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 2017 年中国 GDP 总量首超 80 万亿元,实现同比增长 6.9%? 第1页

  

user avatar   yunlenet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个班有140个人,教务处统计了这个班的期末总成绩并给出了平均数。

语文老师发现语文成绩平均为优,认为该班的成绩是十分优秀。

数学老师发现数学成绩平均为良,认为该班的成绩还不错。

生物老师发现生物成绩平均为差,认为该班的成绩其实很糟糕。

语文课代表发现有同学抄袭得分,认为该班的成绩有水分。

数学课代表发现有同学分数加错,认为该班的成绩其实更高。

优等生看到平均成绩比自己成绩低,不由得疑惑:我成绩那么高,班级平均那么低,统计肯定不对。

差等生看到平均成绩比自己成绩高,不由得破口大骂:放他娘的狗皮,老子成绩那么低,平均那么高,这统计肯定造假。

中等生拿着报告单,觉得统计没毛病。

在这个过程中,数据都是真实的,每个人的感受也都是真实的。但当每个人都把感受表达出来并且对比之后,一切就都失了真。

语文老师指责生物老师教学不力,生物老师指责语文老师分数兑水,语文课代表给生物老师作证,数学课代表给语文老师站台。优等生拿着成绩单上台做报告说形势大好,差等生在台下把成绩单糊了他一脸,中等生在那困惑不已。

整个班级打的不可开交,教务处按照统计成绩不紧不慢的安排着明年的教学任务,丝毫没有干预的想法:每年发布统计都得打一场,这是惯例了,真要听里面某个人的,这学校就不用办了。

这个问题下几百个答案,胡编的有几个不知道,但可以肯定没有说对的:相较于其他人感受来说,哪怕他说的是真事儿,也是错的。

所谓盲人摸象,一叶障目,就是如此了。能多拿几个数据,综合分析,最后下保守和开放式结论的,大抵还能看。数据拿不出几个,说两句个人感受,就信誓旦旦说明年经济整体药丸或者腾飞的,也就那点水平了。

对国家某个政策,某个规定,有意见有想法不是坏事,这还在个人能力范围内。对国家整体发展吆五喝六,以偏概全,基本就是等着被打脸的胡说八道。这些年,唱衰也好盛世也好,

基本都属于后一种范畴,所以崩溃论和大牛论基本每年都被打脸。

现代国家的治理,早就已经不是个人所能决定的了。个人可以左右,却不能使其上下。庞大的国家机器每秒钟产生的信息就超过了一个人一生所能接纳的极限,所以才要成立繁复的官僚机构层层处理。

如此大的机器所处理归纳出的信息,有的人却试图全局逆向反推,不知是可笑可怜可悲还是可叹可敬可惊。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user avatar   na-yici-yang-w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外媒是这么报道的,包括下半年严格贯彻环保标准,大量关停污染企业,都解释为为了调底增长率,最后发现增长率还是太高,这年底挤一波水份(这里面包括了一部分被雪藏的),它们认为中国2017年的实际增长率应该在8%以上!

认为中国多年来平滑的经济增长曲线是通过“欠时虚报、丰时雪藏”实现的。。。

就问你们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user avatar   chen-jian-64-22-42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们单位2016年两台100万的机组全年经常不满负荷,除了夏天另外4台30万的不怎么开机,所以国家说经济不景气我是心里认同的。

但是今年30万全开,100万的经常满负荷,夏天单位都开始压缩换班间隔,年末年终奖也比去年高了不少,我就很清楚,金融业死活我不管,制造业绝对是全面复苏的。

人会说谎,电磁感应可不会说谎。当然了,你要是说都是落后产能消耗的电量我也没话讲。


user avatar   ji-tian-zi-29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说一下吧。

1.我认为6.9%的增长率,这个数据是相对真实的,并没有什么造假,水份。

2.我认为这个数据掩盖了很多问题。比如说2017年是过去几年中,工程机械卖得最好的一年,前几年卖不动的挖机, 推土机几乎是在一夜之间复兴。相信大家也能感受到,城市的街上到处修路,拆房子……比往年都多得多!这个对GDP的贡献是很大的。

3.中国经济正在快速转型,而且转型的速度比我以前预计要快得多。但这个转型背后是快速的“去工业化”,快速的消灭“中国制造”,这创造了大量的GDP,然而,这却是让人很担扰的事情。

大家还记得东莞曾经是“世界制造之都”吗?但几乎是一夜之间,就从制造之都转型成了“服务之都”,工厂快速消灭,服务业兴起,以前在血汗工厂劳动的打工仔打工妹都转向了“服务行业”。今天的东莞,GDP产值仍然是不错的,因为房子涨价了,服务业兴起了,但是,制造业却是衰落的,再也不复以前的繁荣。————我曾经去过几次东莞,仅从工业区的人流,就能感受到今天与过去的不同,人流量远远不如以前了。

苏州也是如此,苏州GDP增长仍然很快,但工业增加值却几乎停顿甚至是衰退的。2012年,苏州的工业生产总值达3.45万亿……然后就这下来,不动了,现在大约还是3.5万亿左右。

