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在写 essay 时,如何避免使用过多的「I」? 第1页

  

user avatar   wang-rui-en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在刚开始学法律写作的时候也遇到过这个问题,老师说得很直接:“法官不会关心怎么想,他们只是想知道法律怎么规定的。”

其实,方法就在这句话里面了:用第三人称的主语来代替第一人称。譬如,法律写作里面经常有这样的句子:

"Sixth Circuit held in (XX case) that Fourth Amendment protection can extend from dwellings to vehicles." 第六巡回法院在XX案中判决道,第四修正案的保护范围可以由居所延伸到车辆。这里将主语变成阐述这一原则的法院,而避免“我认为...”

"A reasonable person, under (XX case), will not find causal connection between A and B" 根据XX判例,一名理性人不会认为A和B之间存在因果联系。这里其实想说的是,“我”认为AB之间按照XX判例的原则不存在因果关系,但这里就用了法律上的“理性人”作为主语了。

可以看到,用以上的表述,有时不仅避免了主语的单一,而且也能狐假虎威,更自然地利用法院的权威为自己的理论代言。

而在其他学科的写作中,也可以采取类似的方法:

这个现象,不是“我”发现的,而是实验数据所表明的,所以可以写"The experiment shows that" 而不是 “I find that”。

这个猜测,不是“我”提出的,而是学界大牛提出的,所以可以写“Scholars/ Professor Jane Doe argues...”, 而不是“I think”。

这个结论,不是“我”做出的,而是从之前的论证过程中所能得出的必然结果,所以可以写“The discussion in part X lead to the conclusion that...”, 而不是 “I believe”.

其实,对比一下这几组例子,就能理解为什么写论文时要避免出现太多的“我”了:要用文献、实验数据和论证过程说服人,而不是自己跳出来给自己代言,因为正如那位老师说的,没有人关心你怎么想。

@栗子 老师作为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士,在本回答下举的例句肯定是非常符合本地人表达习惯的。只是我还想补充一点,在法律和学术写作之中,被动语态还是要尽量少用。这一类写作重要的是准确、高效地传达信息,而句式的多样性这种和“文采”相关的东西并不是非常重要,有时主动和被动语态的混用还可能降低读者的阅读体验。所以我在这里强调的是用第三人称替代,而不一定都要采用被动语态。

最后,那位写作老师对这一点精神贯彻得很好。正如您各位所见,他可没说“我不会关心你怎么想”,而是说“法官不会关心你怎么想”。




  

相关话题

  如果一个以汉语为母语并且一点不会英语的人放到美国生活十年,那么他会听得懂英语或者用英语交流吗? 
  为什么部分香港金融行业从业者能接受英语,却不能接受普通话? 
  有哪些只有既懂中文又懂英文的人才能听懂的笑话? 
  大家可以说说怎么学英语吗。? 
  你见过的最美的翻译(汉译英)是什么? 
  猫的中英文爱称都有一些特别的含义,有什么深层次的原因吗? 
  如何高效地学习英语语法? 
  如果汉语是通用语言,是不是就不用强制学外语了? 
  为何诺曼人统治英格兰后不强迫当地人使用古法语,而是入乡随俗地使用古英语? 
  编程用英语命名的时候,万一那些单词成为关键字了怎么办? 

前一个讨论
无神论者或者共产党员在美国法庭如何宣誓?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南京大屠杀前,南京政府没有通知全城百姓撤离?





© 2024-11-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