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部分理科生对文科生的优越感从何而来? 第1页

     

user avatar   yao-dong-27 网友的相关建议: 
       冷哲:文科生为啥不如理科生?

在美国理科生从事的行业的收入高,更虐心的是即使理科生从事文科行业收入仍然比文科生高。


user avatar   corleonis 网友的相关建议: 
      

人人都认为自己有资格评价文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政治学。不仅仅是理科生。

这些人认为:

文学就是起点穿越文。

历史学也是起点穿越文。

哲学是起点神棍文。

经济学就是算算数。

政治学则是一盘大棋。

他们认为所谓的文科是不需要训练的,随便找些书来就可以当专家。


user avatar   phobos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叫做通吃碾压,理科生学不了文科的举手?

好,文科生学不了理科的举手!

自己点


user avatar   wu-mo-ran-23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说到底,是两类学科本身对外行的包容性和友好程度不同,造成了这种偏见。


理工类的学术是相对设限的,对外行不包容、不友好。对非理工科的大众而言,它天然竖起一道高峻的屏障,那便是充斥于著作中的大量公式、术语和定理,令文科生望而却步,从第一页便放弃了阅读。理工类的学术,对学生的学科背景十分强调,以此作为对话的基础、发言的前提,构成一道冷冰冰的门槛。基本上摒绝了外行将其作为谈资的可能性。


人文类的学术则不然,它是相对开放的,对外行乐于接纳。其一,从内容的载体来看,都是文字,有什么是理科生读不懂的呢。其二,从研究的对象来看,文学、历史、哲学、政治、社会……皆百姓日常接触之事,人人有体会、有观察、有思考,并非文科生秘不示人的私藏。其三,从入门的知识要求来看,人文类的学术固然有些名相繁复、体系森严,但在理科生眼里,此亦不过记诵之学,入门非难,自己稍事涉览,不久也能熟玩。其四,从成果的评价标准来看,人文类的文化成果很少有客观的、绝对的评价标准,它不能被“证明”,只能被“认可”。对许多人而言,在人文领域,优劣仁者见仁,争议无所不在,发言权是开放的。这给外行妄议提供了方便,似乎不用经过严谨的学术训练,无需具备专门的研究背景,照样可以雄辩滔滔地发表高论。谁都可以轻松地取供谈资、装饰口才。

一言以蔽之,人文类的学术,对外行是包容的、友好的。这种宽容和自由,难免令部分理科生看得轻易,认为人文学科不过如此。甚至部分文科生也自惭形秽,觉得平生所学,并非独得之秘、专擅之能,在理科生面前抬不起头来,进一步加剧了这种偏见。


但人文学科并非不设门槛,如果说理工类学科的门槛设在书本第一页的话,那么人文类学科的门槛是在书的最后一页。前者好比写着“闲人免进”的告示牌——关起门只许自己人阅读;后者好比印着“谢谢惠顾”的刮奖券——你前后都读完了,也未必许你登堂入室,甚至终其一生,都只是在门外徘徊。谁知道呢。


user avatar   inversioner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说你们文科生,说我们文科生嘛?

疑惑.jpg

(doge)


user avatar   fuckingperfect 网友的相关建议: 
      

50级的战士笑话20级的法师,是因为等级而非职业,20的战士笑话20级的法师,或许是因为就20级而言,战士占优,10级的战士笑话20级的法师,那他应该转职为逗逼


user avatar   shuo-shu-44-10 网友的相关建议: 
      

老年那一代理科教授眼里的文课教授:上面说苏联好,人人写文章夸苏联;过几年,上面又说苏联不好了,个个掉转头就痛批苏联(虽然跟你一样穷,但是你没骨头)中年那一代理科教授看文课教授:呵呵,你会的那些,给我两个钟头看一遍书,就都会讲了;我的书给你行吗?(虽然我比你穷,但我看不起你笨)青年那一代理科教授看文课教授:赚得到钱的专业混不进去才当的文课教授吧(现在我比你有钱了,看不起你穷)---- 不知道为啥,无论时代怎么变,理科生总能看不起文科生。


user avatar   yi-li-bi-ya-bu-bi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我朝在落后挨打了一百年后,痛定思痛疯狂宣传理工至上。

