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假设没有满清,明朝面对工业革命的欧洲下场是否和满清一样?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复杂的历史假设,涉及到明朝的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以及工业革命带来的巨大冲击。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详细分析明朝在面对工业革命时可能遇到的挑战,以及它与满清面对挑战时的异同点。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工业革命”的含义及其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工业革命不仅仅是技术上的进步,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变革。它意味着:

生产力的飞跃: 蒸汽机、纺织机械、冶炼技术等革新,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从手工生产转向机器生产。
经济模式的改变: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崛起,工厂制度成为主流,商品经济蓬勃发展,对原材料和市场的需求激增。
军事力量的颠覆: 出现了火炮、蒸汽船、现代化的步枪等新式武器,军事力量的对比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全球化的加速: 欧洲列强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殖民扩张,以获取资源和倾销商品。
思想观念的冲击: 新的科学思想、自由主义、民族主义等观念传播,对传统社会结构和统治方式构成挑战。

其次,我们分析一下明朝在17世纪的状况(即工业革命开始之前,但其萌芽已现的时代):

尽管明朝末年并非完全停滞不前,但与新兴的欧洲相比,存在显著的差距:

经济方面:
白银货币化: 明朝经济高度依赖白银,但白银来源依赖海外进口(主要来自日本和美洲),一旦海外贸易受阻,经济就会出现问题。
商品经济发展: 早期明朝商业繁荣,手工业发达,商品经济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例如丝绸、瓷器等。
资本积累有限: 尽管有商人富裕,但缺乏将资本投入到大规模生产和技术研发的动力和机制。士大夫阶层以科举仕途为尊,对商业和技术缺乏兴趣,甚至带有鄙视。
土地兼并严重: 土地集中在少数地主手中,大量农民失去土地,为社会不稳定埋下隐患。
政治方面:
党争激烈,政治腐败: 明朝中后期,党争不断,宦官专权,政治效率低下,腐败现象严重。
中央集权而非地方自治: 权力高度集中于皇帝和中央政府,地方自主性较低,难以应对大规模危机。
对外界信息不敏感: 受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尽管不是完全封闭),对西方世界的快速发展了解有限。
军事方面:
火器发展存在,但体系落后: 明朝并非没有火器,甚至在早期引入了西方先进火器(如红夷大炮),并有自己的火器制造。但整体上,军事装备的更新换代速度慢,战术思想相对陈旧,军制也存在弊端(如卫所制度的腐朽)。
对外战争消耗: 面临来自北方的蒙古残余势力、东南沿海的海盗(倭寇),以及后来的满洲人的压力,军事开支巨大,国力被不断消耗。
社会文化方面:
重农抑商的传统: 尽管商品经济有所发展,但“士农工商”的等级观念根深蒂固,对商业和技术的重视程度远不如农业。
文化思想保守: 尽管有阳明学等思想流派,但整体上,思想观念相对保守,缺乏鼓励创新和变革的土壤。

现在,我们假设明朝没有被满清推翻,而是独自面对从18世纪开始的工业革命浪潮:

可能的挑战和应对:

1. 经济和技术上的差距迅速拉大:
欧洲的工业产品冲击: 当欧洲的工厂开始大量生产价格低廉、质量稳定的工业品(如纺织品、金属制品)时,明朝依赖手工生产的商品将难以竞争。这可能导致明朝国内手工业者的破产,引发社会动荡。
原材料需求: 欧洲列强为满足工业生产需要,会寻求海外市场和原材料。明朝可能成为这些原材料(如棉花、矿产)的供应地,但价格可能会被压低,利润主要掌握在欧洲商人手中。
科技壁垒: 明朝缺乏系统性的科学研究体系和工业化基础。即使欧洲愿意出售先进技术,明朝能否理解、吸收并大规模复制也是个问题。教育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也需要彻底改革,这对于根深蒂固的科举制度而言是巨大的挑战。

