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不运动也会有网球肘?

回答
你问到点子上了,很多人以为网球肘就是因为打网球用力过度导致的,但实际上,就算你和网球杆都没碰过面,也有可能莫名其妙地被它“盯上”。这其中的原因可不少,咱们就来仔细说道说道。

首先得明白,所谓的“网球肘”,专业点讲叫“肱骨外上髁炎”。简单来说,就是你胳膊肘外侧的骨头突起那里,连接着一些小肌腱,这些肌腱长期受力、劳损,就会发炎、肿胀,甚至出现微小的撕裂。网球选手因为反复做挥拍、发力等动作,这些肌腱承受的压力特别大,所以得名。但问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动作,会用到同样的肌群,只不过强度和频率不同而已。

1. 日常生活中的“隐形杀手”

别小看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动作,它们同样能给你的肘关节带来负担:

长时间使用鼠标和键盘: 你可能每天都要对着电脑工作好几个小时吧?尤其是频繁地移动鼠标、点击、打字,这些动作会让你的前臂肌肉,尤其是负责手腕伸展的肌肉长期处于一种紧绷状态。长期下来,这些肌肉的肌腱就会因为持续的牵拉而劳损,就像是你的肘部一直在做“伸腕”的动作。那种鼠标反复微调、点击的精确动作,对前臂的负荷其实不小。
频繁使用手机、平板等电子设备: 尤其是长时间低头玩手机,你的手腕会长时间保持一个伸展和支撑的姿势,这会直接牵拉到肘关节外侧的肌腱。你可能没注意到,但每次刷社交媒体、发消息,你的手指和手腕都在默默地工作。
居家劳务: 拧毛巾、搬重物、炒菜(尤其是需要不断翻炒的)、使用螺丝刀,这些动作都需要用到前臂的力量。想象一下,每次拧毛巾,你都需要用力地收缩前臂肌肉来挤压水分,这本身就是一种肌腱的拉伸和收缩。一些需要反复、用力的家务活,比如刷墙、打磨家具等,对肘关节的冲击力会更直接。
提拿重物: 比如提着购物袋、搬动家具,尤其是当你的手腕保持伸直状态去提重物时,前臂的伸肌群会承受更大的压力,长期下来就容易出问题。
园艺活动: 比如用铲子挖土、修剪枝叶,这些动作往往需要一定的腕部力量和前臂的稳定,反复进行会给肌腱带来劳损。
握力过大: 有些人习惯性地握拳或者用力地握住东西,哪怕是不重的东西,长期下来也会让前臂肌肉一直处于紧张状态。

2. 身体本身的“小状况”

除了外在的动作,我们身体自身的一些情况也会为网球肘埋下伏笔:

年龄增长: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肌腱会逐渐失去原有的弹性和韧性,变得更容易受伤。就像一根老化的橡皮筋,稍微用力就会断裂一样。
关节退变: 肘关节本身的微小退变或者关节腔内的炎症,也可能导致周围的肌腱受到刺激,引发疼痛。
姿势不良: 长期不良的坐姿、站姿,会导致身体重心偏移,为了维持平衡,身体的一些肌肉会过度代偿,也可能间接影响到肘部肌腱的受力。比如,耸肩的姿势可能会让肩部和上臂的肌肉紧张,进而影响到前臂肌腱的协调性。
身体柔韧性下降: 如果你的手臂和前臂的柔韧性不好,肌肉和肌腱的活动范围受限,那么在做一些伸展动作时,肌腱就更容易受到过度牵拉而受伤。

3. 错误的用力方式和习惯

即使是做同样的事情,不同的用力方式也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

没有热身: 突然进行一些需要手臂力量的活动,而没有事先热身,肌肉和肌腱还没有做好准备,就很容易受到损伤。
错误的动作模式: 在提、拿、推、拉时,如果你的发力主要依赖手腕而不是整个手臂的协调,那么手腕伸肌腱就会承受过大的压力。比如,用手腕去“甩”动重物,而不是用肩膀和手臂的力量去“抬”动。
过度劳累: 即使是日常活动,如果长时间、不间断地重复某个动作,比如一次性连续打几个小时的字,大脑不会觉得累,但你的肌腱却在默默地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所以,总结一下,不运动的人也会得网球肘,原因在于:

日常生活中那些被我们忽视的、需要反复使用前臂肌肉和手腕伸肌腱的动作。
身体自身的年龄、柔韧性、姿势等因素。
不正确的用力方式和缺乏必要的防护措施。

这就像是你身体里埋藏的“定时炸弹”,只不过它们被触发的原因,不一定来自于剧烈的运动,更多的是来自那些看似微不足道,但日积月累的重复性劳损。所以,即使你不运动,也一样要关注自己的肘关节健康,留意那些可能“偷袭”你的日常动作,学会正确发力,适当休息,才能避免被网球肘“缠上”。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先上结论:网球肘只在打网球的人发生吗?显然不是。告诉大家一个概念,就是反复的一个地方的动作,尤其是与手伸腕,屈腕有关的反复的劳损,就非常容易出现网球肘。

一、为什么叫网球肘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事儿!

