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亨利·菲利浦·贝当元帅?

回答
如何评价亨利·菲利浦·贝当元帅?

亨利·菲利浦·贝当元帅是一位极具争议性的人物,他的历史形象复杂且充满矛盾,理解他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剖析。从他早期的军事成就,到他晚年的政治决策,以及他留下的遗产,都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评价。

一、早期军事生涯:民族英雄的崛起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贝当无疑是一位杰出的军事领导人,为他赢得了巨大的声望和“维莱布勒托讷的狮子”的美誉。

马恩河战役的功臣: 在战争初期,面对德国势如破竹的攻势,贝当指挥的部队在马恩河战役中发挥了关键作用,阻止了德军直抵巴黎的企图。他以其冷静的头脑和坚定的意志,稳定了战线,为法国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凡尔登绞肉机的守护者: 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惨烈、最血腥的战役之一。贝当被任命为凡尔登战区的指挥官,他采取了“轮换制”策略,不断将部队投入战场,以最小的伤亡代价守住了凡尔登要塞。他强调“他们绝不能过去”(Ils ne passeront pas),这句话成为了法国军队的战斗口号,极大地鼓舞了士气。他对士兵的关怀和了解,使他在士兵中享有极高的声望。
战争的经验主义者: 贝当是一位务实的军事家,他反对不计后果的正面进攻,更注重战术的灵活性和士兵的生存。他深刻理解战争的残酷性,并以此为基础制定策略。
国家支柱的形象: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漫长岁月里,尤其是在法国士气低落的时刻,贝当以其沉稳、果敢和对国家忠诚的形象,成为了法国人民心中的民族英雄和希望的象征。他被视为能够拯救法国于危难之中的关键人物。

二、战间期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的角色

一战后,贝当仍然享有崇高的地位,并担任了多项重要的军事和外交职务。然而,随着时代的变化和新的挑战的出现,他的政治立场和决策开始显露出其复杂性。

“马奇诺防线”的设计者之一: 尽管他并非唯一的设计者,但贝当在主张修建马奇诺防线这一防御工事上扮演了重要角色。这种防御工事的思路反映了他从一战经验中得出的对德国进攻的担忧,以及对传统防御战的偏好。然而,历史证明,马奇诺防线的侧翼易于被绕过,成为了其战略上的致命弱点。
对战争准备的质疑和保守: 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贝当对法国的军事准备和战略思想提出了一些批评,但他的观点也带有一定的保守性。他倾向于传统的防御战术,对新的战争模式和武器装备的接受程度相对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法国在二战初期的军事部署。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维希法国政权:争议的核心

贝当元帅一生中最为人诟病,也是他历史评价中最具争议的部分,是他作为维希法国政权的领导人。

“不情愿的合作者”还是“甘愿的同谋”? 1940年,在法国面临纳粹德国闪电战的巨大压力下,贝当被任命为总理,并最终与德国达成停战协议,成立了维希法国政权。他声称这样做是为了避免法国遭受更大的破坏,并保护法国人民免受战争的直接威胁,将自己定位为“保护者”。然而,维希法国政权很快与纳粹德国展开了广泛的合作,包括:
实施反犹政策: 维希法国积极执行了纳粹德国的反犹政策,参与了逮捕和遣送犹太人前往集中营,导致数万法国犹太人丧生。这是贝当统治时期最令人发指也最不可饶恕的罪行之一。
镇压抵抗运动: 维希法国政权积极配合德国镇压法国的抵抗运动,逮捕、审判甚至处决了许多反法西斯战士。
政治上的专制化: 维希法国取消了民主制度,建立了威权统治,限制言论自由,压制反对派。
“保护法国人民”的辩护的局限性: 贝当的支持者认为,他是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为了保存法国的国家机构和民族生存而做出的艰难选择。他们认为,他试图在德国的占领下,尽可能地为法国人民争取利益。然而,这种辩护难以掩盖他在推行反犹政策和镇压抵抗运动等方面的直接责任。
区分贝当个人与维希法国政权: 一些历史学家试图区分贝当个人的意图和维希法国政权的实际行为,认为贝当可能是被他身边更激进的亲德分子所影响或利用。然而,作为最高领导人,他最终为维希法国政权的一切行为承担了不可推卸的责任。

