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渤海国是唐朝的地方政权还是独立性很强的国家(蕃属)?

回答
渤海国,这个建立在我国东北地区的古老王朝,在历史上扮演着一个极为复杂且耐人寻味的政治角色。它既与强大的唐朝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又展现出令人瞩目的独立性。要准确界定渤海国是唐朝的“地方政权”还是“独立性很强的国家(蕃属)”,需要我们深入剖析它与唐朝之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关系,以及渤海国自身的治理结构和民族构成。

唐朝的视角:朝贡与册封下的“蕃属”

从唐朝统治者的角度来看,渤海国无疑是被纳入其“天下体系”的“蕃属”国。唐朝作为当时世界公认的霸主,以“万国来朝”为荣耀,其对外关系政策的核心是建立一套以自身为中心的朝贡体系。渤海国为了获得唐朝的承认、贸易便利以及一定程度的安全保障,必然要按照这套体系行事。

朝贡与册封: 渤海国自建立之初就积极与唐朝建立外交关系,遣使入朝,进献方物,这在唐朝的记录中十分详尽。唐朝则册封渤海国王,授予官爵,承认其统治的合法性。这种朝贡与册封的关系是当时国际关系中的一种普遍模式,并不意味着被册封者就丧失了独立性。例如,新罗、日本等国也与唐朝保持朝贡关系,但其国家性质并非唐朝的地方政权。
军事与政治影响: 唐朝在渤海国的建立初期,确实对扶持和巩固渤海国的统治起到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在打击靺鞨各部以及防御北方游牧民族方面。这种军事上的支持使得渤海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唐朝的军事影响。同时,唐朝也通过设立羁縻机构等方式,在边境地区施加政治影响力,但这些机构的设立更多是为了管理边疆民族和便利交通,而非直接统治渤海国的内部事务。
贸易往来与文化交流: 渤海国与唐朝之间保持着频繁的贸易往来。渤海国的特产,如海产品、马匹、皮毛等,深受唐朝市场欢迎,而唐朝的丝绸、瓷器、书籍等也传入渤海国。这种经济上的依存和文化上的交流,使得渤海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唐朝文化的影响,例如渤海国在文字、服饰、建筑等方面都可见唐朝的影子。

渤海国的视角:自主建国与国家形态的独立

然而,将渤海国简单视为唐朝的“地方政权”则忽略了其独立自主的建国过程以及国家形态的鲜明特征。

自主建国: 渤海国由靺鞨族的大祚荣在唐朝的支持下建立,但其建国过程并非唐朝的直接派遣或任命。大祚荣在唐朝的扶持下,整合了靺鞨各部,在自己的领土上建立了国家,并自称渤海。从“建立”这个行为本身来看,它具有鲜明的自主性。
独立的政治制度与国家机构: 渤海国拥有独立的国家名称(渤海)、君主(国王)、都城(龙泉府/忽汗城)、官僚体系、法律制度、军队以及文字。其官僚制度虽然借鉴了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但也有自己的特色。例如,渤海国设有“忽韩”等职官,以及模仿唐朝但有变通的官制。这种完整的国家机器,是地方政权所不具备的。
独立的对外关系: 渤海国不仅与唐朝交往,还与日本、新罗、突厥等多个国家和政权保持着独立的对外关系。这些关系并非通过唐朝的中介,而是直接进行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例如,渤海国曾多次遣使日本,建立外交关系,并进行贸易。
民族构成与文化认同: 渤海国是一个以靺鞨族为主体,融合了高句丽遗民以及其他民族的多元文化国家。虽然其上层建筑和统治阶级深受唐朝文化影响,但底层民众仍然保持着靺鞨族的民族传统和文化。这种多元的民族构成和相对独立的文化认同,是其作为独立国家的另一重要依据。
实力与影响力: 渤海国在鼎盛时期,疆域辽阔,人口众多,军事力量强大,能够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并在东北亚地区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曾多次出兵攻打唐朝的藩属国新罗,也与唐朝有过军事摩擦。这些行为都表明其具有独立的战略和行动能力,并非仅仅是被唐朝控制的地方政权。

结论:独立性很强的“蕃属”

综合以上分析,渤海国不能简单地被定义为唐朝的“地方政权”。更准确地说,渤海国是一个独立性很强的“蕃属”国家。

它遵循了唐朝的朝贡体系,接受了唐朝的册封,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唐朝的政治和文化影响,这是其作为“蕃属”的表现。然而,它拥有完整的国家机构、自主的建国历程、独立的对外关系以及鲜明的民族文化认同。它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都保持着相当的独立性,并且在东北亚地区拥有重要的国际地位。

