将军,兔死狗烹是否应当?敌人威胁尚在,放逐将军是否审慎? 在比如411年雅典人刚刚经历了西西里远征的惨败,数万青壮葬身海底时,Euripides 就在当年的戏剧节上上演了Helen:一个同样是关于“无意义的远征”的故事。剧中说Helen 并未和Paris 私奔,而是被神偷走放在了埃及;十年特洛伊战争争夺的,不过是赫拉用云朵制造的具有Helen形貌的幻影。 再比如Eumanides 中,诗人借Apollo 口中看似荒唐的辩护,试图指出当时雅典人道德观念中的问题:复仇女神声称Clytemnestra 杀死丈夫无罪,因为夫妻之间无血缘;她的儿子为父报仇杀死她却是犯了最恐怖的罪行,因为她是他的血亲。可是难道只有杀害血亲算罪行么?

在剧中攻击有问题的传统观念这点,Euripides 其实做得尤其多。攻击传统观念,有时也包括着“打破”传统的、大众熟悉的神话版本。观众走进剧院,以为自己知道将发生什么;诗人却啪啪啪打他们的脸,告诉他们:你想错了。比如刚刚说的,观众以为特洛伊的故事是希腊人为了被拐走的Helen 而发动战争,Euripides 却说,Helen 根本没有去特洛伊,她一直在埃及。 再比如特洛伊王子赫克托尔是神话传统中的模范好丈夫,他和Andromaches 是模范夫妻,都对彼此忠贞无二。Euripide 却在Andromaches 里借Andromaches 之口,说赫克托尔不仅对妻子不忠,养情妇,还搞出了好几个私生子。所以说古希腊诗人并不是在无趣地重复那些大家早就知道地神话故事:相反,他们是在改写、创造,和颠覆。

诗人还经常做的,是为社会中没有话语权的弱者发声。或许很难说诗人的思想觉悟非常高,都是女权斗士支持性别平等,但我们可以说的是,他们确实在有意识地表达女性的声音,表达她们面临社会施加的压迫、面临当权者施加的苦难时想说的话。最典型的应该是Iphigenia at Aulis. Iphigenia 是公主,她的母亲Clytemnestra 是王后,但是当男人们想要杀死Iphegenia 时她们却无能为力。母女二人完全是男人们的罪恶的牺牲品——为了能征讨特洛伊、享受作为“万王之王”的荣誉,不惜杀死亲生女儿的Agamemnon;为了讨回海伦一心想置侄女于死地的Menelaus; 为了自己能去打仗毫不在意牺牲个无辜少女,却为了“荣誉”只好不情不愿地去保护Iphegenia 的Achilles, 还有本剧中没有出场,却隐藏在暗处谋划一切的奥德修斯和祭司Calchas. 这是一部关于人可以有多邪恶的剧,一部讲述有权力的人如何摧毁了弱者的故事。Clytemnestra机警聪明强势,能言善辩,但即使这样她也没能解救自己的女儿。 在剧中Euripides 为这对母女设计惊心动魄的台词。比如Clytemnestra请求Agamemnon放过他们的女儿时,她说:

当时你闯入我的宫殿,杀死我的丈夫和我初生的儿子。我的兄长准备杀死你时,你却抱着我老父的腿苦苦哀求。于是他们放过了你,还把我嫁给了你。我接受了命运的安排。嫁给你后一直努力去做个好妻子。我给你生了孩子,你却要杀死他们中的一个。当孩子们长大了,当他们问你‘父亲,为什么你要杀死姐姐’,你要怎么回答呢?你是否想过,当你远征多年,留着我日日夜夜对着女儿空荡荡的座椅和她空荡荡的房间,我的心会如何抽搐呢?你总有一天要回来,到时候你想让我,让孩子们,让这个家,带着怎样的心去欢迎你?我会给你恶人应受的。不要逼我做个坏女人。

Iphegenia恳求父亲放过她性命时说的话也特别震撼力. 她说:

