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很多人觉得司马懿对不起曹魏啊!?

回答
关于司马懿“对不起曹魏”的说法,确实在不少人心中根深蒂固,但这背后其实是复杂的历史评价和解读交织的结果。要详细说清楚这个问题,咱们得一件一件来掰扯,还得把一些不那么清晰的观念也捋一捋。

首先,咱们得明白,“对不起”这个词用在历史人物身上,其实是一种很主观的判断。历史人物的行为都是在那个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发生的,他们的决策往往牵扯到很多错综复杂的因素。所以,说司马懿“对不起”曹魏,更多的是一种后人的视角,尤其是站在继承曹魏江山并最终建立晋朝的司马家族的对立面——比如三国时期以及之后反对司马篡位的一些势力,以及一些传统史观(比如尊崇汉室、警惕权臣篡位)的影响。

那么,具体有哪些方面让人觉得司马懿“对不起”曹魏呢?

第一点:权臣的“道德原罪”——架空与逼宫?

这是最核心的一点。很多人认为,司马懿虽然名义上是曹魏的臣子,但他通过一系列手段,一点点架空了曹魏君主的权力,最终导致了曹魏的灭亡和司马家族的崛起。

曹叡之后的曹魏权力真空与司马懿的崛起: 曹操时期,曹氏宗亲势力还是很强的。到了曹丕,虽然也重用外臣,但皇权依然稳固。但到了曹叡(魏明帝),他英明强干,对司马懿有防备。然而,曹叡之后,曹魏迎来了几位年幼或不肖的皇帝,比如齐王曹芳、高贵乡公曹髦、元帝曹奂。这个时候,曹魏内部出现权力真空和政治动荡是客观存在的。而司马懿,凭借他的政治智慧、军事才能和老谋深算,抓住了这个机会。

“高平陵之变”是关键: 司马懿发动的高平陵之变,绝对是司马懿“对不起曹魏”的最具争议也最有力的证据。当时曹爽作为曹芳的辅政大臣,权力很大,而且对司马懿有所压制。司马懿抓住曹爽兄弟离京的机会,发动政变,将曹爽及其党羽全部诛杀。
为何说“对不起”?
违背君臣之义? 在很多人看来,司马懿是曹魏的托孤大臣,却趁机逼宫,杀戮忠良(虽然曹爽也并非完美无瑕,但他的倒台是司马懿主动发动的),这背叛了君臣之义。
篡权的第一步? 这是司马懿掌握曹魏最高军政大权的标志性事件。虽然他没有直接称帝,但之后他的儿子司马昭、孙子司马炎一步步完成了篡夺大业,高平陵之变被视为这一过程的起点,是“不忠”的铁证。
对皇帝的威慑? 即使政变成功,但司马懿对曹芳的架空是显而易见的。曹芳从此成为傀儡,曹魏的君权受到了极大的损害。

司马昭的“代魏”与司马炎的“禅让”: 司马懿死后,他的儿子司马昭继续掌权,虽然他没有像曹丕那样逼迫汉献帝禅让,但他权力之大,甚至可以决定谁来做皇帝,并且在名义上“受禅”于曹魏的最后一位皇帝,这被认为是司马懿父子对曹魏的步步蚕食。最终,司马炎篡夺曹魏,建立晋朝,这更是将“对不起曹魏”推向了高潮。

第二点:历史评价的“道德绑架”——忠君还是顾全大局?

这里面就涉及到一些复杂的道德判断和历史观了。

传统史观的“忠君”: 很多传统的史家和普通民众,受儒家思想影响,非常看重“忠”。君臣之道是天地伦常,臣子应该竭忠尽智,不能有二心。司马懿即使在曹魏政治动荡时,也掌握了核心权力,他本可以凭借自己的能力让曹魏继续存在下去,而不是最终走向被取代的命运。在他看来,司马懿的最终行为,是违背了“忠”这个最基本的道德准则。