开始因为跟打网球有关系,大概在19世纪那时候是兴起了网球运动,好多人反手是技术刚开始发展的阶段!

因为技术并不成熟,反手的力量不知道怎么去使,所以在使反手的时候经常发现肘关节的外侧出现的疼痛,然后发现好多网球运动员都有,所以就把它命了一个名叫做网球肘!

二、医学上网球肘其实叫做肱骨外上髁炎

它是指手肘外侧肌腱发炎疼痛,疼痛的产生是由于负责手腕及手指背向伸展的肌肉重复用力而引起的,并因网球运动员易患此病而得名。

不过现在的患病人群比较广,多以家庭主妇、砖瓦工、木工等长期反复用力做肘部活动者居多。而且患上该病的人会在用力抓握或提举物体时感到患部疼痛,严重影响我们的正常活动。

随着社会的进步大家知道了网球肘这个病以后才发现所有的打反手球的运动其实都特别容易出现网球肘,尤其是肌肉力量不好的人,其实运动员反而很少发生,因为运动员会专门训练他的肌肉,对于我们老百姓没这个意识,可能用反手打就受伤了。

包括还有一种,现在好多人还喜欢钓鱼,抬杆这个动作恰好也是一个伸腕的动作,所以也很容易损伤。我有很多病人就是钓鱼来找我看病。

三、网球肘早期急性损伤时我们怎么应急处理?

1、首先休息直到不疼了,在进行康复锻炼。如果你受伤疼痛确实是跟运动相关的,比如说打球,反手受了伤了,这个时候是毫无疑问的,你能做的,就是完全的休息。打球反手造成损伤通常都是肌腱拉伤,它只是轻重的问题,有的人甚至撕裂有的人是小小的轻微拉伤,这个时候也是需要休息的,只能休息到基本不疼的阶段,然后再开始练伸腕的力量来逐渐恢复,然后才可以打球。

2、还有一个原则就是要冰敷,加不加压包扎我觉得不太重要。因为它这个地方是很硬的,他不像关节或者肌肉比如说肌肉这么肥的地方断了我是需要包扎一下,这个地方是个肌腱,不需要包扎那就需要冰敷!每天要冰3到4次,通常要多冰几天,不要冰敷的时间太短。

