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友们已经分析了这么多,我想从历史角度梳理一下。
如果单单是健康的喜欢,吼啊没问题啊,还有多少美国大男生喜欢金发大妹子呢。君子好逑,各有所爱,资瓷。
但如果说美国部分白人中有轻慢亚裔女性,认为cheap的现象的话,其根源可以从二战以来美军在东亚和东南亚漫长的驻军历史说起。这个视角非常重要,却鲜有人提起。
亚裔女性被轻视的历史,就是一部东亚和东南亚被美国军队驻扎、征服的历史。
(同时,也是几代美国小伙子的福利史...)
1945年以后美军就在日本和南朝鲜驻军,在菲律宾和中国更是从二战期间就一直驻军。
1950年前,美军在日本是以征服者和军政府的角色存在的,其间日本陷入物资短缺,日本女性向驻日美军提供不可描述的服务养家糊口也是众所周知的历史了。这段历史能为亚洲女性的形象带来什么,也不用多说了。
(同时期,美军军纪不良,国共内战期间在中国大城市闹出哪些幺蛾子,我就不一一说了吧。)
整个1950年代日本作为美军在东亚的后勤中心,大批参加朝鲜战争的军队在日本修整。除了日本,别忘了,还有在死亡线上更痛苦挣扎的台湾岛和南朝鲜呢。
于是一群美国毛头小子,还没到喝酒的年纪,来到万里以外的东亚,与普通民众交往甚少,对这里的年轻异性留下的第一印象只能是,额---“人美价廉”。
1960年代东南亚又出现了新的万花丛。新一代美国小伙子带着父辈的人生经验来到了热带天堂一般的南越。西贡的姑娘们在又一代美国年轻人心里留下了深深的快乐回忆。在西贡修整的美国大兵与急切的南越妹纸们的良好互动,在日后的文艺作品中(如音乐剧<西贡小姐>,电影<全金属外壳>等)被永恒传颂,给再下一代脑中种下了种子。
60年代到70年代间,美军大量驻扎的还有菲律宾和泰国。同样的故事也在上演。于是亚洲被驻军地区部分女性的形象渐渐一传十十传百,加上文艺作品渲染,成了那个时期亚洲女性的刻板形象:娇小玲珑,穷困潦倒,迫切想与美国年轻人勾搭,要求少,百依百顺,只想被作不可描述的事情。
印支战争过后的和平年代里,又是亚洲难民潮,移民潮向美国本土的席卷。去过日本,越南的卢瑟大叔们,和他们的大儿子们,欣喜地发现,一大波他们魂牵梦绕的亚洲妹纸主动找上门来了!
南越难民和她们的下一代,老挝苗民和她们的下一代,穷兮兮的韩国新移民,暴富的疯狂旅行的日本妹纸,当然还有初出国门被晃瞎眼的同胞们...这就是80-90年代又一批美国男人的福利故事。他们带着爷爷和老爸的采花秘典,举着父辈的旗帜将亚洲妹纸的刻板形象进一步发扬光大。
好在这个故事慢慢要结束了。曾经波澜壮阔的采花世纪,现在只剩下欧美垂暮老男人去清迈挥霍养老泡人妖的故事。
一个时代结束了,东亚和东南亚正在史无前例的崛起和富足,那些还拿着爸爸,爷爷,祖爷爷采花经的新一代美国男人,大概会发现自己手上拿的,只是时代的垃圾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