2. 军事上的绝对劣势:
火器代差: 随着蒸汽动力在军事上的应用(如蒸汽动力舰船、装甲舰),以及膛线技术、后膛装弹技术、弹壳等新式火器和战术的出现,明朝原有的火器装备将迅速落后。即使明朝能购买部分先进武器,其生产能力、维护能力以及军事指挥体系都难以与欧洲列强匹敌。
海军的决定性作用: 工业革命极大地提升了海军的战略地位。欧洲列强凭借强大的蒸汽动力海军,能够轻易封锁中国的海岸线,进行登陆作战,控制海上贸易。明朝如果不能快速建立一支现代化的海军,将毫无还手之力。

3. 政治和外交上的压力:
不平等条约: 欧洲列强会利用其军事和经济优势,迫使明朝签订不平等条约,开放通商口岸,割让领土,丧失关税自主权。这会进一步削弱明朝的主权和经济实力。
内部动荡: 经济衰退、失业增加、社会不公等问题,可能引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和地方反抗。如果这些反抗发生在与外部压力同时出现的情况下,明朝政府将面临崩溃的风险。
政治体制的僵化: 明朝的中央集权体制在应对外部快速变化时可能显得僵化。改革的阻力会非常大,既有来自保守派的抵制,也有来自地方势力的观望。

明朝与满清面对工业革命时,有哪些异同点可能影响结局?

相同点(可能导致相似的悲惨结局):

传统体制的惯性: 明朝和满清都面临着根深蒂固的传统政治、经济和社会结构。改革的阻力都很大,士大夫阶层和皇族阶层往往不愿意放弃既得利益。
对西方认知的不足: 尽管明朝比满清更早接触西方,但总体上都未能深刻理解工业革命的本质及其对世界格局的颠覆性影响。
缺乏自主的工业化能力: 无论是明朝还是满清,在面对工业革命时,都缺乏建立自主完整工业体系的知识、技术和资本积累。

不同点(可能导致不同的具体路径,但结局可能依然悲惨):

时间差: 明朝在17世纪末就被推翻,而满清则是在19世纪中后期才正式受到工业革命带来的全面冲击。这意味着明朝在面对工业革命时,可能面临的是一个更早期、但同样强大的欧洲。而满清则是在欧洲工业革命已经成熟,并且对全球殖民体系已经形成之后才成为主要目标。
政治稳定性: 明朝末年,自身政治已经非常腐朽,农民起义和内部分裂问题严重。满清虽然也面临统治危机,但在初期仍然拥有相对强大的中央集权能力和统一的政权(尽管逐渐衰败)。
对外界的态度: 明朝在海禁政策下,对外界的了解和交流相对有限(尤其是在关键时期)。满清虽然也实行闭关政策,但在18世纪通过朝贡贸易和传教士也获得了一些信息,虽然这些信息不足以带来根本性改变。
接受改革的可能性(理论上): 如果明朝能够延续,理论上它有更早的机会进行改革。例如,明朝早期火器引进和应用相对积极,如果能抓住历史机遇,可能比满清更早启动某种形式的“洋务运动”。但正如前面分析的,其内部结构性问题可能阻碍了这一点。
统治集团的性质: 满清是外族统治,其合法性基础和民族政策与汉族建立的明朝不同。这可能在面对民族危机时,影响到国家凝聚力。然而,在工业革命的冲击下,这种差异的重要性可能被技术和经济的绝对劣势所掩盖。

结论:

虽然具体过程和表现形式可能有所不同,但明朝在没有满清的情况下,面对工业革命的欧洲,其下场很可能与满清一样,甚至可能更为迅速和彻底。

原因如下:

结构性问题根深蒂固: 明朝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深层结构性问题,使其难以适应工业革命带来的颠覆性变革。士大夫阶层的保守、经济发展的模式、科技创新的土壤等,都存在致命的缺陷。
技术和军事的代差: 明朝无法在短时间内追赶上欧洲在工业技术和军事装备上的巨大飞跃。这种代差将是致命的。
外部压力无法抵挡: 欧洲列强凭借强大的工业实力和军事力量,将以压倒性的优势叩开明朝的大门,迫使其接受不平等条约,并进行被动的开放和改革。
内部整合的困难: 面对外部压力和内部动荡,明朝僵化的中央集权体制和腐朽的官僚系统,将难以有效应对,最终可能走向崩溃。

更详细的设想:

1. 早期接触与误判: 17世纪末,欧洲的工业革命正处于萌芽和早期发展阶段。明朝可能通过海商、传教士等途径获得一些关于欧洲技术进步的信息(例如火器、天文等),但很可能将其视为奇技淫巧,未能认识到其背后蕴含的颠覆性力量。
2. 贸易不平衡的加剧: 随着欧洲工业品生产能力的提升,它们会寻求更广阔的市场。明朝开放的口岸(例如通过不平等条约)会开始涌入廉价的欧洲商品,冲击国内手工业。同时,欧洲对中国商品的胃口(如茶叶、丝绸)依然存在,但一旦欧洲获得更强的海上力量,它们将有能力强制性地改变贸易规则。
3. 海军的致命一击: 当蒸汽动力和铁甲舰出现后,欧洲海军将轻易突破明朝的海防线。沿海港口城市将面临被封锁和炮击的危险。重要的军事要塞和港口可能会被占领。
4. 内部改革的尝试与失败: 面对危机,明朝可能也会进行一些改革尝试,例如模仿欧洲的武器制造和军事训练(类似洋务运动)。但是,由于缺乏完整的工业体系和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以及士大夫阶层对实用技术的不重视,这些改革很可能只停留在表面,效率低下,无法从根本上改变落后局面。同时,保守派的阻挠、官僚的腐败、资金的短缺,都会成为改革的巨大障碍。
5. 社会动荡与分裂: 经济衰退导致的大量失业和贫困,以及外部侵略带来的民族屈辱感,极有可能引发大规模的社会动荡,包括农民起义、地方割据、甚至民族矛盾的激化。一个疲惫、腐朽的明朝政府,可能难以镇压这些动乱。
6. 亡国灭种的结局: 最坏的情况下,明朝可能在内外交困中迅速崩溃。列强可能会直接瓜分中国的领土和资源,或者扶持傀儡政权。这与满清“天命”的终结方式(虽然是满族统治结束,但中国作为一个整体依然存在)有所不同,明朝作为一个汉族建立的王朝,其覆灭可能意味着中国政治版图的重塑和国家主权的丧失,其悲惨程度不亚于甚至可能超过满清。

总结来说,无论统治者是明朝还是满清,只要其政治体制、经济模式、科技水平和社会思想未能与时俱进,无法有效应对工业革命带来的挑战,最终都将面临被西方列强侵略、瓜分和主导的命运。明朝或许会因为更早的时间点而经历不同的具体遭遇,但其能否凭借自身力量克服结构性弊端并成功转型,可能性微乎其微。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可能一样,人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何况对于一个拥有4亿人口的国家呢?

任何一个偶然因素的改变,都会导致中国在面对一场几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候,在微观尺度上发生明显的改变。

至于宏观上,考虑其他亚非国家的情况,能够在19世纪保持社会形态独立的国家,只有日本一个孤例而已。我对任何一个王朝能够让中国在19世纪就赢回民族独立的可能性,都是完全不抱希望的。

但是话说回来,半殖民地也有泰国、伊朗、奥斯曼、埃及、埃塞俄比亚等不同的过法,殖民地也有朝鲜、菲律宾、越南、缅甸、南亚、马里、刚果、南非等不同的情况。

打回我之前常用的比方,在中部某省五线城市的一座不入流高中的普通班,绝大多数人高考都是根本上不了一本线的;但这也并不意味着他们的分数就会完全一样。同样,如果其中一个高考的学生,从考试前几周到进入考场那一刻的经历完全不同的话,考出来的分数也基本不可能是一模一样的。

user avatar

1644年,明末农民起义军建立的大顺政权攻克北京,明朝覆灭。

user avatar

明朝末年,如果没有建州女真建立的满清政权,在边疆地区起兵割据,持续侵扰,进而夺取中国政权,中国完全有推进近代化和工业革命的转型契机。

近四千年来的人类历史,真正最有意义的事情只有一件: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之前,人类的gdp一直在低水平循环。而工业革命恰恰是统治技术薄弱的社会才会出现的小概率事件。