四、战后审判与遗产

战争结束后,贝当因通敌罪被判处死刑,后被改判为终身监禁。他的国家英雄形象彻底破灭,沦为叛徒的代名词。

历史的严酷审判: 尽管他的支持者们试图为他辩护,但历史的审判是严酷的。贝当在维希法国政权期间的行为,尤其是其对犹太人的迫害和对抵抗运动的镇压,使他背负了沉重的道德负担和历史罪责。
复杂的民族记忆: 对于法国而言,贝当的形象代表着一段痛苦的历史时期。法国社会至今仍在消化和理解这段历史。一部分人仍然怀念他在一战中的功绩,但更多的人则谴责他在二战中的行为。
“新秩序”的象征: 贝当和他的维希法国政权成为了纳粹德国在法国建立“新秩序”的象征,这对于一个曾经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取得胜利的国家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耻辱。

总结评价:

评价亨利·菲利浦·贝当元帅,不能简单地将他归为“英雄”或“叛徒”,而应该认识到其 历史的复杂性和道德的灰色地带。

毋庸置疑的军事天才和民族英雄(一战时期):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贝当凭借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对士兵的关怀,挽救了法国的军队,成为了民族的脊梁。他对法国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令人扼腕的政治失误和道德沦丧(二战时期):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领导的维希法国政权与纳粹德国的合作,尤其是其反犹政策和镇压抵抗运动,是他一生中最大的污点,也是他历史评价中最具争议的部分。他的政治决策不仅违背了他曾经捍卫的国家原则,也玷污了他作为民族英雄的形象。
值得深思的警示: 贝当的经历也为我们提供了深刻的警示:一位伟大的军事家并不一定能成为伟大的政治家;在极端困境下,个人选择的道德底线至关重要;历史的评价往往是残酷而复杂的,它不容许简单的二元对立。

总而言之,亨利·菲利浦·贝当元帅是一位 极具两面性的人物。他是一战时期的民族英雄,也是二战时期备受争议的政治领导人。理解他的历史,需要我们摒弃简单的标签,深入考察他在不同时期的行为和决策,并认识到他对法国历史所产生的复杂而深远的影响。他的名字,至今仍然是法国历史上一段难以磨灭的伤痛和争议的焦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要评价贝当,首先,我们要从客观角度评价贝当的行为——毫无疑问就是卖国,什么形势所迫、保全人民之类的话都是无聊的借口,贝当不仅代表法国投降,还默许甚至纵容纳粹掠夺法国物资、强征法国劳工(规模接近百万),他和赖伐尔都是被法国人认定的卖国贼,不需要中国人为他们操心翻案。


真正的问题是,为什么一个在一战时代里面曾经出色地带兵打仗(甚至可以说是最出色)的元帅,会在1940年轻易地认为战争已经失败了?并且会主动对他曾经拼死对抗了4年的德意志帝国投降?

难道是贝当怕死吗?不,贝当并不怕死,他在早年服役的时候就十分勇敢,在一战时代他是个杰出的将领,在1940年他都84岁了。要是怕死,他只要和别人一样沉默着投降就可以了,根本无需站出来当这个政府首脑。

真正的原因是,贝当是出于自己的理念而主动在祖国残破的时候站出来充当首脑的,他认为他是挽救自己国家的殉道者

那么贝当眼里的祖国是什么呢?我说这样的话可能有些人会发笑——不就是法国吗?

这个回答是对也是错,正如某些人眼里的中国和另一些人眼里的中国不同一样,某些人眼里的法国和另一些人眼里的法国也是不同的。

贝当的生活,时间跨度惊人,从19世纪50年代到20世纪40年代,而法国在这期间已经沧桑巨变,经历了不知道多少变化。

他1856年在刚出生的时候,法兰西第二帝国方兴未艾,拿破仑三世皇帝治下的法兰西正是国势最昌隆的时候,这个帝国已经伙同英国打赢了克里米亚战争,将北极熊的利爪切断,而这个帝国又和英国一起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腐朽的东方帝国正在她们面前瑟瑟发抖。

而拿破仑三世的帝国,说穿了就是一个军事帝国——这也不是他一个人的通病,实际上从拿破仑一世、更远来说从大革命刚开始算起,法国的统治者们就极端依靠军队来统治国家,无论是督政府还是拿破仑,还是路易十八、抑或是路易菲利普,这八十年当中每个法国统治者都屡屡对外发动战争,以至于被人讥称“刺刀上的国家裹了三色旗”。

