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音乐剧《巴黎圣母院》原班人马表演的英文版,和法文版相比如何? 第1页

  

user avatar   gushoupatricia 网友的相关建议: 
      

终于在知乎找到一个能让我充满信心来回答的提问了!!!谢谢题主!我2011年看了两遍英文版《巴黎圣母院》。带着骨灰粉丝的心态和观察,以及半专业音乐人的批判精神,当时写下详尽剧评,具体分析了英文版(AB角)和原卡司DVD版的优劣,并附上许多视频链接用以佐证并与该剧粉丝分享。现稍作修改,如下:


作为十年的骨灰级粉丝,写一篇《巴黎圣母院》剧评是我当仁不让的责任。然而,仿佛是羞于表达爱意的初恋者,我酝酿多时却难以下笔,怕是写出拙劣的文字而愧对这部鸿篇巨著。


对于这次英文版《巴》剧的评价,总的来说,本来也没报以过大希望,因此失望也在该有的限度之内。


在此,先献上98原版《Notre Dame de Paris(巴黎圣母院》)视频。


用力吐嘈!开始!

法语原卡司/英文中国巡演卡司 - 演员评点:

诗人Gringoire

诗人一直是整部剧以及小说中我最最喜爱的角色,这个时而疯癫时而正经的人,狂热地爱着自己的人生角色,却又能不时抽离尘世冷眼旁观,既纯粹又复杂,既鲁莽又细腻。我甚至年轻的时候专门将书中描述诗人的部分一句句调出来看,为他写过人物评论。

诗人的原版扮演者Bruno Pelletier一开口就震慑全场。他魅力四射地横扫一切。在官方摄像版即98年的巴黎首演版中,Bruno出场的几句演唱几乎没有任何肢体动作,他就这么站在幕前,抛媚眼、挑眉毛,用辨识度极高的声音和适时的喘息换气,娓娓道来。仅此而已,却已霸气外漏(详见以下链接)。他的这般演绎,风头赶超主角卡西莫多。很多人看完出剧场后一路哼着《Le temp des cathedrales》(即著名的开场曲及返场曲《大教堂时代》,此版Bruno版本)回家,不是没有道理的,歌声久久萦绕不能退却。但是你看完英语版还哼回家,个么,……,好吧只能说狮子头(即本剧作曲Richard Cocciante)写得太好了。


反观本次来沪的英语版的AB角两位诗人,硬是把最有魅力的诗人演成了一个疯癫的戏子,没有哪怕一丁点诗人的城府和气质。相交于Bruno出场的淡定从容,英语版的诗人简直像是打了兴奋剂的猢狲。那位号称“帅哥诗人”的A角Dennis,仅以一个标准动作来表达一切复杂情感:双腿屈膝、双手托举。配上瘦骨伶仃的身材,此人活像一个快要散架的起重机,真是让人匪夷所思。


《音乐爱好者》杂志对其的评述很到位:“诗人的扮演者将《大教堂的时代》唱得支离破碎,本应一气呵成却被莫名断句,那种咄咄逼人的气势顿时荡然无存。这位雨果的化身,在四百多年后仿佛置身于圆明园的残垣断壁中,而不是恢弘的巴黎圣母院。”原本,我以为《巴黎圣母院》剧中七角色最难以替代的是卡西莫多,却不料在诗人这儿遇到了滑铁卢。


听一下B角诗人Tim的糟糕音准:《Où est elle》英文版 对比一下《Où est elle》法语版。对比时另请注意,这段中由于法语唱词发音的关系,诗人的高音其实唱得很别扭,但是Bruno神奇地完成了!英语版的都是大开口音,音准还这么烂,无法忍受!

再献上98原版Bruno演唱的《Lune》,惊天地泣鬼神!然后你会明白来沪英语版的AB角简直是臭狗屎。顺便说一下,视频中Bruno的乌黑长卷发是真的,另外不要再说他像迈克尔杰克逊了。


为证明Bruno13年后实力不减当年,我没爱错人,再献上2011年Bruno在《巴黎圣母院》原版卡司告别演唱会上献唱片断《Lune》 。依旧惊天地泣鬼神啊!