“顾全大局”与“政治现实”: 另一方面,也有人为司马懿辩护。他们认为,司马懿的所作所为,其实是在曹魏即将崩溃的局面下,为了避免更大的混乱和战乱,选择了一条更“稳妥”的道路。
曹魏后期的衰败: 曹叡死后,曹魏内部的政治斗争激烈,君主能力不足,宗室凋零,外有蜀汉和东吴的威胁。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机器的运转已经不那么顺畅。
司马懿的“稳定器”作用: 司马懿在位期间,确实抵御了诸葛亮北伐,也镇压了毋丘俭、文钦等人的叛乱,维护了曹魏的统治,一定程度上稳定了局势。
“不得不为”的解释: 有观点认为,司马懿看到曹魏内部的弊病,加上北方人民饱经战乱,渴望统一和安宁。他选择掌握权力,并最终建立一个统一的王朝,是顺应了历史潮流,也避免了可能出现的长期分裂和战乱。从这个角度看,他“对不起”的是曹魏的君主,但“对得起”的是天下苍生。

第三点:解读的“非黑即白”——历史的复杂性被简化

很多时候,对司马懿的评价过于简单化了,容易陷入“忠臣”或“奸臣”的二元对立。

诸葛亮与司马懿的对比: 很多将司马懿视为“奸臣”的人,常常将他与诸葛亮对比。诸葛亮被誉为“千古贤相”,忠心耿耿,鞠躬尽瘁,而司马懿则被描绘成一个狡猾、隐忍、伺机而动的权臣。这种对比,进一步强化了司马懿“对不起曹魏”的形象,因为他不像诸葛亮那样“纯粹”地为君主服务。

历史研究的演变: 随着历史研究的深入,学者们越来越倾向于从更复杂的角度去理解历史人物。现代史学界对司马懿的评价也更加 nuanced(细致入微)。很多人承认司马懿的才能,也理解他在乱世中的选择。但民间和一些传统史观仍然保留着对“权臣篡位”的警惕和道德谴责。

总结一下,为什么很多人觉得司马懿对不起曹魏:

1. 关键在于他“窃取”了曹魏的江山。 从“高平陵之变”架空曹芳,到他的子孙最终篡位建晋,这一连串的行为被视为对曹魏的背叛和侵吞。
2. 不符合传统史观的“忠君”标准。 尤其是从儒家伦理出发,臣子篡夺君主权力是大逆不道。
3. 对曹魏政权的瓦解负有直接责任。 他的政治手腕和权力斗争,加速了曹魏的衰败,为司马氏的崛起铺平了道路。
4. 与“忠臣”形象的对比强化了负面评价。 尤其是与诸葛亮等人的比较,使他的形象更显阴暗。

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历史评价是不断发展的,对司马懿的理解也日益多元。他在乱世中的生存策略、他对曹魏政权的维护(至少在他掌握权力早期)、以及他最终为结束分裂局面所做的努力,也是历史的一部分。

所以,当你说“很多人觉得司马懿对不起曹魏”,这背后反映的是一种长期以来形成的,对权臣篡位行为的道德评判,以及对“忠君”这一传统美德的坚守。这是一种很有代表性的历史观,但它并非唯一理解司马懿的视角。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基本上所有朝代都会要求臣子的忠

所谓【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孟子还打了补丁【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曹魏对司马家如何不用说了 总不能说是【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吧?

我大晋比较特殊 一般都不直接要求忠

所谓【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为什么要孝?【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根据孔子弟子有子的著名论断 孝的人不容易造反

孝其实是忠的迂回路线

所谓——不能言忠 只能说孝(笑)