欧洲的领主自治传统,是建立在罗马帝国突然崩溃,入侵的蛮族根本没有统治能力的情况下。这正是地理决定制度的小概率事件。

因为强有利的统治者天生有掌控一切的欲望,而市场经济恰恰是超出人力所能掌控的存在。

一个如满清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那般,崇尚集权的封建君主,绝不会欢迎市场经济,而没有市场经济就没有社会分工的细化,就根本不会自发性产生工业革命。

实际上,满清一朝在工商业的倒退,除了满清统治集团本身的愚昧之外,便是因为明末之际人口大为减少,造成市场需求等级降低,使得开始工场利润远远低于投资土地,也失去了劳动力支持。

英国所在的不列颠岛,是因为人口资源相对不足,才需要“羊吃人”人为制造劳动力。而以天朝子民的繁殖能力,根本不必“羊吃人”,只要人口突破耕地极限,自然需要工业来解决就业。

或者说,明朝和英国推进工业革命最大的区别在于,英国人的纺织机,是为了满足出口欧陆各国的需要;而明朝只需扩大内需,就可完成。

近代化的内在需求,在于内需增加刺激科技进步。 因为长期安定,造就奢侈品消费增加,而被迫产生技术革新。技术革新从来不依赖于政府引导,必然是民间自发产生的。

因此,如果明朝没有灭亡,如果没有那场几千万人口损失的改朝换代,以明朝资源之丰富,实在有太多产业可以产生近代化需求了,包括酿酒、制茶、陶瓷加工、 矿业和制造业等等。 其中最可能产生的蒸汽动力,极可能是榨油机。 只要机械化油坊的利润和可持续性超过土地本身,就会带来观念上的革命。

这种技术革新并不会对帝国带来威胁,只会造就新的税收和副业机会。因此,开设油坊会成为文官士大夫的时髦。随着蒸汽机用于生产各个领域, 铺设到麻布纺织业和丝绸业,也不会对农业造成“羊吃人式”的冲击。毕竟亚麻种植和养蚕,在中国传统,本就是农业的一部分。

只要此类蒸汽工场的收益高于土地,那么官员们有了足够财力后,不会再去扩大田地,而会去开设新的工场。敢于开设蒸汽工场的第一批官员,将因为财力的增加,在官场内部博弈中处于优势,而逐渐淘汰固守土地的官员,于是使得文官士大夫“资本化”。

明朝此前商税约等于无的税收制度,在工商业大发展后,是注定不能长久的。只要没有满清这种强大边疆胡族政权的入侵压力,在市场博弈下,国家税收重心转向工商业,也是不可逆转的。

而工场需要便宜的原料。如果农业税太高,意味着生产成本会增加。所以,农业税不能高于某个数值,以保证资本利润最大化。

因此,农业化的北方地区作为原料基地和产品倾销地,给工业化的江南地区充当“经济殖民地”,江浙优先发展工商业,经济殖民其他各省,最终实现全国的统一工业化。

在这场工业化进程中, 明朝内阁中枢必须保证先进的江南不会被北方农业省的传统势力,以及广大失去土地的流民集团所吞并。

如果是江南地方官员,当流民队伍快打过来了,一定会掏钱组织团练保护自己的产业。一旦流民的危机过去了,按照中国传统思维模式,自己掏钱劳军,在政治上是风险极大的行为。因此,为了让这种行为合法化,哪怕是为了避免皇帝猜忌,也会把掏出的劳军费,以“饷捐”的名义固化,以规避风险。这样,困扰明朝末年的财政和军费危机,也就自然而然解决了。

当技术革新趋势一旦开始,历史大势不可逆转。南方只要发明了蒸汽机,导致生产爆炸,要不了多久,内燃机也会出现。一旦有了内燃机,北方农业各省则再没有反抗余地。

当然,如果满清或者蒙古的强大胡族政权尚在,同一个内阁中枢里,南北方利益代言人势必只能互相扯皮,引狼入室,参照历史上的晋商晋党,与徽商东林……

历史上的明朝灭亡,正是因为中枢由文官集团控制着,没钱维持国家运作,又不肯掏自己腰包,就只好拼命压榨土地,荒年不去赈灾反而加税,搞出流民无数。

所以历史上江南贫者无立锥之地,却没有大规模的流民集团,所以满清八旗大军南下,北方望风而降,江南抵抗却如此惨烈。其实谈不上南方人比北方人更有气节,很大程度上也可说是“屁股决定脑袋”。

