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解放战争中,解放军战胜的原因有哪些? 第1页

     

user avatar   leng-zhe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中共方面,我觉得有这么几点。

第一,政府结构的优势。

中共的政府机构,直接深入到农村,一直达到最底层。这意味着,首先政府可以直接对基层进行动员。这样出来的部队,其作战决心和主动性,都要明显强于国军抓壮丁产生出来的部队。

其次,政府直达底层,意味着政府进行物资征收能力更强。国府征收物资,要么征不上来,要么搞的鸡飞狗跳、民心思变,这显然不是国府想要的。但问题是,国府的力量无法深入基层,只能靠士绅控制的基层政府组织来进行征收。士绅能亏待自己么?绝大部分压力都转嫁给了农民。而中共就算不打土豪分田地,这种政府结构在物资征收时都有绝对的优势。

第二,军队的优势

中共的军队是现代军队构架(这个问题我在另一个问题里详细讲了

国共战争中,国军战败的根源是什么?

)。

宏观上,军队服从指挥,敢打敢拼。

微观上,军官与士兵同吃同住,接受批评。听上去这好像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但是国军可不是这样。我看过一些国军投降士兵转变为共军士兵的自述,里面就讲到,看到这种情况,就真心相信了“这是我们穷人自己的军队”。

在冲锋时基层军官带头冲。有人笑言,中共冲锋是“同志们,我上”,国军冲锋是“兄弟们,我上。”

共军重视训练,重视总结基本步兵战术,重视把战术、经验、理念用最简单的形式传达给最基层的官兵。所以共军在战争中可以迅速成熟,而国军反而越打越差。三猛战术、一点两面、三三制、四组一队、三快一慢,至今仍有实际意义。话说国军又留下来了什么呢?

第三,意识形态优势

国军可以说几乎没有意识形态,靠的是暴力和情谊来组织军队。

而共军是有意识形态的,不但有,还是一种民粹主义意识形态。民粹主义这东西,别的事情未必专业,动员能力绝对一等一。加上中共那是身体力行,导致内战中出现了神奇的“即俘即补即教即战”。就是说,共军俘虏的国军士兵,经过宣传以后,可以迅速补充到共军的战斗序列中,然后进行作战教育,迅速投入战斗。整个过程都在前线进行。如此强大的意识形态给与了中共极大的优势。

再者,之所以“邪不胜正”,是因为邪的一方总要顾忌自己的利益,而正的一方往往愿意为正义献身。一方不敢拼命,一方敢拚命,自然后者就有优势。当然,我们不能说共军就是正,国军就是邪。但是大量共军士兵恐怕真心相信自己就是正义的一方。国军呢?有几个士兵真心相信自己是正义的一方?

更何况共军本身约束军队的方法,还在不断强化士兵的这种想法。比方说不准拿百姓的一针一线。大队人马进城,不准进老百姓家里,睡觉都在街上。国军士兵投降了,不准打骂,还要给与回家的路费。让士兵看看自己,再看看国军的一些做法,当然会更加坚信自己就是正义的一方。

让看惯了军阀乱战的普通民众一看这种军队,当然会心生敬畏。这种心态再反馈给士兵,士兵就更坚定的。

第四,土地改革

土改让农民有了自己的地,这让共军动员起来更容易,而士兵为了保卫家族所获得的土地,也往往舍生忘死。

也有人认为,土地改革让农民和地主彻底决裂。如果国军或还乡团打回来,必然会杀死参与土地改革的农民。因此经过土地改革以后,农民已经没有回头路了。这大大加强了共军在动员力和战斗力方面的优势。

——————————————————————————————————

至于苏军的武器,反而不是决定性要素。苏联给的,主要是关东军缴械后得到的一批日式军械。

这些都综合在一起,就形成了共军的优势。

两边刚开始在东北打的时候,国军一路势如破竹,后来怎么就不行了。现在国军的说辞是“都怪马歇尔,要求国军停战。”其实这是自己给自己脸上贴金的说法。当时国军在东北一路势如破竹,但是呢,每过一个城市、县城,甚至村镇,就要留下来一部分部队防守。到最后锋线部队不但人困马乏,而且力量已经占劣势了。如果继续追击而被共军反扑,后果不堪设想。所以只能停下来转入防守。