我朝从政前接受大学教育的3个86一个电机的,一个水利工程的,一个化工的。(当然由于现在的公务员考试制度及阶级固化,很快,理工领导就会被文科领导取代。)

我们在上小学时,一问长大想做什么。大多数小朋友是说(自然)科学家(我是奇葩,想当将军)。

虽然重理轻文的社会态度正在极速转变。但在比较贫穷的地方重理轻文依旧严重。(因为条件比较好的家庭才有资本学文科,学艺术。我两个学艺术的基友,一个父母都是研究生毕业。一个爷爷是市文化局领导世代画家。)

而我在泄洪省的一个不怎么富裕的小县城里上高中。上学没几天班主任就说了一个故事“某遇一大爷,在大爷得知某是在本高中上学后表示小朋友很棒棒,在得知学文科后,切文科生!”

由于贫穷,本县极端轻视文科,基本是理科学不下去的人才会去学文科。一到会考,文综A.基本被一年半没碰文科的理科生拿走了。


user avatar   topbook 网友的相关建议: 
      

Topbook之前做过一个话题征集:“文科理科哪个更有用?”

我们的话题讨论中,不少人也都留下了 “没钱就学理科,家境好就学文科” 之类的言论。

但本文不讨论优越感只想针对文理分科,和大家谈谈其他的:



(一)为什么会有文理分科?

1949 年,内外战争结束,中国迎来了它的和平时期。但同战后的前苏联一样,百废待兴,战后恢复迫切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于是,我们引进了“苏联模式”,进入 “文理分化” 的进程。

1977 年,动乱时代结束后,高考得以恢复。为了选拔人才,我国更是在全国高中开始让学生自主选择并实施文理分科。这样的情况延续了半个世纪。

不可否认的是,这半个世纪以来,理科相比文科,更加被重视。因为设施的建设、经济的发展需要更多专业的人才。这不是某一个群体对于文科的偏见,而是社会发展和时代的需要。

从上周五我们发出的话题中也可以看到,选择理科的人占有绝对优势,这和多年前的调研差不多:愿意选择理科和文科的人数比例,大概在 3:1 。

然而,此前的数百年、数千年战后重建为什么不用文理分科呢?

18 世纪第一次工业革命把人类带入了机械化时代。从此以后,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和以往的任何时代都截然不同。起初看起来的确是机器替代了人类,解放双手。但实质上,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进程,我们越来越发现,这个机器替代人类劳作的过程的实质,是 “人的物化”。

机器的生产和运作、城市的建设需要的是精通数理化的专业人才;当下的科技发展更是需要 IT、金融等各种人才……实际上,机器并没有替代人类劳作,而是把更多人变成机器运作的一部分。

更可怕的是,中国用了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走完了西方世界 200 年的历史进程。这中间到底缺失了什么?


(二)文理分科的历史本质是什么?

现代汉语的普遍理解是,文科即人文社会科学;理科即自然科学、应用科学和数理逻辑的统称。不过我们追根朔源的话会发现特别好玩儿的事情:“文” 和 “理” 在从前是一个意思。

“文” 字原本的含义就是 “纹”,指花纹、纹理,是天地万物产生出来的现象、纹路、轨迹;而 “理” 字原本的含义是,玉石内部的纹路,后为物质本身的纹路、层次,也就是客观事物本身的次序。

理,治玉也。顺玉之文而剖析之。(《说文》)

理者,成物之文也。(《韩非子》)

所以,那时候的理,也是文的一部分。但今天所说的文科和理科,能够在古代找到对应吗?