“我是你生命中的第一个孩子。是我叫你第一声‘父亲’,是我第一个享有你的父爱,是我第一个在你膝上玩耍。你可还记得,那时候你说:‘我何时才能见到你出嫁,和丈夫幸福地生活在一起?’我抚摸着你的脸说:‘那到时候你是否会常来看我,让我对你尽孝呢?’我还记得这些话,但你却忘了,你却忘了。你现在想杀死我。”(书不在手边并非quote 的原文,但几乎就是这个意思,强烈建议阅读原文)。

所以阅读古希腊戏剧需要注意的第二个特征,就是戏剧的教育性质。阅读时需要思考诗人想教给观众的是什么,想让他们看到的是什么。

古希腊tragoidía 第三点与现代话剧不同的特征是:它是戏剧,不是剧本。

不像易卜生那种剧作家,创作的是剧本,这些剧本发表后或有机会得到上演;Aeschylus, Sophocles, Euripides 这些人,创作的产品是“戏剧”,是表演出来的戏剧:他们的作品第一次问世是在舞台上,演出之后才有总结出来的剧本。古希腊诗人的戏剧创作中,剧本包括的对白只是一部分:诗人不仅是写对白的人,也是导演、作曲家和编舞者。不幸的是这些舞蹈、乐谱几乎是都荡然无存,就连剧本都十不存一。 所以我们阅读tragoidía时,必须要把它当作一场舞台上的表演来理解。这需要注重几点:

  1. Chorus: Chorus是tragoidía的重要部分。音乐是古希腊“悲剧”的重要部分,对古希腊观众而言没有音乐简直不能称悲剧,瓦格纳的作品都莎士比亚的作品更像是tragoidía. Chorus是一个载歌载舞的歌乐团。有时候Character也会和他们对唱,或者对白。古希腊悲剧的曲谱几乎没有留存,我们不知道他们怎么唱的。但是我们知道哪句话是唱的哪句话是说的。一般而言,短句、人物陷入情感时的台词,是唱出来的;而长句、复杂句、表现人物理性思考的台词,一半是靠说的。Chorus 一旦上台,就不再下台。他们见证了一切,知道一切阴谋算计,但有时候却好像又忘了他们见到的东西。 Chorus 用单人称主语自称,但很多时候他们之中有分裂出不同的identity, 彼此有意见分歧和争吵。Seven against Thebes 结尾处 Antigone 就策反了半个Chorus, 浩浩荡荡地去埋她哥哥了。
  2. Character: 古希腊悲剧发展的方向就是character较Chorus的比重越来越大。 所有character 都是由2-3名演员表演的(现存剧目一半是3名,早期Aeschylus是两名。) 30%以上的剧目中主角都是女性,但所有演员都是男性。演员上场时戴着面具。一名演员常常分别饰演多名角色。当一名演员需要以角色A出现在场上却没有台词,而他此时又要扮演角色B 时,一个无声演员会穿上角色A的服饰代替他上场。与现在不同的是,最主要的演员不是饰演主角的那位,而是饰演最困难的一组角色的演员。角色的组合并非是任意的;一般由一人饰演的角色,都存在一种“竞争”关系——或者用我们的话说,对立统一。比如在Agamemnon中,Agamemnon 和 谋划杀死他的Aegisthus 是由一名演员扮演的,而他们在“邪恶”这一点却是统一的
  3. audience: 现在我们认为观看悲剧是一件严肃的事——观众不说要穿着体面,至少要穿着齐整,该鼓掌时才许鼓掌,其余时候必须保持肃静。我要是穿着脏兮兮的背心拖鞋,或在演出中叫好或喝倒彩,一定会被剧场保安请出去。但是古希腊观众可没现代观众那么守纪律:他们极!其!不!礼!貌!非!常!不!配!合! 他们会想喝彩时就喝彩,想鼓掌就鼓掌,想站起来就站起来,想笑就笑,想喊就喊,看得不爽还会大吵大闹地喝倒彩!据记载,苏格拉底自己观看Euripides 的 Orestes时,就曾站起来为Electra 的开场白鼓掌。 这是一个任何一个导演都会痛恨的观众群体:随便哪个煞笔在不该笑的时候笑了你的表演就毁了好么!所以古希腊诗人比现在的的戏剧家更注重预测和控制观众的反应。有些台词是对着观众说的,有些地方是故意留给观众笑的。比如在Oedipus Tyrannus 中,俄狄浦斯自戳双目后上场,大家惊问他:谁刺瞎了你的眼睛。俄狄浦斯回答:nobody, nobody blinded me. 这里用的是古希腊观众熟悉的Cyclops 的梗:奥德修斯对独眼巨人Cyclops 自称自己叫“nobody”。当他刺瞎了Cyclops 的眼睛时,Cyclops 的同伴问它谁弄瞎了它的眼,Cyclops 说的正是这句:“Nobody blinded me”. 这个梗是故意留给观众让他们笑的。但这个黑色幽默中其实暗含了诗人的恶意:当你笑了,你就背叛了自己——你大笑半晌才反应过来,这是一场可怕的自残,不是什么好笑的事,而你却毫无怜悯心地嘲笑这个自残的人。