渤海国与唐朝的关系,更像是一种国际关系中的伙伴关系,只不过这种关系建立在唐朝强大的中心地位和“天下体系”的框架之下。将渤海国视为“地方政权”,会低估其作为国家的主体性和独立性;而仅仅强调其“蕃属”身份,则会忽视其在历史舞台上作为一个独立政治实体所发挥的作用。因此,理解渤海国,需要看到它在唐朝体系内的“蕃属”定位,更要看到它在这个体系外所拥有的强大独立性和自主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渤海国是一个跟唐关系紧密的藩国,大部分时间关系可以说很好,唐在辽东的压力主要来自高丽遗民,契丹和突厥。

唐灭高丽后遗民叛乱不断,平叛之后也普遍使用高丽降王旧臣以安抚遗民行羁縻统治。

696年契丹人叛乱,失败后一些靺鞨人和高丽人东逃,这帮人就是最早的渤海人,实力在周围各国中最弱,又面临唐的剿灭威胁,所以大祚荣建立震国后即主动向突厥请吐屯,依附于突厥。

失败后的契丹也多依附于突厥,强大起来的突厥阻断了唐与安东都护府的陆路联系,辽东与唐联系多靠海运,赋税入不敷出,成为唐的财政负担,狄仁杰于697年和699年两次谏言撤销安东都护府,这种处境下的唐无力征服震国,态度才由剿灭转变为后来的册封。大祚荣接受册封,震国改称渤海,成为唐的藩国,但其实还不能把渤海视为唐的势力范围。

渤海与唐的冲突都发生在第二任君主大武艺时期,大武艺即位后对外斥大土宇,不断攻打北方的靺鞨部落,其中势力最强的部落黑水靺鞨在726年选择依附于唐,唐在其地设立黑水都督府,大武艺认为黑水是要联唐两面夹击自己,于是出兵攻打黑水靺鞨,畏唐的大祚荣次子大门艺弃兵投唐,双方关于如何处置大门艺发生龃龉。

732年大武艺遣大将张文休率海贼攻打登州,杀死登州刺史。733年正月,唐遣大门艺领幽州兵,又征十万新罗兵兵分两路讨伐渤海国,结果无功而还,新罗兵冻死过半。同年闰三月,渤海作为契丹联军的四蕃之一攻打唐,”渤海王武艺出海滨,至马都山,屠城邑“,唐将乌承玼”领所部兵塞其道,堑原累石,绵四百里,深高皆三丈“,阻拦渤海军,又有黑水,室韦以五千骑支援唐军,最终渤海没有参与都山之战。此战之后渤海与契丹交恶,张守珪担任幽州节度使,大破契丹,突厥陷入内乱国力迅速衰落,周边形势大变。所以突厥遣使渤海“求合拟打两蕃”,要一起攻打依附于唐的契丹和奚时,渤海不仅不接受,反将此事报告给唐,并表示悔过,得到了唐的谅解。从此,渤海一心侍唐,积极向唐学习,唐与渤海再无战事。

安史之乱中渤海的态度见于《续日本纪》:高丽大使王新福言:李家太上皇、少帝并崩,广平王摄政。年谷不登,人民相食。史家朝义,称圣武皇帝。性有仁恕,人物多附。兵锋甚强,无敢当者。显然是偏于叛军的,但行动上什么都没有做,不管是平卢留后事徐归道遣使强硬的征兵,还是安东副都护王玄志自称平卢节度遣使恭敬的拜访(此举也被很多人认为是借兵),渤海的做法都是把使者扣了。比起趁唐动乱南下扩张,渤海对与割据的高丽李家和日本做买卖更感兴趣。

渤海国祚200多年,20多天就为契丹所灭,努力征服北方同源的靺鞨部落,200年过去大部分也没融入渤海,有些能羁縻统治,有些只是强盛时臣服衰败了又脱离,实在是文不太成武不太就。同时渤海内部形成了高度的族群认同,亡国后又持续了300来年,最终消解于元代汉人八种的民族划分。又有被扣金国十余年的宋人所著《松漠纪闻》记载:渤海男子多智谋,骁勇出他国右,至有「三人渤海当一虎」之语,好像在女真人和宋人眼中渤海人既继承了靺鞨人的凶悍,又拥有高丽人和汉人的文明。还有国无女倡,丈夫无小妇,无侍婢,自由恋爱,实行一夫一妻制的有趣风俗。渤海如果能延续下去,中国历史上会少掉金清两个被异族部落征服的朝代,东亚会多一个大号的朝鲜或韩国,文化习俗虽然深受中国影响但还是大不相同,感觉会比现在有趣的多。