那好了,为什么共军从来不需要这么搞?因为共军是民粹主义的一边,共军底层动员能力极强。国军部队不控制的地方,很快就会被共军渗透、控制。基层里不知道藏了多少地下党。国军要是敢不分兵占领,分分钟升起红旗,然后国军补给线就抓瞎了。

国民党的一大弱点在于没有基层。当年就不重视,基层组织往往是中共在两党合作期间替它组建的。412清共以后产生两个结果,一个是基层组织崩溃了,第二个是不知道自己内部有多少共产党——国府人员大都是从基层提拔上来的。

———————————————————————————————————

综合了意识形态和政府结构,还产生了另外一个战略优势。

现在有个名词叫做“战场单向透明”,意味着作战双方中,一方两眼一抹黑,另一方对敌我分布了如指掌。如今这讲的是要建立自己的侦查、监视,打掉对方的侦查、监视。实现了这一点,就算装备、力量比对方弱不少,也往往能打胜仗。这就是说,一方实现了知己知彼,而另一方知己不知彼(甚至有时候连己也不知)。

其实内战期间,中共就常常能做到战场单向透明。原理很简单,就是通过大量的共谍以及漫布于乡间的无数基层党组织,通过人力实现消息传递。共军对国军什么时候来、多少人、部队番号都知道的一清二楚。不但阻击战、围点打援没有后顾之忧,共军小部队甚至可以轻轻松松地从国军之间穿过去。这让国军怎么打嘛……


user avatar   li-yi-ke-43 网友的相关建议: 
      

记得以前回答过类似问题,不知楼主是问军事原因还是更大范畴上的综合原因,我就后者再说下个人看法:

1.外援优势。

个人认为最重要的原因也许和大部分人不同,那就是国际援助。个人读近代史的心得是清王朝崩塌后,旧制度体系瓦解后,在当时的国际背景下,新的秩序却不可能依照中国的传统模式重建,加上中国工业体系不完备,军事装备基本上要依靠进口,那么新时代的强者必须依靠外力才有可能出头,必须有外部军事经济支援才有可能崛起。这么一看就很明显了,辛亥后中国的局势就是国际格局的投影。国际上列强林立中国则军阀混战,一战后苏日强势国内则张胡子、孙大炮崛起,二战后美苏两极那么中国国共逐鹿也水到渠成。

说到国共的外援,当然他们可以相互指责对方为美狗和俄寇,这种民族道统都是扯淡,实际上就看谁的后台老板更舍得下注了。相比而言,当家的在外援上是更有优势的,一为天时,此时苏联对中国的兴趣和援助意愿大大高于老美,美国对远东的投入意愿在抗日后已经显现疲态;二为地利,当家的近水楼台优势更不用多说;三为人和,共产体制和民主体制在援助给力度上明显前者优势,他决策快,效率高,而且可以隐形。而后者,你要援助对抗自己直接敌人日本还好说,去间接援助打内战,还是在已经大力援助了多年之后…必然各种扯皮,各种民意,各种不确定因素,一次大选一个调,很难长期稳定投入。

这里就可以引出第二个优势:

2、制度优势。

虽然现在说起制度优越性我们容易“呵呵”,但是脱胎于战时军事体制的共产体制的在乱世确实具有天然优势,尤其是在前现代化国家,面对转型无共识的思想繁杂社会形态,共产体制短平快的组织优势和效率比起其他流派明显更胜一筹。这在后来朝鲜越南也得到印证,这里不展开说了。

综合以上两点,分析内战前的背景可以举个简单化的例子,国府是国内新兴餐饮业佼佼者俏江南的话,当家的就是连锁加盟店麦当劳。看起来前者更高大上,更民族更综合,但后者的资金利用率,灵活性,组织经验的共享行等等使得复制粘贴起来扩张期更有效率,俏江南两千万规模的店发展干不过麦当劳五百万规模的店也不奇怪。

当然,这只是实力对比,实际结果还看临场发挥,就是说这场对决的势态是国府占有主动性,双方都有胜算,但是国府优势没咱家宣传的那么巨大,咱家的实力也当然不是小米加步枪那么简单。双方都是从小组赛一路杀到决赛的,两方都不可能是不堪一击的,双方领导层也不会是相互宣传中那种无能颟顸之辈的。现在我们当然知道结果,那么国府的临场发挥出了什么问题?

