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和我老板讨论thesis投哪个期刊的问题,他给我发了一份数学期刊IF的文件,16年的数据:
高居榜首的,不出意外:
1 ACTA NUMERICA 0962-4929 6.250
2 SIAM REVIEW 0036-1445 4.897
而纯数的四大顶刊:
3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ATHEMATICAL SOCIETY 0894-0347 4.692
5 ANNALS OF MATHEMATICS 0003-486X 3.921
10 INVENTIONES MATHEMATICAE 0020-9910 2.946
19 ACTA MATHEMATICA 0001-5962 2.448
几何拓扑领域的顶刊:
83 JOURNAL OF DIFFERENTIAL GEOMETRY 0022-040X 1.330
110 GEOMETRY & TOPOLOGY 1465-3060 1.187
至于我能投的期刊,影响因子已经小于1了。很多人可能听说过数学期刊引用量低,但估计也没多少人真的了解过,对比应用学科,纯数论文影响因子能低到什么程度吧。这真的就是学科生态学科特性决定的,根本不是个人牛不牛的问题。国内高校现在强调高被引论文,那在数学系会导致什么结果呢?自然是鼓励更多的人去做应数、计算等等领域了,大把人还会拼命往应用学科那边交叉。同等付出,回报根本不成比例。硬拼引用量的话,纯数的人怕是得刷四大才能抗衡。
顺便对知乎上很多纠结“应数还是纯数”的新生说一句:现在你们能理解,为什么没了解过纯数,没有生成真正的兴趣,就不要做纯数了么?
某位大牛师兄解释过这个问题:一篇好的数学文章,常常彻底解决了一个大问题,就是把一个洞挖到了最深,把金子都挖出来了。后人除了写综述的时候下去逛一圈(引用一次),只能另找地方开新坑了。
我个人还有一个解释:一篇数学文章首次解决了一个问题,但因为是首次,往往证明和叙述方法上有很大改进空间。有时候定理还可以适当加强,但加强不足以写一篇新论文。这个任务就交给后来写教材的人。一般来说,教材里的证明比原始论文要好读很多。这导致大家学习不是太近的结果都是通过读教材,之后引用的时候也是引用教材,而不是原始论文。包括查阅一个结果的时候,一般也是查教材,而不是查论文。总之就是某些经典教材的引用数成千上万,论文的引用并不高,所以IF也不高。
——————————————更新——————————————
基础数学发展到现在,已经细分得很厉害了,各个分支之间的教授互相看不懂对方的论文。此时一篇论文涉及的问题很少有人做,引用也不高。张益唐的工作那么出名,但真正懂的人很少,接着做相关问题的也不太多,至今引用只有19. 生物,尤其是分子水平上,还处在比较初等的阶段,有很多大家都关注的问题没有解决,相关的论文也容易被引用。看看生物教材的更新速度就知道了。另外生物的门槛低,大多数论文对于大多数从业者都是可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