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制造业)的就业人数,在2014年达到最高峰7820万,然后就以每年300万的速度减少……曾经在血汗工厂工作,创造“中国制造”的农民工正在迅速的进入“服务业”,淘宝,微商,酒店,送快递,送外卖……

我一个朋友在上海松江开了一家劳务派遣公司,位于出口加工区附近,按他的说法,三年前,几乎100%都是制造业的工厂在招工,农民工找工作也都是进工厂。而现在,约有一半左右是去快递公司,商场,酒店,仓储……


这是非常令人担扰的现象,一方面是工厂在离开中国,另一方面是中国快速的向服务业转型,脱实向虚。

年轻一代的存款欲望低得多,而消费欲望则高得多,因此,各种消费金融迅速崛起,而相应的,2017年新增的存款却比2016年还要少。这种消费者观念转变也刺激了第三产业的发展,让经济转型来得比所有人预料都要快得多。但我并不认为,如此快速的“脱实向虚”,对中国经济是一件好事。

我们常常说“转型升级”,而现在的情况是转型来得非常迅猛,但升级却要慢得多。几乎是一夜之间,大家去逛街购物,都开始用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了。但工厂里面的机器却还是原来的机器,不但没有什么进步,反而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在离开制造业。因为曾经只要开一家做袜子的工厂,就能赚钱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别说做袜子,就连给苹果(电脑)做代工的企业,都在一家一家的倒闭或者离开中国。

我特别要指出一点的是,中国这个“去工业化”与当年的美国的去工业化并不一样。当年美国的去工业化,那些公司走了两条路,一条路是将工厂转移到中国,东南亚等等其它国家,自己只做设计和研发,虽然没有在美国生产了,但仍然为美国创造利润,也为美国创造了很多世界知名的品牌。

这条路,大家可能看到福耀玻璃,但是,我实话说,中国99%的民间企业都没有走出去,他们的品牌知名度不高,资金也不够雄厚,研发力量不强,做做山寨还可以,树立品牌,专门做设计和研发却根本不行。他们在中国关掉工厂,退出制造业是真的退出了。

转移到国外去的工厂,基本上都是外资企业……他们走了,就是一去不复返,也不会给中国回寄企业利润。

美国制造业向外国转移时,仍然保留了品牌,设计,研发。比如耐克,宝洁,卡特……而中国虽然是一个制造大国,但还真没有多少在国际市场上有价值的品牌。


能创造利润的部门,只保留高利润生产部门,只做产品的关键部份,尖端部份……其它的在全球布局,外包,转让……美国东北部衰落的传统企业,虽然就业人数少,但很多就业人数不多的小企业,却在一个极小的领域内,走到了全世界最顶尖的位置上,他们能给全球的公司做最关键最核心,技术含量最高的零部件,或提供技术支持,也因此能在美国生存下去。

但是,中国与他们又不一样,中国的民企工厂,大多数是做代工起家的,本身就没有做多少研发,技术实力非常弱,如今遇上困难,说转型只做尖端产品,只做产品中的关键,核心,高利润部份,做到全球顶尖,这无异于天方夜谭,痴人说梦。


剩下就是国企了……老实说,依靠国企去进行技术攻关,产品更新换代升级,我一点都不看好……看看国企扎堆的东北,面临什么样的困境,就知道了!


现在的情况就是这样,向第三产业,向服务业转型的速度不是太慢了,而是太快了……而传统的制造业升级却困难重重……

最让人害怕情况是——转型成功了,升级失败了……

而且,这次的升级和以前的升级不一样,以前的升级在很大程度是依靠西方国家的,虽然有瓦森纳协议封锁,但大部份技术,大部份产品,还是可以引进的,虽然不是最尖端的技术和产品,但仍然超过我们以前很多很多,所以,我们能顺利的发展起来。

苹果的工艺工程师会告诉富士康需要哪些生产设备,帮助富士康制定生产流程,技术标准,质检标准,甚至SOP标准作业指导书………富士康也因此能很轻易学会怎么组装一台苹果手机,再利用学会的技术去帮助小米组装手机。

其它的工厂也是如此。

再比如说C919的起落架生产,在长沙的望城进行,这个生产是从利勃海尔引进的,39项特种工艺由德国工程师一项一项审核,手把手教你。

这种情况在中国工业化进程中曾经普遍存在,我们因此得以迅速的完成工业化,成为“世界工厂”,但现在,能引进的技术越来越少,得到技术的障碍越来越大,低端技术,转让得差不多了,而高端技术,别人也不愿意转让。

不仅如此,而且外资明显在离开。

2016年,中国直接吸引外资1390亿美元,仅次于美国和英国,在全世界排名第三……但是, 但是,这个外资里面,871亿美元是港资……港资……港资……去掉港澳台,中国吸引的外资甚至还没有印度多,只能排第八,第九了……而过去,我们曾经是世界第一……


2017年前11月,中国直接吸引外资1199亿美元,港资则高达904亿美元了……

————这些都是非常让人担扰的现象,远没有表面上的经济数据那么好看,那么让人欢喜。

工厂倒闭了,原来的工业区变成了住宅区和商业区,GDP可以增长几倍,因为工厂的GDP是很低的,每年能创造的税收也并不多,和卖地不是一个等级的。

只是,我们国家的现状,我们真的需要如此迅速的“去工业化”吗?