他们依赖军队,而军队也依赖他们来夺取荣誉、恩典和赏赐——在拿破仑时代,大量曾经的革命军人被拿破仑封赏成为了贵族,而这些新的军事贵族们又有了更大的欲望去夺取新的胜利、而他们的后辈们又十分眼热前辈们的“荣光”,继续想要走前辈的老路,靠着军事胜利来搏一个个人的富贵。

到了拿破仑三世的时代,因为拿破仑三世本人威望不高,而且根基不稳,这种对军人的依赖到达了顶峰。

——路易-拿破仑还设法从所有的省份,主要是农业区,弄到了对国民议会进行攻击、对总统表示无限信任的声明。现在这个来源既已枯竭,就只有求诸军队了。军队方面的声明简直就是赤裸裸地宣布在法国实行御用军人[291]的统治;在其中一篇声明中,朱阿夫兵“几乎悔恨没有得到机会出色地表示他们对皇帝的忠心”。把法国分为五大帕沙军事辖区,由五位元帅分别担任各区长官,以佩利西埃为主帅予以统辖[292],这不过是由那个前提得出的必然结论。另一方面,设立了一个枢密院,它在由某一位蒙蒂霍摄政时将同时作为国务委员会进行工作,它的成员都是富尔德、莫尔尼、培尔西尼、巴罗什等这一类可笑人物,这就向法国表明了,这些新上台的政治家给它准备了一种什么样的政治制度。——

上文引自卡尔马克思的《对波拿巴的谋杀》一文,顺便一说,当时马克思在报纸上写评论,三篇文大概就有至少一篇是骂拿破仑三世,可以说这位君王给马克思间接带来不少养家的稿费。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在大概70年的演变当中,曾经以革命为己任的军队,在革命结束之后,经过了两个皇帝和三个国王的刻意熏陶,又成为了反革命的堡垒。他们奉行军国主义,认为君主独裁是拯救国家的必要之举,同时认为社会主义无异于是毁灭国家的毒药,整个国家应该在尚武和尊从秩序当中构建。

在普遍的右翼保守主义者眼里,教权主义和军阀和他们眼中的独裁皇帝是三位一体的。而这种思想在军队里面、尤其是军官团里面尤其浓烈。

贝当就生在、长在拿破仑三世的帝国当中,1870年他14岁的时候第二帝国在普法战争当中崩溃,而帝国本身却已经足够给他的思想留下深刻的烙印,并且让他的思想和军官团当中的主流融合在了一起。

在1870年之后,法国虽然进入了共和国的时代,但是共和国并不稳定(平均一年半换一个政府总理,9个月换一个陆军部长),这种政治上的不稳定,既让陆军缺乏约束可以自行其是,又让陆军对共和国充满了蔑视,认为这样的政治体制无法帮助他们打赢注定和德意志帝国的战争。

布朗热于1886年1月~1887年5月任陆军部长时,这种思想已经到了危险的地步,为了个人的威望,这位野心家提出要求向德国收复阿尔萨斯、洛林,燃起对德国复仇的沙文主义狂热。他联合保王势力和沙文主义的爱国者同盟,妄图实行军事独裁。6月,政府改任他为驻克莱蒙费朗、13军团司令,布朗热利用群众对共和派政府的不满,离开军队,投身政界,以谋取政权。

而在法国共和派和社会主义者眼里,天主教教权主义和军官团无异于都是共和国的死对头,于是共和派用尽一切力量和军官团做斗争,在各种事件上斗争,布朗热将军的野心就是因为共和派的斗争而被浇灭的,最后他流亡国外自杀了事,而这种斗争登峰造极的地方就在德雷福斯事件(懒得贴了,不知道的可以百度)。

德雷福斯事件原本是一件小事,最后却演变成为了左翼和右翼的大决战,成为了左翼力量攻击教权主义者和军官团的工具(大作家左拉为此写过一篇《我控诉》,声情并茂),也让军官团的颜面大大受损。

就是在共和国这几十年的左右斗争当中,保守派、军内的军官团们开始对共和国充满了敌意。

在整个服役期间,贝当是一个出色的军人,但是他也是一个持保守主义的军人,在国家遭遇挫折和恐怖的威胁时,他不可避免地和其他人一样,认为政府混乱、腐败、低效、无能,认为政府需要一个绝对的权威(就像两位波拿巴皇帝一样)。

