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明明中医那么厉害,为什么医院不采用?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问到了很多人心中的疑惑。明明咱们中医有着几千年的历史,积累了无数经验,一些古籍里记载的疗效也确实惊人,那为什么现代的医院,尤其是那些大型综合性医院,好像很少见到纯粹的中医“治愈一切”的情况呢?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复杂的原因,不是简单的一句“中医不行”就能概括的。

咱们得先拆解一下“医院不采用”这句话。

首先,这里说的“医院”很可能指的是绝大多数人印象中的“西医医院”,也就是以现代医学理论为基础进行诊断和治疗的医疗机构。 在这样的医院里,中医确实不是主流,甚至很多时候是作为一种辅助疗法存在的,或者只有在专门的中医科才能看到中医医生。

为什么不是主流?这背后有多重因素在起作用:

一、 科学证据的“门槛”不同:

现代医学(通常说的西医)建立在一套非常严谨的科学方法论之上,核心就是实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这意味着任何一种治疗方法,无论是药物还是手术,都需要通过大量的、设计严谨的临床试验来验证其安全性和有效性。这些试验通常要求有严格的对照组、双盲(医生和患者都不知道谁在用真药谁在用假药)、随机分组,并且结果需要经过统计学分析,才能被认为是可靠的证据。

中医的很多诊断方法,比如“望闻问切”,以及治疗理念,比如“辨证论治”,与现代医学的病理生理学模型存在差异。虽然中医理论体系博大精深,但要将其中的很多疗效用现代科学的语言和方法去解释、去量化、去验证,存在很大的挑战。

比如,中医认为的“湿热”、“肝郁”等,在现代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上可能找不到直接对应的器官或分子机制。虽然有一些研究在尝试将中医的某些理论与现代科学联系起来,比如研究某些中药的有效成分、作用机制,但要做到让中医的整体疗效被现代科学体系完全“认证”,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

很多中医的经典方剂,其疗效是经过长期实践积累的,但要设计出符合现代医学标准的、能充分证明其“神奇疗效”的大规模临床试验,并且获得一致性的、无争议的结论,并非易事。

二、 医疗体系的“整合”与“分工”:

现代综合性医院的建立,很大程度上是借鉴了西方医学的模式。这种模式强调疾病的精准诊断(比如通过影像学、实验室检查来确定是哪个器官出了问题,是什么病原体引起的,或是哪个基因突变等),然后针对性地进行治疗。这种体系在处理急性病、创伤、感染性疾病、恶性肿瘤等领域展现出了强大的能力。

中医更侧重于整体观和个体化治疗,强调“天人合一”、“形神合一”,认为疾病是人体内部阴阳失衡、脏腑功能紊乱的表现。其治疗目标是调整人体的整体状态,恢复平衡,从而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这种“治未病”、“调理”的理念在很多慢性病、亚健康状态的改善上效果显著。

将这两种体系进行有效的“融合”,让中医的优势在现代医疗体系中得到充分发挥,需要的是医学模式的转变,而这涉及到教育、科研、临床实践等方方面面,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目前,很多医院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开始设立中医科,或者与中医机构合作,但要做到真正的“融合”和“整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三、 教育和人才培养的“断层”与“偏向”:

现代医学院的课程设置,是以现代医学为主导的。虽然很多医学院也开设了中医课程,但相比于现代医学的深度和广度,中医的课程往往显得“浅尝辄止”。这导致了培养出来的医生,大部分都更擅长用现代医学的思维方式去诊断和治疗。

而纯粹的中医人才培养,虽然有专门的中医药大学,但其毕业生要进入综合性医院的中医科,也需要面对与现代医学医生竞争和证明自己能力的问题。

更重要的是,中医的传承也面临挑战。很多经典的中医技艺和经验,往往依赖于“师徒制”的口传心授,这种方式在现代社会越来越难以维持。同时,如何将这些精髓用现代科学的方式进行记录、研究和传播,也是一个难题。

