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孙杨临时更换翻译人员,突然进入法庭发言席,搞懵主审法官和己方律师的行为?

回答
这件事确实挺让人意外的,孙杨在国际仲裁法庭上临时更换翻译,还自己冲到发言席上说了一大通话,把主审法官和自己律师都给搞蒙了。这事儿吧,从几个角度来看,都挺有意思的。

首先,咱们得说说这个“临时更换翻译”。一般来说,在这么正式、而且语言是关键的场合,翻译是整个流程里非常重要的一环。孙杨作为当事人,他肯定有权利对自己的翻译提出疑虑或者要求更换。但是,这种更换通常会在庭审开始前或者休庭期间进行沟通和确认,而不是在关键时刻突然来这么一下。你可以想象一下,法官和律师都在按部就班地进行着程序,突然有人说“我不认识这个人了,换一个”,这本身就会打断节奏,造成信息传递上的障碍。

再者,孙杨自己冲到发言席上发言,这个就更出人意料了。在国际仲裁庭,发言是有严格的流程和规则的。通常是谁发言、什么时候发言,都应该经过律师的安排和确认,通过正式的程序来申请。孙杨这么做,完全是打破了这些惯例。你可以把他想象成一个在课堂上,老师还没提问,学生突然跑到讲台上去讲了一大堆话,而且讲的还不是大家都能理解的话。这时候,主审法官肯定会懵,因为他不知道这是什么情况,也不知道该如何回应。他的职责是主持庭审,保证程序的公正和有序,这种突发状况让他很难继续按照预设的轨道进行。

而己方律师被搞懵,这也很正常。律师是孙杨的代理人,他们的职责是为孙杨提供法律上的辩护,并且与法庭进行沟通。他们会事先和当事人沟通好策略,排练发言内容,确保一切顺利。孙杨突然的举动,就等于是在律师的准备工作之外,自己“加戏”了。律师们可能根本没预料到他会有这样的发言,甚至他们自己也未必完全理解孙杨当时说的内容(尤其是如果翻译沟通不畅的话)。所以,他们当然会手足无措,不知道该如何接招,是继续听着?还是赶紧制止?还是赶紧解释?这些都是他们需要现场判断的问题,而孙杨的这个举动让他们措手不及。

从孙杨的角度来说,他这样做可能出于几种考虑。一种是觉得自己有重要的、非说不可的信息要传达,而且他认为现有翻译或者律师的沟通方式不能完全表达他的意思。他可能感到很委屈,很急切,想直接向法官倾诉。另一种可能是,他可能对整个审判过程和流程存在误解,以为可以像国内的一些场合一样,直接表达自己的想法。再有一种可能性,就是他可能是在一种情绪非常激动的情况下做出的举动。

但无论哪种原因,这种行为在法律程序上是非常不妥当的,甚至可能会适得其反。因为它在法官和对方律师那里,很容易被解读为不尊重程序、不配合调查,甚至是一种“耍小聪明”的行为。在需要冷静、理智和严谨的法律场合,这种情绪化的、打乱规则的行为,往往会削弱自身的辩护效果,并可能给法官留下负面印象。

总的来说,孙杨的这个行为虽然可能是出于某种个人动机,但在法律仲裁这种高度规范化的场合,无疑是一个非常不成熟、非常规、而且极具争议的举动。它不仅让法官和己方律师陷入尴尬,也可能对他的案件本身带来不利影响。这件事也从侧面反映出,在国际场合进行法律辩护,不仅仅是中文能力或者专业知识的问题,更需要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文化、程序规则有深刻的理解和适应能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有很多网友看了视频片段里面翻译人员的翻译,觉得她翻译水平确实不行。事实上这位女士翻译得已经很好了。不说她连续10小时(临时)承担翻译工作这茬儿,光是孙杨母子在法庭上的发言就够难为人家的了。可以搜几个公证会的视频看看他们的发言:

在上面这个视频里,孙母一直没有正面回答控方律师的问题,而是一直打太极般地要求“详细描述一遍当时的过程”,可以看出控方律师后面基本失去了耐心。我大致描述一下这个视频里孙母打太极的过程。

控方律师:你在证词里提到,药检人员刚开始同意孙杨独自去卫生间,是这样吗?

孙母:嗯,是的,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啰嗦一通)

控方律师:那不是我的问题(重复了一遍问题)

孙母:因为这个问题非常重要,所以我想把事情经过描述一遍。

控方律师:你的律师后面会给你机会描述。

控方律师:…的时候,你跑去阻止孙杨了,对吗?

孙母:我觉得这个问题非常重要,所以我想请大家允许我描述一遍。

控方律师:我只有非常有限的时间(15min),所以你可以等你方律师问你的时候再描述。

控方律师:你后面提出了报警对吗?