卡西莫多Quasimodo

原版中卡西莫多的表演者Garou有着独特嗓音和1米92的身高,仿佛就是为卡西莫多而生的特型演员。Garou本人又是个帅哥,因此即使扮得再丑也挡不住扑面而来的帅气。


这次英语版的AB角卡西莫多外在条件都没有Garou适合这一角色,AB角的演绎方式也稍有不同。A角Matt不怕自毁声带地刻意模仿Garou的“烟斗嗓”,精神可嘉。然而一到高音区就露了馅,人家Garou这是浑然天成的音色,无论在哪个音区听上去都是一样的嘶哑而惨烈。而Matt辛苦地憋了半天烟斗嗓,一到高音区要么憋着唱不上去要么就原音毕露。并且,Matt的身高和脸蛋都差了Garou不是一个档次,导致被困在大转轮上的时候,脚都是腾空的,像小丑而不是怪物。没办法,这是硬伤,只能吃闷亏。B角Nigel的演绎倒是可圈可点,没有嗷嗷地学Garou,虽然不能堪称经典,但至少很自然。


看一下Garou的身高和身板,1米92不是吃素的。多有存在感的卡西莫多!英语版的小个儿卡西莫多,像是吃了爱丽丝仙境里面的缩小魔法药一样的,短了一圈。


听一下Garou的原声,就是哑哑的,低频特别得特别。献上《巴黎圣母院》花絮片断(绝对珍贵资料,我忘了当年怎么下到完整版的了)。让我们一起见证卸妆后卡西莫多扑面而来的帅气吧!!!


再献上Garou演唱会视频,简直是帅死了。


艾斯梅拉达Esmeralda

很多人不喜欢原班人马中演绎艾斯梅拉达的Helene(她并不是最初入选的演员哦)。号称法语乐坛流行治愈系天后的Helene,实在没有传统音乐剧演员的嗓音,演唱实力在这七人演唱班底中垫底。在《巴黎圣母院》花絮中,仅有她被狮子头Richard Cocciante纠正了发音和唱腔。因此,后来者要超越Helene的艾斯梅拉达,不是什么难事。


难就难在,你遇到了我们这帮骨灰粉丝。


英语版的艾斯梅拉达Candice,除了长相一般外,其他先天条件都优于Helene。唱腔上较之Helene奔放许多,一些Helene用假音的地方她都能轻松大嗓门放出去。但是唱歌不比嗓门大,老是大嗓门吼,韵味都被她吼掉了。在表演上Candice有个很怂的点。不知道是不是为了迎合中国市场还是怎么地,硬是将波希米亚风情演成了东北大秧歌。《波希米亚人》前的那段舞哦,扭得极其别扭,配上艳红的灯光配上翠绿的裙子,手里再揣两块红手绢就能唱二人转了,之后还有一声淫荡的笑。相较之,Helene姐姐这段表演虽然比较平静,跳舞的部分只是粗粗带过,但是一叉腰,一走步,一眨睫毛,波希米亚风就吹起来了。客观地说,Candice的表演也不至于很差,但无功无过,让人讨厌不起来,也喜欢不起了。二字:无感。


另外,纯粹个人癖好:讨厌英语中“Esmeralda”这个发音,对比法语发音,英语里面Esmeralda的“r”卷舌得很腻味。


小百合 Fleur-de-lys

原版的百合是个17岁的小姑娘,声音尖锐而纯净。虽然唱段不多,但是表演精准到位,唱方面也没有什么让人挑刺的地方。在跟艾斯梅拉达合唱〈Beau comme le soleil〉(容我私心,这段从1分钟开始,之前是艾斯梅拉达和诗人的床戏,这段也超多人爱,小巧精致,表演传神)时,盖过了艾斯梅拉达。两人音色极其不同,但由于艾斯梅拉达的二声部声音较弱较柔和,因此和声却极为和谐。在英文版里,两个女声都很强势,和声时两声部像在抢戏,相冲。


英语版中,小百合,音准音色都在艾斯梅拉达之上,发挥比较平稳。比较喜欢的是她唯一的一段独唱〈La Monture〉,表演方式跟原版大不同。为了显示百合的性情转变,英语版中小百合为爱争风吃醋,居然爬到了Phoebus的腿上,蹂躏其胸进而调戏他,尽情展露出凶残和诱惑的一面,更有戏剧张力,确实是不错的改编。


至于微博上有网友说小百合唱得烂同时说爱死诗人的,我就无法理解了。要么你把角色搞错了?


献上98原版小百合的独唱《La Monture》,没有英语版那么放荡。各有千秋。


主教Frollo

原版主教Daniel大人绝对是功底深厚。98首演后14年的今天原版人马再度献唱。已经是花白头发老爷爷相貌的Daniel大人,声音依旧浑厚扎实。更可怕的是,他会分裂术。将声音关掉,你会发现他活脱就是一个慈祥的老爷爷,在演唱会上一直保持咪咪眼微笑着。闭上眼睛听他唱,又活脱一个阴暗扭曲的主教形象。


在此,隆重献上剧中最最最有名的唱段《Belle》(原卡司演唱会版本)。大家可以看到卸妆的卡西莫多、主教和Phoebus。三个男人,两个190+的人加一个185+。注意看Garou的胸毛,我头一次不讨厌身上长毛的男人哦!而且觉得这身毛特别适合他,长得恰到好处。


