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英语这种毫无规律的语言是怎么被造出来的? 第1页

  

user avatar   jia-ming-zi-34 网友的相关建议: 
      

首先,从语法上讲,英语要比中文严格很多。就我个人感觉,中文的语句歧义明显要更容易出现。从这个角度,汉语的规律性更难以捉摸。比如说题主说的“Urban”和“City”,明显不是一个词性,用法是很不同的,更不用说词义的不同了。而在中文里,词性往往是不明显区分的。这可能是题主的疑惑吧,习惯于汉语相对松散的语法体系,而对更加严格的语法感到不适。

其次,单从词汇看,英语中很多单词都包含了相关的词根。比如说urban,是从拉丁语的urb变化而来(顺便说一句,这种词性变化其实很符合英语规律的,例如Itlay —Italian)。相关的变化有很多,例如urb—urban—urbanist—urbanology—urbanologist—urbanization—suburb—suburban—…,随便就可以列举十几个词汇,这些词你哪怕从未见过,一眼也能知道它们的意思。这中间有词义的变化,也有词性的变化。在词义变化里,和汉语的会意字或形声字是异曲同工的。而词性变化,由于汉语中对词性的区分不明显,所以汉语母语的人不太容易理解,但是是很有规律的。

语言这种东西,和历史文化息息相关,但是肯定各种语言都是有内部规律的。你感觉不到这些规律,是因为你不熟悉。要知道汉语是公认难学的,很多在中国的外国人也在哀叹,为何汉语这么毫无规律呢。


user avatar   you-duan-yimi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劝君自省。

在文字学里,腓尼基(字母)文字是最天才的发明,象形文字反而是最垃圾的。

比如中文(篆文隶书)日文韩文,拉胯的一匹。

你要谈文字,咱就继续,你要论政治,自己出门左转竞选人大。


  1. 字母文字是扁平化的,只有顺序,不论空间,而且会保留读音。这意味着字母文字可以更好的传播和留存。

象形文字则是真正的写法与读音毫无规律可循,全靠死记。只有形声字勉强可以看做是伪字母文字,声旁等价于词根。对于绝大多数人,一旦遇到不认识的字第一反应绝对是按照形声字拆解,读半边,但到底是读尸还是读米,靠蒙。

2. 字母文字是正儿八经的数学模型,65到90只靠排列组合就能表示所有的已知和将来要诞生的未知词汇。

象形文字就麻烦多了,靠的是一个字一个字的枚举。

3. 正是基于以上两点,字母文字传到了各个地方,不同民族不同流域根据自己的文化,演变出若干的语种,也就有了个N个词汇代表一个含义的情况。这事儿对于学习者确实是糟心的,但从侧面印证了这种文字的生命力强大。

象形文字就惨了,四大文明古国只有古中国算是正式传下来了,中间若干变革,传到现在的屈指可数。同样是几百年前的东西,字母文字可以读出来甚至勉强看懂,我们的古文字只有专家才能读出来,普通人可能一个字也不认识。不用太古老,就说几十年前的繁体字,能写出来的人也只有一少部分了。


user avatar   lu-luce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哔哩哔哩上面有一个纪录片。英语发展史。基本上每一个英语系的学生都会被老师推荐观看。

【【ITV纪录片】英语发展史 The Adventure of English 【夏末秋字幕组】-哔哩哔哩】 b23.tv/qH48toJ

根据这个纪录片的说法。大致来说,一开始英伦三岛一开始生活了一群凯尔特人。因此上,英语中有一点凯尔特语。之后日耳曼人跑来定居了。导致英语中出现了所谓低地德语。之后沦为罗马帝国的殖民地。罗马帝国崩溃后,被北欧人反反复复摩擦。差点挂掉。直到阿尔弗雷德大帝把北欧人赶走。后来法国人又来了,导致英语中出现了很多的法语单词。之后英语一直在三个岛上猥琐发育。毕竟当时教士用拉丁语,贵族用法语。英语属于村炮语言。直到后来英国国王觉得一个英国国王天天说法语,有点不是事儿。于是钦定了英语版圣经。英语这才从村炮语言变成正式语言。后来莎士比亚出现了。这个哥们基本上就是现代英语的创世神。据说他的英语单词量超过20万。但是其实不是他真的能记下来,这么多单词,而是好多英语单词,他自己就是发明人。有一种创世神无视法则的感觉。后来直到大航海时代开始,英语才跟着大英帝国传播到世界。之后生了一个好儿子美国。

