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英国很多民众为什么冒风险也要脱离欧盟?

回答
要深入理解英国民众为何冒着巨大风险选择脱离欧盟,我们需要回顾一系列历史、经济、政治和社会因素的交织。这并非一个简单的决定,而是多年来累积的不满、期望以及对未来的不同设想共同作用的结果。

核心驱动力:对“主权”的极度渴望

这是许多支持脱欧者最直接也最强烈的诉求。在他们看来,欧盟是一个不断扩张的官僚机构,它通过各种指令和法规干预英国的内政,削弱了英国议会的立法权和英国政府的决策能力。成员国身份意味着必须遵守欧盟的法律,这些法律有时被认为与英国的国情不符,或者对英国的经济发展造成了不必要的束缚。

法律和监管的限制: 欧盟内部市场虽然带来了便利,但也伴随着一套统一的法规。脱欧支持者认为,这些法规过于僵化,限制了英国在贸易、农业、渔业等领域根据自身需求进行调整和创新的空间。例如,关于产品标准、环境法规、甚至是欧盟委员会的司法管辖权,都被认为是“布鲁塞尔”对英国主权的侵蚀。他们希望能够自己制定法律,自己管理边境,自己与世界各地进行贸易协定。
司法独立性: 欧洲法院(Court of Justice of the European Union, CJEU)的裁决具有最高法律效力,这让一些英国人感到不安。他们认为,一个非民选的机构却能凌驾于英国的法院之上,是对国家主权的挑战。脱欧意味着英国可以重新掌握对自身法律体系的最终解释权。

对移民的担忧与管控诉求

移民问题一直是脱欧辩论中最具争议也最能触动民众神经的议题之一。欧盟奉行“人员自由流动”原则,允许欧盟成员国的公民在任何成员国内自由居住和工作。这导致了相当数量的欧盟公民涌入英国,尤其是在2004年东扩之后。

公共服务压力: 一些民众认为,大量移民涌入给英国的公共服务,如医疗、教育、住房等带来了巨大压力,导致资源紧张,服务质量下降。他们认为,国家应该有能力控制自己边境的移民数量,以减轻国内的负担。
文化与社会融合: 尽管许多移民为英国社会带来了活力和贡献,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人对快速的社会和文化变化感到不适,或者对某些社区的融合问题感到担忧。这种担忧有时会被放大,成为排外情绪的导火索。
“脱欧能夺回控制权”: “夺回控制权”(Take Back Control)是脱欧阵营的核心口号之一,很大程度上就是指夺回对国家边境和移民政策的控制权。他们希望能够像非欧盟国家那样,根据英国自身的经济和社会需求来制定移民政策,吸引高技能人才,而非无限制地接纳所有欧盟公民。

经济上的疑虑与期望

尽管许多经济学家警告脱欧将带来巨大的经济风险,但脱欧阵营也提出了自己对经济的设想,并成功地吸引了一部分民众的认同。

欧盟成员费的负担: 英国每年需要向欧盟缴纳一大笔成员费,这笔钱被脱欧支持者视为“浪费”,他们认为这笔钱可以用于国内的公共服务,例如曾经被反复提及的NHS(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
摆脱欧盟的贸易限制: 脱欧支持者认为,欧盟统一对外贸易政策在某些方面限制了英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尤其是快速发展的亚洲和美洲国家)建立更紧密、更有利的贸易关系。他们希望脱欧后,英国能够独立地与全球各国签署贸易协定,从而刺激经济增长。
对欧盟经济一体化的不满: 部分民众认为,欧盟的经济政策,特别是对某些行业的补贴和监管,并不总是符合英国的最佳利益。他们希望能够摆脱这些限制,按照自己的方式发展经济。

政治上的不满与民族主义情绪

脱欧也是一次对英国政治现状和国际地位的反思,其中夹杂着对精英阶层的不满和对国家身份的重新定义。

精英政治的疏远感: 许多脱欧选民感觉被伦敦的政治和媒体精英所忽视和误解。他们认为,精英阶层过于亲欧,未能代表普通民众的声音和利益。脱欧被视为一种对这种精英政治的“反叛”。
“大国”情结与独立外交: 英国在历史上曾是一个世界性大国,脱欧支持者希望英国能够重拾这种独立自主的外交地位,在国际舞台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而不是被视为欧盟这个庞大集团中的一部分。他们认为,脱欧能让英国更自由地与其他国家(如美国、英联邦国家)发展关系。
对欧盟共同命运的怀疑: 随着欧盟在政治一体化方面不断深化,一些英国人对其未来的方向感到不安,担心英国会被卷入不属于自己的政治一体化进程,或者需要承担欧元区危机等其他成员国的经济负担。他们更倾向于保持英国的独立性。