俄狄浦斯这个例子也表明了古希腊戏剧的另外一个特点,虽然不算是重要特征,但却很有意思。古希腊戏剧的观众是几乎全体公民,甚至有很可能包括女性。而即使雅典男性公民,识字率都不算高。所以这个观众群体不是一群训练有素、知道“该鼓掌时才鼓掌不该你反应时你就闭嘴”这项现代观剧礼仪的绅士贵族,而更多的是穷人、农民、文盲,观剧时总是特别任性特别无理取闹地用喝彩、笑声、倒彩、吼叫打断演出。参加过舞台演出的朋友一定心有戚戚:这种观众最讨厌了。古希腊诗人大概也这么想。不像现在的话剧演出,谢幕时导演总是要感谢观众,古希腊诗人大概在某种意义上恨透了他们的观众,再加上他们的戏剧表演都有政府财政支持,观众又不是衣食父母,他们完全不介意在演出中让观众出糗、尴尬,或感到不适。 Sophocles 用Cyclops 这个梗引观众发笑,让他们暴露自己对别人苦难的冷漠,反应过来后感到羞愧,就是一个例子。再比如在Euripides的 Orestes 中有一段Orestes 和看不见的复仇女神搏斗。据记载,演到这段时台上的Orestes 拉弓搭箭对着观众比来比去,雅典观众都吓尿了甚至有哭着逃命的。 有些剧(如Agamemnon, Orestes)中还有台词是直接侮辱观众的。不过提到直言侮辱观众,三大悲剧家里就算是嘴最毒的Euripides也没有Aristophanes 做得过。 Aristophanes几乎每部剧中必须要来上这么一段,让某个角色直指着观众骂他们是小偷、罪犯、恶棍、鸡奸犯。