按照它们分别的指代意义——“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来看,文科和理科在数千年前,分别叫做 “天文”和 “人文”。

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易经》)

和我们现在常说的 “天文学” 不同,在这里, “天文” 是指一切自然现象,“人文”就是人对自然现象的认识、点化、改造、重组。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大致意思是说,要观察天道自然的运行规律,才能搞懂耕作渔猎的时间;要把握人类社会中的人伦秩序,才能教化人民。

把“天文”当做自然科学来理解是否过于狭隘?不然。因为即便《易经》再经典,它的写作也受制于当时的环境,比如当时中国进入农耕文明,所说的 “天文”也仅限于为耕作而服务。什么时候入冬、什么时候立夏,什么时候天晴、什么时候下雨,这些都影响着耕作渔猎和收获的时机。

纵观早期的科技成就,夏朝在于 “夏小正” 历法;商朝保留了日食、月食、新星记录外,开创了世界上延续最久的纪日方法——干支纪日法;战国以《甘石星经》成为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同时,战国时期人们还测定出了一年的季节……在那个时候,掌握天文时序,就像是掌握自然;掌握了自然,就是掌握了统治权利。

那么“人文”呢?“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人文” 的本质,就是对自然或人为加工物赋予意义。

人类赋予自己之所以为 “人” 的意义,让自身的存在充满丰富的精神内含;同时,人类也赋予所使用的物品意义:耕作拥有了意义、食物拥有了意义、建筑拥有了意义……赋予意义的这一过程被称为 “人文化成”,也就是我们时常挂在嘴边的 “文化”。

正是因为如此,在这个客观的自然世界,人类不仅依循 “天文”,让自己得以生存繁衍,更依循 “人文”,把自然行为转化为礼仪、规则,把自然秩序转化为道德秩序。正如尤瓦尔·赫拉利在《人类简史》中所说,我们讲故事、聊八卦的能力,让我们在自然世界之上,构建出一个虚拟现实。不过这又是另外一番话了。

因为“人文”我们懂得秩序、规则、道德、礼仪,从而从基本的原始认知变得更加有情有义、敬物爱物。所以孔子说,”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这就是“人文”,也就是早先的 “文科” 的重要意义。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如今这么呼唤传统文化的回归,呼唤道德和礼仪的回归。它实际上是在呼唤最根本的人文回归。

关于“理”,在早前还有一门 “理学”,也就是宋明时期兴起和发展的学科,它同现在的理科不同,更倾向于哲学。而现代的 “理学” 是研究自然物质运动基本规律的科学。


(三)当我们选文理科,我们在选什么?

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西方大多的企业家和富人开始让子女们去学习哲学、艺术、历史、文学相关的专业,也就是文科;中国一些企业家也在追随这样的步伐。这看似印证了话题中有朋友说的,没钱就学理科,有钱就学文科。

“富人们有钱,爱学什么学什么。他们的子女也不过是纨绔子弟,理科难学,自然就学文科了吧。”

事实并非如此。富人让子女学习文科是为了管理人,为了守住财富;其他人学文科的原因,大都变成了简单的一句话:理科太难,学不懂。

自然科学只能解决技术问题,而这背后所产生的 “人文化成”,终究只能由人来解决。那么谁来解决呢?

由于科技的发展,未来大量的技术人才必将迎来失业的风险,他们应该怎么办?这些问题又由谁来解决呢?

不是名义上的理科生或者文科生,而是那些真正拥有人文素养的人。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在半个多世纪以后的今天,开始越来越多地讨论“中国人的素质”、“传统文化的缺失”,呼唤道德秩序,呼唤传统文化的回归。

———–

当我们说选择文科还是理科,大致会问这些问题:

①哪一个好就业?②哪一个更赚钱③哪一个回报大?④哪一个更容易?⑤哪一个我更喜欢?⑥哪一个我更擅长?⑦哪一个更有价值?