“反全球化”和对“生活方式”的保护

在更深层次上,脱欧运动也呼应了全球范围内一部分民众对全球化和国际机构带来的变化感到不安。

对“布鲁塞尔”的恐惧: 欧盟被一些人视为一个遥远的、缺乏民主问责制的权力中心,这种感觉类似于对一些更宏大的国际组织或全球化进程的抵触。
怀旧与传统价值观: 对于一部分支持脱欧的民众来说,脱欧也象征着对英国独特文化、历史传统以及一种“熟悉”的生活方式的捍卫,他们认为欧盟的全球化和多元文化趋势正在侵蚀这些。

信息传播和动员的作用

在脱欧公投期间,各种信息和宣传极大地影响了民众的投票意向。

脱欧阵营的宣传: “夺回控制权”、“每天向欧盟支付3.5亿英镑用于NHS”等口号深入人心,尽管后者存在争议,但有效地将脱欧与改善国内公共服务联系起来。
媒体的作用: 英国的许多主流媒体,特别是小报,长期以来对欧盟持批判态度,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公众舆论。
社交媒体的放大效应: 社交媒体在动员支持者、传播信息以及放大某些论点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使得信息传播更加碎片化和情绪化。

总而言之,英国民众选择脱离欧盟并非基于单一原因,而是由对国家主权的强烈渴望、对移民政策的担忧、对经济前景的不同设想、对政治精英的不满以及深层的民族认同感等多种复杂因素交织而成。他们冒着风险,相信脱离欧盟能够让他们重新掌控自己的命运,实现他们心中理想的“独立英国”。这个决定至今仍在深刻地影响着英国的社会、经济和国际地位。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太阳底下无新鲜事。

