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是要你一輩子好好作人,別被官府處罰。
當然,這是我個人的解釋。跟大部份的人說法都不同。
但請各位先莫著急,讓我從頭道來。
一、
跟這句話相關的(載於「孔子家語」中),史上最著名的場景是:
子夏死時,問道學生:「你們都過來看看。仔細看看,我把我的身體髮膚受損了沒有?」
二、
其實,這句名傳千古的話,我認為,很有可能根本不是孔子說的。
理由是,這話出自於「孝經」,而「孝經」,早被認為是「偽托之作」,清朝官方的四庫全書編輯,大名鼎鼎的紀曉嵐同學,在「四庫全書總目」中,明白這書成於秦漢之際,根本不是春秋時期的作品。
三、
再者,我一直不喜歡子夏,因為孔子死時,他曾刻意地想接孔子的班,甚至,學起孔子的穿著打扮,但,孔子軍團一起反對,讓他非常不爽,甚至賭氣走了,離開山東(魯國),跑去山西(魏國)。
我覺得他是個做作的人,據說論語是他主編,而他在論語中,不停地拔高自己在孔子軍團中的地位,其實,他並不是太重要,只因,他跟隨孔子時,孔子已是晚年。
倘若古人推論為真,論語真是他帶著弟子所編,那時孔子逝世已久,他的弟子,肯定是沒聽過師祖說話,一切的一切,基本上都是從子夏的口中復述出來。(至少,後人很多文章,都是如此推論)。
而死前說這句名言的子夏,為什麼編論語時,反而把這句話給漏了?誰能合理解釋?
四、
說回「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這句話,我前面說了,它本應該不存在,因為它出於孝經一書,而孝經被公認是假的,但,該死的是,又因為子夏臨死場景,載於「孔子家語」中,它仿佛又變成真的了,因為「孔子家語「的可信度高。
所以,很為難地,我們只好認真來思考,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
五、
說實話,我對這句話的懷疑,除了歷史原因外,更重要的,是它不合邏輯。
試想,是人,一輩子,咋能不受點這樣那樣的小傷?更不要我來提醒,孔子軍團的正常教育中,明訂有「射、御」兩科了,換言之,孔子課程中,是有「軍事技能」訓練的,有這種訓練,就不可能不破皮,不受傷。
再退一千萬步說,讀書人當官,保家衛國,拋頭顱灑熱血,又怎麼「身體髮膚,不敢毀傷」呢?
就是平時穿著新鞋,它也要磨腳吧?就是你打赤腳,也要踩到石頭吧?就是你腳沒問題,難道古代的人都沒有青春期?連青春痘都不長,長了就不孝,長了,還不准去擠它?
難道,古代的人,都不會被蛟子咬苞?
尤其是這個「膚」字,要「膚不受損」,基本上是神話。但若,你把「鯨面」這個古代常見的處罰算進來,以此來理解這句話,就全部迎刃而解了。
六、
我讀論語,一直認為這句話,其實是孔子在提醒你「不要犯法」,古代犯法,大多不是砍這砍那(身體受損),就是把你奪冠,讓你披頭散髮(頭髮受損),更重要的,是鯨面(皮膚受損)。
古代官府,動不動就愛在犯人臉上刺字。
正確地理解這個「膚」字,一切就能迎刃而解。用「不要犯法」來解釋這句話,就能說通了。
五、
來看孝經全文:「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
要是我來翻,全句就是:
身體哪,頭髮哪,皮膚哪,都是父母給你的,別去犯法,叫官府給砍了、剪了、刺字了。
這是最起碼的為人子女之義務,孝字,得從這裏要求起。
但,等你長大了,有了地位了,能作大事了,甚至為了行大義,為了求公道,連命都不要了,人死留名,傳於後世,讓你父母因你而得彰顯,那麼,才是孝的真正頂級表現。
(別怪我翻的俗,請用山東話唸道,保證順當)
以上。
報告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