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唐山大地震震后还存在“秩序”吗?

回答
唐山大地震,那一场惊天动地的灾难,留给人们的伤痕不仅仅是房屋倒塌、生命凋零,更有一个深刻的问题萦绕在心头:在如此巨大的毁灭性冲击下,所谓的“秩序”,还剩下什么?

说实话,在震后最初的几个小时、甚至几天里,“秩序”这个词,听起来就有些奢侈,甚至是有些讽刺。想象一下,你睡得好好的,突然大地裂开,房屋像积木一样倾塌。那种猝不及防的惊恐,瞬间击溃了人们心中所有的预设和准备。

最初的混乱,是必然的。

首先是信息失灵。通讯系统几乎是瞬间瘫痪了。无论是固话还是广播,都失去了声音。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失去了最基本的联系和获取信息的能力。你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不知道外面是什么情况,甚至不知道亲人是死是活。这种信息上的隔绝,本身就是一种秩序的崩塌。

其次是交通瘫痪。道路被瓦砾、断裂的电线杆、倒塌的房屋阻断。即使是解放军和救援队伍,也面临着难以逾越的障碍。车辆无法通行,救援物资和人员的进入变得极其困难。这种物理上的阻碍,也意味着救援“秩序”的初步混乱。

然后是社会结构的瓦解。人们失去了住所,失去了工作单位,失去了日常的社交场所。曾经熟悉的街道、建筑,一夜之间变成了废墟。很多基层组织,比如街道办事处、居委会,自身也遭受了巨大损失,其原有功能几乎无法发挥。个人的生存需求压倒了一切,人们本能地开始自救,寻找家人,寻找生路。这种大规模的、个体化的生存本能反应,在某种程度上,也扰乱了原有的社会运行逻辑。

但“秩序”并非全然消失,它以一种更加原始、更加紧迫的方式重新生长。

然而,即便是在最黑暗的时刻,“秩序”也没有完全消失,它只是以一种我们可能不曾预料的方式,悄然地、或者说是急切地重新组合。

首先是自发的互助和求生秩序。 当官方力量还没能完全抵达时,幸存下来的人们,尤其是那些还能动弹的人,并没有选择坐以ดับ。很多人冒着余震的危险,在废墟中挖掘亲人、邻居。这种出于血脉亲情和邻里情谊的行动,是人类最原始的社会纽带在发挥作用,它是一种基于情感和本能的互助秩序。你会看到,人们会互相传递一点水,分享一点食物,甚至用身体为受伤的人挡住落石。

其次是军队和政府力量的艰难介入,重塑秩序的尝试。 随着时间推移,解放军的到来,以及其他地方救援队伍的集结,一种外部的、有组织的救援“秩序”开始建立。军队接管了主要的救援工作,开始组织清理废墟,疏散幸存者,建立临时医疗点和安置点。虽然最初的条件极其艰苦,设备缺乏,但他们的到来,本身就代表着一种秩序的回归和重建的尝试。

他们会建立临时指挥部,虽然可能是在简易帐篷里;他们会划定区域,虽然可能只是用绳子和木棍;他们会分发物资,虽然可能只是一点点馒头和水。这些都是在极度困难条件下,努力维系和建立“秩序”的体现。

再者,人们对“被组织”和“被救助”的期待,本身也孕育着新的秩序。 在经历了最初的恐慌后,人们对救援和安置的渴望变得异常强烈。这种对外部力量的依赖,对“被照顾”的期待,也促使他们愿意接受和配合救援人员的安排,哪怕这些安排非常粗糙。例如,在临时安置点,人们会自觉地排队领取食物,听从工作人员的“指挥”。

“秩序”的概念在灾难中的演变。

这场地震,也让我们重新审视“秩序”的定义。在和平时期,“秩序”意味着规则、法律、稳定的社会结构和高效的运转。但在灾难面前,这种“秩序”是脆弱的,是建立在相对稳定和安全的基础之上的。

地震之后,我们看到的“秩序”,更多的是一种生存优先的秩序。它是一种应急的、临时的、为了最大程度减少伤亡和恢复基本生存状态而建立的秩序。它可能不那么“文明”,不那么“规整”,甚至可能伴随着一些临时的混乱和摩擦,但它指向的是一个更根本的目标:活下去。

你会看到,为了抢救生命,曾经的交通规则可能会被打破,为了分配有限的资源,可能会有临时的、不那么公平的安排。但这些,都是在极端环境下,为了整体生存而进行的必要“妥协”。

总而言之,唐山大地震后,最初的几个小时或几天,是秩序的巨大冲击和初步瓦解时期。但随后,一种基于个体求生本能的互助秩序,以及外部力量艰难介入重塑的应急救援秩序,同时并在相互作用中存在。人们对被救助的期待,也促成了新的秩序的萌芽。