最有趣的是,在纪录片的后面,英语随着大樱帝国,很快出现了很多地方性变种。例如新加坡英语,澳大利亚英语,印度英语,当然还有最有名的美国英语。同时在太平洋诸岛上,各种奇奇怪怪的英语变种层出不穷。英语体现出了旺盛的生命力。

至于很多人挂念的语言纯洁性问题,纪录片中有一个搞笑的故事。一个美国参议员向美国政府提议,向英国推广并教授标准的英语,也就是美国英语。主持人讲这个故事的时候,还有点不开心。

但是从这个角度来说,大樱帝国立国数百年果然不是浪得虚名。文化上的兼容并蓄颇有盛唐气象。当然生出来的美国儿子不听话,造反了。那都是后话。。

因此上,根据这个纪录片的说法。英语一开始甚至包含一些凯尔特语(之前写成了凯尔特土话,不太准确。正如评论区指出的一样,属于日耳曼语系)。还有很多低地德语。罗马帝国的时候,受拉丁语影响严重。后来法国人入侵,融入了很多法语单词。等到大航海时代的时候,开始吸收世界各地的各种语言单词。这就是英语这个大杂烩的原因。

最后 @摩西英语 和其他质疑我的人。你们当然可以认为我说的不对。我本来就从来没有认为我的观点正确。因为我根本就没有观点。我只是转载了一下人家英国语言学者自己拍摄的纪录片的内容。

人家英国语言学者走遍英国各个地区。采访了无数的民俗学者和古英语专家。从贝奥武夫考证到莎士比亚。到了你们的嘴里就变成了低级错误。你要是有时间自己看看人家英国人自己拍摄的纪录片就完了。知识就放在哪里。学都来不及,有那个闲工夫,和我辩经有啥用。

我看这部纪录片的时候,其实最有意思的就是,满屏的弹幕都是英专的学生在老师的逼迫下,被迫学习的哀嚎。。

-----------评论区回复---------------------

鉴于评论区M头像的词源学爱好者不停的发各种寻章摘句老雕虫一样的评论。在这里我不得不回复一下。正如我的头像说的一样。我只不过是一个喜欢亲身实操各种英语学习方法的英语学习爱好者。根据我的实操经验,词源学除了他的一个分支,词根词缀,可以对于背一些使用概率较低的,更准确的说就是GRE单词有帮助以外。对于英语学习其实没啥用。基本上相当于孔乙己的回字的四种写法差不多。人家母语人士为了本民族,研究这个当然无可厚非。但是对于想把英语学好的英语学习人员来说,真的是一条歧途。

就算你每天背GRE单词,背到吐。想了解一下词根词缀,直接下载一个《词根词缀词典》就好了。人家还是免费的。

因此上,对于那些打着帮助英语学习者背单词的旗号,揣着明白装糊涂,偷换概念,出书赚钱,连评论都不敢开的公众号,我是从来不会礼貌的。

此致敬礼。。

---------------再次更新----------------

鉴于评论区那位颔首穷经的M头像的词源学爱好者不停的回复。我不得不抽点时间解释一下,我是一名英语学习爱好者,和很多英语学习者来说,每天非常努力的学英语。寻找着那些可以在听说读写上对我有帮助的英语学习方法。我是在背诵新东方出品的GRE单词的时候,接触到了词根词缀,接着在学习《Verbal advantage》的时候,知道了词源学这个东西。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甚至在图书馆借阅了很多词源学方面的书籍,当然这里面也包括那位M头像的词源学爱好者编写的书籍。我不得不得出一个非常尴尬的结论。就是:

词源学这种东西对于那些想把英语学好的人,一点用也没有。在这个上面花时间,纯属浪费时间。那些搞这些东西的人,有一首诗非常适合他们。

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

最后请允许我向问这个问题的题主,真诚的说一句。你的这个问题其实是一个词源学问题。但是作为一名英语学习者。请千千万万不要把你有限的精力花在这个上面。因为词源学对你学好英语一点用也没有。搞这个纯属浪费时间。


user avatar   qun-fang-zhu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有时候是汉语翻译的问题,不是英语的锅。


user avatar   ding-nan-43-67-84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任何语言都不是根据什么规律造出来的,除了世界语那种人造语言,任何语言都是一个语言族群在实践中约定俗成的声音符号组合。

英语是“杂种”语言,往好听了说,叫做“语言大包袱”。

英语跟欧洲其他语言一样,也是当年的蛮族的语言,后来又因为蛮族间不断融合,就是引进了很多不同的民族的语言。比如你说的urban和city,urban是拉丁语词汇。英语在形成过程中,就是与他们自身的历史分不开。英语就是一个大包袱,囊括进了各种语言和词汇,那个荒岛先后被不同民族侵占过,从安格鲁萨克逊人到罗马人、法国人、维京人,后来又全世界打劫,不同民族语言也都涌入语言词汇,比如印度的词汇,非洲的词汇,还有中文的词汇。总之英语是一个大包袱。所以这方面可以看看英语词汇学和英语发展史,或许对词汇有个大致的理解。我文章栏中有篇叫《英语凭什么?》的文章,就是一个英语简史,可以做一个大致的了解。

关于英国人混杂程度,笛福都承认,英国人都是“杂种”,杂种民族的语言,当然也是杂种语言啊。他是这样写的:

《真正的英国人》,嘲讽英国的多种族特性:

始于全人类的杂交体,

这就是英国人。

激烈的强迫,愤怒的欲望,生下了

涂脂抹粉的布里吞人,或者是苏格兰人?

是谁的种儿,就学谁的样儿,

给小母牛上扼,犁罗马的地。

一开始,就是这一半那一半的混血种,

也不知是谁的名字,哪国人,说什么语言,祖上名声如何。

新的混合体快快诞生,

萨克逊人和丹麦人的后代。


user avatar   yige-ping-fan-ren-39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你说的“多词一意”这个问题,本质上就是作为日耳曼语族的英语,深受罗曼语族诸语言(法语尤甚)和拉丁语的影响所致。例如urban和city,原型分别是拉丁语的urbe和civitas。不仅是这两个,其他很多英语词语都深受拉丁语影响。这里简单举几个例子吧。

1.如我们都知道书本是book,但图书馆却是library。在这里book是日耳曼特征词,liberay则出自拉丁文liber,即书本之意。

2.“自由”在英语里既可以表示为free,也可用liberty表示。前者是日耳曼特征词,后者则源自拉丁文和罗曼语族语言。

3.“科学”在英语里是science,这个词则出自拉丁文scientia,而scientia则出自scire,scire是知道、知晓的意思。而其他日耳曼民族,“科学”一词往往是wissenschaft(德语) wetenschap(荷兰语) vetenskap(瑞典语)这样的。

4.在英语中,许多经典短语都是直接使用拉丁文,而未将其做任何“日耳曼化”处理。最典型的当属“反之亦然”,英文就直接套用拉丁文vice versa。又比如等等,用and so on也行,但总不如et cetera那么有美感。当然,读音方面是不一样的。英语中ce ci中的"c"并不发/k/的音,而拉丁语、尤其是古典拉丁语中,字母c永远发/k/的音。所以说"反之亦然"——vice versa,versa这个音二者差别不大,但vice差别就很大了,英语管vice叫“外丝”,而拉丁语则叫“威凯”。

最后说一句,英语虽然在构词、发音方面没啥规律,但起码语法简单易上手,没有阴阳性,只有主谓宾属这几类最简单的格,比其他语言动辄全盘变动轻松多了。


user avatar   learingenglish 网友的相关建议: 
      

想起前段时间看到一个段子:My son asked me if the letter "W" starts with "D" and I can't stop thinking about it.