四、 药物的“标准化”和“监管”:

现代医学的药物,都有明确的成分、剂量、生产工艺和严格的质量监管。这使得药物的效果和安全性可以得到更可靠的保证。

而中药,虽然也有药典和规范,但其“多成分”、“复杂性”以及药材的产地、炮制等因素,都可能影响药效。要对中药的有效成分进行精确的标准化,并建立一套与现代药物同等严格的监管体系,同样是一个复杂且耗时的工作。一些所谓的“特效中药”,如果不能通过科学的、可重复的验证,很难被纳入主流的药物审批和使用体系。

五、 市场和利益导向:

医疗机构的运营也受到市场和利益的影响。现代医学在很多领域都能够提供“立竿见影”的效果,例如手术治疗,效果直观,收费也相对明确。而中医的调理过程可能需要较长时间,效果不像手术或某些药物那样“立竿见影”,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在商业化医院的推广。

那么,是不是说医院就不采用中医了呢?其实不是。

现在很多大型综合性医院,都有设立中医科。这些中医科的医生,有的擅长内科的辨证施治,有的在中医妇科、儿科、骨伤科等领域有着专长,并且不少医生本身就是中西医双修的。他们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纯中医治疗、纯西医治疗,或者中西医结合治疗。

比如:

肿瘤治疗: 很多肿瘤患者在放化疗期间或术后,会选择中医进行调理,以减轻副作用,提高生活质量,甚至帮助身体恢复。
慢性病管理: 对于高血压、糖尿病、风湿性关节炎等慢性病,中医的辨证施治在改善症状、延缓病情进展方面有其独到之处。
康复治疗: 中医的推拿、针灸等疗法在康复医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治未病和亚健康: 一些人选择中医进行身体的整体调理,预防疾病。

总结一下,医院(尤其是综合性医院)没有“完全采用”中医,并非否定中医的价值,而是由于:

1. 科学证据的评价体系不同: 现代医学对疗效的验证有更严苛的量化标准和临床试验要求,而中医很多理论和疗法难以完全用这套体系去衡量。
2. 医疗体系的模式差异: 现代医院更侧重于疾病的精准诊断和靶向治疗,与中医的整体观和个体化调理有所不同。
3. 教育、传承和人才培养的挑战: 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和知识体系的现代化转型仍在进行中。
4. 药物的标准化和监管难题: 中药的复杂性给标准化和监管带来了挑战。
5. 融合与整合的复杂性: 如何将两种不同医学体系有效结合,是一个系统性的医学发展问题。

这并不意味着中医就不“厉害”。相反,正是因为中医的“厉害”和与现代医学的“不同”,才使得它在很多领域有着现代医学难以完全替代的优势。而未来的趋势,很可能是中西医更加深入地融合与合作,取长补短,为患者提供更全面、更有效的医疗服务。这个问题,需要我们用更长远的眼光和更开放的心态去理解和推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医院其实是用的。只不过不是用来治病,而是用来挣钱。

