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太清楚楼主大几了,个人觉得比较有用的建议是:
----
楼主情况跟我当年很类似,所以我想分享些个人的经历题主看看觉得有帮助的点个赞没用的看过就算了。
我记得当年也是如此,从大一大二的建筑设计教学转至景观之后,有很强的不适应性和迷茫。其实现在回过头来想想,主要还是当时读书太少,而景观系里面的大部分老师,教学质量对我个人而言帮助不大。那时候的景观设计教学太追求与工作后的商业化结合,总是出现只顾得上所谓的「满足功能需求」的设计,也没有人去深入调整方案、或者有什么样特别的实践——总之,就是,只要是广场就是向心性极强的圆形大广场,场地太大就是圆环套圆环。而公园就是先挖个湖什么的去掉大块地方不用想,然后「中」字型结构道路,必要的地方大轴线一加,最终比拼的就剩下图面效果和认真态度了。这种迷茫和叛逆心情导致了我当时设计课几乎没去过,到最后只要图纸交得够了,混个良罢了。至于理论方面,只能怪我们老师太自恋地只讲他的书了……这方面其实得自己看,有很多好书也得自己找。不像学建筑,豆瓣上干货书单一大堆。
就记得比较认真地一次是做了个古典园林的课程设计,但是那时候也是第一周就把方案定下来了,老师啥都没咋说,「倒浆糊」地说了蛮好蛮好,也没挑出啥缺陷咋的。他蛮好那我也蛮好。玩了几周后买了张黑纸,让自己慢慢静下心来像个匠人一样不用电脑从头到尾白描了下来。然后我也不急,Deadline过了仍然在慢慢白描,最后交了的图纸居然还在系展时被他们充数了,让我火大的是充完数居然还被扔了,我后来从学院垃圾桶里捡出来拿回家了。
再接着,我就浮躁着休了一年读德语去了。
真正到了其实比较科学系统性的景观规划方面,大家找工作的忙着找工作、忙出国的忙出国、考研的考研,也已经不太把心思放这上面了。而我们跟老师上设计课基本上则变成了大家对这个行业看法的讨论会了。他讲他做项目的故事,比如只图发展煤矿导致了草原生态极度恶化;比如天然气工程当地人根本任何利益都得不到。其实要讨论这些也还真不错,大学里面其实真就应该教这些。所以,当时又觉得其实自己的那些老师都还挺好的。
最后的毕业设计,变成了老师压榨我们做前期调研做了快3个月,在最后一个月说要带世界遗产夏令营设计我就完全放手大家自己来。于是我们我们就这么毕业了。
回过头来想想,如果当时学霸一些,自己多去读些Landscape Urbanism以及生态学植物学方面的、景观保护规划类的资料,说不定我还会觉得这个专业不错。然而当时没这么想,于是我就跟这个专业说再见了。
毕业的时候出国计划流产了,于是我就开始找工作。我尽量在作品集里放了些建筑设计、硬质景观设计、园林设计这些与建筑空间更加接近的东西。另外就是规划的东西,规划主要用来体现解决问题思路的。说实话,虽然很多公司都写了建筑学专业,但是只要你自身能力足够,能接到的录取倒还是蛮多了。当然公司不够名气就是了。
最后在那家清闲的公司工作一年后,我也用这段时间把德语考出来了,于是,我就开始了我的洗白之旅出国读建筑的研去了。说实话,除了结构构造方面的知识缺乏外,倒是并不觉得自己的知识积累设计能力不够用,另外对室外场地的控制更胜一筹。不过在图面表现方面差人家一些。另外就是结构与构造知识,最近正在狂补这些。而关于自己想要去做的,也越来越明确了。
我的好多同学,出国的很多转学了建筑的有;国内工作转建筑的也有;另外转甲方的也有。专业并不完全限制就业,放心。
或许当时如果自己高考考得分数再高些我就没有人生这么多的兜来兜去的路了,不过可能也就没有现在这么看得清吧。我就不引用阿甘正传「人生巧克力」的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