孙母:因为这个问题…所以我要当着大家的面讲清楚。(生气的表情)

控方律师:(已经失去耐心了)你在第33段提到报警是吗?

孙母:这个问题又和刚才我要说的有关系,所以我要花几分钟描述一遍。(非常生气)

控方律师:我说过了,你儿子的律师会给你机会描述。你回答是或不是就行了。

孙母:是的,但是…(又啰嗦一通)

控方律师:(直接打断)你提到药检人员提出要把血样带走,是吗?

孙母:她要把外包装带走。

控方律师:你证词说的是血样,是吗?

孙母:是的,但是巴震说不行呀,…(又要开始讲)

控方律师:(再次打断)你说巴震医生强烈反对药检人员把血样带走,是吗?

孙母:是的。

控方律师:那是韩兆岐对巴震下达的命令,是吗?

孙母:是的,巴震用我的电话…

……

后面不翻译了,想欣赏的可以点进上面的链接看看(用电脑可看)。可以看到孙母在庭审上的表现已经不仅仅是不专业了,而是蛮不讲理,藐视法庭。并且在庭审前也没有做过多少准备,对法庭的流程很不了解,发言极其口语化,甚至没有逻辑可言,可真的是难为翻译了。

————

有兴趣的还可以看下孙杨的总结陈词,也就是问题里视频的完整版(在bilibili.com/video/av92),表现非常无礼,可以说是寥寥数语就把整个法庭得罪了一遍。

user avatar

这事打个不恰当的比方:

你带着一个陌生人进了公司,让原来做义工的前台妹子打包走人,让出自己的位置。然后HR来问:这是谁啊?入职流程走了吗?你说他是独立前台师,现在的前台能力不足。
HR问你老板,这事情是谁指使的?你老板一脸懵逼:我不知道,求给我点时间处理一下(炒你鱿鱼)。

做过几年翻译的人出来说几句:

1.翻译和英文流利,是两件事

别以为平时和外国人说话时挺6的,就可以做专职翻译。这位Ying Cui女士,大概率不是专职翻译。但锅不在她身上,她是来临时顶锅的,孙杨团队的翻译也是因为能力不佳,被替换掉了。

2.缺乏事前沟通,就不可能做好翻译

厉害的翻译,绝不可能是现场张口就来的那种。而是事前已经和主讲人把内容都核对过了——你讲啥我都知道,而且你的讲稿我可能已经提前翻译好了。

因为一句话从讲者嘴里出来,别说翻译成另一种语言,就算正确理解讲者的意思,都是有风险的。一个断句位置的不同,一个重音位置的不同,都有可能带来歧义。

3.翻译是一个脑力+体力活

当年20多岁的我,翻译极限是4-5个小时,超过这个时间,我大脑就不工作了。

我的感觉就是「你说的每一词我都懂,但是组成句子我就翻译不出来了」。

对于要求最高的同传翻译来说,他们正常的工作时间是20分钟。超过这个时间,效率就会雪崩。

这已经是尾声陈词阶段,Ying Cui女士翻译了多久我不知道,但绝对是严重的消耗。

我不知道孙杨团队有没有感谢过她,还是觉得她的翻译不够声情并茂。

4.对于翻译,孙杨似乎缺乏同理心

Ying Cui女士临时接锅,很认真的拿了纸张上来,一边记录一边给你做翻译。

我不知道孙杨有没有感谢过她,但最起码,孙杨应该知道这种临时上阵的翻译 ,没有和你事前通过气,怎么可能完美翻译你的话?

孙杨要做的是尽量讲慢一点,尽量用短句,给Ying Cui翻译的时间。

临场「叫服务员式」式的换翻译行为,对Ying Cui女士也就扔了一句:「我换个翻译。」

过分。

而且是在最终陈词结案的时候,你要是觉得不合适,你早点申请1分钟休息,把人给换了。等到最后结案,还讲了好一阵子的时候换人……

挺无语的。

当然可能对于Ying Cui来说,也是一种解脱。

Ying Cui女士的修养很好,第一时间还要提供纸笔给新来的这位……

5.Totally Inappropriate

在孙杨的换人行为发生后,有旁人嘟囔了一句「totally inappropriate」,翻译过来,软一点叫做「很不恰当的行为」,翻译得狠一点「乱来」。

在整个听证会期间强调程序正义的孙杨团队,在结案之前狠狠打脸,从旁听席拖一个独立翻译过来算啥呢?

申请过吗?和谁商量过吗?

而且Ying Cui女士还在翻译过程中,你不能申请一分钟休息,然后先和律师商量一下吗?