也许在地方官员的政绩里,他们更在乎的是GDP,是财政收入,而显然,做房地产,搞商业开发,比办工厂要快得多,也更能在官员任期内展示成果。

而帮助工厂去渡过难关,慢慢技术升级,这却是一件费时费力又不讨好的事情,短期内看不到政绩,工厂也不可能一夜之间就升级成功,能交更多的税。除了那些利用关系,走后门进入国家扶持产业,以此来“骗”国家经费,政策,税收优惠的人,谁会关心呢?


转型是如此的简单,正如东莞几乎是在一夜之间就从制造王国转变成了“服务王国”一样,以现在的情况来看,我毫不怀疑中国可以迅速从“世界工厂”转型为服务工厂。

但是,在产业升级没有成功,既没有掌握最尖端的技术,能制造最关键最核心最有利润最有价值的产品和部件,也没有几个在全球消费者心中都深入人心的”中国品牌“,,却如此快速的去工业化,如此快速的转型,极有可能会在最后留下一地的鸡毛……这真的是让人非常担扰的事情!

先说到这吧,有时间再继续。

————

PS:温州,苏州,东莞……这些曾经的中国制造业的中心,都在迅速的向服务业转型,国家还在推动,官员们还在鼓励……可是升级呢?

做了这么多年的鞋子,温州是否有一个工厂可以升级成为”耐克“”阿迪“呢,创造出自己的品牌价值,走向世界呢?

苏州能否走出一个三星?

东莞 能否出一个宝洁?

没有……他们都没有多少升级,但他们对转型却是如此的热衷,从代工厂走出来,炒房子炒地皮搞金融……从国家层面到地方政府,也都在推动着这种”转型“,却没有多少企业,愿意脚踏实地,扎扎实实的,一步一步的做耐克,宝洁这样的世界级品牌,去升级我们的产业。

没有升级的转型,又有何意义呢?我们真的需要这种转型吗?这对于我们来说,真是一件好事吗?

————

当我们说到美国工业,科技,经济时,我们想到美国最赚钱的公司,它们的名字是IBM,谷歌,微软,洛马,雷神,诺格,波音,联合技术,高通,英特尔,苹果,惠普,思科,甲骨文,亚马逊,脸谱,推特,优步,space X,通用,福特,卡特彼勒,康明斯,哈雷,纽何兰,特斯拉,孟山都,杜邦,埃克森美孚,宝洁,强生,辉瑞,可口可乐,百事可乐,肯德基,麦当劳,星巴克,绿箭,3M,康宁,花旗,高盛,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友邦,德勤,安永,耐克,锐步,沃尔玛,好市多,霍尼韦尔,四大仪器公司,三大评级机构以及时代华纳,迪士尼……AMD,英伟达,西部数据,希捷,金士顿,Adobe等等

你会发现它们分布的领域非常广泛,从IT巨头到农业巨头,再到航天航空,飞机,汽车,动力,军火,化工,医药,日用品,餐饮,零售,会计,金融,仪器制造,娱乐,体育……无所不包,而且都是全球知名的公司,它们制造的产品行销全球而不只是美国,这些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经营,它们是各自行业内的全球领导者,拥有全球最顶尖的技术,这么多的顶尖公司集中在一个国家内,这是让人非常震撼的工业实力,科技实力,文化实力,经济实力。

即使如此,美国人却仍然在高喊,我们的产业空心化了,我们必须重振美国制造。

而相比之下,我们知名的企业,我们最赚钱的企业,我们会马上想到——国家电网公司,中石化,中石油,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平安保险,中国移动……

即使是BAT这样的新兴企业,也只限于国内经营,远没有走向世界,成为全球级的品牌。



但我们金融业占GDP的比重却比美国还要高……要知道,美国的金融业,高盛,摩根,评级机构,各种基金,它们是在全世界范围内玩金融,收取费用,最终为美国创造GDP,而我们是在自己国内玩,竟然可以玩出比美国更高的GDP占比,这难道不让人担心吗?

即使华为这样最有代表性的企业,它在运营商业务上的营收至今也还比不上思科(思科专注在一个行业内,没有华为那么广泛),如果只算国外的营收(华为只算中国之外,思科也只算美国之外的)则相差更远。而且,思科即使是在非洲的业务,也有高达62%的毛利润,这个毛利润率,华为恐怕是望尘莫及了,尽管华为的员工比思科的员工付出了多十倍的汗水和时间……华为可以说是国内最努力的企业,尚且如此艰难,其它企业就更不用说了!

东北今天的困境,又何尝不是中国传统制造业升级陷入困境的一个反映呢?毕竟,东北是老工业基地,若是这些传统制造业能顺利升级,做出更好的产品,能像美国的卡特彼勒,纽何兰,迪尔公司一样,将农业机械,工程机械卖向全世界,作为老工业基地的东北,又何至于陷入经济发展的困境呢?