我们先看看国府的优势,最直接的是两条,一为法统优势,他为合法政府。二为军事优势,他军队规模和质量全面占优,这也是老蒋最大的自信来源。另外国方在经济总量和控制区域也有巨大优势,当然在缺乏有效整合的情况下,这只是潜力而无法很快转化为直接优势。

但是由于老蒋对国际形势和对手潜在组织优势认识不足,还在传统的剿匪惯性中对形势出现误判,在对自身缺乏有效整合的错误时机出手导致崩盘。当然他当时的情境中害怕对手坐大,扼杀于萌芽的心理也情有可原,但是历史证明这种时机是错误的,在当时情况下他的优势没发挥出来,反而成了包袱。何解?

其实,在苏军出兵东北并转手让当家的先行接手后,老蒋要灭掉当家的已不可能,当家的有了东北后,三面都是大哥地盘,进可攻退可守,要援助有援助要后勤有后勤,输了心尤在梦就在,只不过卷土重来;国府进入就是四战之地,补给困难,少有退路。陷入了古代中原军对关外少数民族出击的困境,自己十仗赢九仗都不能算赢,输一仗就全挂。按理说这局牌不能下猛注的,但是老蒋是有点追求完美不甘认输的性格,当时的势态发展是如果不开干,他只能接明朝的盘口,蒙古是丢了,东北这块日本人苦心经营的肥肉也得让给宿敌,新疆在老毛子的操盘下基本也快保不住了。于是他决定仗着几只抗战中洗礼过来的铁军放手一博,这在他眼里是和抗日一样时机未到但不能再退了,但是这一时机他原有的优势大打折扣。

首先我们看合法性优势,在当时却有另一大隐患,那就是原日伪人员的处置问题。作为合法政府,你对原日伪政权人员不得不摆出清算的姿态以平民心,但是用力过猛就会使这帮足以改变局势平衡的势力投向对手,虽然老蒋对此其实已经十分谨慎克制,但这一整合未完成之前就开战,使得原日伪军政人员大量投向对手(想了下这里的质疑确实有道理,自己说过了,修正一下)。

再看军事优势,老问题国军派系林立,规模大确实家大难当家,各种资源不得不分配给各杂牌军阀,这帮人胜势逐利,均势自保,劣势不反水已经够仁义了。所以军事优势没想像中那么大,只要几只王牌一丢立马从攻势变为兵败如山倒,很多杂牌军投降日军有民族包袱,内战中反水可是几十年轻车熟路的。加上谍报系统跟筛子一样,当家的就跟开图作战一样,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军事素质的不足。军事行动的失利是国府直接原因。

军事上的失利也很大程度上是军事冒进的结果,因为老蒋的经济局势容不得持久消耗,他只能速战速决。抗战后经济疲敝,老美又援助得缩手缩脚,加上对手的组织制度优势,动员和运行成本都比自己低的多,效率高的多,军事行动久拖不决军队不垮自己都垮了。

最后说一下人心向背,老蒋前期其实声望是很好的,抗战胜利后威望到达顶点,但是很快一步步丧失人心,首先抗战后富庶区沦丧,退守中西部落后地区,各种开支倍增,税源锐减,那么国统区人民的负担自然剧增,国统区怨气值爆表,好在是对外战争时期焦点不在内,抗战胜利后为了补偿国统区和安置回流难民粉丝群,在接收日伪区时在兑换和统一货币的,强行压低沦陷区人民购买力,接受各种简单粗暴(你们这群汉奸怂包,补偿爷忠义付出的时候到了)结果沦陷区的名声也搞臭了。