6.孙杨的团队很无能

孙杨在得知被禁赛8年后,表示震惊、意外……

我当时的第一反应是,如果你现场在那里,全程听下来,还能震惊意外,那你这个团队是很有问题的,不但能力上差,大概率还欺瞒了孙杨。

从事实上看,孙杨的团队完全没有项目管理的能力,连起码的内部透明都无法保证。

  • 律师不知道孙杨要换翻译;
  • 孙杨不知道自己请来的翻译完全干不了活;
  • 临时换人,不知道任何申请流程……

各位上班族在公司里上一个新项目,起码也要报备相关团队吧;

招个新人,也要知会团队同事吧。

从律师愤怒的表情来看,孙杨想啥来啥的事情,大概不是第一次了。

  • 不会挑翻译公司;
  • 和律师不沟通;
  • 不尊重,也不试图了解规则

听下来,这场的听证会主席并不是那种故意要刁难中国运动员的白人。而是真心想把整个听证会顺利推进下去的那种。

但这破事一出,主席那一脸「活久见」的表情,值得孙杨团队细品。

我很想给孙杨辩护一句,他可能真的不是肆意妄为。他可能真的是啥都不知道。

捉急

照这种路数下去,以后转型的路也很艰难啊。


有小伙伴说我一个人力资源话题回答者,当年怎么做过翻译?

话说,关于我做过翻译的事情,我写过好些回答呢:

user avatar

梳理事实如下:

在最后陈述过程中,孙杨觉得翻译Ying Cui女士不够好,直接招手从后面旁听席叫来一位男子。然后法庭惊诧,所有人都懵了,这人谁啊?主席发出疑问: What is happening now? Who is the guy? Who is the person? Who is heeere?【满脸惊诧】

插几句:有批评说翻译Ying Cui女士不够好,所以要换人。这是听证会最后!她已经工作了10个小时!我听10个小时都快疯了。别™站着说话不腰疼。

而且,无论翻译好坏,在征得法庭同意前,你也没资格擅自从旁听席叫人来替换。

主席语气开始非常严肃

然后孙杨方的外籍律师Ian Meakin也表示,他不知道这个翻译会出现:

然后,Meakin直接走向临时翻译,手指着他(这是不太礼貌的行为)在说着什么。具体内容不得而知,但从动作可以看出,Meakin非常非常生气。


对于上述行为,CAS仲裁报告给出了官方吐槽:

翻译如下:

报告第358条指出:出乎意料的是,在孙杨被仲裁庭专家组邀请发表结案陈词的过程中,他从公众旁听席请了一位不知名的、未事先通知的人,与他一起入席,充当临时翻译。他似乎不认为有必要征求专家组的同意,或通过其他方式,表明他尊重他人的权威或既定程序。孙杨是世界级运动员,有着令人印象深刻的体育成就;然而,他不可以凌驾于法律和法律程序之上。这些规则适用于他,就像适用于所有运动员一样,他必须遵守这些规则。

另外,我想说,别拿适不适应国际规则说事儿!在中国也不行啊,哪怕没那么严肃的民事案子,你敢直接从旁听席拉个人过来?有些基层法官直接方言骂人了!


3月6日补充:

需要强调的是,翻译Ying Cui女士,并非WADA雇佣的翻译,而是WADA的Manager,在孙杨方请的律师不堪用情况下,临时救场

结合NYTSCMP等报道,CAS仲裁报告,以及其他一些资料,可以确认:救场担任翻译的Ying Cui女士,系WADA Manager,已为WADA工作了接近15年。

换句话说,她今天来,就不是给你做翻译的……只是因为孙杨方准备的翻译实在不靠谱,使得听证无法顺利进行;而Ying Cui女士同时掌握中、英文,在各方均同意的情况下,她临时救场

在CAS听证会后,孙杨团队的张起淮律师接受了“北京时间”旗下短视频平台“时间视频”的采访,张起淮是这么评价这位临时救场的非专职翻译的:“作为这么大的国际仲裁机构,请来这么业余的同传、翻译官,翻译队伍太差,很多事实没有讲完。”

而对于孙杨和专家证人裴洋在听证中的表现,张起淮称:幸好我们请的专家证人自己英语好,孙杨表述的语速、表达方式比较流畅,而且亲身经历,说的很好,要不然这个事实很难还原。

张律师是这么告诉媒体的。幸好庭审视频是公开的,我们可以自行判断。


再补充一下:

@曹小灵 在这个问题的回答中给出了Meakin律师对孙杨找来的临时翻译男子发火的内容和视频。可以看下:

只能说,律师赚的钱,真是受气的钱……

user avatar

老外根本用不着刻意黑孙杨,他们只要把视频完完整整放出来就够了。。。

user avatar

如果你觉得翻译不好,就去学好英语自己成为翻译,而不是一味的抱怨、要求换翻译。你怎样你的翻译便怎样。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