第一次世界大战,因为有对德国的国仇家恨,所以两派尚且能够和衷共济,并且在英国人俄国人美国人的帮助下,以惨烈的代价赢得了这场战争。

而在战后,法国却重新陷入到了精神分裂当中——这时候因为共产主义在俄国的胜利,左翼开始越发的激进化,而因为世界性的大萧条,右翼也开始激进化,于是两派的斗争进入了空前激烈的状态。

因为倾向于左翼的势力稍稍领先,所以极右翼们开始行动起来打算以武力手段改变这一点。

比如法国的法西斯组织火十字团,其初为退伍军人组织,无政纲;1931年起,在拉罗克领导下,开始鼓吹建立个人独裁,反对议会制度,逐渐成为法西斯组织。吸收大批青年和妇女参加,购置武器,至1935年已拥有党员26万余人。其党徒为曾在1934年2 月向议会进军事件的骨干分子。他们曾经打算发动军事政变,拥立一个法国元首,解决掉整个左翼和他们眼里所有颓废堕落的社会问题。

他们的政变失败了,但是他们的思想却在保守派里面盘桓着,尤其是军官团们里面对这种想法持欣赏态度的人大有人在——1940年之后,法国投降,维希法国成立,贝当就成为了“法国元首”(在那几年里面,他的肖像贴遍了政府和公共场所,和那位德国同行差不多)。

1936年议会大选里面,人民阵线赢得了多数席位,莱昂博鲁姆成为法国第一位社会党籍总理,而共产党的声势也随之大涨。

因为莱昂-勃鲁姆执行了一些改善工人待遇的政策,于是法国的左右翼撕裂更加厉害了,当年几乎就闹出了军事对抗,很多保守主义者就喊出了“宁要希特勒,不要莱昂-博鲁姆”。这一句话几乎可以作为法国在1940年向德国屈膝投降的先声。

到这里我们就能看出来了,贝当热爱的祖国,不是他眼里正被共和派和社会主义者侵蚀、走向左倾社会主义的祖国,背叛这样的祖国对他来说是没有多少心理顾忌的

也就是说,贝当卖国,在他眼里是修补左派和社会主义者对国家的损失,是在挽救这个因为“无可救药的个人主义而颓废堕落”的国家,当时在当驻西班牙大使的贝当跟佛朗哥说得很清楚“他们是要我回去收拾残局的”——这其中未必是为了个人权力,反倒可以说是军官团对共和国一吐恶气

在1940年之后,他成为了法国元首,当了数年的元首之后因为德国的失败而身陷囹圄,他被法庭判处了死刑,而夏尔-戴高乐却赦免了他的死刑——是因为他罪不至死吗?错了,是因为当时的右翼保守势力、包括已经大大受损的军官团觉得这位老元帅“其情可悯、罪不至死”,最后贝当被关押到死。

所以,从贝当身上,如果说有“保全民族”的想法的话,这种想法肯定是排在“打倒共和国”和“宁与友邦不与家奴”之下的,从维希法国后面执行的种种政策来看,贝当对至少一大部分法国人是没有什么怜悯可言的。

总结一下,贝当是19世纪法兰西军事激进主义和右倾保守主义杂糅起来的产物,他的行为的矛盾性,正是因为这种思想的矛盾性,他曾经是一个伟大的将军,但是最后却因为自己的一些理念而成为了卖国贼,而不管他为了什么理念,他的卖国就是卖国,也玷污了他所尊奉的一切主义的价值。

我们讨论他为什么要卖国,不是为他洗地,而是剖析那时候的法国,对此进行研究和总结,谢谢。

user avatar


出自乔治杜比的《法国史》

2016年10月23日

——————————————————————

做个补充:我觉得很多人关注贝当的时候都有一个误区,不管他们是持什么态度,都倾向于把目光放在1940年的投降(或者按照当时的官方叫法:停战协定)事件上,但是真正要评价贝当和维希政府,1940-1944这四年间的具体施政才是主干。纳粹德国的对法政策是逐步推进的,或者说纳粹的面孔是逐渐展露的,而维希政府的对内施政也是逐步推进的,法西斯思潮的盛行,祖国家庭工作等口号,极端保守主义的盛行,强制劳务,迫害犹太人等等都是在这几年间逐步进行的,如果眼睛只盯着1940年,维希政府做的并不比三共坏到哪里去,甚至比一战后的德国遭遇还要好;你自然也就无法认清维希政府的真面目了。对维希政府是这样,对贝当也是这样。

user avatar

这是一个英雄史观下的错误观点。

不要用普通的‘’爱国者‘’或‘’历史发明家‘’的角度去评论右翼政客,因为这只是评价者一厢情愿的自以为是,和事实以及当事人真正的行为和思考模式是完全不同的。

下面大致列一下区别:

‘’爱国者‘’思维:贝当这个卖国贼投降了,他背叛了我们的祖国法兰西!(潜台词,贝当要为法国投降整体负责,都是他坑死了法国(其实贝当也是人,这个责任他背不起,也不配一个人背))

‘’历史发明家‘’思维:贝当保全了法兰西!他和戴高乐的两头下注让法兰西受到了最小的伤害!(潜台词:贝当是爱国的,忍辱负重的,更看重实际利益,减少了法国的损失(这里是无证据的以果推因,把一切减少了损失的“贡献”都逆向归因于贝当的主观妄想))

事实:

1.在贝当上台当副总理的时候,马奇诺防线已失去防御能力,甘末林和魏刚接连战败,法国大势已去,贝当从西班牙临时返回法国加入内阁,这时实际上政府军的战斗已经失败了,因此在贝当的思维框架里可以说没什么选择余地,只能投降,他确实有一定的背锅成分。

2.一战到二战间的贝当政治倾向独裁,率军镇压过摩洛哥人民的起义,支持马奇诺防线修筑,在加入内阁后则态度鲜明的投降,并建立反动政府和纳粹合作,客观的说,对于法国从开战到战败到反动统治的开始到结束,他本人是有责任的。纵观其经历和政治倾向,作为一个右翼的老军官出身的政客,要说他多热爱他心目中的光荣的骄傲的高贵的独裁的“法国”这可能,但要说他多热爱真正的法国人民,这未免就不切实际了。

3.法国在投降后实际上遭受了严重的经济掠夺,包括物资掠夺,高昂的驻军费等,而维希政府事实上是具有极强的独裁性的,曾积极镇压抵抗者,向德国输出法国劳工,并与德军进行包括种族清洗在内的合作,若说它保护了法国上层的投降派的财产和地位,这是没错的,但若说它保护了法国人民,这就是很可笑的了。

综上,贝当实际上是一个信仰独裁统治的右翼军人政客,在面对法西斯的侵略时,他作为高级将领表现的是不称职的(马奇诺防线的崩溃导致法国战败,这里曾支持马奇诺防线的他有部分责任),而作为法国政府首脑,他则放弃了发动人民全面抵抗侵略,而选择了走上反动道路,与法西斯合作来镇压掠夺人民,以保全包括自己在内的右翼上层投降者的地位和财产(这里他作为领导者要负主要责任),横向的看,虽然在表象上,他与汪精卫,常凯申有投降,叛逃和坚持抵抗的区别,但在本质上,其做出选择的心态都是一致的,即右翼极权统治者的思路,倾向极权的反动统治,自命英雄/精英,实际上却与人民全然对立,亦从根本上蔑视人民,不在乎人民的想法,利益和牺牲,一心所关注的只有自己和附庸的小团体的私心私利,在外敌压境时不敢发动人民,甚至宁愿和侵略者上层合作,以人民的损失换来自身的权势地位财富和一厢情愿的主观“理想”等,这样的人物其实不能说是投机分子,因为他们的意识里怕都未必认为自己是在投机,多半是能找出‘’忍辱负重‘’,‘’弃小取大‘’,‘’卧薪尝胆‘’等种种借口的(当然为此付出代价的是人民而不是他们自己),但实际上,要说他们是自以为是,自高自大,实则外强中干,皮硬骨软,自绝于人民,因而在历史的进程中被扫退出场的误国蠢货,这倒是毫无疑义的。

user avatar

灭亡第三共和国曲线救国的第三帝国友人,犹太儿童的杀手,德国人的运输大队长,此人的作为战后判他死刑真的是一点不为过,很多人研究贝当魏刚之流都是拿他们在40年的表现说他们像德国停战是情有可原的,有苦衷的,但是在德国人没有实际控制能力的阿尔及利亚这些地方也在系统性的迫害犹太人我们应该做何解释能,事实上此人就是法国版的汪精卫和墨里索尼罢了,如果他协助德国搞种族灭绝都值得辩护,那奥斯威辛的集中营看守们都可以集体洗白了吧。









user avatar

宁予友邦,不予家奴。

投降是法国统治阶级最好的选择,毕竟他们既不想无产阶级掌权,又不想去死,那就只有投降喽。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