提及英语的反逻辑,真的是罄竹难书。

  • When it's moved by ship it's called cargo.
  • When it's moved by car it's called shipment.

简直有病。


日本叫:master;

印度叫:guru;

中国叫:Shifu(urban dictionary已收录);

慢慢它们都成了英语,学跆拳道的用master,教冥想的喊guru,截拳道用Shifu,但同时又能随意混用,自由随性。


  • What starts with a W and ends with a T.
  • It really does, I swear.

这类段子,笑点都是利用英语的拼写。

  • What do you call a Magician who lost his magic?
  • ian.

  • Today I met Bruce Lee's vegetarian brother.Broco Lee.
  • And his brother who can't take a joke, Serious Lee.
  • And the one throwing shades all the time, Sarcastic Lee.
  • And the one who is always last minute, Sudden Lee.
  • And the one who is always so sure of himself, DefiniteLee.
  • And let's not forget about the one who everyone can predict,Usual Lee.


  1. Damn it, I'm mad.
  2. Madam in Eden, I'm Adam.
  3. Was it a rat I saw?
  4. Eva, can I stab bats in a cave?
  5. Mr. Owl ate my metal worm.
  6. A Sanat lived as a devil at NASA.
  7. Do geese see God?

上面这些句子,从左往右读,以及从右到左读,一样的。




A little boy kills a butterfly.

Dad says, "No butter for one week!"

The little boy kills a honeybee. Dad says,

"No honey for one week!"

Mom kills a cockroach.

The little boy turns to his dad and says, "Are you gonna tell her or should I do it?



我们学英语,要应对的是面临一路崭新的语系,从图像文字换到拼音文字,其难度远超英语母语的人学法语、西班牙语。

基础阶段的生词要靠记忆,这很烦人,却又几乎是唯一途径,这是从无到有的过程,汉字跟英语的区别就是有这么大,“城市 | city” 摆一起没有任何相似性。

可一旦跨过基础阶段,慢慢用英语去学习英语时,再回头看汉语,pay off很让人意外的。

像今年流行的概念“元宇宙”——Metaverse(meta +universe)。从初中起,就见过「形而上学」这个词,无数次相逢,无数次头疼;前几天看书,读到英语——metaphysics,它远比我的母语中文传递的信息要让我感到亲切。

起初觉得反逻辑,是因为不习惯;习惯了会很喜欢英语的逻辑,cooking,现在流行开玩笑男朋友更适合做饭,因为是cooKing而不是cooQueen,这跟我们中文拆偏旁部首的段子一样。

前期需要靠记忆去积攒一些能支持自己看懂语法书例句的词汇量,不纠结诀窍,不执着于规律,这是务实。有一定的词汇量之后,再从方法上提升,增加学习效率,要循序渐进。

我第一次碰见“motherboard”的时候我也很无语,这门语言真的是简直了。

不抛弃,不放弃!

  • I love how the earth rotates.
  • It literally makes my day.

user avatar   zhang-zhu-12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你说的这个问题很有意思。

但实际上这个问题的根源,下面很多答案都解释偏了,都开始扯什么语言的表达优势、语言的文化属性之类的东西,真是纯纯扯淡。

其实出现你说的问题的原因也很简单,就两个:

第一个,不同语言因其所处的文化环境不同,会出现一种很常见的情况,即A国可以用多个或者多类词语表达同一个意思,但B国没那么多对应的词汇,就只能采用统一翻译的方式,这样就会出现多词一意的情况。

比较典型的如中文中可以用“余”、“我”、“吾”、“在下”、“鄙人”等几十、上百种第一人称代词来说“我”,但英文中对应的就只有一个“I”。那你要是翻中英词典,就会看到上面这几十个词都可以被解释为“I”,那英国人也是懵逼的。

