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印度经济为何跳过轻重工业的发展阶段,直接进入软件业这种高大上行业? 第1页

  

user avatar   fush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简而言之,这个问题的回答如下:

1. 为什么印度制造业搞不起来: 从文化的角度追溯,印度一直不重视世俗,而追求超自然的宗教领悟,制造业在印度文化和文明史上积弱。从某种意义上,不是搞不起来,而是没有认真搞过。断言未来印度也搞不起来为时尚早,因为从尼赫鲁开始到现在的莫迪都以世俗主义为重要的执政纲领。

2. 为什么印度软件行业搞起来了: 认同冷哲所说的第一句话,是因为软件业对产业配套要求相对依赖度较低。在外因的共同作用下(排斥外资,千年虫,英语精英教育),印度企业家抓住了机遇。另外一个重要的从因是,软件行业是新兴产业,因而免受制造业和传统行业因由种姓制度宗教文化传统以及政府的劳动和税收政策上经受的拖累,生产力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

上面的理解出自于《不顾诸神》,尚会鹏的《印度文化史》,一位印度人写的《印度星球》,还有NHK电视台的《印度崛起》,麦肯锡,兰德等公司的印度研究,以及我和几位印度籍人士就此话题的专题交谈总结而来的。后面还会有机会和更多业界人士聊这个话题,到时候再随有随加吧。


之前啰嗦了很多,也犯了自己说的不切中要害不简洁的病,评论里有人说了我也是二手的经验,凭什么吐槽。我概括一下我的初衷:

1. 不管一手二手我觉得大家讨论问题应该多从相对接近知识源的地方引用并在这个基础上说话,而不是依据自己的情感或程式化的认知,另外,逻辑要明确,表达可以诙谐但是尽量要切中要害和不前后不一致。大家共勉吧。

2. 我无意告诉别人冷哲的答案是对还是错,只是指出我看到的逻辑问题、证据问题、和以偏概全的问题,大家可以自行判断是否更接近真相。

=======================================

大概浏览了一下大家的回答,感觉有几个问题

1. 对印度有第一手知识的人并不多,去印度旅游和跟印度软件工程师聊过都只能勉强算一手。起码应该工作或生活过一定时间,或者和印度多个行业从业者有深入交流的,最好是有商业从业背景的,或政府,或教育从业者。理由不解释了吧,累。。。

2. 对印度的软件行业有真正了解的不多,对软件外包了解的人更少

3. 引用权威二手资料和深入阅读的我大致没有看到,也许在评论里有我还没点开看,也许知乎上大家答题都没有这个习惯。我看到有一些大段的讲印度种姓和印度经济发展的部分,如果是自己敲字敲出来的我就很钦佩,但如果学究一点我想知道这些知识的来源。

有人在辨析作者的题目中软件业其实是软件外包,或是说其实软件业也没那么高大上,可我不知道多少人真的看过作者看的这本《不顾诸神》。。。真的很累啊说这些话,我是不是很迂腐。。。

符合#1,而且用#1来增加自己可信度的只有 @子凌,

符合#2的好像只有

@姜振鹏

,这个是因为我认识,也许还有别人

符合#3的是那位看过 Making Globalization Work的匿名用户

除了姜总,另两位都没得票。姜总的回答有见地自不必说,但我个人觉得另两位的回答比第一名简洁和有条理,更切中问题的关键,虽然也许并不全面。。。真的不是答的越多越有价值啊。。。

@冷哲

应该起码符合#1,跟不少印度人聊过的,也应该符合#3,即便没看过不顾诸神,关于印度的中外书籍应该读过不少,所以回答的确涵盖的几个要点,我投了反对票是因为不够简洁和切中要害另外逻辑上有问题并且有以偏概全的地方。。。

冷哲回答的其实可以部分解释为什么印度搞不起来制造业,姜总的回答第一部分已经说了印度并不是没想发展也不是没有成绩。说搞不起来的意思是搞了,没搞起来。印度其实两者都不是彻底的Yes。这里面跟印度历史文化有很大关系 @六百八十寺 的回答中涉及到一点儿,但基本是关于种姓制度的,其实更深层次的底蕴是印度文化中根深蒂固的追求超自然超物质生活的宗教影响,印度哲学发展的无与伦比,逻辑和思辨(嗯,口舌之辩也很厉害)也非常卓越,但世俗的、实物性相关的技术和科学发展的都一般,相比而言,中国的儒学一直是入世的。。。

印度的世俗主义基本从尼赫鲁开始延续至今并有发扬光大的趋势,所以未来印度制造业的前景还是可以预期的。

基础建设的问题的确不假,但我更觉得那不是一个根本性的原因。因为很容易的也可以说,中国的基础建设原来也不好啊,也是老毛开始到改革开放后一直建起来的啊,那为啥印度不能也建呢?你可以说啊呀差距太大了,追不上了,这没错,可到这概念已经被偷换了。或者用我上面的这种理论解释,是因为中国一直就很注重基础建设,而这种重视又源自中国人的务实和入世。。。我没有说这种理论一定就对,但是这才是真正在回答题主的那个为什么,至少是我觉得应该追到这里吧。。。当然,一直再追原因是没有完的,我们先不讨论这么高深的话题吧。。。

