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了下小本本,看到有人阴阳怪气。
好的,就这里了。
敢问五常,谁敢把核武器技术卖给其他国家?
不敢就别说什么无国界,科学就是为了政治和国家利益服务的。
我想了一下,“科学有无国界”之争,是一个被翻出来故意挑起争论的伪命题。
其反面所谓的“科学有国界”或者“科学家有祖国”的提法实际上和科学知识和技术是否属于全人类这个层次半毛钱关系都没有,而是指科学家应该有意识地让自己的研究成果所产生的切实利益排他性地惠及特定国家人群(也即祖国),而这种提法在现代科研和知识产权体系下实际上是一句没有意义的屁话。
在现代科研体系中,大多数情况下,科学家的研究成果的知识产权并不完全属于科学家自己,而同时属于科研工作的支持方比如研究机构等。一个中国人,跑到美国去,拿着美国的钱占着美国的实验室,做出来的成果自然有协议规定是有多少比例属于个人的、多少比例是属于哪个研究所的。反过来,一个美国人跑到中国来做科研,拿了中国的钱,占着中国给的资源,自然做出来的成果有规定属于哪个单位。这往往是法律要求,是签在合同和协议里的。这也根本不是什么国界问题,这包括公与私、单位与单位、公司与公司、公立与产业界的各种界,是现代社会的运作基础,谁要违反就会受到法律制裁。
科学家做研究,有几个是完全自掏腰包?说白了就是拿钱干活的,有人出钱让科学家进行研究,谁出了钱出了资源,研究成果自然往往就会被规定优先惠及“东家”。无论是公立单位还是产业界都是如此,你要是觉着自己水平特别牛,就想奉献给哪个国家,你就去哪个国家干就完事儿。
和利益最相关的知识产权按照一开始的协定分完了,才谈得上个人的学术水平、经验、阅历这些相对不受限制的软性资产可以由个人按照主观愿望支配贡献给谁。
而即便上述这些个人可以带走或有权支配的软资产,“科学有国界”也应该由科技输出国去强调。做为过去近半个世纪始终受益于海外人才引进并依靠科技输入提升自己的发展中国家、“科学无国界”最大的受益国,嚷嚷“科学有国界”是有多想不开?头一次听说占便宜的到处嚷嚷“不能让人占便宜”。
科学确实无国界。
比如,西方可以抵制俄罗斯的猫,却不能抵制巴甫洛夫的狗。
证明科学确实是无国界的。
科学只在某些人需要的时候——可以是无国界的。
最新更新:简短版答案2022.1.1
什么是科学?
什么是有无国界?
不要以为这种问题不重要,如果双方定义不同,辩论时就是双方各说各的,无效交流。
以本答案和评论区我看到的为例,
科学:
第一种理解,只指理论层面(科学理论,科学假说等),这种理解结合下面第一种理解导出的是无国界,结合下面第三种理解导出的是有国界。
第二种理解,既指理论层面,又指实践应用层面(技术)。这种理解通常强调的是实践层面,所以结论是科学有国界。
有无国界:
第一种理解,科学和技术的普遍有效性,这种有效性和具体国家无关,所以无国界。
第二种理解,科学家的国籍,科学家为哪国效力,所以有国界。
第三种理解,不同国家的科学理论/技术产出能力有差异,所以有国界。
我的回答是,先统一定义再辩论。不过统一了以后,貌似没有正反双方了。
以下原答案:
本答案只是澄清很多人使用语词中的混乱,不回答问题。
你先告诉我什么是科学?
物理学的理论和公式,比如F=ma是不是科学?
高新技术是不是科学?