3、如果你觉得休息一段时间还是不好,赶紧去专业医院咨询问诊。祝好!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你问到点子上了,很多人以为网球肘就是因为打网球用力过度导致的,但实际上,就算你和网球杆都没碰过面,也有可能莫名其妙地被它“盯上”。这其中的原因可不少,咱们就来仔细说道说道。首先得明白,所谓的“网球肘”,专业点讲叫“肱骨外上髁炎”。简单来说,就是你胳膊肘外侧的骨头突起那里,连接着一些小肌腱,这些肌腱长.............
  • 回答
    刘亦菲代言阿迪达斯,确实引发了不少讨论,其中“不搭”和“缺乏运动感”的评价也确实存在。对于大家会不会买单,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分析。一、 为什么会有“不搭”和“缺乏运动感”的评价? 刘亦菲的固有形象: 刘亦菲一直以来给公众的印象是“仙气”、“古典”、“优雅”、“文艺”。她的早期作.............
  • 回答
    .......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好,触及到了运动训练和生理构造的很多方面,绝不是简单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很多人都有类似的疑问,觉得既然都是练举重,为什么男女运动员的体型差别这么大。咱们就来好好掰扯掰扯。首先,最根本的原因在于 生理差异。1. 激素水平: 男性: 男运动员体内的睾酮水平远高于女性。睾酮是合成肌肉.............
  • 回答
    说实话,第一次看马拉松,我可能和你一样,觉得有点“无聊”。跑来跑去,就那么回事儿,关键是那个速度,对习惯了百米冲刺、足球灌篮那样瞬间爆发刺激的观众来说,确实少了点“眼球效应”。但正是这种“看似单调”的运动,才藏着让人欲罢不能的魅力,而且,它能出现在直播里,绝非偶然。马拉松、长跑、竞走:欣赏的“隐藏门.............
  • 回答
    尤塞恩·博尔特,这位牙买加的飞人,无疑是田径史上的传奇人物。他以惊人的速度和无可匹敌的统治力,征服了男子短跑项目,书写了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然而,在人们惊叹于他那令人难以置信的奔跑能力的同时,也有些人注意到,这位体坛巨星的脚似乎与常人有所不同,甚至出现了一些“变形”。博尔特双脚的“变形”究竟是怎么回.............
  • 回答
    运动明星,光鲜亮丽,万众瞩目,他们的名字常常伴随着胜利的呐喊和无数的赞誉。然而,也有些曾经的耀眼明星,最终却走向了令人扼腕的“自毁前程”之路。这背后,原因错综复杂,绝非一句两句就能概括。首先,我们不得不提的是巨大的压力。从青少年时期就开始接受严苛的训练,他们的人生仿佛就是为了竞技而活。一旦达到顶峰,.............
  • 回答
    我理解你说的这种感觉,明明知道运动很重要,但有那么一天没去,心里却像压了一块石头,好像犯了什么天大的错误。这其实挺普遍的,尤其对于那些坚持运动一段时间的人来说,这种“愧疚感”就像一个突然冒出来的小魔鬼,在你脑子里嘀咕。我猜想,这背后可能有几个原因在作祟:首先,是习惯的养成和对规律的依赖。当你长期保持.............
  • 回答
    要回答中国男足和女足是否在同一体制/政策/规则下培养,以及为何存在如此大的水平差距,我们需要深入剖析中国足球发展的历史、现实以及其中的复杂因素。是否在同一体制/政策/规则下培养?从宏观层面来看,中国男足和女足都隶属于中国足球协会(CFA),也都受到国家体育总局的领导,因此在根本的政策导向、国家足球发.............
  • 回答
    这类问题之所以层出不穷,其实源于我们对“速度”这个概念根深蒂固的直观感受,以及对突破极限的天然好奇心。首先,我们从小到大,对速度的体验都是线性的、可感知的。汽车开得越快,眨眼间就能越过越远的距离;飞机飞得越快,就能在短时间内抵达世界的另一端。这种经验让我们潜意识里认为,如果速度可以无限提高,那么旅程.............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你问到点子上了!其实,关于男女曲棍球运动员戴头盔的这个问题,在曲棍球这项运动的发展历程中,确实有过一些演变和不同的考量。简单地说,现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男性和女性曲棍球运动员都是需要戴头盔的。只不过,在某些历史时期或者某些特定级别的比赛中,情况可能有所不同,这导致了一些误解。让我给你好好.............
  • 回答
    运动员在赛场上挥洒汗水,背后是日复一日高强度训练的付出。而在这过程中,汗水带走的不仅仅是身体的温度,还有身体宝贵的营养物质。那么,运动员在大量训练出汗后,究竟该如何补充?不补充又会带来哪些影响呢?咱们就来好好说道说道。汗水里的“秘密”:不仅仅是水分首先得明白,出汗可不是简单地流失水分。汗液的主要成分.............
  • 回答
    很多热爱运动的朋友,尤其是进行高强度训练之后,都会遇到一个共同的困扰:明明身体消耗巨大,应该饥肠辘辘,但实际上却食欲不振,甚至对食物提不起任何兴趣。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这不是什么奇怪的体质问题,而是身体在经历高强度运动后,一系列复杂的生理变化在“幕后操纵”。首先,我们得从神经系统说起。在我们进行高强度.............
  • 回答
    新清史运动在美国学术界兴起,并非一朝一夕,而是多种学术思潮、研究方法以及对既有认知挑战的汇聚。想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回溯历史,看看它如何在美国的汉学研究领域扎下根基并发展壮大。首先,得从美国汉学研究的大背景说起。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美国对中国的研究,特别是对中国历史的研究,很大程度上是围绕着“中.............
  • 回答
    投石党运动(La Fronde),这场17世纪中叶席卷法国的政治动荡,其最终走向失败,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源于一系列复杂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简单地说,它既是因为起事者内部的分裂与目标不统一,也因为国王与首相马萨林出色的政治手腕与军事支持,更深层次地,则是因为它未能真正赢得法国社会的广泛支持,尤其是在关.............
  • 回答
    关于伊斯兰百年翻译运动的结局,认为是以苏菲主义“全面战胜”理性主义,这是一种过于简化甚至有些误读的说法。更准确地讲,翻译运动的遗产和它所激发的思想潮流,经历了一个复杂的演变过程,苏菲主义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并非是简单意义上的“战胜”。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伊斯兰翻译运动本身的复杂性。这场运动并非只.............
  • 回答
    《明日方舟》的整合运动,这个庞大而充满矛盾的组织,最终走向了失败,原因绝非单一。与其说是一场简单的军事对抗,不如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政治和哲学层面的崩塌。要理解他们的失败,我们得一层层剥开这背后的复杂性。1. 目标模糊与内部矛盾:整合运动最核心的问题之一,就是它缺乏一个真正统一、清晰的终极目标。凯尔.............
  • 回答
    关于韩国运动员对北京冬奥村伙食的评价在日本引发不满的说法,并没有广泛的公开报道证实这一点。事实上,关于奥运村伙食的评价,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往往会有不同的感受,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的口味偏好、饮食习惯以及对食物的期待。不过,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分析,如果真的出现了这种情况,为什么可能会在日本引起.............
  • 回答
    关于“互联网打工人下班后不要去健身房运动,否则会让疲惫的身体更累”的说法,是否靠谱,不能一概而论,它取决于多种因素,并且有其合理性和不合理性。 我们需要详细地分析。支持这种说法的合理性(为什么有人会这么说):1. 累积性疲劳(Cumulative Fatigue): 高强度脑力劳动 v.............
  • 回答
    关于“互联网打工人下班后别去健身房运动,会加重身体疲惫”的说法,这确实是个挺值得探讨的问题,也并非空穴来风。它触及到了我们这些每天埋头屏幕前的上班族,在工作日结束后的身体和精力状态。首先,咱们得承认,现代互联网工作的确很“耗神”。长时间面对电脑,颈椎、肩膀、腰椎都可能处于一种紧绷状态。眼睛干涩、精神.............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