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知乎日报的收录标准是什么,张公子那个回答连明显错误都存在,却还能被收录进去。
陈群堂堂颍川陈氏,海内名士领袖陈寔的孙子,什么时候变成徐州的名族了?对中古士人来说,郡望观念极为重要,因为这是标榜自己身份家世的重要一环。杨坚、李渊贵为皇族,尚且要托靠到弘农杨氏、陇西李氏。
刘备临豫州,辟群为别驾
刘备被陶谦表为豫州刺史后辟【豫州刺史部颍川郡】人陈群为别驾,然后才有陶谦病死,刘备去徐州。
至于说【善变】
张公子自己举的例子正面典型是袁涣,说的是曹操破吕布后陈群父子拜曹操,而袁涣独高揖,来表现袁涣之高洁,陈群之善变。那也不好好看看袁涣的履历是什么?
刘备之为豫州,举涣茂才;
后避地江、淮间,为袁术所命;
吕布击术於阜陵,涣往从之;
布诛,涣得归太祖。
袁涣换了几个老板?刘备、袁术、吕布、曹操,比陈群还多一个乱臣贼子袁术呢,为什么袁涣就是正面典型,到陈群这就是“善变”了,这双标的不要太明显了吧?
陈群的行为没什么矛盾的地方,他作为后汉世家大族颍川陈氏第三代的代表,跟同为颍川世家大族的荀彧、钟繇等人一起为曹操效力并没有任何问题。至于最初为刘备所辟,刘备一则是当世英雄,二则曾经是自己父亲陈纪的下属,所以陈群才被刘备征辟。至于刘备不听陈群的建议,陈群闪人,在三国那个君臣互择的时代太常见了,荀彧受本初上宾之礼,尚且转头投奔曹操呢。
下面回答本题,总评陈群是曹魏开国重臣,历仕曹操、曹丕、曹叡三代,精于内政。曹魏的礼制、法制和政治制度设计多出于其手,只不过现在人都更偏爱那些行军人才,对精于内政的则不过多注意。自桓阶死后,陈群即徙尚书令,而继任尚书仆射的就是司马懿。此后陈群一再升迁,但一直录尚书事。后汉至曹魏时逐渐事归台阁,三公变为荣誉衔,不录尚书事者坐而论道而已。陈群在曹丕朝是尚书令,曹丕死后又受托孤,以司空录尚书事、开府,也即陈群始终是朝中群臣领袖,在曹魏中心执政。能打的将军依托国力建功立业并不少,无论是曹真、曹休这些宗室,还是满宠、王凌、郭淮这些在边境刷战功的人总会存在。陈群是比不上同时期的诸葛亮、陆逊出将入相,也没有后辈杜预允文允武那么吊,但在内政方面能有治国才干在其上的也确实不多。形式上开启整个士族时代的九品中正,不论日后变异成什么形式,但设计最初确实是把选官之权收归中央,有利于朝廷集权的。
陈群出身名门,又是名流领袖,是标准的世家子弟。本身又具有政治才干,所以可以雅服群臣。陈群为人低调谨慎,每上封事,辄削其草,时人及其子弟莫能知。做事又不喜欢亲力亲为,所以曾被吴质讥讽“从容之士,非国相之才,处重任而不亲事”,嘲笑他居于高位却不做事。直到正始年间作为名臣奏议,才被朝野所知,皆叹息之。不亲力亲为不代表不做事,陈群不是尚书仆射、尚书令就是录尚书事,始终是处理朝政的重要核心人物。不过吴质这人人缘差到极点,在乡里名声也极差,连个士人身份都混不上,自然怎么都看不惯陈群这种世家子弟。不知道陈群和吴质一起当曹丕密友的时候是怎么相处的,也许是靠司马懿居中当润滑剂吧。
至于陈群看不上郭嘉,不知道郭嘉不治行检的行为到底是什么,但大概是礼法之类的事,陈群本人出自以“闺门雍穆,有德有行”而天下闻名的颍川陈氏,看到郭嘉的行为有违礼法因此有意见太正常了,后来评价清河崔氏的崔琰智不存身也是如出一辙。陈群的行为前后逻辑是非常一致的,和荀攸、钟繇一样,是摧毁旧时代缔造新时代的过渡者,假他之手,开启了中古门阀士族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