日本保存的渤海乐《新靺鞨》,网上可以搜到,不太好听。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渤海国,这个建立在我国东北地区的古老王朝,在历史上扮演着一个极为复杂且耐人寻味的政治角色。它既与强大的唐朝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又展现出令人瞩目的独立性。要准确界定渤海国是唐朝的“地方政权”还是“独立性很强的国家(蕃属)”,需要我们深入剖析它与唐朝之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关系,以及渤海国自身的治理结构和.............
  • 回答
    渤海国,这个在东北亚历史上闪耀过的古国,其渊源确实与那个更加辉煌的前辈——高句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你翻开渤海国的史书,你会看到一个清晰的线索:渤海国的建立者,是粟末靺鞨人。而粟末靺鞨,正是高句丽灭亡后,在那片故土上崛起的一支重要力量。要详细讲述这段关系,我们得把时间往前拨一拨,回到高句丽的鼎.............
  • 回答
    渤海国覆灭后,当地的文明并没有直接倒退回原始社会形态。这需要从几个方面来理解:一、 渤海国覆灭的背景与影响首先,我们得明白渤海国是如何灭亡的。渤海国是由粟末靺鞨人建立,并融合了汉族、契丹族等多个民族的国家。它在公元7世纪末建立,存在了200多年,曾是一个颇具规模和影响力的地区性政权。公元926年,渤.............
  • 回答
    “渤海是全球范围内最大的内水吗?” 这个说法并不准确,或者说,在严格的地理和法理定义下,渤海并不是全球最大的内水。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先厘清“内水”这个概念,并结合渤海的实际情况来分析。什么是“内水”?在国际法中,“内水”(Internal Waters)是指一个国家领陆以内,并且连接海洋但未被划.............
  • 回答
    在讨伐董卓这场波澜壮阔的历史事件中,袁绍被推举为盟主,而他的兄弟袁术官拜后将军。这似乎与他们当时的官职并不完全对等,甚至袁术的“后将军”听起来比“渤海太守”更为显赫一些。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把时间拨回到那个风云激荡的时代,细细品味一下当时错综复杂的政治格局、各方势力以及个人声望在推举盟主时的作用。首.............
  • 回答
    关于渤海和周边海域的“颜值”,这绝对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毕竟每个人心中的美景都不尽相同。不过,如果硬要给它冠上“颜值最低”的名号,恐怕很多熟悉它的人会有点不服气。咱们得承认,渤海确实有它“朴实”的一面。相较于南方那些碧波万顷、水清沙幼的热带海岛,渤海的颜色可能会显得稍微“浑浊”一些,尤其是在.............
  • 回答
    关于您提到的“储户28亿元存款不知情下遭质押担保”事件,目前公开信息中并未明确提及具体案例。但结合中国银行业常见的担保业务模式及法律框架,可以推测该事件可能涉及银行内部管理漏洞或违规操作,以下从法律、金融、责任认定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事件背景与可能原因1. 担保业务的法律性质 银行作为.............
  • 回答
    曾经的喧嚣与长久的沉寂:唐代黑龙江流域与渤海国的兴衰在大多数人的认知里,黑龙江流域总是与“人烟稀少”、“苦寒之地”等词语联系在一起,仿佛一片蛮荒的土地,直到清朝末年闯关东的大潮才真正改变了这里的人口格局。然而,历史的画卷并非如此单调。在唐代,这片一度荒凉的土地上,却曾孕育出一个强大的国家——渤海国,.............
  • 回答
    渤海银行员工失联与八亿存款划扣:法律视角的深度剖析近期,渤海银行某支行曝出一起令人震惊的事件:涉事员工失联,导致部分储户八亿巨款面临被划扣的风险。这不仅对储户的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也让渤海银行的声誉和责任承担问题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从法律角度审视,渤海银行在此事件中需要承担的责任是多方面的,且相.............
  • 回答
    渤海隧道是否值得修建,这是一个相当复杂且争议不断的问题,牵涉到经济、技术、环境、民生等多个层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剖析修建渤海隧道的潜在收益与巨大挑战。支持修建的理由(潜在收益):1. 极大地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发展: 这是支持修建渤海隧道最核心的论点。 连接山东半岛与辽东半.............