毋庸置疑,很多人,包括家长,都把①②③看作最重要的因素;也有很大一部分人时至今日,会把④⑤⑥看作重要的选择指标,至于第⑦项,大致鲜有人对它多看两眼。

这些选择文科的人,并没有选择 “人文学科” 本身;同样,选择理科的人也并没有选择 “自然学科” 本身。他们都在选择同一种东西:生存工具。

就像现在,很多谈 “文化” 的人并没有在谈文化,谈 “科技” 的人也并没有在谈科技,他们只是在谈营生苟活或者收敛钱财的工具。

比如一些所谓的自媒体、作家,他们连 “人文” 的边都沾不上;很多的所谓新兴的科技并没有真正探索自然,那些大公司的大数据,也不过是广告营收的机器。

我们所追捧的大多新兴事物并没有 “人文化成” 的内涵,诸多媒体和营销所利用的所谓 “人性”,并不是真正的人性,实质上是 300 万年演化而来的动物性,是不断压抑和释放的多巴胺而已。

我们总是以为自己身处最优秀的人类文明,手握着先进科技的成果,拥有无与伦比、鄙视一切的优越感。然而这一切的成果都是世界上少部分的精英所做的贡献,多数人只不过在这科技和文明中出现了幻觉。

当你抛开这幻觉,你会发现,我们依然没有战胜自己的原始大脑。把现代人放在几百万年前的原始社会,我们不过就是几种猴子:有的摘果子、吃树皮、喝泉水;有的打打猎,吃吃野兔和鹿;有的选择侵占别的种族、抢夺别人手中的食物;有的残杀别的种族、吃掉他们的血肉;有的甚至可能吃掉自己的种族……

当我们选择学理科、文科,本该一方是为了探索自然和真理,一方是为了更好的人类文明。而不是藐视自然和人文,让大脑里的 “旧皮层”压制 “新皮层” ,除了生存和欲望,再无别的追求。

即便一切的存在即是合理,没有敬畏的世界,也算不上文明。


(四)当我们学文科或理科,我们在学什么?

当我们学习文科或理科,我们到底在学习些什么?这些或深奥或浅显,或难解或无聊的的段落、公式,在现实生活中到底有什么意义?这是来自很多人的抱怨,对现实、对父母、对教育体制的抱怨。

事实上,当我们学习文科或理科,归根结底,目的只有两个。

第一,是让我们通过目前为止最直接的筛选方式,证明自己的态度、能力,获得一张进入理想大学的入场券,争取更好的教育资源;

不论是隋唐之后的科举还是如今的高考,都是在当下社会背景中,竭尽所能做出的最为恰当的人才选拔方式,并且这些方式一直在根据社会发展做出调整,而且,只要你上网搜一搜,你会发现,不管是在过去还是在现在,考试并不是唯一的出路,而是对大部分人来说,最容易找到的出路。对于一些寒门子弟来说,甚至是唯一的出路。

除了是一张入场券,就没有其他用处了吗?

第二,学习文科理科,是让我们学习学科内的思维能力和框架,并将这些思维能力迁移运用到今后的生活当中;

我们从来都以 “学这个有什么用” 的心态,去判断一个知识点、一门学科甚至一句鸡汤或狗血的好坏。这和判断 “文科无用” 如出一辙。然而只要你稍微理解 “冰山理论” 或 “洋葱模型”,定会对自己现在的想法嗤之以鼻。

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如果人生是一场升级打怪的游戏,学习某一门看似无用却不得不学的知识,就像是在游戏中打副本。重点不是副本本身能够带给你多少金币或者让你损耗多少滴血,而是让你的思维、经验以及其他能力值爆表提升。

同时,教育不过是给了我们前人以及教育者自己看待世界的方式。到最后,我们如何去看待世界,依然需要自己的双眼和智慧。

这也是为什么我痛恨有人说 “不知道干什么就去当个老师吧。” 因为这些不知道干什么的人没有办法教给学生更好地看待世界的方式,当他们眼里只有生存和欲望时,如何指望学生通过他们的视角看到一个更好的世界呢?