事实上,长三角和珠三角的新工业基地,也都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刻,很多工厂正在被抛弃,很多企业家因为看不到“升级”的希望而离开制造业,脱实向虚,走向金融业,走向房地产,这可能会在短期内创造更高的GDP,但这种虚妄的繁荣背后,我们的经济真的安全吗?

作为一个尚未产业升级的发展中国家,我们安心吗?

话说,世界上还有另一个国家,它的金融业也是无比的强大,它最赚钱的公司也都集中在银行上,这个国家的名字叫————巴西!

巴西最赚钱的五家公司,分别是巴西电力,伊塔乌银行,布尔德斯科银行,巴西银行以及挖矿的淡水河谷公司……这个与我们是何其相似啊? 嗯,我们有华为,但巴西也有著名的飞机制造商——巴西航空工业公司!

而日本和韩国,它们曾经走过的路,似乎和中国一样,通过制造业带动国家的发展……不同的是,它们的制造业企业都是自己的民族企业,民族品牌,并随着它们国家制造业的崛起,成为世界级品牌,闻名全世界,产品也行销全世界。

然而,我们成为世界工厂的过程中,乃至在此之后,都没有走出自己的民族品牌之路,没有让民族品牌企业成为世界品牌企业。我们的"中国制造“行销全球,其中绝大部份,都是代工来进行的,又或者只能做一些低端制造业,当代工走到尽头,外资企业离开中国,将代工转给其它国家的时候,低端制造业纷纷死去,我们的制造业还剩下什么呢?

我们是否会成为下一个巴西呢?


你们嘲笑东北已经不行了的时候,有没有想过,东北不行,反应的恰好是东北的制造业不行。若是东北的制造业很牛X,东北制造闻名全球,行销全球,它不可能会衰落!

作为老工业基地的东北,它的制造业,真的比长三角珠三角的制造业更低端吗?

显然不是!只不过是长三角珠三角那些血汗工厂,恰好承接了欧美人日常生活所需的低端用品而已。但这一切正在离开中国,却又被我们自己快速向服务业转型而掩盖。


我更担心的是,今天的转型越快,埋下的危机和隐患就会越大!



——————————看到有人说到金融业占GDP的比重问题,我给一个链接吧。


建行董事长:中国金融业增加值GDP占比已超越美国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看清楚了,这是建设银行董事长实名刊登在《人民日报》上的文章,说中国金融业在GDP的占比已经超过了美国,不是我瞎想象的。

有人说美国金融业如何如何发达,如何如何……没错,美国金融业是很发达,但你们可能忘了,中国银行存款远远超过美国,银行存的钱是要贷款出去,否则,银行就都亏死了。

巨额的存款与它相应贷款就是天量的金融活动……美国金融业发达是消费金融和服务金融发达,但一般人的贷款金额并不大,比如说美国人都贷款上大学,然而根据奥巴马任期内通过的法案,学费贷款无论多少,每月归还额度不得超过月可支配收入的10%,若连续按10%归还20年还没有还清(此前可以延长到30年),则贷款者不再需要归还贷款,由联邦政府偿还贷款。

如果你去美国汽车厂商的官网,就会看到,汽车购买贷款非常普遍,购买一辆25565美元的(不含税的价格,在中国起步价40万左右)的福特野马,你分期付款,只需要每个月付347美元就行了。

美国的消费金融深入每一个角落,看起来影响很大,但实际额度并不大。中国储蓄总额已经达到160万亿,M2已经超过美国,但GDP却没有美国高,金融业占比超过美国是显而易见的。

至于个人生活消费的金融,这中国肯定不如美国,因为中国金融玩的是“大宗金融”,贷款的是花了几百万几千万买房的人,房地产开发公司,各类企业,地方政府……至于面向个人消费者的消费贷,这两年野蛮生长,已经被玩坏了。


美国的金融业是服务金融(全球服务),消费金融……我们玩的是大额贷款金融,大额融资金融,美国的银行并不依靠存贷款利息差赚钱,而中国的银行存几乎是完全依赖。金融服务上确实没有美国发达,但金融业在GDP中的占比却美国还要高得多。



——————再说一下对外投资的事!

我举一个例子,宝洁公司将总部留在美国,将研发中心留在美国,却在中国开设工厂,生产飘柔,潘婷,海发丝,沙宣,润研,舒服佳,玉兰油,SK-II,佳洁士,碧浪,汰渍,帮宝适,纺必适,护舒宝……等等,赚中国人的钱,然后将企业利润带回美国,这才叫对外投资,这才是产业升级。

至于中国境内的三星工厂,富士康工厂,耐克的工厂,它们的总部不在中国大陆,研发中心也不在中国大陆,他们不会将企业利润回寄给中国大陆,它们离开中国,就是离开,并不是什么对外投资,也不是什么产业升级!

只有中国的民族企业,中国知名品牌,它们的总部在中国,研发中心在中国,它们根在中国,它们去国外投资设厂,赚外国人的钱,然后将利润带回中国,这才是产业升级。

然而,中国国内的知名品牌很多,国际上的知名品牌却少得可怜。我们遍及全世界的中国制造,生产的是别人的品牌。

以前说我们五亿双袜子换一辆波音飞机,看起来造袜子似乎很低端,很多人恨不得马上淘汰才好,但这种想法大错特错了。

正确的做法是将自己生产的袜子,升级为世界级的品牌,将工厂开遍全世界,自己则做研发,做设计,做品牌……这才叫产业升级。

将造袜子的工厂都关掉,老板转型投资房地产,投资金融业,我实在看不懂,这升的是哪一门子的级啊?