有个网友点评的极其到位:卸下妆容,三人印象大逆转!怪人挺拔而清秀,神父眼带慈爱,腓比斯颓废的外表下仍是一股清亮的嗓音~!不过我最爱的还是不知姓名的吟游诗人~


额 不知姓名……好吧


英语版的主教,唱得真的不错。除此之外,就是长得比较阴暗,没有Daniel那么喜庆温暖,不过这角本身也不需要喜庆脸。由于他的演唱水准远高于其他几人,因此合唱时又显得不和谐了。特别是他跟诗人合唱第二幕开场曲《Florence》,惨不忍听。英语版这两个诗人的破功底,哪里是主教的对手。甚至没有主教的帮忙,B角诗人调都有点抓不准了。搭上个不怎么地的对手,真是对演员的考验啊。


在此献上98原版《Florence》,完美的和声。然后看过英语版的你会彻底把英语版诗人打成炮灰。另,这段歌词意味深长:圣经摧毁教堂,而人杀死上帝。


菲比斯Phoebus

原版Patrick是个标准男高音,这人本身就喜欢炫技,长的也有一点浮夸,所以角色跟他契合度很高。英语版的Phoebus,音色也是很浮夸的,高音唱段也能胜任。《Dechire》就表现得不错赢得满堂彩。然而,细节才见真功夫。Phoebus跟艾斯梅拉达的那段床戏《La Volupte》才是真正的考验。不出所料,英语版Phoebus在处理“Destiny”这个高音的时候,走音明显。Patrick厉害就厉害在,十几年来,在杂七杂八的场合演绎的《巴黎圣母院》唱段找不出一点毛病,而且每次都要炫技,每次还都炫得不一样。


在此放上原版的Patrick独唱段落<Dechire> 。对比一下英语版的有偏差的音准<迷途知返>


有功底,才有资本浮夸。


另外,纯粹个人癖好:讨厌英语中“Phoebus”这个发音,对比法语发音,英语里面Phoebus的“u”发得很山寨。


丐帮主Clopin

由于这个角色本身就相对不是非常重要和出彩,对本来的演员也无太大感情,因此无法有过多评论。但总体来说这次的两Clopin还是远不及原版。当唱段的旋律性不是那么强时,英语版Clopin就露了马脚,由于找不到音准他们几乎是在念唱词。这个严重的问题同样发生在诗人身上。特别是B角诗人,在唱〈La Fete des fous〉之时,简直是没有音准可言。让初次听的人,以为这段就是念白而已了。这种水平有点烂出底线了。


另外,英语版Clopin也没有像法语版的小黑黑那样,到处飚高八度。


对卡司的总结:

与我同去的一朋友,看了半场,走了,说没什么好听的。如果之前没有十年对该剧的了解和喜爱,如果不知道《巴黎圣母院》能够被演绎到怎样的高度,估计我也不会给这部剧打高分。以此来看,要完成一部伟大的剧,真是哪个环节也不能疏漏。纵然狮子头和墨镜兄(本剧词作者:Luc Plamondon)搞出那么赞的东西,如果演员差一点,那整部剧就砸了。也难怪此剧后无来者,原版的功底和诠释都太过完美又太有个性,定下了后人难以模仿和超越的基调。对于心中烙下原版刻痕的骨灰粉丝们来说,新的演绎的确较难以接受。就像你跟你爸妈生活了十年,突然有一天小区里一对老俩口操起一口外语认你做儿子/女儿,你怎敢认亲爹亲妈呢。


有水准的吐糟及无尺度的花痴部分结束。

下面是有关该剧除卡司部分的一点讨论,以及其他对音乐、音乐剧及舞台艺术的疑问和思考:


为什么原版和声那么和谐而翻版那么挫?

除了已被吐槽过的音准失准问题,音量的问题也值得探讨:两声部时,旋律声部一般要更强一些。三声部时,譬如三音和弦do mi so,mi就要轻一点。但是不知道唱歌的人喜欢抢戏还是怕自己不唱响点会被带走,总归要飙音量。媒体宣传时总喜欢用“飙歌”一词,殊不知多么业余。还是那《巴黎圣母院》举个例子,前面的那段《Belle》是正面的,现在听个反面教材的《Belle》和声,是韩国版的,卡西莫多出来会比较惊悚,而艾斯梅拉达不停自摸隆过的胸。男女老少都有个心理准备。


现场版比DVD版看起来爽在哪里?