最后,总结一下

第一,文理分科为了在半个世纪以前百废待兴时,培养大量的专业人才;在世界范围内,它其实是 200 年的四次工业革命所致。到半个世纪以后的今天,文理分科将可能逐渐淡出历史舞台;


第二,“文” 和 “理” 的字面原意是一样的,而在数千年前的中国,一般被分为 “天文” 和 “人文” 。农耕文明时代,确实对 “人文” 较为看重,但对于自然学科的探讨也并不少;


第三,多数人并没有真正的选择文科或者理科,实际上,他们在选择一种生存工具,对部分人来说,最好这个工具越赚钱越好、越简单越好、回报越大越好;同样的,一些谈文化的人或谈科技的人也并没有真正谈科技或文化,他们只是在谈敛财工具而已。只是现状来看,整个社会需要更有人文素养的人才来解决 “人文”的问题。


第四,当我们学习文科或理科,知识本身并不是目的,学科内的思维能力和框架才是最应该学习并运用到生活中的部分;当然,对于义务教育来说,学习它们也是目前为止最直接的大学入场券;


第五,回过头来,现实世界从来都是跨学科的,即便是来自《易经》的分类,也不过是为王权而生。我们总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其实如果只学数理化,坐在家里都害怕。当然,不尊重自然不敬畏自然的,同样也让人害怕。


最后,以刘瑜的一句话结尾:成功与功名没有什么关系,成功就是一个人捍卫自己的完整性。


更多资源技能文章戳官网:topbook.cc


user avatar   zhang-shuai-guo-56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是学文的,大学切身感受,因为中国的文科还是太拉了。

说中国人被西方人的文化思维牵着走都是轻的,说是被西方PUA才是真实现状。看看我们上一代文人公知辈出是个什么状况。西方传来的和吹捧西方的哪怕多么弱智的言论都能在人文圈里混的风生水起。

有民族自信吗?切合中国实际吗?所谓“学识”经世致用吗?要是让那些满脑子西方思维的现代“李德”们上,不整出个根利钦花利钦来都对不起西方的渗透。

我们需要真正的切合中国国情的文科生,而不是张嘴闭嘴“柏拉图说过”“亚里士多德说过”“电车难题”什么在那夸夸空谈,甚至被一群收着境外刀乐玛尼的洋奴天天PUA。我们的经济和西方一样?政治和西方一样?管理哲学和西方一样?历史文化和西方一样?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西方一样?生搬硬套有用吗?

中国的文科要是一天不能在已有的西方的知识体系和自己的古典知识中和现实实践中取精去粕搞出符合自己国情经世致用的知识体系一天,就一天活该被天生具备世界通用属性的理工科瞧不起。理工类这类东西可以“师夷长技以自强”别人成功的技术直接拿来套用八成没问题,人文类你光“师夷长技”只会“师着师着就投降”,必须得“自己知道该拿什么该扔什么”,直接拿来套用八成要暴死。

就现在中国崛起的大好机会,中国文科能不能硬起腰板来,就看今朝。给你机会你中不中用啊?




     

相关话题

  为什么不重视文科? 
  你有没有哪个瞬间觉得学文科后悔了? 
  本人文科生 喜欢数学 大学想读数学系但没选物理 怎么办? 
  有特级语文老师说家境不好的孩子「不宜从事文史专业」,这个观点对吗? 
  高三,理科生,天天很努力,从早到晚认真学习,六科加起来240什么水平? 
  高中生如何挽救一塌糊涂的数学? 
  请问数学里组合数的对称性不用公式推导应怎样理解? 
  部分理科生对文科生的优越感从何而来? 
  学文科到底有没有用? 
  读文科真的代表没前途吗? 

前一个讨论
郭德纲真认为自己“能力一般,水平有限”吗?
下一个讨论
河北沧州枪击案中,为何警方损失如此惨重?





© 2024-06-04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4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