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
先说个讨论基础。宏观经济政策,讲绝对的正确和错误往往是不合适的,因为每个宏观经济理论都是建立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假设上的,也就是说,不存在放之海内皆准的经济理论,换言之,要想套用某个经济学家的观点,必须要根据社会条件的改变加以修改。
说完这个,接下来说说凯恩斯主义的最大特点,和这个理论为什么适合那个时代。(顺便说,他的宏观经济学模型非常伟大,是现在学习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凯恩斯主义的模型,有个重要的概念,就是宏观需求和宏观供给并不是总相等的,宏观需求大于宏观供给,就会产生泡沫,宏观需求小雨宏观供给,就会产生衰退。凯恩斯理论盛行的时候,正好是美国大萧条到二战后的这一段时期。大萧条时,工人大量失业,工厂和生意都不景气,这时候,传统的经济学理论中的“无形之手”完全无法调控当时经济情况,如果政府再放任不管,美国经济很可能崩溃。
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凯恩斯提出,应该由政府主导经济复苏,由政府来提升宏观需求,宏观需求上升后,宏观供给才可能恢复,工人才可能有工作、有收入,经济运行才可能回复。而由政府提升宏观需求,就是通过大量的政府采购或者政府牵头的投资,来为市场增加活力;同时,政府也对大量工业和农业生产进行干预和补贴,调整和促进并行。他的这套理论,正好符合罗斯福新政3R的理念(Relief,救济,Reform,改革,Recovery,复苏),为强政府主导经济复苏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当时还有很多人认为政府主导经济的行为是社会主义,以此攻击罗斯福)。而事实上,罗斯福新政的效果很好,成功地将美国拉离了大萧条的深渊。
二战后,欧洲各国一片废墟,这时候做为当时世界第一强国,战时的生产力还处于过剩阶段的美国,很可能面临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的衰退,这时政治家和凯恩斯主义的经济学顾问又提出马歇尔计划,即通过美国政府给欧洲贷款帮助重建,而帮助欧洲从美国购买各种产品,来提升对美国商品的总需求,帮助美国平稳过渡,并进一步发展生产力。马歇尔计划可以说又是一个凯恩斯主义发展经济的成功案例。虽然美国给欧洲的“贷款”很多最后都没有偿还,但这部分贷款带来的需求极大地发展了美国国内的生产力,使美国世界第一经济体的地位更加稳固不可撼动。因为其强大的经济地位,也促使了美元成为贸易中的硬通货,这对美国经济有着深远的影响。
然而,如果过度使用,凯恩斯主义也有其副作用。从某种程度上说,冷战,就是美国强势经济政策的一个产物。事实上,在战后,苏联并没有与美国争霸的意图,大部分美国人当时也并不认为苏联的存在对美国建立全球自由贸易体系会是个威胁,甚至连意识形态的问题都没有那么严重。然而,一篇由政府组织专家编纂的文件NSC68(1950年出炉,1975年解密),运用了各种捕风捉影、无中生有、指鹿为马的描述,将苏联描绘成一个巨大的威胁,并针对这个“威胁”,为美国制定了相应的外交和经济战略,也即冷战的战略。在冷战的威胁下,美国政府又开始大力发展重工业和高新科技工业,这两项带来了飞速的科学发展、技术发展和经济发展,同时大量的军工生产也推高了GDP,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冷战大大促进了美国的经济发展。但这种飞速发展是以外债飞速增长为代价的,在60年代-70年代美元进入高速通货膨胀期,高外债和消费主义的盛行带来了经济的隐患,美国先后出现多次经济危机,凯恩斯主义用外债催动经济发展的模式越来越受到质疑,但,很多凯恩斯主义的经济学家依然认为,外债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争论持续中。
总结一下。凯恩斯主义中,由(消费)需求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理念是有道理的,也是有效果的,也是符合当年的时代背景的,也解决了那个时代的经济问题。但到了今天,(过度)刺激消费需求的隐患也很明显,美国现在的高债务水平就是一例,希腊的经济危机更是明显。消费促进经济到底符合不符合这个时代,适不适合中国,这并不是一个完全确定的答案。我个人认为,中国内需的增长潜力还是比较大的,但如何进行刺激是需要谨慎讨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