但是他失民心不代表别人就得民心,民心这种事情不是非此即彼的。治世当然民心为重,但是乱世有时候民心就是事后贴金了,手段和机遇才是第一位的。要不然蒙满怎么能入主中原?东欧怎么能加入社团?说这点我其实想表达一个个人感受是:失民心者必然失天下,但得天下者不一定得民心,得民心还需地盘稳固后一系列软硬两手的运作,民心不可能一开始就张开双臂,需要一定时间过程的。

因为民心只是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就如同不勤奋之人不会成功,但是不是说勤奋者必定成功。还得多去分析下其他因素和偶然性,听一个功成名就者讲述自己的艰苦奋斗固然必要,但是过多沉溺于他们的表达框架历史就滑向心灵鸡汤了,那多无趣。

~~~~~~~~~~

~~~~

我一再强调我不是历史学者,不是在研究历史,而是在表达个人观点,给出个人思路。

所以要研究历史的人和喜欢听定论的人嫑太激动。


user avatar   na-yici-yang-w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TG的胜利当然是依靠人民!KMT的失败也确实因为丧失人心!

土改后消灭了地主阶级,TG从农民身上直接征粮,TG的日子过的舒服,少了地主的剥削农民也舒服,于是农民子弟参军踊跃,这就是传说中的没有中间商赚差价!

你说TG是不是依靠人民?!

而与之相反的是KMT,因为地主剥削,农民都要活不下去了,而政府还是收不上来粮食,只能依靠那点可怜的关税和美援,后期美援也断了,想打仗只能靠滥发货币骗点钱,然后经济也崩溃了,这会儿连市民也活不下去了,然后KMT也就活不下去了。。。

你说KMT是不是丧失人心?!

打仗本质上说打的是经济,KMT经济崩溃了,你不输谁输!


至于说湾湾题主所提到的二十年代,着实因为那会儿TG还没有成长起来,根据地也没能有效的大规模开辟,土地革命还没怎么实现,TG的军队真的只是星星之火,那会儿KMT都没灭掉TG,更反映出KMT有多么的废物。。。


user avatar   lazyg 网友的相关建议: 
      

早都总结好了还问。
我党获胜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试问谁的回答还能超出这三点?


user avatar   wu-yissa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从党政军三要素就可看出二者在策略上的区别。共军占领一座城市,一般党组织早就打入内部,然后军队攻克,最后政府才入驻;而国军不然, 一般是军队先占领,然后政府进,最后才是党部。

反之当一座城市丢失,共军方面都是政府先撤离,然后是军队,党组织往往在城市已经丢失的情况下还会坚持战斗;而国军丢失一座城市最先崩溃的一般都是党部,然后是政府的撤离,军队反而会坚持到城市失陷之前的一刻。

二者的区别,不仅仅是在次序上,仔细想想颇为值得玩味,胜败之道其实就在其中。


user avatar   te-lan-ke-si-de-ji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原因太多太多,几卡车文件资料汇集成一套系列丛书估计也很难完全讲清楚。

总的来说政治因素是首位的,国民党是政治层面的溃败导致了经济问题,军事问题一泻千里。

国共内战其实是不可避免的,原因就是46-50是全世界疲惫不堪的一个窗口期,在这个窗口期里所有主要列强全部被打了个稀巴烂,强如美帝苏修也需要缓一口气接受治疗。

这是中国近代以来千载难逢完成政治统一的机会,不会有外围势力来实质干扰、阻止、限制我们了,这一点毛和蒋心里都很清楚。

万幸的是这场战争进行的时间不长,正好在窗口期内压线完成。49年的时候美苏都实质上已经默认了中共上台的事实。

假设日本不去加入德意轴心,不对中国发动全面战争,不进行太平洋战争的话,毛蒋要依靠当时的局面实现统一难如登天。


user avatar   BizarreAdventure 网友的相关建议: 
      

呐,二战后,美苏雅尔塔分赃

东西德。南北朝,后来的南北越啊,以色列和中东啊等等,中国也想南北中(丝袜救国方继华好像就达到了这个效果让中国分裂了,恩,他在山地用一堆集群坦克打败了解放军轻步兵)