如果科学是指科学理论,那当然无国界,不会因为你在中国,英国人牛顿发现的牛顿定律就不起作用了,这叫科学无国界。
如果科学是指技术,那岂止有国界,同一国的不同企业之间都不可能互相分享技术,所以科学无国界是错的。
其实这是一个语言混淆的问题,根源在于中文语境中“科技”是一个坏词。想想英语里怎么表达的,科学就是science,技术就是technology,没有一个词叫做“科技”,只有一个短语“science and technology”。而中文语境中,我们老是说“科技”,这就把本来是两个差别巨大的东西杂揉成了一个东西,科学理论是科学理论,技术是技术。而且很多人也没注意到“科技”和“科学”的区别,以为这是一回事,我跟人数次讨论过这个问题,包括我爸,他们都有混淆。想要不混淆地讨论这个问题,正确的说法就应该像英语语境那样,科学和技术,不能把它简化成“科技”。
所以,当有一波人说:“科学无国界是对的”时,另一波人说:“科学无国界是错的”。这两波人所说的“科学无国界”是相同的意思么?如果是相同的意思,那么我们才能真正的开始讨论这个问题。
2021.2月28更新:(根据评论区中某些回复进行补充)
我说“科技”这个词是坏词,是指它被拿来辩论时容易让讨论“科学”变成讨论“科技”再变成“技术”,科技成为了科学=技术这个中间桥梁,如果科技这个词一开始就不存在的话,那么也不会有今天讨论时的混淆了。其实我这话有点太重了,其实只需要来一句:“你不能把科学=科技”就ok了。
我的澄清是基于我看到的关于这个问题的大众讨论,很多时候讨论过程是这样的:讨论主题是“科学是否有国界”,但是反方的论证,往往说的是科技不是科学(哪怕他用的是科学这个词,但还是在他的语境中,实际就是指科技),因为科技是科学技术的集合,泛指一切推动社会进步的知识力量,然后就顺理成章地把技术的例子作为反驳理由。
所以说为什么反方会出现这种语义混淆,第一个原因在于把科学=科技,第二个原因在于“科技”这个词的问题,它是一个名词,人们很容易把名词认为是一类相同的事物,比如“苹果”,即使存在着不同品种的差别,但这种差别也不大。但是看看“科技”这个词是这样么?
(很遗憾我没有新华词典)百度百科:社会上习惯于把科学和技术连在一起,统称为科学技术,简称科技。实际二者既有密切联系,又有重要区别。
正如我原文所讲的那样,“科技”不是一类差别不大的同类事物的集合,科学和技术差别太大了。正因为“科技”包含着两类差别巨大的事物,所以拿它讨论时,才容易出现问题。个人认为,“科技”只是一个简称,它不是一个词。
2021.3月3日更新:
看了其它答案,发现不仅在“科学-科技-技术”的理解上有混淆,还有些人对“无国界”指的是什么也有不同意见。
无国界的第一种理解:指理论层面的科学和实践层面的技术的有效性超越了国界。和第二种理解的区别是,该定义的讨论对象和研究主体(科学家/科研工作者)无关。
第二种理解:在承认第一种理解的基础上,把讨论对象从科学和技术转移到科学家/科研工作者本身,科学家/科研工作者应当自由地选择在哪个国家进行工作。(个人认为,第二种理解应当叫科学家无国界,如果有谁认同第二种理解,但他论证使用的词却是“科学无国界”,这是用词的错误)
问题的解还是我之前所说,先统一定义,如果不统一,那就是驴唇不对马嘴,双方都在自己话语体系中讲话,这样的讨论只是浪费时间没有任何意义和结果。我看了其它的很多答案,回答可真是五花八门啊。
2021.3月19日更新:
怎么定义一个概念是一个很麻烦的事,比如评论区有人不认同我对科学的理解。怎么定义“科学”那是另一个很大很麻烦的问题,我的建议就是不要去碰它,因为这是说不清楚的,多少牛逼的大佬用几十页几百页的长篇大论也得不出一个统一的让大家信服的定义。因此我本文的目的只在强调双方要在同一个明晰的定义的基础上辩论。
对于我把“科学”限定成科学理论,你可以不认同,我也只是为了更好地让大家辩论这个话题,仅限这个题目下的语境而已。
光刻机咋多少钱也买不到最新的?