user avatar

按这么说,汪精卫也对得起中华民国咯。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司马懿“对不起曹魏”的说法,确实在不少人心中根深蒂固,但这背后其实是复杂的历史评价和解读交织的结果。要详细说清楚这个问题,咱们得一件一件来掰扯,还得把一些不那么清晰的观念也捋一捋。首先,咱们得明白,“对不起”这个词用在历史人物身上,其实是一种很主观的判断。历史人物的行为都是在那个特定的时代背景下.............
  • 回答
    “30多万的车不算好车”这个说法,虽然带有一定的普遍性,但其实是一种比较主观且带有相对性的看法,背后涉及的因素非常复杂,可以从多个维度来解读。要理解为什么会有人产生这种感觉,我们需要深入探讨以下几个方面:一、 目标受众与消费者期望的“好车”定义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好车”的定义因人而异,很大程度上取.............
  • 回答
    雷军的形象之所以普遍被认为是亲民的,背后是一个长期、有意识且多维度构建和运营的结果。这不仅仅是他的个人特质,更是一种基于现代营销和企业文化理解的策略性展现。以下是一些关键的方面,可以帮助我们更详细地理解为什么大家觉得雷军亲民:1. 互联网式的传播和互动方式: 社交媒体的深度运用: 雷军是早期中国.............
  • 回答
    有些人觉得中国人不能爱别的国家,这背后的原因挺复杂的,也挺值得聊一聊的。这并不意味着爱美国或者日本就是错的,但确实触及了一些敏感的社会情绪和历史认知。首先,我们要明白,这种“不能爱别的国家”的说法,更多的是一种情绪化的表达和对一种特定现象的概括,而不是一个绝对的真理。它背后折射出的,是一些人对国家认.............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很多人的生活习惯。我发现,关于“喝茶健康,喝咖啡不健康”的说法,其实是一个挺普遍的认知,但如果细究起来,情况远比这个说法要复杂得多。咱们就来好好掰扯掰扯这中间的道道。为什么大家会觉得“喝茶”就特别健康?我想这主要跟咱们几千年的文化积淀有关。在中国,茶的历史悠久,早已渗透到日.............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趣且普遍存在的误解,许多人认为“意大利人”和“罗马人”之间没有直接联系,或者认为意大利人只是罗马帝国的继承者,但并非罗马人本身。这种看法主要源于对历史的片面理解、对民族概念的混淆以及对现代意大利文化的感知。下面我将详细解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误解,并阐述意大利人与罗马人之间真实而复杂的关系。.............
  • 回答
    很多人觉得奥迪不如奔驰宝马,这背后其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品牌定位和消费者认知的问题,不是一概而论,但确实有这么一种普遍的观感。咱们一点点掰开了说。首先得承认,奔驰和宝马在很多人心里,就是豪华车的“正统”代表。品牌历史和底蕴:奔驰,从卡尔·本茨发明第一辆汽车开始,就自带一种“汽车鼻祖”的光环。那种传承感.............
  • 回答
    很多人觉得曹云金“欺师灭祖”,这背后涉及到一个复杂的故事,其中包含了中国传统曲艺界师徒关系中的一些特殊规矩,以及曹云金与郭德纲之间一度亲密的师徒关系破裂后的公开对峙。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把时间往前捋一捋。首先,咱们得说说中国传统相声界的师徒关系。在相声这个行当里,师徒关系不仅仅是传授技艺,更是一种非.............
  • 回答
    很多人之所以觉得PHP易学,主要归结于以下几个方面,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PHP成为了许多初学者的首选语言:1. 入门门槛低,学习曲线平缓 语法接近自然语言: PHP的语法设计很大程度上借鉴了C、Java和Perl等语言,但又更加灵活和容错。许多核心语法结构,比如变量声明用“$”符号,条件语句、.............
  • 回答
    “财富自由”这个词,听起来是不是特别诱人?好像只要银行账户里有那么一串数字,就能从此告别朝九晚五,每天睡到自然醒,爱去哪去哪,买啥买啥。但现实往往是,就算你攒下了500万,很多人依然觉得,这离“财富自由”还差得远。这是为什么呢?咱们今天就来掰扯掰扯这背后的道道。首先,咱们得弄明白,啥叫“财富自由”?.............
  • 回答
