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美国的信用卡体系更安全这个结论其实是不成立的,我们来看一个统计图表。
2015,每产生100美金的银行卡(信用卡,借记卡等)交易,就有11.76美分损失在欺诈上。看看美国的曲线,一路增长,而世界其它地区的损失相对稳定的多。2016年,全世界信用卡欺诈的损失规模是247亿美金,美国占比47%,从这个角度说,美国是世界上信用卡欺诈最泛滥的国家。相比中国,2016年银行卡欺诈的规模是62.18亿人民币,占比不到4%。
那么,为什么很多人(包括我自己)都觉得美国的信用卡更安全呢?因为美国法律对消费者的保护。根据Fair Credit Billing Act (FCBA), 如果消费者在欺诈发生之前挂失了自己的信用卡,不需要承担任何损失;如果挂失在两天之内,消费者损失最高为50美元,之后可能达到500美元,如果60天还不挂失,消费者可能承担所有损失。所以,信用卡丢失以后第一时间挂失是重中之重!只要挂失,你就没有任何责任,也不会产生任何损失。
消费者不承担损失,谁来承担呢?发卡机构,商家以及ATM机的所有者。我们大家都应该同意,相对于个人,发卡机构和商家更有能力预防信用卡欺诈,而法律将责任置于发卡机构和商家,就是我们常说的,能力越大,所以责任越大。我认为,这一点值得中国信用卡系统好好学习。美国的大型发卡机构都有自己的大数据处理系统,自动监控每张信用卡的消费习惯,如果发现可疑交易,就会有人工介入,防止欺诈。
一个单身狗,突然在女式内衣店消费,可能是在努力脱单,也有可能是信用卡欺诈,很可疑,需要介入。这不是银行对单身狗的恶意。
一个5年之内都没旅游过的账户,所有消费都在billing address方圆50英里,突然在离家300英里以外产生了一笔消费,可能是宅男转性,也可能是信用卡欺诈,很可疑,需要介入。这不是银行对宅男的嘲讽。
一个月消费2000美金的账户,突然花20000美金买了一个充气娃娃,可能是撸者的消费升级,也可能是信用卡欺诈,很可疑,需要介入。这。。。好吧,银行确实有点事比。
最后,我总结一下,随着实体消费的下降,以及EMV卡,即芯片卡的普及,伪造卡的欺诈越来越少,网络欺诈CNP(card not present)越来越多。更可怕的是身份盗窃,即获取你所有的身份资料,在你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申请新卡,恶意消费。这种欺诈在美国越来越猖獗,需要新的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