之前几乎所有答案都低估了“科学无国界”这句话隐藏的含义。“科学”是一种纯粹近代的产物,更准确的说是某几个西欧国家在1500年之后逐步发展起来,并且扩散至全世界的玩意。近代科学的特点之一是相信个人可以运用自己的理性,运用头脑中的思想和双手制造的工具,理解甚至改变自然和世界。我估计前面这句话,哪怕不那么精准,也符合绝大多数人对于科学的一般认识。我估计绝大多数人还会承认这句话对于传统宗教的破坏力,并且认为“宗教”和“迷信”在“个人”、“理性”、“思想”面前不堪一击。但是如果我们再往前进一步,就会发现这种观念如果可以破坏“宗教”,就可以同等地破坏“民族”、“国家”等等概念。宗教在历史上经常成为一种隔绝思想、压制理性的牢笼,因此被视为科学的“敌人”;那么民族和国家在历史上同样频繁成为隔绝思想、压制理性的牢笼,民族和国家是科学的“敌人”吗?近代科学背后隐藏的是一副彻底的、普世性的宏大图景。在这幅普世性的图景中,人活在地球上、地球漂浮在无垠的宇宙中,没有什么别的东西可以阻隔在个人与个人之间、个人和自然之间。在这幅图景中找不到神、也看不到国境线。所以“科学无国界”远在不仅仅指同一条物理学规律同等地适用于两个国家,而是指在物理学规律面前,国家并没有立足之处。再夸张点说,在物理学规律面前,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当然,我并不是说所有人都要全盘接受“科学无国界”背后隐藏的全部含义,但是之前不少答案懵懵懂懂地说“科学无国界、技术有国界”的时候,肯定没有意识到前一句话的分量,也没有意识到前后两句话之间深刻的冲突。
说完玄虚和抽象的层面,我们再说点务实的东西。在现实世界中,“科学无国界”就是一句美丽的谎言。相反国境线(以及其他各种各样的障碍)实实在在地隔绝了科学的传播和发展。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所有人都不会相信墨西哥的科阿韦拉州和美国的得克萨斯州在相同程度上掌握科学;尽管科阿韦拉州和得克萨斯州之间只有一条国境线。更尖锐的例子之前已经有人提过了,李森科事件以一种极为直白的方式教育所有人,政治可以摆布科学研究、也可以扭曲自然规律。“科学无国界”不是天经地义的现实,而是一种极为脆弱也极难实现的理想。在历史上,只有某些特定的国家制度和国际制度才有可能接近这一目标。
最后留一个问题。如果大家相信数学和物理学是普世而无国界的,人类可以运用自己的理性研究自然,那么人类运用自己的理性研究哲学、政治学、历史学、社会学、经济学时又如何呢?
最近看到一个理论,本来觉得是“还能这么吹?”
但是在这个问题上居然似乎还有用。
我们知道自然科学,知道社会科学。
但还有一种科学叫做历史科学。
当然,我先不预设立场:
假设有两个命题,并且都可能为真。
命题①资本主义必将灭亡,社会主义必将胜利。
命题②资本主义是最终的社会形态,历史已经终结。
历史科学,就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在人类社会上长期作用的宏观规律。
而在资本主义的未来命运上,必然会主张①或②中的一个结果。
那么。这和科学无国界有什么关系?思维快的人可能已经知道我想说什么了。
如果你的历史科学主张命题①,即资本主义必然灭亡。那么实际上你就是在说,无产阶级取得权力、取得利益是顺应历史规律的,是必然的。
那么你就应该主张你的科学必定通过某种具体的现实的途径,为无产阶级谋求利益。
这种科学,就是科学社会主义。
你的历史科学如果主张这一点,那么你的科学就必然是无产阶级的科学。
相反,如果你的历史科学主张命题②。那么无论你是否主张社会改良,都会认为,消灭商业社会、消灭资产阶级是违背历史规律的。你的社会科学就倾向于维护资产阶级的秩序。
这种科学,也就是历史终结论。
你的科学如果主张这一点,那么就必定是资产阶级的科学。
我不说哪种是对的。
但是毫无疑问,历史的科学是具有阶级归属的,这种阶级归属不会被任何的理论价值之类的东西掩埋。历史科学必须回答这个问题,即一个历史阶段的未来的问题。
只要你回答了,阶级性也就确定下来了。
科学无国界?有阶级性的东西,怎么可能会无国界?
想起有些遗传学、逻辑学的学派,被定义为“资产阶级的”、“唯心主义的”。
要回答好这个问题,就要定义什么是科学。这个问题其实挺难的,现在依然在争论中。
但是就这个问题而言,其实题主想说的是技术。技术当然有国界了,不仅有国界,甚至企业之间都有界限。
太容易反驳了:要真是科学无国界,凭什么不让我们用Google Scholar?