由于原版的烙印过深,因此即使是原班人马的再度演绎,骨灰级粉丝也会挑出不少刺来。这就是舞台上的演绎能经久不衰的原因。所有的细节——一个尾音、一个撇嘴、一个手势、一个迷眼——都是剧迷们往返剧场、再三品味的不二原由。舞台拥有电影无法拥有的现场感和未知数,以及随之带来的紧张和惊喜。这也是为什么舞台剧作可以经久不衰演绎十几二十甚至几十年的根本原因之所在。电影翻拍周期很长,还需巨大的精力和财力。而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音乐剧和一切舞台艺术一样,每场演出都是一次重新演绎,都需要再创作,也需要观众的不断欣赏和点评。有人批评所谓的骨灰级粉丝无法摆脱成见而接受重新演绎的版本。作为资深粉丝来说,对剧作被再演绎和再创作的宽容底线在哪里呢?


又为什么很多人觉得DVD反而比现场好看很多?

透过最近观看的几个演出(DVD以及现场),突然意识到现场拍摄和剪辑艺术对演出的美化效果实在是太厉害了。之前在Maolive看一场showcase,就是普普通通一个五六人的band,场面不大,主唱也嫩得很。但是从摇臂里面一看,现场感和贵气程度立马提升好几个档次。在现场看《巴黎圣母院》也是一样,由于剧场太大,看不到很多表演的细节,特别是坐在山上的朋友们。即使带着望远镜也难以捕捉埃及眼线、青筋暴起和小兰花指(爱诗人的人们你们懂的)。


因此,这就引发了对于“还原演出真实”的问题。有人问,说一场音乐会,或者一首录音,怎样的修饰才是最好的?答案很难说,有的人就喜欢修得没有瑕疵,但是音乐界普遍推崇的是对原声的还原。这我也认同,但问题是,原声是什么?歌者自己听到的音色和你我听到的都是不同的,在厕所唱和在录音棚唱也是不一样的,在剧院的每个角落听到的也都是不同的。那么什么才是对声音的还原?同理,什么才是对一场演出的真实还原?拍摄和剪辑到底是对演出的美化还是彻底还原?

为什么《巴》剧翻版口碑差且没有法语复排版,而《剧院魅影》却正相反?

对于《巴黎圣母院》粉丝来说,最残酷的事情是,在略显山寨的英语版演出同时,法语原班人马在巴黎的Bercy体育馆举行了三场《巴黎圣母院》的告别演唱会,以宣告这个经典版本的《巴黎圣母院》永远成为回忆。


有去现场膜拜的爱音客传回了视频和照片。十余年过载,尽管诗人Bruno已年过半百双鬓泛白,但声音依旧磅礴而妖娆,丝毫不减当年。但原版过于华丽并非是后继无人的理由。这体现的恰恰是法系音乐剧产业相对纽约和伦敦的不成熟之处。相较之,韦伯的《剧院魅影》在这点上就似乎无人能及。《剧院魅影》经久不衰近三十年,每个剧院的每一任魅影都是角儿,都有自己的个性和创新之处,不少魅影得到了全世界乐迷的普遍认同。在2011年的《剧院魅影》25周年纪念演出最后,居然有五位魅影共同登台献唱,老中青三代,几乎不分上下又各有千秋,实属不易。不愧为世界四大音乐剧之首。


如何评价媒体和非骨灰级观众对此次英文版《巴黎圣母院》的评价?

从再创作的角度上来说,此次英语版的《巴黎圣母院》绝对算不上成功。虽然它得到了一些在我看来比较门外汉的观众的认可。也正是中国起步晚、不成熟的音乐剧市场,使得二三流的剧团也倒能够征服一批观众,只要马脚不露得大到绊人摔跤,都能得到褒奖。不过其中水分多少,各自心中有数。


在主流媒体中也未见到任何切中要害的剧评,因为发的都是公关稿,你们懂的嘛。


对该剧真正到位的剧评都在民间。


大言不惭说,就在这里。




  

相关话题

  音乐剧的唱法是哪一种? 
  相比之下,音乐剧《歌剧魅影》和《悲惨世界》哪个你更喜欢?为什么? 
  怎么看韩雪作为音乐剧《白夜行》女主,失声播录音代替全部唱段? 
  音乐会上的指挥家作用很大吗? 
  迪士尼还出过类似《冰雪奇缘》这种带有音乐剧色彩的动画片吗? 
  怎么看韩雪作为音乐剧《白夜行》女主,失声播录音代替全部唱段? 
  音乐剧《巴黎圣母院》原班人马表演的英文版,和法文版相比如何? 
  有没有知道音乐剧比较发达的小众国家,或者能否介绍一下小众国家的音乐剧市场的发展情况? 
  如何评价音乐剧主题综艺《爱乐之都》第一期? 
  音乐剧《巴黎圣母院》原班人马表演的英文版,和法文版相比如何? 

前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一位捧哏演员的水平?有哪些非常优秀的捧哏演员?
下一个讨论
在乔治·奥威尔的《1984》中,你对哪些话印象最深刻?





© 2025-01-19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19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