清初各帝能做到荒年去赈灾,加上美洲高产作物引进,老百姓不用吃观音土,所以流民就没了,吃糠喝稀的所谓“康(糠)熙(稀)盛(剩)世”,说白了不过如是。

在推翻满清政权后不过百年,天朝便成为国力世界第二、工业产值世界第一的超级大国,更足可证明: 从奴隶制发端的满清王朝的落后,绝不能代表华夏文明的真正落后,只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歧路、不协调的插曲而已。

实现数百年来所有先进中国人梦寐以求的共同理想,让华夏文明如汉唐宋明一般,重新回到世界文明的领先水平,正是我们现时代的华夏民族伟大复兴事业。

user avatar

我很纳闷。满清1840年被吊打的时候和工业革命有啥关系呢?满清是典型的输给了燧发枪和线列步兵嘛。要是法国普鲁士奥地利有能力投送过来,满清照样输。燧发枪可不需要工业化。

没满清,任何一个汉人政权,大明大顺大西东宁,上是顶配加码大英,中是大号统一的德意志,下限是更大号沙俄。

中国缺金银货币,明朝形成了完全的外向型经济结构,也就是东南沿海向国际市场出口制成品换取金银货币,内地向东南沿海出口原材料换取白银缴税的经济结构。中国领土广大,人口极多,没有贵族阶层,汉人皇帝没有基本盘所以无法建立极权统治,为了防止官僚造反和军阀化严格限制了地方政府权力和地方官僚数量,也基本上不可能有效率的收税,决定了民间是处于一种自由放任状态。在18世纪以后,这意味着汉人民间社会空前的自治,也必将空前的繁荣。就如同18世纪绝对君主制治下的法国一样。

18世纪以后,燧发枪普及,民兵战斗力开始接近正规军,汉人士绅这个知识分子—商人—地主三位一体复合体将如同盎萨士绅一样发挥争取自由的定海神针作用。江南士绅和岭南士绅会凭借手中的团练和动员力向君主索要权利和权力。汉人君主在自己的大炮+骑兵统治崩盘和全面财政危机下处于路易十六的情况。要么立宪,向士绅们奉上自治权以交换税款,然后交出自由,最后交出政治权力,要么被赶下台。新政府如果没有接触到法国的激进思想的话或许还是个君主国,只不过现在的皇帝完全依靠向南京和松江的财阀融资获取财富,向各地士绅出售自治权获取团练得到武力罢了。

工业革命还是会发明于英格兰,但正如工业革命20年就传遍全世界一样,也会迅速传到中国。江南岭南的经济结构和英格兰太像了,庞大的人口也非常适合工厂化生产。岭南会产生煤钢复合体,但经济中心还是江南的实现工厂化生产的纺织业和依托于其上的金融中心。

不过这其实无所谓,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前,在这个人多枪多就所向无敌的年代,汉人王朝比沙俄要可怕的多。如果说沙俄的灰色牲口就能碾压欧洲,镇压法国大革命。那人口是沙俄八倍的汉人王朝就是个巨型沙俄plus,我想不通会有任何不长眼的欧洲列强跑来挑衅。唯一有趣的就是燧发枪时代的汉人下南洋潮会不会演变成全面的武力扩张,亦或者江南为首都的政府为了平衡岭南的势力是否会刻意压制扩张冲动。

如果不理解汉人王朝在18-19世纪上半叶原本应该多强,可以读读杰克伦敦的《黄祸》。当然,燧发枪时代强不代表工业时代也强,沙俄就是例子。但鉴于中国的外向型经济结构,我还是保持乐观的。最差也不过是一个18-19世纪上半叶张牙舞爪,下半叶开始工业化缓慢的沙俄—只不过还是特大号的沙俄罢了。

user avatar

回避明朝灭亡,满清侵略的历史,粉饰满清的统治,造成的结果是那些反抗侵略的英雄烈士被长期埋没被淡忘,那些侵略者,屠杀者被粉饰,被歌功颂德顶礼膜拜,那些投靠异族屠杀同胞的汉奸走狗被美化,被评功摆好。