————

很多人说的转型为先进制造,产品研发,机电电子……在我看来,这恰恰是最让人担扰的。

因为我们国家有产业政策,有税收优惠,资金扶持,政府帮助……有门路有关系的人,一窝蜂上去……但我必须重复说一次,产业升级取决于你在行业内的位置,而不是你从这个行业转移到另一个行业。

XX工厂造袜子,富士康造手机,它们都处于行业的低端,造手机似乎比造袜子高大上一些,于是乎,XX工厂转型成为富士康,从造低端的袜子转型为造高端的手机,这是产业升级吗?这不是!在很多时候,这只是骗取国家经费和政策扶持的一种策略与手段。

XX工厂立足于造袜子,在自己的行业内,做到行业顶尖水平,做出世界级名牌,这才是产业升级!

可是这种升级,企业家们没有信心,不愿意去做。国家政策也不扶持,地方政府也不管,相反,他们只想去投资一些看上去很高大上的产业。

但是,无论看上去多高大上的产业,你处于低端位置,那就还是低端产业,以此做为政绩来吹,作为转型升级的成果来吹,这是完全搞错了。


无论多低端的产业,如果你做到全球顶尖,那就是很高端的!

很多人说造衣服的工厂倒闭,转型去造机电了,这就是产业升级了,我实在搞不懂的他们的逻辑。

不在自己的服装行业内做到顶尖,成为新的米兰,从制造中心向研发中心设计中心转变,成为世界级服装品牌,引领世界服装潮流,却从这个行业的低端,转移到另一个行业的低端,这升的是什么级啊?

难道农民工离开服装厂,去富士康的流水线当工人,从造衣服的工人变成造手机的工人,这是农民工的人生职业升级吗?


产业升级绝不是从一个产业转移到另一个产业,或者大家一窝蜂,都只做高大上的产业,淘汰所谓的”落后产业“,美国都没有淘汰造低端鞋子的耐克,中国哪来的信心和勇气去淘汰啊?

在自己所处的行业,一步步上升,做到全球顶尖,这才是真正的产业升级!

不去进行真正的升级,不去扶持真正的升级,却盲目的关掉传统工厂,传统制造业,一窝蜂的追求一些新型产业,看起来很高大上的产业,或者去搞金融,搞地产,短期内,GDP是上去了,但这个政策,真的明智吗?


——————制造业升级有多难呢?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应该是在20年前,中国就是全球最大的手表制造国了,20年过去了,我们耳熟能详的手表品牌仍然是江诗丹顿,劳力士,卡地亚,欧米茄……嗯,可能还有苹果手表!我们仍然是世界手表制造之都,生产了全球80%的手表,很多著名品牌的手表也都是在中国生产和制造的,但是,我们自己的品牌呢?我们升级了吗?有走向世界的,全球闻名的中国著名手表品牌吗?

没有!

20年的时间就这样流过,国家政策不扶持,地方政府不重视,企业也不思进取……随着中国人力成本的上升,转型的深入,这些企业慢慢离开中国,几乎是必然的。

问题是,它们离开之后,我们还剩下什么呢?或许,我们的手表还能在国内畅销,但却没有在国际叫得响的品牌……如果只是满足国内的生产,那40年前,没有改革开放之前,我们就做到了,我们还需要玩手表制造吗?我们玩了这么多年,什么都没有得到,没有树立一个属于自己的全球品牌,等到那些世界著名的钟表企业将它们的工厂搬离之后,我们收获了什么呢?


很多人总喜欢说新型产业,说中国又攻克了哪项技术,又掌握了哪项技术……等等,但在我看来,那些东西都是很虚很虚的,很多所谓的攻克,掌握,即使是真实的,但最终制造出来的产品水平仍然不行(同等级的产品,比如同样是T300的碳纤维),并不能走出国门,去世界的大舞台上竞争,更何况这种所谓的技术攻克,技术掌握,很快就会随着技术的更新换代而被淘汰。

举一个例子,我们花了非常大的精力,耗费了无数的金钱,国家提供了大量的政策支持,税收优惠,科技攻关,最终掌握了彩色显像管制造技术,然后,液晶时代来了,彩色显像管被淘汰了……然后,我们又开始新的追赶。

以半导体产业为例,DUV还没有完全攻克,EUV已经到来,我们再瞄着EUV追赶,只是,等我们追上去,EUV是否又已经被淘汰了呢?

反而是传统的制造业,你做到全球顶尖,这个品牌就可以维持很多年!如果我们一直只去追求新的东西,却对到手的东西不屑一顾,不去深入做下去,不去追求行业最顶尖,做行业领导者,而是从这个行业转到那个行业,这样做,我们真的会进步吗?

中国企业的寿命在全球范围内都是非常短的,这对我们有好处吗?