第二个,则是翻译者自己在偷懒。在中文中,比如要表达“红”,我们可以说“红”,也可以说“赤”,但“红”和“赤”的意思是有些许区别的。类似的,我们要说“狗”,既可以说“狗”,也可以说“犬”。很多英语中的表达也是类似的,但在一些简略的翻译中,翻译者会为了省事忽略之间的区别,翻译为同一个意思。

就拿你说的“urban”和“city”两个词来说,“urban”其实更准确地翻译应该是“城区”、“市区”的概念,跟它对应的词是suburban,也就是郊区。“city”指的是城市,跟他对应的词是town、village这些词。

既然说到了village,还可以说一下同样被翻译为乡村的village和country的区别。简单点说,village更倾向于实际存在的那种“村”,比如某地有个村子、我是从某县的某个村子来的,这种现实中存在的村子就是village。country更多是用来表示“乡村”、“农村”这个整体概念,比如“城乡差距”这里面的“乡”并不具体指某一个具体的村子,而是整体的农村。同样,“乡村音乐”、“乡村生活”之类的,用country也都更合适一些。

某些评论已经从词源的角度解释了不同词语的变化,感兴趣的可以移步看一下,我不赘述。只不过,我想说的是,其实在任何语言中,都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词汇,哪怕是词义再相近的词汇,也会有细微的差别。比如“狗”和“犬”,看似一样,但实际上“有县蹏谓之犬,叩气吠谓之狗”。再比如“猪”、“彘”,“后蹄废谓之彘,三毛聚居谓之猪”。区别还是有的。所以学者才会说“夫异名必由实异”。

想要更精准地了解一些词语的意思,其实更好的办法,还是多去读文章,从文章中体会词意和词语的具体用法,单纯背单词是背不出来的。


user avatar   realfan-ren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真·天龙人来了。

我屁股下的这个embody罗技款不知道值不值天龙人的一台电脑?

不知道有几个天龙人当初跑到香港自提首发四公主?

不知道天龙人的电视几万?我这个早买的了,75z9d。psvr也是入的首发。

再比比打机环境?

朋友帮忙给我找的原价国行。(不帮买,朋友的店里之前就已经排队到了一百多人)



这电脑在天龙人里什么水平?为了玩4k的原神换的xg43uq和3080,纯娱乐用,非图形工作者。

其他小玩意就不显摆了。

就想说一句话,玩个游戏还玩出优越感的都是什么心态啊????

之前看了一个回答说得很好,你以为你是婆罗门,实际上在别人眼里你们都是印度阿三。

拿原神对比3A,想得出来什么结论?原神比不上那些3a,所以原神玩家就比不上3a玩家?我呸,那游戏是你做的?


装半天13其实没有真正回答这个问题,因为觉得懂得都懂,但是鉴于一些朋友很“幸运”没有接触过这类人,我就多唠叨几句。

天龙人,不是单机玩家(我就是单机玩家)的代名词,是以玩过看过听过甚至知道3a大作为荣的一群人。就像百万塞尔达不是指野炊玩家(我就是野炊玩家),而是看着像就说抄袭,像疯狗一样攻击别人,疑似水军的人。

天龙人鄙视原神,但是原神在进步,成绩也越来越好,打了曾经预言原神会暴毙人的脸。

玩家喜欢原神,自然热度高,还会夸,但这在天龙人眼里就是尬吹,他们通过用3a顶级大作去对比原神,说明原神辣鸡,去鄙视原神玩家,各种侮辱性的模版语录被传播,逻辑不严谨,但侮辱性极大。

其中最让我无法接受的就是“玩过好游戏的不可能玩原神”,“你觉得原神做得好是因为你没玩过好游戏”。这两句话把天龙人的优越感体现的淋漓尽致,何不食肉糜溢出屏幕,且不说画风不同,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就是人们的时间和设备也有很大差别,选择哪款游戏喜欢哪款游戏是玩家的自由,你哪来的脸指指点点说三道四?更何况,我遇到的很多说这话的人只是知道几个游戏,甚至玩盗版,模拟器,属实是精神天龙人了。