这样的情形下,势必在许多人心目中形成这样的观念:侵略无罪、屠杀有理、投降英明、压迫不妨,反抗徒劳!而事实上,现在也确实有许多人在网络上,论坛上表达过这样的观点,满清为了建立统治,进行的屠杀是可以理解的,反倒是那些不肯合作的汉人,那些硬要反抗的汉人被杀是咎由自取。

这样的观念一旦深入人心,其危害自不待言。倘若再遇外来侵略,相信争先恐后当汉奸者不在少数。

user avatar

明应该撑不到那个时候。但任何一个汉人王朝都能比鞑清做的更好。

差不多1750-1870这个时间段,谁人多枪多谁就强。欧洲最伟大的统帅在战争的天平上抵不过两倍的优势兵力。

那么问题就是,如何组织投入足够的兵力?对于西方列强,无非两条,一是民族主义,二是经济利益。对于鞑清,民族主义是取死之道,不但不能搞反而要压制。经济利益,对鞑清而言只要满足400万满人需求即可,这点利益直接取自汉人,防止汉人四处乱跑才是鞑清利益所在,鞑清对疆域内采取分区管理,种族隔离的态度,也不能以经济利益吸引汉人前往边疆。

而一个汉族王朝,即使前期烂得跟鞑清一样,在挨打以后也可以通过激发民族主义自救。上限是一千万步枪兵横扫一切,直到后勤无法支撑的地方,下限是特大号毛子。汉族王朝也不会害怕汉人在边境赚到了钱从而把汉族限定在所谓汉地十八省。自唐以来,汉族统治者都知道汉人比例够高统治才更稳定。

当然也有可能汉族王朝对西北重视不足而着力于开拓东南亚,毕竟经济利益差太多了。西北会不会丢?倒也未必,毛子能投送的力量也非常

再强调一点,民族主义并不是什么魔法咒语,他只是民族内部的动员工具,让人可以用最低的代价在本民族内部动员最大量的军队,其上限即为民族的边界。当大家都用民族主义进行动员时,拼的就是民族的体量。因此欧洲人一边感谢拿破仑送来民族主义,一边投身反法同盟凭借体量压倒了法兰西的民族主义,赶走了拿破仑强加给自己的国王皇帝,把拿破仑送去了海岛。

而大量动员的人力,只有在一个特定的时间段可以直接转化力量。在此之前,顶盔贯甲训练有素的骑士面对光有数量的农民可以一骑当千,在此之后各路坦克飞机大炮机枪足以教会任何只能指望数量的对手学会写“死”字。错过这个时间段就无法将汉族最大的优势人口直接转化为力量。同样依靠民族主义动员,汉族在这个时间段是无敌的,限制仅仅在于后勤的极限

给鞑子洗涤的基本都抱着一个观点:鞑子做不到的,汉人一定做不到,鞑子做得到的,汉人还是做不到。本质逆民河殇,抑或胡里改本改

user avatar

老图新发

user avatar

满清、沙俄、奥斯曼土耳其……这些近代政权是一类的:

它们内部都没有爆发革命或大政变,统治集团依然是封建地主阶层的利益代表;但它们都因内忧外患主动向资本主义学习工业革命(洋务运动、清末新政),依靠所学的东西续命一时。

它们最终都爆发了革命,因为不打倒封建主义是无法真正实现工业化的(或者说封建地主必然是阻碍进一步工业化的,这些政权主导下的工业化都在很肤浅的层次)。


换汉人政权上去,最终还是要爆发革命的,因为哪怕是汉人政权——那也是封建地主阶层的利益代表,是完成不了打倒封建主义的时代任务的。

但我们看这类政权中清朝明显是表现的最差劲的几个政权之一,为什么?

