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哪些专业名词翻译得特别烂? 第1页

           

user avatar   bao-zhi-peng-13 网友的相关建议: 
      

内存不能为 “read”
内存不能为 “written”


不能为你妹啊!被动句听过没?


感谢评论区 @Prcuvu 补充:

这里的英语原文是:The instruction at 【地址甲】 referenced memory at 【地址乙】. The memory could not be read/written.

正确翻译:位于地址甲的指令引用了位于地址乙的内存。该内存无法被读/写(或者更符合汉语习惯的“无法读/写该内存”)。


user avatar   zhouqin2020 网友的相关建议: 
      

宫颈糜烂

英文本名为:cervical ectropion ,本意是宫颈柱状上皮外翻,本来仅仅是某种轻微异常的情况,需要作进一步的其他身体检查。

但因为中文中包含“糜烂”,让非专业人士觉得已经是一种确诊。翻译者可能是无心,但邪恶的人有意。多少莆田系医院,就仅仅凭着一个宫颈糜烂的化验单,给无数女性甚至少女实施了非必要的手术治疗。这些无良民营医疗机构的每一个毛孔,都沾满了的患者的血和泪。

在2008年,本科生的第7版《妇产科学》教材取消“宫颈糜烂”病名,以“宫颈柱状上皮异位”生理现象取代。宫颈糜烂是过去对宫颈的一种正常表现的错误认识。[1][2][3]

  1. 贺国丽,王世阆. 《关于“宫颈糜烂”的认识进展》. 《现代妇产科进展》.
  2. ^ ref="zh.wikipedia.org/wiki/%">跳转至:3.0 3.1 3.2 薛凤霞. 《“宫颈糜烂”——一个不恰当的术语》.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3. ^ ref="zh.wikipedia.org/wiki/%">跳转至:4.0 4.1 4.2 刘艺杰 陈文兵. 《宫颈糜烂与宫颈癌无关》. 《温州都市报》.

===========

到今天,百度搜索上依然有一些民营医院在疯狂打广告,误导女性去做没有必要的治疗。可恨

最近在努力学英文,也推荐一个好方法给大家,我的回答:

有没有一种让人很爽的英语学习方法?


user avatar   jiang-cheng-23-41 网友的相关建议: 
      

Grand strategy—大战略

翻译之后感觉就像是战略的升级版一样(不过英文也有人吐槽2333),于是乎大量人望文生义言必大战略,顺手指责哪个历史人物不懂大战略。但是,根据Grand strategy的定义(long-term strategy pursued at the highest levels by a nation to further its interests,国家最高层次用于扩张其利益的长期策略),这玩意儿应该叫:

宏观战略

没错,就和Macroeconomics的译法一样,通过宏观表明其实质

不过话又说回来,Strategy本意是将道,和战略这个词并不匹配。说来说去还是怪李德哈特用烂了Grand就不管Minor了(半恼


user avatar   wang-you-ling-45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说个医学方面的,不算很烂,但名字容易让人误解。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只看这个名字会觉得这个病是在骨髓的很多部位长了黄豆花生鸡蛋之类的瘤,但实际上这个病和白血病没什么区别,肿瘤细胞在全身骨髓里弥漫存在,并不是长成一个个具体的实体瘤子,所以翻译成“弥漫性骨髓瘤”应该更符合这个病的病理特征。


user avatar   gris-griffith 网友的相关建议: 
      

就我的专业而言,我觉得可能是“Theatre”,“Drama”和“Play”这三个词,倒不见得是翻译得烂,就是这三词配合中文释义简直混乱到无以复加。

(没有特别严谨地去查资料,在此只是简单地说一下,如果有谬误还有望指正)

Theatre

Theatre在英语里既指戏剧这种艺术门类,又指剧场这种空间和建筑上的概念,在美语里也泛指各种演艺场所(美语中的电影院也可以叫theatre)。值得注意的是,Theatre可以涵盖的剧种非常丰富,不单单是大部分人所认为的话剧,还包括音乐剧(Musical Theatre),肢体剧(Physical Theatre),舞台剧(Stage Play)等等,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

然而我看见的中文材料里,似乎喜欢将这个词译作“话剧/剧场”,而这就让人觉得非常奇妙了。首先话剧是一个很本土的中国概念,要总结这个词,感觉它比较接近于相对传统的Dramatic Theatre,侧重剧情和人物之间的对白,在表演,剧作以及舞台设计方面偏向于写实和自然主义,给人一种非常严肃古典的感觉。

虽然只是个人的想法,但我觉得这个词约束了大众对于戏剧的想象力,导致很多人看到一些比较新颖的表现手法就连声大呼“这不是话剧!”,实际上theatre的特性和特质直到现在都还在讨论当中,无数戏剧家都在通过自己的主张和理论来探索戏剧艺术的极限和本质,其本身还是个比较灵活的概念,根本没那么多行不行的东西。

另外,这个词作为“剧场”用在翻译上,总觉得非常的生硬,不知到底有何用意,比如布莱希特的epic theatre,翻译过来叫史诗剧场,雷曼的Post-dramatic theatre,翻译过来叫后戏剧剧场,总觉得不如直接叫戏剧比较好...