然后主席说:抗日战争急不得,解放战争慢不得

哪怕无数敌人混进革命队伍也认了···

不然以后就无法统一了

三大战役就是卡着美苏柏林危机的时候打的啊····


那么怎么赢的呢,共谍蒋公帮忙肯定是帮了的···


1、我军能够收粮食上来,国军那里钱多,没粮食,钱花不出去就是废纸···国军是除了海关等几个地方,剩下的钱和粮食不够地方上的儒家子弟官员们贪污的···军队越多越供应不上,最后我军几个猪肉包子就换来几个团跑过来起义··

2、以前比如远征军,是美国人负责后勤,打的很不错,后来呢,抗战胜利后,国军将领终于把后勤的权力抢了回来,然后····················底层士兵就惨了

3、战争迷雾,国军根本不敢派小部队出去侦查,出去就回不来了,都是拉壮丁来的,有机会就跑啊。然后经常作出错误的判断

4、廖耀湘啊黄维啊,都跑出来了,要是他们的兵团跑到长江以南,渡江战役还真不好说,然鹅,蒋公命令他们又回去了···回去了···你把电台砸了蒋公都能派飞机空投信件让你回去··

5、最后美玲去美帝要援助,美帝表示,我给你了要么你们自己贪污了,要么转手就给共军了··(杜鲁门口述自传:他们都是一群贼!)(美国人给的二十四门大炮,那十二门你们在东北缴了,这十二门也请查收)。然后美帝一个媒体评选什么美人给了美玲,表示物资上没了,精神上还是可以给你的。

6、杂牌军离心离德,一路从东北起义大西南···比如高树勋,在敌后坚持,给蒋公保留了一个集团军(八路军也就是一个十八集团军啊),结果蒋公说你来重庆吧,我给你授勋,高树勋刚去重庆,部队就被胡宗南给收编了,高树勋气的啊,直接就投了八路了··

7、蒋公最后带着国父的小姨子跑了···········

大家没有办法,只好拿着美国人的货物抵工资,原价几十刀、几万刀的飞机大炮,现在统统二十,统统二十····



你蒋的立身之本黄埔军校是你俄爹帮忙建的。

你蒋的北伐是你俄爹出钱出力出顾问一手赞助的。

你蒋在国际共产挂衔。

你蒋送儿子去你俄爹那深造,顺便还送一个俄罗斯妞当儿媳。

抗战时德国撤回军事顾问,是你俄爹出钱出人出顾问帮着中国人打日本(知道崔可夫不?)

抗战结束后你蒋为了获得你俄爹得支持以承认外蒙古独立为条件开始打内战。

渡江前夕你俄爹为了你蒋专门派人劝TG划江而治不要过江,你美爹都没这么干啊。

解放军开始渡长江的时候连英美大使都留在南京没走,只有你俄爹巴巴地跟着民国政府跑到广州。

--------------------------------------------------------------------------------------------

综上所述------你真要认清你爹不要走错家门啊!


user avatar   qian-zi-44 网友的相关建议: 
      

土鳖很能打?土鳖很狂热?土鳖有苏联?美爹不给力?

为啥战上海国民党军战斗力特别顽强?给与我军较大伤亡?因为大买办们死到临头舍得给官兵发现洋、发大米

KMT这种渣渣运营的把工农、小资、中等资本家以下所有人逼反了,这样“成功”的三流运营还被某些人称之为“汉室正朔”?天天意淫要是当年解放战争打赢了如何如何?为啥要叫解放知道不?来啊啥这位“汉室遗民”两捆金圆券回家蹲坑用,我大KMT可是第一个印假币比真币还贵的政权你懂么



——————好了抖机灵完,上硬菜






1月18日,苏维埃国家银行接到转移的命令后,开始收回发行的“红军票”。苏维埃国家银行贴出布告,通知社会各界人士持纸币到指定地点兑换银元。部队撤离的前一天,国家银行工作人员在闹市区丁字口、万寿桥、狮子桥等处,摆上银元及布匹、棉纱、粮食、食盐等货物,通宵达旦让群众兑换或选购。交易中规定,以白区通用纸币2元或银币1.2元收兑苏区纸币1元,并以大量食盐平价供应,换取苏区纸币。