日本和韩国的例子摆在眼前,他们能成为发达国家,恰恰是因为在自己擅长内的行业内做得够深入,都有自己驰名世界的品牌……而台湾则刚好相反,台湾从自己以前经营的制造业中没有学会什么东西,没有做出举世闻名的台湾品牌企业,即使台积电在半导体行业混得风生水起,也无法挽回台湾产业升级困难重重的局面。我们以台积电为目标去发展半导体,发展新行业,然而,即使是成功的,追上了台积电,超越了台积电,能拯救整个中国的制造业和经济吗?

台积电连台湾经济都拯救不了,谈何拯救整个中国呢?


我真心不想听某某企业又掌握了什么技术,攻克了什么难关之类的。因为真正有价值的产品,最终会在市场上反映出来,说什么技术,什么难关都是虚的……只有你做出的产品被全球消费者认可,成为世界级的品牌,那才是真的。

我几乎可以不假思索的数出上百个美国品牌和企业,它们闻名的不是美国,而是全世界!

可是,我们成为世界工厂已经很多年了,中国制造遍及全球,但是,我们的闻名全球的企业在哪里?品牌在哪里的?这么多年的升级,成果在哪里呢?在企业已经逐步离开的今天,若是再像以前一样,十几年,20年都不能在自己熟悉,自己擅长的行业内收获三五个世界级的品牌,那么,当那些国外品牌离开中国,转移到其它国家生产的时候,中国制造还存在吗?

————

我们帮着耐克做了这么多年的鞋子,我们自己的耐克在哪里?

我们帮着瑞士做了这么多年的手表,我们自己的劳力士在哪里?

我们帮着意大利做了这么多年的服装,我们自己的服装品牌在哪里?

我这里说的品牌,应该是世界级的,而不是只在中国闻名的品牌。因为只在中国闻名的品牌,我们在四十年前,还没有改革开放的时候,就是存在的。可以说我们并不需要,也并不缺少。中国制造是为全世界制造,自然需要世界级的品牌,这才有价值和意义。

而不是看着耐克的工厂进入中国,再看着耐克的工厂离开中国,什么都没有收获到!

而且,如果在我们自己扎根这么深,经营了这么多年的行业上都不能崛起,做出世界级的品牌,杀出一条血路,我不认为追求所谓的新行业,新产业就能成功。无论是日本还是韩国,它们追赶美国的过程都是瞄着传统的行业,如汽车制造,轮船制造……因为这些行业,都是相对成熟的产业,达到了技术上的开花板,美国也只能站在那里,看着日本和韩国一步步追上去。有了这些基础,然后才能谈得上去追新型,尖端行业。

相反,如果做了几十年的行业都没有做扎实,就开始抛弃这个行业,抛弃过去几十年的积累,转到新行业之中,却仍然处于新行业中的低端位置,这种转型,图的是什么呢?

从制衣工人升级为时装设计师,这才是升级。从制衣工人转到另一个工厂做机床操作工,或电路板元件装配工,这难道是升级吗?

如果传统行业就是落后,电子行业才是先进,才是产业升级,那电子产业相当发达,遍地电子类公司的台湾,早就超过瑞士,超过日本了!怎么台湾的现实却是陷在产业升级的泥潭中,出不来了呢?

更重要的是,我们是一个资源缺乏的国家,我们每年需要进口10亿吨铁矿石,2.5亿吨石油,1.2亿吨左右的粮食……如果没有中国制造的大量出口去换回美元,买回这些必须的资源,粮食,知乎上的各位恐怕就不能吃肉了,我们的工业也根本就无从谈起。

---


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中国制造闻名全球,但是,认真去想一下,中国到底是哪些公司的产品在全球畅销,出口到世界各地呢?我们到中国的全球五百强里面去找一下

它们是鸿海(富士康),华为, 联想,和硕(华硕),广达,中船工业,仁宝,台积电

以上只算制造类企业。

这里面,大陆企业只有华为,联想,中船工业,算是立足于全球的中国大陆企业,产品是卖给全球的。剩下的中国大陆制造类企业如汽车,钢铁,化工类的大型国企,没错,他们的体量是很大的,但却并没有多少产品是立足于全球市场的,基本上,他们都只在国内玩。

台湾的“国际制造”企业,向全球出货的制造类企业(500强)比大陆还要多,分别是鸿海(富士康),和硕(华硕),广达,仁宝,台积电,嗯,都是电子类企业,以代工为主,其产品市场是面向全球的。

这才是让人最担扰的事情,我们这么大的制造体量,世界工厂,却没有几家全球性的制造企业,甚至还没有台湾多,要知道,台湾的产业升级都已经陷入困境了,那我们将要面临的局势只会更糟糕。

那些不属于中国民族企业的外国品牌,它们随时可能将代工订单,生产订单转移出中国大陆,转移到东南亚,到印度,到其它地方。

这种转移已经开始进行了,或许因为我们的体量很大,转移过程不会像小国一样,如暴风骤雨,短时间就无法承受,但冲击仍然会是不小的。

若我们不迅速行动起来,深化产业,进行真正有价值的升级,创造中国的著名品牌,将这些品牌打造成与美国知名大企业那样的世界级品牌,以支撑我们的转型!