再说教育的部分,我大概理解冷哲先后提到的制造业教育要求高于软件业和软件业人平均学历高两个命题,但至少从语义上这两个说法容易被人攻击。抛开语义,我觉得可以提炼原回答为软件业工种分化度低于制造业。冷哲用了差异性和培训体系,其实大概都触及了这个问题,但说的还不是一个事儿。软件虽然有很多编程语言,但一个时期普遍使用不过那么几种,所以更容易形成规模的劳动力资源池。话说回来,有一位答题的好像说了,印度开始大发展的更多的是呼叫中心,那个要求的技能看上去门槛更低了,就是英语。其实除了呼叫中心,印度软件产业最开始发展的还有系统维护。但实际上从个体在其技能转换的角度看,我并不认为软件业就一定比制造业容易。从C转Java的确可行,但车工一定只能转铸造工么,我不懂制造没有发言权,不过谈技能转换就又跑题了,至少用的类比不让人信服。冷哲要表达的基础教育的问题是症结之一我是赞同的,不过我理解应该是这么个逻辑表述:制造业培训实际上是难于软件业的,要求更高水平的基础教育和在职培训,而印度的基础教育太差,在职培训方面制造业的技能转换也难于软件业,所以。。。基础教育的确是印度经济发展的一个大问题,现在甚至也成为印度软件业发展的瓶颈之一(唉,中国这里并没比人家强),但再往深层次追溯,其实根本问题倒是在冷哲的最后几句里,就是软件行业太新,种姓制度没规定到这块儿,所以生产力解放的比较彻底。

最后劳工法限制的一点,是说的最简短的,但反而是我觉得很要紧的一点。

我没有去过印度,也许未来一两年有机会,我跟印度人聊的也不太多,有学生,程序员,律师,商人,但也只有一两个聊到比较深。后面可能还有机会和几个其它行业的印度人聊。上面的理解出自于《不顾诸神》,尚会鹏的《印度文化史》,一位印度人写的《印度星球》,还有NHK电视台的《印度崛起》,以及麦肯锡,兰德等公司的印度研究。

最后提一句《不顾诸神》写的很生动,我非常希望能读到这本书的续篇,但似乎作者Edward Luce并没有续写。如果大家有好的类似的书能推荐,我将不胜感激。


user avatar   leng-zhe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软件业比大规模制造业对于其他社会领域的要求要低。

从基础设施角度来说,只要把网络、电力解决,软件业就足以生存发展了。所以一个地方可以独善其身。其他地方的发展再好、再坏,对其影响不大。

而现代制造业,则是一个体系。不但有电力方面的要求,还有道路、桥梁、铁路、货运码头、集装箱装载等一系列的需求。这是绵延数万公里的、不断磨损、不断需要维护的经济大动脉。所有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不但需要政府投入天文数字的资金,还需要有强大的执行能力,和成体系的维护能力。中国当年在非洲建了一条坦赞铁路,当地人维护得一塌糊涂,铁路时速慢不说,还常常出轨。大幅度晚点简直是家常便饭。这还只是不到2000公里长的铁路。而数万公里的铁路,保持高速、安全、高密度运行,所需要的组织能力、执行能力,绝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得到的。所以,基础设施不是只靠砸钱就行了。没有相应的组织能力,就算别人赠送的基础设施,都运营不好。所以我们可以这么说,只有伟大的国家才能建立伟大的基础设施体系。

印度没有好的基础设施,原材料运输、零件运输、产品运输全都不通畅,就没有办法建立稳定高效的供应链。自然没有能力建立现代化的工业体系。

再者,制造业岗位的差异比软件业要大。一个C++的程序员,转行到Java,并不是多大的难事。一个做前端的,转行做后台,基础也还是有的。但一个车工转行去做铸造,这就相当于砍掉重练了。因此,制造业所需要的员工没有办法通过一种统一的培训方式来获得。各个方向都需要有自己的培训体系。从这个角度讲,制造业领域中教育的复杂度其实比软件业更高。

此外,制造业所需要的劳动力远远高于软件业。不要看美国现在制造业衰落了,而软件业兴旺发达,美国制造业从业人数仍然超过1200万,而软件业则不足400万。这意味着,制造业不可避免地要雇佣大量的只接受过较少教育的人群。这对整个国家的基础教育水平提出了极大的挑战。制造业中,对底层员工的激励,不但有金钱上的,还有升职激励。但是底层员工升职常常与种姓文化相互抵触。印度工人、工程师、管理层都是泾渭分明。相对而言,软件业由于是新型产业,在传统文化中没有涉及(种姓文化限定了各种姓应该从事的工作),既然没有规定这个行业的岗位是某个种姓应该做或不应该做的,那么自然软件业受传统种姓文化影响较小。而且软件业从业人员平均学历较高,总体也相对开明。这些都是印度制造业相对于软件业的劣势。

最后,印度的劳工法规对企业限制得太死,显然也不利于制造业的发展。

所以说,制造不是你想搞,想搞就能搞……




  

相关话题

  蒙古帝国初期打遍欧亚几乎无敌手,为什么不对近在咫尺的印度用兵? 
  感觉读大学无用,上大学是错误的吗? 
  如何看待印度人口实际上已经超越中国这一事实? 
  印军将在中印边境地区「部署」双峰骆驼,以用于物资运输和巡逻,对此你怎么看? 
  如何评价蔡英文到屏东玉皇宫参拜还愿 祈求台湾经济好转? 
  区块链技术是什么?未来可能用于哪些方面? 
  如何评价中国首次海域可燃冰开采成功? 
  今日头条是否存在收集用户数据的行为? 
  央行公告称不得排斥和歧视现金支付,你支持吗? 
  特朗普签署刺激经济法案,2.2万亿美元流向世界各地,对今后生活有什么影响?会通膨么?仍然现金为王么? 

前一个讨论
中华民国真的如大家描述和想象的那么好吗?
下一个讨论
中日之间的科技水平有多大差距?





© 2024-06-2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