因为资本主义不但带来了工业化,还带来了民族主义,而清朝存在民族debuff——所以汉人政权肯定赶不上英美法德,但也肯定比大清做的更好;大清不但不如沙俄奥斯曼,说实话连很多亚非拉土著们都比不上。

user avatar

是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得先列举一下英军在19世纪部分战争中的战死人数,让满清与其他落后国家对比一下,找到满清王朝战斗力定位,才好回答这个问题。

1817年:第三次英国-马拉塔战争,英军伤亡未知;

1824年:第一次英缅战争,英军死亡15000人;

1839年:第一次英国-阿富汗战争,英军死亡5062人;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军死亡69人;

1845年:第一次盎格鲁-锡克战争,英军死亡1989人;

1845年:新西兰土地战争,英军死亡560人;

1848年:第二次盎格鲁-锡克战争,英军死亡2687人;

1852年:第二次英缅战争,英军死亡未知;

1856年:盎格鲁-波斯战争,英军死亡1535人(以上);

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英军死亡69人;

1857年:印度叛乱,英军死亡11021人;

1878年:第二次英国-阿富汗战争,英军死亡1057人;

1879年:盎格鲁-祖鲁战争,英军死亡1727人;

1880年:第一次布尔战争,英军死亡408人;

1885年:第三次英缅战争,英军死亡未知;

1896年:盎格鲁-桑给巴尔战争,英军无伤亡(注:这场所谓的战争只有40分钟,英国军舰对陆地上开几炮而已,当然不会有战死的);

1898年:第二次苏丹战争,英军阵亡700人;

可以看到,满清战斗力基本上是垫底的,他的战绩跟缅甸,阿富汗,伊朗,印度这些国家都无法比。实际近清末70年多场战争,清军干掉的侵略者加起来都没阿富汗在一次阿英战争中多。跟缅甸和印度比更是远远不如。

所以你不能说:因为其他王朝也是封建专制王朝,所以所以战斗力应该跟清王朝一个档次。

拿满清这个封建专制王朝垫底的战斗力来否认其他封建专制王朝的战斗力果于武断了。实际上,先不说沙俄也是个腐朽的封建专制王朝。其实是奥斯曼帝国也是腐朽的封建专制王朝。他俩的战斗力就强多了,尤其是奥斯曼帝国:他人口不算多,内部民族矛盾也很尖锐,国家工业化等于没有,但他一样具有可观的战斗力。他才算得上是腐朽的封建专制王朝战斗力代表。大清没资格说:因为我做得不好,所以其他王朝也做不好,



另外很多答主还没有搞明白一点。题目并没有要求新明朝自己搞工业革命,也没要求明朝成为日不落帝国。仅仅是要求明朝跟满清不一样而已。也就是说只需要避免成为半殖民地就算。

在这个前题下,对明朝的要求并不高,凭借明朝的体量,他只需要拥有一支勉强能对付得了日本的军队就可以了,甚至都不需要像日本一样彻底的改革(因为如果一个4亿人口的国家在19世纪中年期完成资本主义改革,并且顺利工业化的话,那就不是他会不会被殖民,而是英法等殖民帝国操心被肢解殖民地、沙俄的西伯怎么保持住、日本如何避免成为殖民地之类的问题了)。

只要他的一个基本稳定的环境随便发展一下工业(类似于加强版的洋务运动),不需要达到沙俄的水平,能够武装出几十万新式陆军,和一支凑合的海军就可以了。这个水平只要求陆军只需要达到西亚病夫奥斯曼的水平就足够了。海军嘛,要求也不是特别高,能买几条战列舰就足够了,都不需要自主建造(南美那些小国都买得起战列舰,你别跟我说中国这么大的国家整理好税收税收问题会没钱采购战列舰)。如果爆发与日本的战争,即使海军打败了,陆军可以堆人数惨胜,争取一个基本平等的条约就可以接受。不至于沦为殖民地,这个要求真的不高。一个统一的汉族政权不难做到。


历史上的满清为什么做不到?满清战斗力拉夸的问题就是搞不了新式军队,因为新式军队的灵魂是民族主义,而满清跟民族主义犯冲。近代满清在改革上扭扭捏捏,看着就让人生气,你真以为是慈禧傻吗?人家精明着呢,因为满清不改革是等死,而改革是找死。所以历史上满清低限度的改革反而续了命。等到1905年之后,满清加快改革力度之后,反而是快速走向灭亡,而灭亡满清的恰恰是民族主义。在社会民生还不是特别烂的情况下,正是民族主义让革命党如雨生春笋般涌现,也正是因为民族主义在新军的萌芽才导致大半新军跟着反清。


2019年中秋节时补充:

清王朝前期的统治水平确实不错。但清王朝后期的发展国家的水平真的是极差的。可以说基本不懂变通。1900年之后只搞了一些有限的改革就让财政收入从短短的8000万两级别,发展的1910年的3亿两级别。要是清王朝在1880年代就这样干,何至于在甲午战争中凑不出钱来?