说回来,中文里的戏剧和话剧有时还会发生冲突,因为话剧近似于西方的“Theatre”,但中文里的戏剧有时候也指京剧一类的戏曲,用英文应该算作“Opera”,即歌剧。

Drama

Drama虽然中文里也译作戏剧,但我个人的理解是,在英语里,它可以指代一切包含“戏剧性”剧情的东西,比如作为一种Genre,它指剧情片;作为戏剧的一种,比如上文替代的Dramatic Theatre,它指侧重剧情的话剧作品;作为电影,可以说TV Drama,既中文里的电视剧;在日常生活里的口语里,它也可以指具有戏剧性的事件,比如我曾经的室友就跟我说,我们的房东很宽容,但是她不喜欢drama,此处的drama有麻烦的意思。

总之强行把这个词翻译成中文语境里的戏剧,实际上是一种蛮有误导性的错误。

Play

Play大概在这三者中是最简单的,就是指中文口语中“剧”或者“戏”,个人感觉它更侧重于“戏”。之前和自己的老师(美国人)讨论过中文语境里的小品,我问他说非常短的又非常简单的那种情景剧可以算作戏剧吗,他说就美国人而言,他们就叫这个“play”;另外英文中的戏剧剧作也常用play-writing来特指(当然也可以叫Writing for Performance),如果侧重于电影或多媒体,则会说Screenwriting或者Dramatic Writing。

可以说play是三个词里最口语化也最万能的一个了,不限于体裁和时长,在使用上限制比较少。


user avatar   shang-si-guo 网友的相关建议: 
      

「凤凰涅槃」,凤凰不同于菲尼克斯,涅槃也并无重生之意。郭老神诗一首,毁掉两个好词,可谓惊天地泣鬼神。

据黄永玉回忆,他曾经向钱锺书请教过「凤凰涅槃」一词的根据,钱当即道:「这算什么根据?是郭沫若一九二一年自己编出来的一首诗的题目。三教九流之外的发明,你哪里找去?」言辞中毫不掩盖鄙夷之情。


user avatar   xiao-xuan-zhong-86 网友的相关建议: 
      

题主举的“点击化学”可能平时碰不到,举一些高中水平的化学名词来体会体会。

1,直接用日译——官能团 functional group。

没学过有机化学的朋友可能看到“官能”会想到其他东西;看过高中有机化学的天真高中生也可能不明白这个“官能”是什么,然后一看英语才恍然大悟,原来是“functional”。

这个词的故事要讲到甲午战争后我国派了一大批学子去日本留学,20世纪初他们学成归国,把很多日语汉字词直接引入了,“官能团”的“官能”就是一个例子。他们学过日语自然不觉得奇怪,但对于没学过日语的初学者而言,像是一个生造的中文词,而且后来日语的“官能”有了其他的意思。其实希望改掉这个词的声音很早就有了。可惜汉语化学术语的历史虽不长,但也积重难返。1950s曾开会讨论过,大多数人主张不改。

当然,functional 这个词本身很尴尬[1],一些领域还会翻译成“函数式”,感觉和“官能”一样是生怕初学者能看懂故意制造的障碍。

顺路说一说,现在日语中官能的解释是

1 生物の諸器官、特に感覚器官の働き。「官能検査」2 肉体的快感、特に性的感覚を享受する働き。「官能をくすぐられる」「官能美」[2]

这个意思1 对应的英语正好是organic[3]。与之相关的organ 除了可以表示器官,还可以委婉的表示其他东西,和官能“相映成趣”。更巧合的是organic另一个更常见意思就是有机化学的“有机”,这个词同样来自照搬日译。[4]

当然,“有机”这个翻译并不烂,只是“机性体”这个来自日语的说法现在知道的少,有机无机的“机”变得很神秘,导致“有机”很容易被认为是炼金术士们的隐语而窄化了organic 这个词

organic这个词很早就有了,[5]不知道比“有机化学”早到哪里去了,而且含义很复杂。有些译者可能认为“organic = 有机”,见到organic 就直接翻译成“有机”,同时读者受“有机化学”一词的影响[6],不查字典的话可能很多人反应不过来“有机结合”这类说法是什么意思。

这导致经常看到有人问“有机结合到底是什么?”“难道还有无机(inorganic)结合?”