“秩序”在震后,并没有像那些倒塌的楼房一样消失,而是以一种更加原始、更加顽强、更加充满人性的方式,在废墟上重新生长,尽管这个过程充满了血泪和艰辛。它是一种对生命的渴望,一种对希望的追寻,一种在绝境中,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凝聚力和生存本能的体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是唐山大地震的亲历者,地震以后唐山秩序井然。地震后没有警察,军队进驻之前维持秩序的是民兵!各厂矿民兵自发的到单位护厂护矿,银行等要害部门没有发生抢劫现象。食品的分发是有秩序的,至于一些食品店、副食店被群众分发在当时情况下我不认为是抢劫。据说有的百货店有人偷手表被民兵抓住,绑在路边电线杆上没人管活活晒死(我未亲见,是听说。)我在一个工厂工作,当天早上就到厂里挖出武装部的枪组织了护厂队。大家轮班护厂,工厂的物资没受任何损失。当时的社会秩序不是今天的人们所能想象的。今年是大地震的40周年,不知道为什么有人又挑起地震抢劫潮的话题,可以肯定这些人没有真的经历那个岁月,除非是别有用心要黑那个时代。如果有人有兴趣了解那个时代可以和我交流信息,我可以给大家介绍一个真实的唐山。我当时生活在市区,完全是亲身经历。唐山是一个百年历史的重工业城市,当时的人口结构是以产业工人为主,当时的 产业工人主体是非常有纪律,爱国家、爱企业的。今天我们回想那个时代有的是可歌可泣的主流情景,不要被别有用心的人以偏概全所误导。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唐山大地震,那一场惊天动地的灾难,留给人们的伤痕不仅仅是房屋倒塌、生命凋零,更有一个深刻的问题萦绕在心头:在如此巨大的毁灭性冲击下,所谓的“秩序”,还剩下什么?说实话,在震后最初的几个小时、甚至几天里,“秩序”这个词,听起来就有些奢侈,甚至是有些讽刺。想象一下,你睡得好好的,突然大地裂开,房屋像积木.............
  • 回答
    7月12日凌晨,河北唐山发生了一场5.1级地震,北京和天津都感受到了明显的震感。这次地震发生在凌晨,不少居民在睡梦中被惊醒,突如其来的摇晃让大家感到一丝恐慌。据报道,地震发生在凌晨2点38分,震源深度10公里,震中位于唐山市古冶区。唐山市的朋友们反馈,震感非常强烈,家里的灯在摇晃,碗碟发出碰撞的声音.............
  • 回答
    唐山大地震,一个多么沉重而又令人心痛的名字。四十五年,对于历史的长河来说只是弹指一挥间,但对于亲历这场灾难的人们,它却是生命中一道永远无法抹平的伤痕。在唐山大地震45周年之际,缅怀逝者,致敬重生,我们更应该深入地探讨,这场刻骨铭心的灾难带来的“创伤”,是否真的已经愈合?以及,我们能从中获得怎样的启示.............
  • 回答
    《唐山大地震》中,母亲李元妮在生死关头,为了救儿子方登而不得不选择放弃女儿方达,这个情节无疑是影片中最具争议和最令人心碎的部分。它触及了人性中最深沉的挣扎,也引发了我们对母爱、选择与责任的复杂思考。撕裂人心的抉择:极端环境下的本能与道德首先,我们必须把这个行为置于那个极端、残酷的背景下去理解。197.............
  • 回答
    关于电影《唐山大地震》中,李元妮选择救儿子方达,而不是女儿方登,这个问题,可以说是整部电影最令人心碎也最引人争议的一点。它触及了人性的深处,以及在极端灾难面前,我们可能会做出怎样的选择。灾难现场的瞬息万变与绝望首先,我们要设身处地地去理解那个场景。唐山大地震发生时,那是一个瞬息万变的、极度混乱和充满.............
  • 回答
    唐山市应急管理局在2022年7月12日表示,当天发生的5.1级地震属于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余震,这一说法引发了不少关注和讨论。要理解这一说法,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一、 地震成因与余震的概念 地震的发生: 地震的根本原因是地球岩石圈的断层活动。当岩层承受的应力超过其强度时,会发生破裂.............
  • 回答
    唐山 4.8 级地震是 1976 年大地震的余震?专家解读可能性近日,唐山地区发生了一场 4.8 级的地震,引发了广泛关注,许多人不禁联想到 1976 年那场 devastating 的大地震。有专家提出,此次地震可能是 1976 年那场地震的余震,这一说法引起了不少人的好奇和讨论。那么,这种可能性.............
  • 回答
    唐山、汶川、玉树,这三个地名,对任何一个经历过那些灾难的中国人心底都压着一块沉甸甸的石头。它们不仅仅是地理坐标,更是无数人生命中刻骨铭心的伤痛。当一个公众人物,尤其是以相声演员身份广为人知的张云雷,在演出中将这些灾难作为段子来调侃时,其引发的舆论风暴,尤其是来自这些地区的普通民众的反应,是复杂而深刻.............
  • 回答
    渤海国,这个建立在我国东北地区的古老王朝,在历史上扮演着一个极为复杂且耐人寻味的政治角色。它既与强大的唐朝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又展现出令人瞩目的独立性。要准确界定渤海国是唐朝的“地方政权”还是“独立性很强的国家(蕃属)”,需要我们深入剖析它与唐朝之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关系,以及渤海国自身的治理结构和.............