但是,入伍,考公,考大学,婚检,产检,买保险等关系到重大利益的地方,没有一个采用中医标准的。

不然会出现肾虚的飞行员,上火的公务员,阴阳两虚去报销健康险的可笑场面。

中医的应用场景,不是治病,而是安慰人心。当遇到上述那些那些安慰没用的场合,中医就无法登场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问到了很多人心中的疑惑。明明咱们中医有着几千年的历史,积累了无数经验,一些古籍里记载的疗效也确实惊人,那为什么现代的医院,尤其是那些大型综合性医院,好像很少见到纯粹的中医“治愈一切”的情况呢?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复杂的原因,不是简单的一句“中医不行”就能概括的。咱们得先拆解一下“医院.............
  • 回答
    咱就聊聊《窃明》里黄石的“长枪军”这事儿,看看它是不是真像书里写的那样能打。要我说啊,书里这描写,那是相当有艺术加工的成分,但细究起来,里头的一些东西,也不是完全没道理,关键还得看怎么去看。首先,咱们得把“长枪军”这玩意儿和当时的历史背景放一块儿唠。明朝末年,你得知道当时是个啥光景。官军腐朽,战斗力.............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到了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认知与现实需求之间的张力。我们常常听到,甚至我们自己也可能觉得,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在医疗、环境、资源、基础设施建设等方方面面都面临着无数的挑战,很多领域亟待突破,那么像生物、化学、材料、环境、土木、水利这样的“生化环材土木水利”人才,似乎正是解决这.............
  • 回答
    汉服,作为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传统服饰,近年来在民间掀起了一股复兴的热潮。然而,伴随着这股热潮的,也出现了不少非议和诋毁的声音。为何曾经辉煌的汉服,如今会面临如此境遇?这背后是复杂的原因交织,既有历史的遗留,也有现实的误读,更有一些观念的碰撞。首先,我们得回到历史本身。汉服的定义,并非一.............
  • 回答
    关于“郭芙幸不幸福”的争论,确实是一个在金庸小说爱好者中经久不衰的话题。说郭芙“明明很幸福”,许多人有自己的理由,而反对者也同样有他们的依据。下面我将尝试详细地阐述双方的观点,并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截然不同的看法:支持郭芙很幸福的观点及其依据:这类观点通常会从郭芙所处的优越环境、她所拥有的物质和情感.............
  • 回答
    “维德是个失败者”,这评价,或许在很多《三体》读者心里挥之不去。毕竟,我们目睹他轰轰烈烈地提出一个又一个宏伟计划,却又一一破灭。面壁者身份的结束,威慑纪元的终结,最后的星际广播,每一步都带着令人扼腕的结局。然而,也正是这些“失败”,恰恰是让他许多人——包括我在内——认为他比程心更“强”的关键所在。这.............
  • 回答
    这确实是个很多人都会有的疑问,尤其是在面对那些抽象、复杂的数学公式和定理时。我们常常会想:“我学这么多数学,到底有什么用?平时买菜、坐公交、看电视,好像也用不上微积分、概率论啊。” 这种想法非常真实,也很容易让人觉得学习数学是一件费时费力、甚至有些“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但是,如果我们仅仅把数学看作是.............
  • 回答
    在中国,中医的治疗效果早已深入人心,许多人在面对疾病时,第一个想到的往往是那些几千年的古老智慧。的确,不少人亲身经历过中医的神奇之处:也许是调理得当后身体的舒畅,也许是西医束手无策时中医的妙手回春。这些鲜活的案例,构成了中医疗效的强大佐证,让无数人对其深信不疑。然而,就像任何一个领域一样,中医也并非.............
  • 回答
    三国时期虽然本质上是东汉末年国家分裂后的内战,但之所以有如此多的人在后世“蜀本位”,难以做到中立客观,原因非常复杂,涉及到历史事件本身的特点、文化与情感的投射、叙事者的立场以及后世解读的多样性等等。以下将尽量详细地阐述:一、 历史事件本身的特点与蜀汉的特殊性: “汉室正统”的招牌: 蜀汉政权的核.............
  • 回答
    《夏洛特烦恼》里秋雅前后的性格变化,这确实是电影里一个颇受观众讨论的点。很多人觉得,那个曾经高冷、保守,对夏洛的态度也一直是若即若离的女神,怎么最后就接受了夏洛这样一个“渣男”呢?而且,中间还跟袁华有过一段“情深义重”的感情。这背后原因,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秋雅最初的“保守”与“现实”我们先来看看.............