为维护“红军票”的信用,党和红军还坚决杜绝乱用现象,要求“不在没有兑换处的地方使用苏币”,避免损害群众利益。1935年2月10日出版的《红星报》发表《不要乱用苏维埃国币》 明确强调:“最近在我们的部队中,有些同志表现着不重视苏维埃国币,乱用苏维埃国币的现象,甚至有请运输员、请向导也用纸币的。这不仅是浪费,而且是脱离群众的现象。我们国币应该是有信用的,更是十足兑现的,但我们不一定每到一处都设有兑换处。假使不设兑换处的地方,也用纸币,必使群众受到损失,而发生对我们不满,结果是帮助了敌人。因此,为了争取群众,维护苏维埃国币的信用,必须反对浪费,节约苏维埃国币来买必需的东西。”——不是傻子都知道选谁了吧


user avatar   jiang-zuo-shu-to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战胜的根本原因当然是对面太弱太弱啊思密达!说腐朽你们觉得太虚,说人心你们觉得太假,说组织术呢又听不懂,那就换种方法说:

首先是位置

从纯军事的角度而言,抗战结束后的国军是远远胜八路的,从人心的角度而言被看作是王者之师,从武器的角度而言——国军在除掉东三省以外的全部中华地区各种受降以及接收武器,由战前的170万人迅速扩充到600多万人,武器装备换了一个次代,在整编过后,国军依旧有430万大军,你别看战争开始的时候都是整编师,那一个师好几万人,相当于战前的"军“。这个不难说明,直接上数据吧

有人说能打的都死了,都被打死了还能算能打的?!!战场上活下来才是最困难的吧?国府七七事变前军械较差,只有部分德械装备,而战后呢:

不仅如此,国军接收了全国绝大部分大中型城市,并且与银行家资本家合流。而此时的八路虽然也扩充了好几倍,可惜天花板只能够到对面的地板,但八路抓住了抗日的时机对农村进行改造,在进行游击战的同时把自己的理念传到了千家万户——这个不难理解,之前百姓如果和八路在一起,抓着就杀头,抗战爆发后,八路在中国境内的一切行动基本上已经合法化——不合法你也打不过,为什么说军民鱼水情呢?少了老百姓这个”水“,八路这个”鱼“是活不下去的。


因此这里的结论是:八路在纯军事角度上远远落后于同时代的对手,而此时八路的位置是”农村“,而国军的位置是”城市“

至于说苏联支援的,虽然我无力吐槽,但是还是做了一些功课的,事实上苏联在战争初期是站在国军一边的!!因为苏联在二战中流干了血,他害怕与美国发生正面冲突,是不敢明目张胆的挺代理人的——这一直持续到后来的朝鲜战争时期。对比后来的“一五”计划,那些个日本武器简直就是打发叫花子:

其次是资源

位置的不同导致了资源掌握数量的不同。不愿意看《论持久战》没关系,国军战神蒋百里早在抗日战争爆发前就阐述了农业国和工业国资源分配的特点:

须知我们是农业国家,并非工业国家,后者全部国力集中几点,一个纽约可抵半个美国,一个大阪可抵半个日本。中国因为是农业国家,国力中心不在都会,即使占领它最重要的沿海地区也不要紧,农业国是松散的,没有要害可抓。敌人封锁了内地隔绝的上海,只是一个死港,点缀着几所新式房子的南京,只是几所房子而已,它们与中国的抵抗力量,完全没有影响。

蒋百里在这里意在表明,工业国例如法国,所有的工业原料和战争资源均来自于城市的工业区,丢失了城市就丢失了资源,失去了”战争潜力“那么这个国家基本上也就歇菜了。而中国不同,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国,玩的是小农经济,几乎所有的资源都来自于农村,例如小农产品和具有极大规模的劳动力都来源于农村,换句话说守住了农村就占据了中国的资源,得农村者得天下。