总结一下,我理解的古希腊tragoidía的大致特征是:1) tragoidía 是一种包含了chorus, 和通常由2-3名男性演员表演的、通常以对神话的改变、再创作为内容的戏剧;它不一定是悲伤的;2)tragoidía 是政治的,它的telos是教育公民,帮助他们培养美德,令他们成为更好的人;3) tragoidía本身是一种舞台表演形式,而不是文学创作形式,她原本生在舞台上,而不是文字中;现存的tragoidía 以文字为载体是因为歌舞都散失了我们只剩下剧本了(甚至连剧本都没剩下多少)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希腊悲剧,顾名思义,它不仅仅是关于一个不幸的故事,而是一种深刻的精神探索,一种对人类命运、神祇意志以及我们自身局限性的无情拷问。它诞生于古希腊社会,尤其是在雅典的鼎盛时期,是古希腊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之一。要理解希腊悲剧的独特魅力,我们必须深入探究其几个核心特征,它们共同构筑了一个既庄严又引人.............
  • 回答
    歌队在古希腊悲剧中扮演着一个极其重要且多维度的角色,它并非仅仅是台上的“背景声”或者一个简单的叙述者。更确切地说,歌队是整个戏剧表演的灵魂和骨架,它连接着舞台上的行动和观众的情感,是理解和体验悲剧的关键。首先,歌队提供了叙事和背景信息。在很多情况下,舞台上的行动往往是高度浓缩和象征性的,直接展示所有.............
  • 回答
    希腊悲剧在希腊化时代及之后,是否还经常在剧场上演,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而且答案比想象中要复杂一些。希腊化时代的持续魅力首先,要说希腊化时代(大约从亚历山大大帝去世到罗马共和国末期,公元前323年 公元前30年)的希腊悲剧。答案是:是的,它们仍然在剧场上演,而且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置。希腊化时代虽.............
  • 回答
    郎咸平教授就其母亲因防疫延误救治去世一事的回应,无疑触动了许多人的心弦。当一个公众人物,一个在经济领域有着深刻洞察力的人,面对这样一场私人悲剧时,他选择公开表达,这本身就具有特殊的意义。首先,我们需要理解郎咸平教授的回应所包含的几个层面:1. 情感的宣泄与对亲人的悼念:任何丧失至亲的经历都是沉痛的。.............
  • 回答
    要对比希腊、马其顿和罗马的军事与秦汉时期的中国军队,并判断是否存在一方压制另一方的情况,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这不仅仅是装备的简单比较,更涉及到战术、战略、组织、后勤以及国家整体动员能力等诸多因素。总的来说,很难断言一方绝对压制另一方,因为它们各自的优势和劣势在不同的战场环境和历史时期会有.............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了文化融合、宗教演变以及人们如何看待自身历史的复杂层面。在希腊神被罗马神“吞并”之后,古罗马人是否还会去区分罗马神和希腊神呢?我的答案是:会的,而且他们区分的方式会非常有趣且充满层次感。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吞并”这个词。这并非真的像字面意义上那样,是一个简单的吸收过程。更准确.............
  • 回答
    要说希腊和土耳其是“世仇”,这个说法带着一种戏剧性的色彩,但背后确实有着复杂而深刻的历史根源和现实矛盾。他们之间并非简单到像两个个人之间的仇恨,而是一种国家层面上的、由历史事件、文化差异、地缘政治和民族认同交织而成的长期紧张关系。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回到过去,看看这一切是怎么开始的。历史的深渊:拜.............
  • 回答
    希腊举重选手亚历山德罗斯·帕夫拉西迪斯在奥运赛场上潸然泪下,并宣布“因贫退役”,这不仅仅是一个运动员的个人悲剧,更是现代体育背后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剪影。他那充满力量的身躯,最终却败给了生活最基本的压力,让人心生感慨。贫困与体育梦想的现实碰撞我们常看到的是赛场上光鲜亮丽的运动员,他们是国家荣誉的象征,.............
  • 回答
    希腊和埃及的夏天是炙热的,冬天是温和的,但并非总是如此。希腊的气候希腊拥有典型的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这通常意味着: 春季(三月至五月): 天气逐渐转暖,鲜花盛开,是游览的好时节。 夏季(六月至八月): 酷热干燥,阳光充足,是海滩度假的旺季。 秋季(九月至十一月): 天.............