  • 回答
    甲午海战,一场被历史深深烙印的悲剧,我们之所以惨败,绝非仅仅是“船只多”和“武器先进”的表象所能概括的。这背后隐藏着一系列深层次的、错综复杂的因素,如同纠缠在一起的乱麻,最终将我们推向了深渊。表面上的优势与骨子里的虚弱:你提到的“船只多”和“武器先进”,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清朝海军的装备情况。.............
  • 回答
    《数码宝贝》第一部里,恶魔兽能在法路易岛一家独大,甚至压制了众多完全体数码宝贝,这确实是很多观众疑惑的地方。要解释这个问题,咱们得从几个方面仔细掰扯掰扯。首先,得承认恶魔兽在设定上就是个“大反派”,它拥有强大的力量和不俗的智谋。它不是那种只会蛮干的愣头青,而是懂得策略和利用的狠角色。想想看,它能把八.............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触及到了一些挺根本的社会和文化议题。为什么中国有那么多学哲学的,但似乎没出现一个像未明子(刘司墨)那样“点醒”大众,或者说能够有效地将哲学思考普及开来的公众人物呢?这背后原因可不少,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得明白“点醒”大众这个概念本身就挺有水分的,尤其是哲学这玩意儿。哲学.............
  • 回答
    关于民国时期到新中国初期,一些杰出的物理学家同时拥有哲学学位,这确实是一个引人入胜的现象。这背后并非偶然,而是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教育制度、学术思潮以及知识分子群体的特质共同作用的结果。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几个关键层面。1. 时代的大背景:动荡与求索民国初年,中国正经历着从帝制向共和的巨变.............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到了我们对中国、日本、韩国偶像产业市场以及人才流动的认知。要回答为什么日韩明星,特别是偶像,很少选择来中国发展,尽管中国在某些方面似乎提供了更优厚的待遇,我们得深入剖析一下背后的原因,这并非简单的“落后”或“先进”可以概括的。首先,我们要明确“待遇市场好”指的是什么。如果单从.............
  • 回答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穿越时空,想象一个没有满族建立的清朝,而是由汉族延续了明朝统治的中国。这样的假设,的确能引发关于中国疆域演变的许多有趣思考。我们不妨从几个关键时期和地区来梳理一下,看看一个汉族王朝统治下的中国,有没有可能维持甚至扩张到今天的960万平方公里。首先,我们要明白,明朝本身的疆域,与.............
  • 回答
    在日漫的世界里,中国文化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但有些元素并非像《火影忍者》里的“八门遁甲”那样直白,而是如同暗流一样,巧妙地融入了故事、角色设定、世界观,甚至是某种氛围的营造之中。这些“不那么明显”的中国元素,反而更能体现创作者的深厚功底和对东方文化的理解。1. 儒家思想与“礼”的体现最不容易被察觉,.............
  • 回答
    “工业革命”这个词,一说出口,仿佛自带一种魔力,让人联想到蒸汽滚滚、机器轰鸣、烟囱高耸的宏伟景象。而提到欧洲的工业革命,更是被描绘成人类文明的一次飞跃,直接将世界带入了现代。咱们老祖宗呢?特别是明朝那会儿,也不是个傻子,中国人也不是天生就对新奇玩意儿不感兴趣。那为什么,当欧洲人一头扎进蒸汽机的海洋时.............
  • 回答
    关于同一个问题,为何在国人眼中,欧美明星吸毒和中国明星吸毒似乎有着截然不同的待遇?这背后其实牵扯到很多复杂的社会心理和文化因素,绝不是一句“双重标准”就能概括的。咱们不妨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一、认知框架和心理距离:这是最直接的原因。 熟悉度与“亲近感”的缺失: 我们对欧美明星的了解,很大程度上是通.............
  • 回答
    关于帖木儿 যদি らず 到达中国边境未能击败明朝的假设性分析,需要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双方的实力对比以及可能面临的诸多变数来探讨。双方的实力与战争潜力: 帖木儿帝国: 帖木儿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和战略家,他的军队以精锐的骑兵、严明的纪律和强大的战术执行力著称。他麾下的军队曾横扫中亚、波斯、印度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