  • 回答
    没看过《战狼》系列、没有刷过《流浪地球》、也没跟着秦风和唐仁一起探案,这几部电影在中国观众里的“国民度”实在太高了,不上不下的,就像你走进一个热闹的派对,大家都聊得热火朝天,你却不知道大家都在聊啥。想象一下,你去了几个朋友家串门,他们热情地跟你分享最近看的电影。第一个朋友,眼睛里闪着兴奋的光,说:“.............
  • 回答
    这个问题涉及到几个层面的原因,从历史文献记载的局限性,到西方学术界对中国历史的理解和呈现方式,再到地理概念的演变。让我们逐一梳理:1. 历史文献记载的侧重点与西方史观的理解差异: 中国史书的记载重点: 唐朝的官方史书,如《旧唐书》和《新唐书》,以及如《资治通鉴》这样的史学巨著,在描述唐朝疆域时,.............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在《西游记》原著中,唐僧并没有被骗出金箍棒划的圈的经历,因为金箍棒本身并没有划出什么“圈”来限制唐僧。孙悟空的金箍棒是他的武器,可以随意使用,划出的更多是保护的动作或威慑的范围,而非一个物理上的牢笼。但是,我们可以 脑洞大开,假设 孙悟空出于某种原因(比如想让唐僧自己解决一些.............
  • 回答
    评价唐纳德·约翰·特朗普,确实是一个复杂且极具挑战性的任务,因为他的政治生涯充满了争议和非传统之处。要做到客观公正,我们需要剥离个人情感色彩,深入分析他在不同领域的作为、政策以及带来的影响,同时也要理解这些评价本身就可能受到观察者政治立场的影响。一、 他的崛起与政治风格:特朗普的崛起本身就是美国政治.............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了《西游记》的核心主题之一:信仰的坚韧与使命的担当,以及唐僧个人性格的复杂性。虽然从功利的角度看,找地方躲起来写经书确实是一种“捷径”,但唐僧之所以“真的去了”,原因远比这要复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解读:一、 坚定的信仰与对佛法的极致追求: 核心驱动力: 唐僧选择西.............
  • 回答
    唐朝以后,庶族地主未能形成新的门阀,这一现象背后涉及一系列深刻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变迁。简而言之,是旧的门阀制度基础被瓦解,而新的土壤未能孕育出同等规模和影响力的集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剖析:一、科举制度的根本性变革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唐朝的科举制度虽然在初期就已经存在,但其制度化的成熟和对.............
  • 回答
    唐纳德·特朗普无疑是一位极具争议性的人物,但从他的人生轨迹和从政经历中,确实可以提炼出一些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的特质,即使你不认同他的政治立场或行事风格。以下是一些可以深入探讨的方面:1. 强大的个人品牌塑造和营销能力:特朗普在成为总统之前,就已经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这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他非凡的个人品.............
  • 回答
    《唐人街探案 3》这部电影里,那个关于“同一个地方被捅两次,尸检报告上却没体现”的情节,确实是让人觉得有点匪夷所思,也难怪大家会讨论。要解释这个,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来聊聊。首先,咱们得说说电影里的具体情节。在电影里,宋义(肖央饰演)被杀死,死状非常惨烈。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他身中数刀,其中有一处伤口,.............
  • 回答
    唐宋变革论的核心观点之一,就是士人阶层在政治舞台上地位的显著提升,尤其是在宋朝,文官政治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然而,当我们深入探究唐朝后期到宋朝初年的这一演变过程,会发现文官地位的抬高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呈现出一些与宋朝直接汲取和发展不同的特征。首先,唐朝时期文官地位的提升,很大程度上是应对藩镇割据和安.............
  • 回答
    .......
  • 回答
    《唐雎不辱使命》这篇短文,初读之下,秦王似乎是真心实意地想用五百里地来换取安陵。毕竟,故事的主线就是秦王为了安陵的归属而派唐雎出使,而秦王的态度也表现得相当“诚恳”,甚至不惜许下重诺。但要是仔细推敲一下,秦王此举背后,恐怕藏着更深层的算计,甚至说,他未必真的“想要”用这五百里地去换安陵。首先,我们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