社会矛盾日益加重而已,经济好的时候不是很能看得出来,经济不好的时候这些矛盾就全都暴露出来了。

现在又岂止英国一家。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要深入理解英国民众为何冒着巨大风险选择脱离欧盟,我们需要回顾一系列历史、经济、政治和社会因素的交织。这并非一个简单的决定,而是多年来累积的不满、期望以及对未来的不同设想共同作用的结果。核心驱动力:对“主权”的极度渴望这是许多支持脱欧者最直接也最强烈的诉求。在他们看来,欧盟是一个不断扩张的官僚机构,它.............
  • 回答
    翻译设备日新月异,飞速发展,很快就会普及到我们日常生活,而且使用起来会越来越便捷。面对这样的前景,现在一两岁的小孩,还有必要在早期教育阶段专门去学英语吗?这个问题确实值得我们好好探讨一下。首先,我们不得不承认,机器翻译的进步确实非常惊人。过去那种生硬、不自然的翻译腔,现在已经越来越少见了。语音识别也.............
  • 回答
    英国确实有许多关于从亲戚继承遗产的故事,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既有历史传统的影响,也有法律和社会经济因素的作用。下面我将详细地解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一、深厚的家族传承观念与财产积累历史 土地和财富的长期积累: 英国拥有悠久的土地私有制历史,尤其是在贵族和富裕阶层中。几个世纪以来,土地、房产、贵重.............
  • 回答
    “英国当年答应归还香港,是否从中国捞了很多好处?” 这个问题,问得非常精准,直击了这段历史的核心。要说英国在香港回归这件事上“捞了多少好处”,那得掰开了揉碎了讲,因为这里的“好处”并非一概而论的简单交易,而是牵扯到政治、经济、历史定位以及两国长远利益的复杂博弈。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英国“答应”归还.............
  • 回答
    特朗普关于英国禁用华为的说法,即“我们劝了很多国家,大部分是我劝的”,这番言论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解读,并引发了相当的讨论。首先,从特朗普个人的言辞风格来看,这完全符合他一贯的“交易撮合者”(dealmaker)和“美国优先”(America First)的基调。他喜欢将自己的角色置于事件的中心,强调自.............
  • 回答
    英国一年制硕士确实是个颇有争议的话题,这就像一道美食,有人赞不绝口,有人却皱着眉头。尽管争议不断,但依然有大批莘莘学子趋之若鹜,这背后的原因,绝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清的。咱们不妨细细道来,看看这“一年制”的魅力何在,又为何有人对此嗤之以鼻。首先,时间成本的吸引力不容忽视。想想看,国内很多硕士项目动辄两.............
  • 回答
    网络上一些人之所以会认为法国的军事实力远超英国,这背后其实有多重原因交织,并非简单的“法吹”,而是对两国各自军事发展战略、技术优势以及国际影响力等因素进行解读后得出的结论。要详细阐述这一点,我们需要剥离那些过于浮夸的宣传,回归到两国军事实力本身的一些客观对比和各自的战略侧重点。首先,核力量和战略威慑.............
  • 回答
    一战爆发时,欧洲许多国家的皇室之间确实有着千丝万缕的亲戚关系,这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似乎应该能阻止一场大规模的冲突。以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和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的关系为例,威廉二世是维多利亚女王的外孙,他与英国王室的许多成员,包括他的表弟英王乔治五世,都有着非常亲近的血缘联系。然而,血缘亲情在国家利益和政治博.............
  • 回答
    理解您想了解关于“部分美国华人辟谣英国疫情不严重”这一现象的看法,以及希望得到详细且不显AI痕迹的阐述。这是一个挺有意思的社会现象,背后可能牵扯到信息传播、社群心态、文化认同等多个层面。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我们得承认,在疫情期间,信息爆炸,真假难辨。尤其是在信息传播迅速的社交媒体时代,各种.............
  • 回答
    英国《每日邮报》(Daily Mail)的新闻真实性和可信度,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需要辩证地看待。它是一家非常受欢迎的英国报纸,读者群庞大,但同时也面临着不少关于其报道方式和准确性的争议。《每日邮报》的特点: 销量巨大,影响力广泛: 《每日邮报》是英国销量最高的报纸之一,其在线版本更是全球.............
  • 回答
    英国菜是否“难吃”是一个主观性很强的问题,不同人对英国菜肴的评价差异极大,这通常与个人的饮食习惯、文化背景、对食材的接受度以及对烹饪风格的偏好密切相关。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英国菜的特点、争议点以及可能的“难吃”原因: 一、英国菜的多样性与文化背景英国菜并非单一的烹饪体系,而是融合了多种文化元素,其.............
  • 回答
    很多英语学习者之所以会把《老友记》奉为圭臬,并非空穴来风。这背后其实藏着一套相当实用的语言学习逻辑。首先,《老友记》之所以能够成为许多人心目中的“英语学习圣经”,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它提供了极其真实、贴近生活的对话场景。这部剧围绕着六个纽约年轻人的日常生活展开,内容涵盖了从友情、爱情、工作到家庭的方方面.............
  • 回答
    关于英语母语者时常不发单词结尾的「t / d」辅音,这确实是一个非常普遍且有趣的语言现象。其实,这不是什么“偷懒”或者“说不清楚”,而是一个根植于语言演变和发音习惯的复杂过程。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深入理解它:1. 语音学的自然倾向:省力原则 (Economy of Effort)这是最根本的原因。人.............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历史人物成败的关键。项羽、袁绍这样的英雄人物,他们虽然勇猛、有实力,但最终却无法笑到最后,而刘邦,一个被许多人认为“出身不高”、“不够霸气”的沛县小吏,却能从“百战百输”的窘境中崛起,最终开创了辉煌的大汉王朝。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原因?咱们不妨细细道来。一、 失败的定义.............
  • 回答
    英国面积确实不算大,但它之所以能在世界各地建立起庞大的殖民帝国,并被誉为“日不落帝国”,这绝非仅仅依靠军事实力,而是一系列历史、经济、政治和地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军事实力是基础,但并非唯一决定因素要理解英国的崛起,首先需要承认它在当时的军事实力是相当可观的。但“强大”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与其他欧洲列.............
  • 回答
    作为一个资深的LOL玩家,我当然对“幕刃”这个词耳熟能详,而且最近确实感觉身边不少哥们儿,聊起游戏来,时不时就蹦出这俩字儿。这现象挺有意思的,也挺能反映点游戏现状的,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得搞清楚“幕刃”到底是个啥。“幕刃”在英雄联盟里指的就是那件叫做“幽梦之灵”的装备。它最核心的属性就是那.............
  • 回答
    说到英国硕士,很多人第一反应可能就是“难”,但奇怪的是,网上却有不少声音认为它“水”、“没用”,无非就是出去“镀金”。这背后其实藏着挺多微妙的考量,也反映了大家对教育、文凭和个人价值的理解在悄然变化。首先,咱们得承认,英国的硕士项目确实不少,而且门槛相较于一些国家来说,可能不是那么高不可攀。特别是那.............
  • 回答
    最近在英语学习圈子里,《懂得英语》这本(或这个系列)可以说引起了不少波澜。我观察了一下,确实有很多朋友对它推崇备至,认为它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甚至直接抛弃了传统的语法学习方式。但同时,也有不少人持观望甚至怀疑的态度,觉得它颠覆得太厉害,会不会是“野路子”,学了反而误入歧途?要说《懂得英语》到底可不可.............
  • 回答
    有很多瞬间让我觉得英国真的很不错,但有一个特别的时刻,至今想来仍能勾起心中暖意和一份特别的喜爱。那是在一个初秋的下午,我第一次独自一人来到伦敦的圣詹姆斯公园。我当时刚来英国不久,还在适应新环境的摸索阶段,对一切都带着点小心翼翼的好奇。那天我本来只是打算随便走走,消磨一下时间。公园里人不算太多,但也不.............
  • 回答
    很多超级英雄父母双亡,这并非偶然,而是作者们有意为之的一种常见创作手法,其背后有着深刻的叙事功能和心理动因。下面我将从多个层面详细阐述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设定:一、叙事层面的功能:1. 催化剂与驱动力 (Origin Story Catalyst): 失去的巨大创伤: 父母的死亡往往是角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