所以你喜欢鄙视是吧?那我就让你尝尝被鄙视的滋味。


玩家“尬吹”原神有没有错,个人认为只要不到处ky,踩一捧一,那吹一吹没问题。换位思考,我吹过p5天下第一,mhw天下第一,血源诅咒天下第一。

这时候有个不玩游戏的过来和我说,“什么电子海洛因就天下第一?玩游戏玩傻了吧?玩游戏有什么意思,几百几千的东西,来玩模型/文玩/改装车啊,随便一件就顶你们一堆。”

大家觉得这话有错吗?人家说的没错啊,确实一个模型几千上万,一件好的文玩也价格不菲,确实顶一堆。

但这人说话合适吗?太欠揍了,因为大家本就不是一个圈子的,我玩我的,碍着你了吗?你有病啊跑我这来?

同理,天龙人跑到原神这来用3a对比也是这样。有人可能会说,原神和3a同属游戏,是一个圈子。真的是吗?原神虽然上了ps5,但他的模式和以往的单机作品是不一样的,他可以算作是一种网游,生产周期,盈利模式,游玩设备,和以往的几年出一作的传统单机完全不一样,玩家群体也很不相同,根本不算一个圈子。

如果你觉得是一个圈子,那我没啥好说的,游戏/模型/文玩还都属于休闲娱乐圈子哩。

所以大家明白为什么天龙人用3a对比原神恶心了吗?首先主语是天龙人,他的对比就不是想好好对比,而是粗暴的把3a当武器,去攻击原神和玩家。其次这群天龙人见不得别人吹原神,跑到圈子里来恶心人。最后您要想说原神圈子里也有恶心的人,这我承认,哪个圈子没极端?甚至我看到这种言论也说他两句。当然如果你认为你遇到的所有原神玩家都极端…那请你先审视下自己的话有没有问题吧。我见过不少说原神玩家听不得别人说原神的一点不好。我翻看他的资料看他说的“一点不好”,呵呵,全是偏见与傲慢。不被喷才怪。


哎,管理员告诉我不样挂人,行吧,我都删了,反正大家知道有几个特别懂礼貌的高贵天龙人来私信我请我喝欧泡果奶就行了,咱也不知道咱是ky了还是尬吹了,现在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也要被骂了?反正这些人不是破防了,一定不是。

还有某位同学呀,坐井观天不可取,你不能自己还啃老呢,就觉得别人都啃老。我啃我自己,放我自己家的照片也碍着您了?想反驳我也要找好角度是不是?你看看评论区有几个朋友反驳的就很好,当然他们要是能对天龙人也一视同仁就更好了。


再次声明,本人觉得一个人一个活法,一个人一个爱好,鄙视链装13不可取,本无意扮小丑,只是以暴制暴,恶心天龙人,非天龙人请勿在意,如引起您的不适我先道歉了。


请大家友好交流,很多评论不予显示或者被删除了,这里面没有一条是我删的,都是系统判定不友善。




  

相关话题

  有哪些比较小众的成语? 
  如何看待全国政协委员建议「取消英语中小学主科地位」? 
  「现代汉语 80% 词汇来自日语」的说法是否属实? 
  有哪些未深入探究者对语言相关知识的普遍误解? 
  受汉语思维影响的英语错误表达有哪些? 
  怎么在一个月内让英语听力有明显的提高? 
  有哪些常见的中文句式是受外来语影响的? 
  为什么英语里X这个字母用的次数感觉少很多? 
  全世界的笑声是否都是「哈哈哈」?如果是,为什么? 
  为什么外国人能学好几门语言,却学不好中文?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俄外长拉夫罗夫称俄乌谈判迅速结束对美不利, 美国希望俄乌敌对尽可能持续?
下一个讨论
疫情期间有很多人失业,接下来普通老百姓该如何应对?





© 2024-05-09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09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