这就是为什么当战争初期,国军气势汹汹的杀过来,八路利用”让开大路,占领两厢“的战术,几乎让出了所有占据的城市,而且毫不介意的一头扎进农村。因此,纵然1946年国军兵锋犀利,不过是重拳打在棉花上,根本不起作用,而真正凝聚中国国力的农村,被紧紧的掌握在八路的手中。不仅如此,基层的失控导致国军每攻占一座城市都要分兵去守城——不然你这座城市相当于没占领,分兵分到最后能抽出来作战的兵力就所剩无几。典型的例子就是东北,十万远征军一路猛打,东北八路一路猛退,远征军追到最后就剩一个团,而东北八路忽然一个反冲锋杀过来好几个师,这个团就被撕碎了。八路也不纠缠,进如疾风,退如闪电,快速消化胜利成果后又化整为零。

因此所谓“国军把四野打到苏联去”的论调极度荒诞,因为虽然东北八路呈败退状态,国军也没有力量在北进了——除非你想往虎口里送肉。此时美国的调停事实上是给双方补了一口气:国军方面开始消化占领的城市;

而东北八路方面,则开展大规模的土改。

土改的开展用土地从中国广大的农民换出了他们手中的资源,并且让他们积极的加入到八路的队伍中来——这就是教科书上说的”土改极大的解放了生产力“。

所以多读读教科书还是有好处的。

而此时的国府,虽然占据了所有的大城市,不过是几套房子而已,不但要养活庞大数量的高消费人口(资本家、知识分子等)还得支出高昂的军费开支。全国三分之二的城市居民都在吃美国运来的救济粮。知识分子在民国的地位和工资是相当高的,而其余职员拿的钱很少且经常被拖欠(有个被拖欠的后来造反了),他们之中也有很大比例的人需要救济粮的供应,例如清华大学教授,著名的朱自清先生,依旧过得穷困潦倒,当然他比较有骨气,放出话来:“宁可饿死,不吃美国的救济粮”。

这就别说下面的老百姓和士兵了。

这就是为什么在淮海战场上,老大娘用一锅猪肉炖粉条俘虏了一个营的国军士兵,根本就没有资源好吗没饭吃就会饿好吗?这相当于把八路关进粮仓,每日吃粮,把国军关进厕所,每日吃翔。关三天之后让他们出来打架,结果吃粮的把吃翔的打的满地找牙,就这么简单,坐错了位置,别说八百万蒋军,就是1600万,还是一个输字。

当然,这是国军以及他所属的KMT自己选的,怪不了别人。

最后是经济

一个国家的财政主要来自他的税收,而民国的税收实际上是非常糟糕的,税收要靠基层干部身体力行,民国的基层崩溃导致了它与农村的脱节,而其中的原因,不能说完全不怪日本人,但主要怪常凯申的4.12,4.12屠杀将KMT在基层的左派全部清除,国府的基层因此而分崩离析,以盐税为例在下图的1927和1928年中,税收和后来是两个世界。

之后国府要重整基层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依靠乡绅地主——也叫还乡团,还乡团是个什么样子我想不用说了吧,因此此时靠抢的国府是相当不得人心的,但毕竟江南鱼米之乡,勉强能够维持。另外,当时美国罗斯福的白银法案导致银本位大国中国白银大量外流,法币应运而生,虽然给后来抗战中的经济立功不少,但同时也埋下了隐患。

还是上面那张图,聚焦在1937年前后的税收情况,1937年前,国府收税的能力有高有低——其实还是很低,但1937年以后,税收情况简直不能看——1937南京城破,这带来了两个影响,首先江浙沪是当时中国的钱袋子,南京陷落后,很多仅有的民族工业都沦落敌手。更重要的一点是——迁都重庆后,对于基层控制力度更加孱弱,因为常凯申的基本盘不在这里。令不出江浙沪不是说说而已,你的全套班子都在江浙沪靠上海财团起家的,忽然跑到武汉甚至重庆,你连方言都听不懂,更不要说指挥谁了。

你经济出问题是因为你短时间内收不上税来,收不上税问题出在对基层的控制力。所以,明明是你自己离了家就收不到零花钱,这特么能怪日本人?