就这样听之任之,拿着过去几十年直接或者间接从血汗工厂里流血流汗,辛辛苦苦,好不容易积累的财富,快速的向房地产,向金融业转型,当那些工厂转移完毕,都从中国离开的时候,我们自己的民族企业,却没有像美国那样发展出数百家全球巨头,全球知名企业,从全球范围内抽血来保障国内的生产生活,那我们仅剩的房地产,金融业,服务业,难道就不是无根之花,无源之水吗?还能维持吗?


————不知道很多人是哪里来的思想观念,也许来源于天朝长期以来错误的宣传和新闻误导。

在他们的眼中,似乎只有做机床,做机器人,做芯片,才是高端制造业。做鞋子,做手表,做衣服……就是低端制造业。我们不需要低端制造,只需要高端制造业。

然而,真实的情况是,你若是做低端的机床,低端的机器人,低端的芯片,那就是低端制造业!

并不会因为你的行业属性而改变什么!

否则,作为老工业基地的东北,早就应该是全国最高大上的工业区,经济区了,而不是陷入经济困境了。

相反,哪怕你是做袜子,如果能做到世界顶尖,做成全世界人民都耳熟能详的知名品牌,那就是高端制造业!

这么浅显的道理,很多人却愣是不懂,很多官员也不懂或者装作不懂。

这背后的原因,很大程度是经济利益的使然。

谁都知道,哪怕是做袜子,要做成世界级的知名品牌,那也是难于登天的。

相反,将造袜子的工厂关掉,重新开一个造机器人的工厂,这一点都不困难,很容易。

是的,造波士顿动力公司那种逆天的机器人确实很难,但造一个普通的机器人,造一个低水平的机器人,在今天这个机器人开源代码如此容易得到的时代,有什么难的?

然后,再以造机器人的名义,以产业升级的名义,向国家要经费支持,要资金扶助,要税收优惠!

至于造出来的机器人水平如何,是否处于世界尖端水平,这个我们正在努力,要考虑现实和国情嘛……呵呵呵,先将国家的钱“骗”到手再说!

我实在不懂,我们为何要这样去进行“产业升级”!


————造衣服是挺简单的,做出世界级时装品牌很难。我们退一步来说,中国也做了这么多年的衣服,很多人说我们早掌握技术了。

可是,为何我们的制衣厂还在大量使用国外品牌的缝纫机呢?

为何我们会连缝纫机都做不好呢?


我以前去过一个国产的缝纫机工厂的研发部参观,我看到他们买了几台日本品牌的缝纫机在那里拆拆弄弄,研究内部机构……原来他们还在做逆向工程!我当时真是惊呆了!缝纫机这个东西,做了这么多年,还玩逆向工程,就不能有一点进步吗?

我们就一直满足于做做低端的产品,能用就凑合吗?然后就不深入下去了,转型做别的,如此转型升级?

PS:我后来听说这家国产缝纫机工厂出五万一个月的月薪,从日本挖了一个高级工程师来研发缝纫机。嗯,是月薪,不是年薪,也就是基本工资,年终奖什么的,不算在内。

不过,并没有取得什么进步,听说现在几乎就是维持在破产倒闭的边缘线上,挣扎着求生存了。


user avatar   bj365 网友的相关建议: 
      

1、今年GDP增长6.9%是不容易的,国际上经济发展仍不景气、欧美市场趋于自我保护;国内存在大量产能过剩、房市大量吸金。

2、这个数字是在多地GDP挤掉了大量水分的情况下得出的(3省市主动挤GDP水分 连江苏的GDP恐怕也要打问号?)。

3、从今年起将科研支出计入GDP,名义上可能产生约1万亿元左右的额外增量。

4、2017年初的时候时候是76亿元,兑美元汇率是6.9,名义GDP是11.2万亿;今年是82万亿,汇率6.44,名义GDP是12.7万亿,以美元计算增长13%。这说明中国的国际竞争力大幅提高。

5、出口结构中,机电产品的比率由46%上升到58%,说明我国产业结构在不断向高端制造前进。还在幻想出口袜子、筷子和吸管赚钱,一天比一天难了。事实上,日本和美国已经开始在砍伐树木向中国出口筷子了。(还记得砍树卖筷子给日本的段子吗?现在轮到日本砍树卖中国了 中国为美国造高科技 美一厂生产筷子出口中国

6、数据表明2017新出生的婴儿中,50%来自二胎。说明处于生产期间的女性数量大幅减小,人口年龄问题浮现。

7、全国零售总额已经366262亿元,约5.7万亿美元,一举大幅超过美国的5万亿美元。这是一个关键性的指标。100年从来没有国家在这个指标上超过美国

8、对于统计数据持怀疑态度的人,金局多次提到:GDP数字,沿海少报一点,内地多报一点,差不多持平。沿海一般指: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江苏、福建。参考本问题下的其他答案,也有类似说法,说在财政上6省市向其他20多个省市转移。

9、另外,要考虑到有些国家在计算GDP时,连牛粪都换算成化肥产值;有些国家把个人住在自己的房子都折成房租计入GDP。而我国在个人房租、个体经济、农村自建房、家政服务、等等,基本是不计入GDP的。

官方数据:

=====================================================

当然,中国药丸是必须的。

看看国外主流媒体对中国的经济数据的解读:

美国《金融时报》Financal Times: Subscribe to read

2018: the year of fake economic data (2018,经济数字造假的一年)

配图:



英国BBC: bbc.com/zhongwen/simp/b

(三地承认数据造假后 中国GDP增速7年来首次回升)

配图:


=====================================================

我战忽局笑而不语。


user avatar   lambo-yu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知道你们发现没有,这题目下说中国数据都是编的人有一个共同特点:

只能拿自己身边的事情做例子,拿不出任何数据,连国外的统计数据都没有。

其次,大多数都是匿名。


产业升级的过程中有的产业越混越好,有的越混越差,这不是理所应当的吗?