清王朝一个极端可恶的是一点,在19世纪各国到大力发展的年代里。清王朝起码有30年比较稳定的时间让他们发展,可是他们发展出什么了?很多人说换汉族政权也一个鸟样。OK,那么我们说汉族政权。北洋因为从没有统一过,而且也没有一个较长的稳定的时间来发展,就不说了。那就剩下另外两个。TG与KMT。

先说KMT,KMT当然是腐败无能的,这一点是个人都知道。但他们的能力是否就真跟清王朝一个档次呢?在1949年之前,KMT根本没有一个较长的稳定的发展时间(那十年不够条),当然这也是他无能的一个方面。但如果,我是说如果,给KMT30年时间,让他们发展会怎么样?很高兴,这个假设历史上居然给出了答案。答案就是台湾!到了80年代的时候,台湾是比较富裕,而且工业水平还不错了。当然,台湾有日本打下的基础。但这仍然证明了一点,即使是号称腐败无能的KMT,其治理水平仍然比清王朝高出一个档次不止,至少KMT证明自己也可以搞工业,并且让经济长期稳定发展过。

至于另一个TG就不用说了吧,一穷二白也能基本追上来。

所以,如果清末换一个汉人政权,哪怕这个政府的执政水平跟KMT一个档次,如果让他们有30年基本稳定的发展,他们在30年内肯定可以让国力提升一个档次。如果不脑残到限制工商业发展,其财政收入绝对比历史上的清王朝要好得多。军队再怎么烂也会比清王朝好得多。至少不会是那种2万人可以打破首都的垃圾政权。而且如果当年的国军,装备跟日本差不多的话,打得绝对会好看很多。同样,如果新明朝跟日本同一时代发展,凭借其体量上的优势,真到跟日本争夺东亚霸权时,武器装备估计跟日本差不多,就算其军队跟国军一样腐败、喜欢吃空饷,军队打仗呆板(听上去好像跟历史上的明军一个德性),了不起就用2-3倍兵力才与日本持平而已。这样顶多丢掉朝鲜南部,起码能保证东北的安全。也能保证日本不能踩着明朝向上爬,顶多让东亚变成三强相争(多一个俄国)。说到俄国,新的明朝肯定不会限制向东北移民,凭借着地理上的优势,东北仍然会是中国人的,而且东北地形也适合建铁路,一旦新明朝在东北有大量的人,而且有一定的铁路的话,无论是面对俄国还是日本都不会太被动。说起这个又想起清王朝的脑残,因为东北开发太晚,所以甲午战争的时候,东北是没有铁路的,导致清王朝主要依靠海运来补给朝鲜方向的清军,而北洋海军失去制海权之后其实朝鲜就已经注定不保了。

user avatar

然而明朝挺到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的几率不大。


如果明朝真的在原本的基础上又延续了几百年,那就证明,明政府通过一系列改革解决了不少弊端。


我不觉得这种情况下,明政府会对欧洲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变化会视而不见,并且还会故步自封。


连这点本事都没有,还能存在到第一工业革命完成时期?


能把一个王朝从垂垂老矣变成重焕生机,这其中有多难,愿意动动脑子的人都知道达成这个成就有多震撼。


一个二十岁的人活到四十岁,大多数情况下并不困难。但让一个生患重病的八十岁老人活到一百岁,还得保证他的身体器官有基本的活动能力,这难度怎么看都不在一个档次。


至于我为什么在例子中说“保证他身体器官有基本的活动能力”?原因很简单,一个什么都干不了的政府还能存在于世界上?


综上,能活到工业革命时代的明朝,比起满清,优势真心不是一星半点。

user avatar

说没区别的。

这么说,大英帝国的君主立宪是怎么完成的?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