  • 回答
    这首名为《你将如闪电般归来》(Θα 'ρθεις σαν κεραυνός)的希腊歌曲,充满了象征和意象,歌词中的“黑色星期二”和“红色苹果树下的紫衣贵族”并非字面意义的陈述,而是承载着更深层的情感和历史联想。要理解它们,我们需要稍微深入挖掘一下这首歌的背景和它所能引发的共鸣。首先,我们来聊聊“黑色.............
  • 回答
    在一战结束后的混乱时期,希腊王国确实曾一度获得了士麦那(今土耳其伊兹密尔)及其周边地区,以及东色雷斯的部分地区。这段时期,希腊对其占领区的行政规划,旨在巩固其主张并为将来的整合做准备,虽然最终这些规划未能实现其长期目标。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希腊在一战后对这些地区的控制是基于协约国的协议,特别是《色佛尔.............
  • 回答
    要详细探讨希腊在一战时期左右是否可能重建拜占庭帝国,我们得把历史的脉络梳理得细致些,就像剥洋葱一样,一层一层看下去。别指望什么“雄心勃勃的计划”、“历史的必然性”这种套话,咱们就聊聊当时切实存在的条件和面对的困难,看看这事儿到底有多大可行性。首先,得明确一点,“重建拜占庭帝国”这个说法本身就挺复杂的.............
  • 回答
    关于希腊未来能否收复君士坦丁堡的问题,这是一个充满历史、民族情感和地缘政治复杂性的议题。要深入探讨它,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而不能简单地用“可能”或“不可能”来概括。这更像是一个关于梦想、现实和时代变迁的故事。历史的沉重回响:拜占庭的荣光与失落首先,我们必须正视君士坦丁堡——今天的伊斯坦布尔—.............
  • 回答
    希腊退出欧元区,德国之所以表现得如此紧张,甚至抛出欧盟可能因此解体的论调,这背后牵扯着错综复杂的经济、政治以及历史情感。这并非一个简单的好恶问题,而是涉及德国自身的核心利益以及其在欧洲大陆的地位。首先,我们得明白德国在欧元区中的“分量”。作为欧洲最大的经济体,德国是欧元区的“引擎”,也是欧元区最大债.............
  • 回答
    希腊、亚历山大、罗马,这些伟大文明的兴衰更迭,我们今天所能窥见的,不过是历史长河中被遗留下来的片段。而恰恰是这些看似“缺乏考古证据”的历史,常常引发我们深入的思考:它们是否也像当年“疑古派”对先秦历史的解读一样,是经过层层累积、不断塑造而形成的呢?我们不妨从“疑古派”的视角出发,来审视一下这段历史。.............
  • 回答
    你好!很高兴能和你一起探讨这个话题。当你的希腊朋友问起为什么中国有人觉得古希腊文化“不存在”时,这其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背后牵扯到文化传播、历史认知和不同文明的视角差异。我来给你详细地解释一下,试着让这个回答听起来更自然,就像我们朋友间的聊天一样。首先,我们要明白,当人们说古希腊文化“不存在”时.............
  • 回答
    这确实是个很有趣的问题,而且答案是肯定的,希腊语族确实存在来自拉丁语的借词。不过,相较于拉丁语从希腊语吸收的大量词汇,希腊语族从拉丁语吸收的词汇数量和影响范围要小得多,而且这些借词的出现往往与特定的历史时期和文化交流背景紧密相关。要详细聊聊这个话题,我们需要梳理一下希腊语族(主要就是现代希腊语)和拉.............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涉及到历史的延续性和民族的认同感。要说希腊、沙俄和土耳其哪个最“正统”地延续了东罗马帝国,其实很难给出一个绝对的答案,因为“正统”本身就是一个充满争议的概念,而且这三个国家都在不同层面、以不同方式与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产生了联系,并且都试图强调自己的继承性。咱们就一项一项.............
  • 回答
    希腊历史的长河中,如同许多古老的文明一样,也曾有过一些令人扼腕的造假事件。这些事件,或出于政治目的,或出于经济利益,或出于个人野心,它们不仅在当时搅动了风波,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们今天对希腊历史的认知。其中一个比较著名的例子,恐怕要数那场关于“奥林匹克精神”的微妙扭曲,以及围绕它发生的许多“故事”.............
  • 回答
    一战爆发时,希腊王国内部对于国家在冲突中的立场,可谓是风起云涌,充满了戏剧性的分歧和激烈的政治斗争,这使得希腊的命运在战火纷飞的欧洲显得尤为复杂和动荡。初期:中立的尴尬与国王的倾向战争爆发之初,希腊政府宣布了中立。这是一种基于现实考量的选择,毕竟当时的希腊刚刚经历了两次巴尔干战争,国力受到一定损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