珠三角产业升级把很多高污染的服装厂家具厂淘汰了,你要是相关从业者当然觉得中国药丸,但是我一个旁观者看来就是这些厂技术含量低,给工人开的工资低还造成大量污染,淘汰了正好。


中国人大规模虚报数据结果被迫多交税然后饿死自己的事情以前又不是没有发生过,大跃进就是这样啊。对于民企来说,多报盈利就要多交税;对于国企来说,盈利本身大部分就要上交国家。如果大家都虚报,这么多年还没垮?


user avatar   zamihor 网友的相关建议: 
      孙皓才刚上位四个月,这俩就毫无还手之力地被杀死了。与孙吴的体制有关,还是孙皓有什么过人的权斗技巧?
user avatar   deep-blue-8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几个要点:

1.年轻记者没经验总喜欢搞猛稿,搏一把大的,也容易被一些消息提供者利用,很常见,但是澎湃这样的“主流媒体”连个帮忙审核的老司机都没有,或者说老司机别有用心,这就是内部新闻管理制度的问题了。

2.这些年都在吹嘘网媒、自媒,搞算法抓取新闻,很多机构已经不生产新闻了,也不培养自己的调查记者和编审团队,结果就是假新闻、错误消息乱飞,智能算法目前在消息识别上可没有啥作用,这涉及到逻辑、经验和敏感性,还得靠专业团队和老司机。

3.很多人看到这样的消息就容易激动,实在是太不了解官僚系统的行动逻辑了,官僚系统一般不愿意主动搞事,宁可压事,尤其是这种不涉及人命案、没有上面压力的地方性强奸案。所以,受众也需要加强学习,了解各种系统的运转逻辑,避免被人带节奏。

4.对于背后这律师,律协该出手了,诚然,这年头很多记者都会抓住媒体上帮自己当事人争取舆论支持我机会,但这哥们一直以来大力带节奏的做法,已经跨越了边界了,会砸了大家律师圈吃饭的锅的,不自己治理,等到哪天权力部门出身,那就是误伤无数,就像一个pgone,砸了嘻哈圈的锅。


user avatar   sir-frank 网友的相关建议: 
      

怎么没人提《圣斗士星矢》啊?

这个系列作品的特色不就是回回都是一部的戏就半天时间么?

黄道十二宫篇:纱织中了天箭座的箭,必须12小时内突破圣域十二宫。

北欧篇:奥丁代言者希露达被海皇戒指蛊惑令冰川融化,纱织代替希露达阻止冰川融化但是只能坚持12小时,必须在时限内摘下希露达的戒指。

海皇篇:纱织代替人类承受波塞冬的洪水,应该也是只能支撑一天之内的时间。

冥王十二宫篇:被哈迪斯复活的圣斗士要在12小时内取下雅典娜的首级,实际目的则是为了雅典娜去冥界并且唤醒女神圣衣,12小时候被复活的圣斗士们就消失了。

冥界篇:记不清打了多长时间,但从纱织被塞到缸里抽血开始到解决应该也是一天之内。

黄金魂:在本篇剧情里有好几天,但对应到冥界篇时间仅仅发生在冥界篇12黄金击破叹息之墙到打死神之间。

火星篇:马尔斯获得阿丽娅的权杖后建立起巴别塔吸引火星,会在12小时内毁灭地球,主角们必须在12小时内突破新十二宫。

土星篇:这篇好像打了很多天……




  

相关话题

  中国发展飞速 会不会在未来的某一天施行远交近攻的政策压倒俄罗斯联合美国到时候在地球两巨头三极世界呢? 
  为什么同为临海城市,秦皇岛成为了旅游胜地,而天津却只有集装箱和港口? 
  如果美联储加息之前先缩表对资产价格有何影响? 
  如果中美开战,汇率将如何变化? 
  中国人为什么没有发明出寿司? 
  美国制造业空心,GDP却是第二名中国近1.5倍。请问是什么拉高美国的GDP? 
  从你的经历来看,什么时候感到做一个中国人很幸福? 
  为什么建国后要把许多的城市地名重新命名? 
  如何看待我国2021年军费开支比去年增长6.8%,该数据意味着什么? 
  身价超过八万亿美元是种啥体验? 

前一个讨论
AK47 垂直对天上打,子弹能飞多高?掉下来会砸伤人么?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在哔哩哔哩上搬运Andrew Ng的课程Machine Learning?





© 2024-05-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