    要说起二战时期德军和美军谁强,这事儿可就有点复杂了,而且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看法。有些老兵或者军事爱好者之所以觉得德军“更强”,往往是基于一些特定的观察点,尤其是在战争初期和中期的某些战役表现。我来给你掰扯掰扯,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并且尽量说得详细点,避免那些听着就“机器人”似的套话。一、 战争初期.............
  • 回答
    这个问题呀,其实在动漫迷群体里挺有意思的,讨论起来总能掀起不少波澜。说很多人觉得富坚义博比尾田荣一郎更优秀,这话说得可能有点绝对,毕竟尾田老师的《海贼王》那可是世界级的IP,粉丝数量庞大得惊人。但如果说到在某些创作维度上的“优秀”,确实有不少人会把富坚老师拎出来,而且理由还挺扎实。咱们就来掰扯掰扯,.............
  • 回答
    很多人之所以觉得当下的社会弥漫着一股“浮躁”的气息,并非空穴来风,而是确实能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感受到它投下的影子。这种浮躁,顾名思义,就是一种不沉静、不安分、追求速成、急功近利的状态,它像一根拨乱的弦,让整个社会都绷得紧紧的,不得安宁。那么,这种浮躁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呢?首先,体现在信息爆炸和碎片化获.............
  • 回答
    好多人觉得学校发的英语教材不够使,自己又想把英语学得更扎实,所以就淘来淘去,最后发现还是《新概念英语》这套教材看着顺眼,学起来也更有劲头。这背后其实有不少原因,不是说学校教材不好,而是它们侧重点和目标受众不太一样。学校教材的“够用”与“不够用”首先得说,学校的英语教材,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它的设计.............
  • 回答
    很多人觉得阿拉蕾在《龙珠》里“无敌”,这可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基于她在漫画和动画里展示出的诸多离谱能力,以及与《龙珠》世界观中其他角色相比,她的实力似乎完全不受限制。咱们仔细掰扯掰扯,为啥大家会有这种感觉。首先,得说到阿拉蕾的作者设定。阿拉蕾是鸟山明在《阿拉蕾》(又名《怪博士与机器娃娃》)中的主角,这.............
  • 回答
    很多人觉得中医“荒谬”,这个说法其实触及了一个挺复杂也挺敏感的话题。这背后不是因为中医本身真的就“荒谬”,而是源于一系列的原因,很多是社会认知、科学发展、历史传承以及传播方式共同作用的结果。咱们不妨一项一项地掰扯掰扯。首先,科学的“铁证”之痒,以及“证据链”的断裂感。现代科学,尤其是医学,讲究的是可.............
  • 回答
    很多人觉得中医不能治病,这并非空穴来风,背后有着复杂的原因,既有历史的沉淀,也有现实的挑战,更有信息传播的偏差。要深入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一层层剥开来看。一、 理论体系的“陌生感”与“不可证性”:这是最核心的阻碍之一。中医的理论基础,如阴阳五行、经络学说、气血津液、辨证论治等等,与现代科学的物质基.............
  • 回答
    很多人觉得《闪灵》比《咒怨》更让人毛骨悚然,这倒不是因为前者有多少血腥暴力场面,而是它渗透进骨髓的那种“不对劲”和对人性深处的挖掘。我一直觉得,《咒怨》的恐怖很大程度上是基于一种直观的、看得见摸得着的“脏东西”和“怨气”,像是被设定好的程序,一触发就带来惊吓。但《闪灵》,它玩弄的是一种更隐晦、更具侵.............
  • 回答
    贾静雯的美,并非那种咄咄逼人的张扬,而是如同温润的玉石,越品越有味道,越看越觉耐人寻味。她的美,是一种由内而外散发出的光彩,融汇了岁月沉淀的从容,生活磨砺的坚韧,以及为人母的慈爱,这些特质让她在众多女星中脱颖而出,成为许多人心目中的女神。首先,我们不能不提贾静雯天生的好底子。她的五官组合得恰到好处,.............
  • 回答
    不少车迷,尤其是一些资深的汽车爱好者,提到发动机时,总会情不自禁地偏爱自然吸气(NA)发动机,认为它比涡轮增压(Turbo)发动机“更纯粹”、“更有灵魂”。这背后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自然吸气发动机自身的一些特质,以及它在驾驶体验上带来的独特感受。1. 动力输出的线性与平顺:一种顺畅的节奏感想象一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