不服的话你看看1945年国府的税收是多少?是1937年的上百倍都不止。这特么叫“日本人的侵略沉重打击了民国的经济”?不存在的嘛。可是为什么之后一年就不行了呢?还是因为基层,刚刚胜利的时候,国府的声望达到顶峰,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以凯申为人生偶像,民众对国府的印象开始有所好转,具体可以看《血红雪白》里面的描述。

可此时,国府于1946年还都南京,接收大员开始横征暴敛,原有的一点凝聚力又没了,根本抽不上税来,就盲目自信开始打仗,一开打,军费升高花钱如流水,基层失控的恶果就显现出来,而此时八路的细作间谍各种渗透,国军情报源源不断的进入解放区,加之战略战术上屡屡出现重大失误,导致前方战事吃紧,后方人心惶惶,导致资本家恶意囤积物资使得物价飞涨——最终前方打败仗,后方物价涨,物价涨,前方买不到粮草弹药,再吃败仗——恶性循环出现。

此时国府征税万分困难,美国在7.29开始武器禁运,国府开始通过提高税率抢最后一波钱,并派出美玲在美斡旋,希望能够再多装备几个美械军至少打几个小胜仗吧。

这也就是为什么电视剧里的国军在1946年全年几乎是地毯式的搜索八路的主力,他已经集中全力放手一搏,并且把很多美国支援中国的粮食拿去当军粮,连朱自清这样的高收入阶层连口粮都没有,因为唯有一次或多次主力的歼灭才能安定人心,此时的“让开大路,占领两厢”的策略简直神了,国府的希望再一次落空,虽然兵锋犀利但是几乎是重拳砸空气,什么也没有得到。不仅如此,华中,陕西,东北甚至屡遭败绩。


1947年5.26美国开始解除武器禁运,待到军购军援到达的时候,“运输大队长”已经将八路养成了一个和他势均力敌的壮汉,东北的制造业和土改已经卓有成效。此时八路第一步,就是在实力最强的黑土地上发动总攻,1948年,辽沈战役爆发。紧接着,华北的两支强军顺利合流并肩作战,同年,淮海战役爆发。两战均以国府大败告终,从此长江以北连成一片红,再无大战。

不仅如此,这还使得之前提到的恶性循环已经达到顶峰,法币已经无法挽救恶性通胀,金圆券应运而生,金圆券不但没有遏止住通胀反而使其加剧,资本家囤积物资,做着“民国梦”,醒来的时候已经在台湾了——也可能在战俘营。再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所以说从4.12挥起屠刀砍断与农村联系的那一刻开始,一切的结局都已经在开始被写好。你选择了在全世界最大的农业国和农民过不去,那只能是君以此始,必以此终,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怪不得谁太强,只怪你站在了广大农民的对立面。

“你选的”


user avatar   gong-zi-mu-sh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_╰)╭无论去过多少次都很难,星巴克店员总是特别热衷于纠正我在点餐过程中的各种错误……

-“我要个小杯……”

-“您是说中杯吗?”

-“对对对,的冰红茶”

-“您是说红茶冰摇吗?”

-“对对对,加桃浆,不加糖”

-“您是说冰摇桃桃红茶吗?”

-“………今天可以不问这么多问题吗?”




     

相关话题

  为什么异族侵略中原之后会“汉化”? 
  如何评价阿富汗战争? 
  如果三国时期的荆州由赵云来守会是什么样的结局? 
  想请教一下伊朗高原历史上出现过的所有政权? 
  台海开战,上海有没有危险? 
  汉武帝为什么要对投降匈奴的人满门抄斩? 
  你认为历史上中国最大领土是什么时候? 
  如何评价抗日战争中的「武汉会战」? 
  换意大利国籍好吗,在中国生活的话有外国国籍碍事吗?现在的形势定居在意大利好吗? 
  为什么以佛朗哥为首的人要推翻西班牙第二共和国?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很多人都觉得国外比国内好?
下一个讨论
民国廿四年的简体字方案和 1949 年后的简化字方案有何异同?





© 2024-12-2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