气得叉腰!
这不是一个关于“科学”的问题,而是一个哲学问题。
因为问题中“科学”二字是可以任意替换的,比如艺术、文学、宗教、食品、资本等等。
近一二十年比较热门的是“网络无国界”。
事实上国家、民族、文明都是有藩篱的,其目的是为了保护利益。
使用无国界这样的说法,其目的是为了打破藩篱,突破藩篱所构筑的保护,以收获更多的利益。
当科学无国界有利,那么就不遗余力鼓吹之。
当科学有国界有利,那么就坚决反击科学无国界。
这是一种斗争手段,是一种哲学思辨的方法。
科学、宗教本来是背道而驰的东西,但是天主教传教士利玛窦就可以一边传教一边传播科学。
为什么要这么做?
因为这样可以获得更多的利益,让天主教在中国有一席之地,同时以宣传科学的方式加强东西方交流,加强欧洲和中国的贸易,有利于天主教国家的发展。
与科学密切相关的就是标准,而标准一旦确立,你就要为这个标准付出利益。怎么让处于科学弱势地位的国家接受这个标准?首要的当然是宣传科学无国界。
而抵制科学无国界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守护自己的利益。尽管这样做可能并不明智,但是在利益面前,科学往往并不重要。
中国就在这个问题上吃尽了苦头。科学先进的欧洲国家发现宣传科学无国界这一做法并不奏效的时候,就改用了枪炮,用武力打破中国构筑的防线。
好在科学可以学习进步,虽然中国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高昂的成本,总算是获得了成果,自身也开始掌握了一些最新的科学技术,逐步认识到科学是个好东西,在一些领域开始提倡科学无国界。
比如说5G科学标准,高铁科学标准,新冠疫苗等等,世界各国就应该奉行科学无国界的精神,认真学习,全盘接受。
反过来欧洲国家,包括美国,不也在高喊科学有国界,竭尽全力守护利益。
所以国界就是利益的边界,科学成为了打破边界的武器。
所以不要单纯地去看待科学,要搞清楚科学背后的含义,特别是军事科学、金融科学、信息传播科学。一定要奉行热忱学习科学的精神,绝不放过任何一个好东西,对于基础科学、前沿科学了如指掌。仔细辨别隐藏在科学背后的花招,让国界发挥作用。
因此要辩证地去看待这个问题,要用哲学的眼光去对待,要认真权衡利弊,既不盲目反对,也不盲目接受,要将利益、科学、国界统一认识,以有利于推动国家的发展。
国界是虚构的事物,可以被人们按照自己的意愿配置到任何东西上。这类虚构事物的功能是让人们产生共识以便合作:
如果对方辩友认为国界是真实存在而非虚构,证明国界可以被人们配置到脑袋上产生共识。
现实中,由于直接鼓吹“科学有国界”容易给外国封锁制造口实,人们通常会变个法子来配置,例如在承认科学无国界的同时声称“技术有国界”“科学家有祖国”“在哪里做科学、为谁做科学有国界”,或是声称“在某些国家做科学的待遇更好/环境更自由/仪器设备更完善乃至是世界仅有的”。这不影响我们理解“科学可以有国界”这个事实。
科学还可以有很多别的界限,例如付费墙[1]和语言壁垒。Sci-Hub可以帮助用户直接获取订阅式期刊上85%的已发表论文。对于某些主要数据库,例如爱思唯尔[2],超过97%的论文能在Sci-Hub的服务器上免费获取,你可以看看那里面有多少非英语国家的学者使用蹩脚英文艰难地阐述,讲了半天不如列几条数学式子清楚。
中国的科学:重复实验不能用来检验生命科学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其不能复现的实验结果具有科学可靠性;论文中大量出现对不同科学实验的结果使用相同的图片以及对科学实验得到的图片进行修改的现象属于“图片误用”,不影响论文的结果,行为不属于造假。
美国等国家的科学:重复实验可以用来检验一切实验科学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其不能复现的实验结果不具有科学可靠性;论文中大量出现对不同科学实验的结果使用相同的图片以及对科学实验得到的图片进行修改的现象影响论文的结果,行为属于造假。
此时,科学在中国与美国等国家之间表现出国界异性。
科学无国界,但是科学家有祖国。——巴斯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