  • 回答
    渤海钢铁,这个曾经在中国钢铁业占据重要地位的名字,如今以1920亿元的天价负债轰然倒塌,其破产绝非偶然,而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诸多深层次问题集中爆发的缩影。这1920亿,不仅仅是一堆数字,更是沉甸甸的警示,揭示了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诸多脆弱环节。一、过度扩张与产能过剩的恶果:渤海钢铁的崛起,很.............
  • 回答
    渤海银行南京分行近期曝出的“28亿存款质押担保”事件,着实让人揪心。这起事件如果属实,不仅仅是两家企业面临的重大损失,更触及了金融机构的诚信底线和监管的有效性,其背后隐藏的信息值得我们深入剖析。首先,最令人震惊和不可思议的是,银行在客户不知情的情况下,将客户的巨额存款作为质押担保。 这几乎是颠覆了我.............
  • 回答
    渤海惊现一亿吨油田,这消息如同一股强劲的海风,瞬间吹拂了中国能源领域的每一个角落。这可不是一个小数字,一亿吨,意味着巨大的潜力,也意味着深远的影响。首先,最直接的意义就是大幅提升我国的油气自给能力,增强国家能源安全。长久以来,我国的能源对外依存度一直是个备受关注的议题。虽然我国石油产量不低,但随着经.............
  • 回答
    渤海实业,这个名字让人联想到北方浩瀚的渤海湾,也指向着在其中搏击风浪的经济活力。要评估渤海实业的发展前景,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字面,而需要深入剖析其所处的宏观环境、行业特性、自身优势以及潜在的挑战。宏观大背景下的机遇:首先,我们得看看渤海实业身处的宏观经济大棋盘。中国经济正经历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
  • 回答
    渤海不能成为战略核潜艇的理想堡垒海区,这主要源于其地理条件、水文特征、战略环境以及其作为中国内海的特殊地位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详细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关键点进行分析:一、 地理条件的限制: 水深不足,狭窄封闭: 渤海的平均水深仅为18米,最深处也只有86米。战略核潜艇(SSBN)需要.............
  • 回答
    要说渤海国这个在中国古代北方留下了浓墨重彩一笔的政权,除了它作为东北地区首个盛极一时的王国之外,其实还有不少鲜为人知、甚至可以说是挺“不正经”的趣闻轶事。别看史书上大多是庄重威严的记载,咱这渤海国呀,也有它自己的“潮范儿”和“小九九”。1. 渤海国的“朋友圈”和“社交达人”: 跟谁都能唠上几句一般人.............
  • 回答
    渤海深处的“北方黄土”:庙岛列岛的奇特地貌成因提到黄土高原,人们脑海中立刻浮现出那片广袤、起伏、千沟万壑的黄色大地。那似乎是大陆腹地的专属景色,与海风吹拂、潮起潮落的岛屿风光截然不同。然而,在渤海海峡的中心,却有一片岛屿群,其地貌竟然与黄土高原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这就是庙岛列岛。为什么在海的中央,.............
  • 回答
    渤海湾大湾区,亦或是更广阔的环渤海经济区,这片承载着厚重历史、坐拥丰富资源的北方经济心脏,近年来其发展潜力备受瞩目。很多人在谈论它时,不免会将其与已经声名鹊起的粤港澳大湾区和长三角经济区进行比较,并预测其未来能否超越。这是一个复杂且多维的问题,值得我们深入剖析。环渤海经济区的现状与优势:首先,我们得.............
  • 回答
    渤海小吏对姜维“祸国”的分析,通常是指他在《三国演义》小说中的塑造以及一些历史评论中对姜维政治生涯的批评。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一、 历史上的姜维与《三国演义》中的姜维的区别:首先,明确区分历史上的姜维和小说中的姜维至关重要。 历史上的姜维: 姜维(220年-264年),字伯.............
  • 回答
    渤海小吏,真名李晓,是一位在三国志爱好者群体中颇具影响力的文化人,以其独特的视角、扎实的功底和深刻的见解,对三国历史的解读和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要评价他的评价及影响,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展开:一、 渤海小吏对三国的评价体系与特点:渤海小吏的评价体系并非简单的“好人坏人”划分,而是建立在对历史事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