如果知道organ的正常意思,应该能猜出来大概指像器官那样全体协调一致的样子。至于什么“生态化反”,不知道是受“有机结合”的影响,还是受“人与人之间发生化学反应”这类说法的影响,后面这个用法其实很早就有,比如歌德的《亲和力》。

2,另一个直接搬日译导致混乱的例子是三角锥。化学上的“三角锥的”对应英语trigonal pyramidal,工程等领域的“三角锥”相当于数学中的“三棱锥”,对应triangular pyramid。

这个trigonal指的是有三重旋转轴的,类似的词有三方晶系trigonal system 四方锥tetragonal pyramid 四方晶系tetragonal system,是和对称性相关的一个词。

不区分两种“三角锥”的做法其实也是传承自日译,不过现在对岸trigonal pyramidal的翻译是“三方錐”。

Trigonal pyramidal 基本上是一个化学专业名词,强调的是三重旋转轴,知道这一点可能就好理解为什么NH₃这类“没底的三棱锥”会叫trigonal pyramidal,而“三棱锥”triangular pyramid 的triangular指的是三角的,三角形的 。

日本人翻译的时候可能觉得没必要区分,所以统一成“三角锥”,问题也不大。而且后来的日本学者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把trigonal bipyramid 翻译成三方両錐形(さんぽうりょうすいがた),现在大陆的翻译是三角双锥,对岸:三方雙錐。

这个译名烂的地方和“官能团”类似,直接搬日文三角錐(さんかくすい),而中文中更常见的说法是“三棱锥”。

除了上面的历史遗留问题,这个词还有一个逻辑上的问题。在国外这块内容至少要到竞赛或类似AP的课程里才学,那时候学的人已经有分子点群和晶体群的基础,自然会明白为什么要区分三方锥和正四面体。

可国内高中化学不会扯到对称性那么深问题,同学可能会问“正四面体也是三角锥的一种啊,为什么要单独拿出来呢?”老师可能也不清楚背后的故事,随便给出一些解释很常见,比如“空心的规定为三角锥,实心的规定为四面体”“三角锥是化学上生造的术语,专门指类似氨这样的结构”……

3,其他概念合并、拆分导致的问题。

日本人翻译时觉得trigonal pyramidal 和 triangular pyramid 没必要区分,翻译时直接合并了,类似的例子其实非常多,经常在翻译和教学中造成困扰。

概念有多层次意涵的情况很常见,比如这个问题下面很多答主讲到的“氧化”,这可能和现在高中课本里加了“科学史话”的内容有关,知道化合价升高叫氧化是因为最早说的是物质和氧结合后,高中生觉得“这个说法过时,不如改成xx”很正常。

但是这个问题没有这么简单,氧化oxidize,指物质跟氧化合(to combine with oxygen[7]),也泛指物质在化学反应中失去电子或电子对偏离。[8]

第一重的核心意思可以叫狭义的氧化,是生活中最常用的,失电子什么的是从狭义的氧化概念中衍生出来的。

化学上的氧化还原怎么定义一直有争议,尤其是有机化合物的氧化还原,化合价或者叫氧化数并不是一个基础而明确的概念,而讲电子又太远。为此一些字典甚至会把“脱氢to dehydrogenate”也列入氧化的定义中。对于一个复杂的概念,改成“阳化、价升、失电”都是在用简化过的化学模型来描述一个复杂的现象,这大概是一直用“氧化”这个术语的原因吧,真要改的话必须要拆分概念。

因为氧化这个词日常生活中真会用到。比如说“这小白鞋氧化变黄了。”如果有人回复“不严谨,你不知道它表面的分子层次的结构,也不了解微观上的变化过程,怎么能确定是氧化呢?”真有这种回复我可能会直接拉黑。

我国早期翻译化学资料时经常为类似问题所困。比如碱base、alkali

各种平台都有人问过base和alkali中文都是碱,有什么区别,常见的回复是“能混用,没区别”,这当然是误解。

alkali一看就是来自阿拉伯语的早期炼金术士词汇,狭义的alkali 专指无机强碱,氢氧化铜和氨水就不是alkali。这也是为什么碱金属(alkali metal)和碱土金属(alkaline-earth)的“碱”用alkali的原因。广义的alkali则包括一些水溶性的盐。

而base是广义的碱,各种酸碱理论中和acid对应的碱都是base。所以有时会说An alkali can be defined as a base that dissolves in water[9]

区分两者是因为最早与之相关的阿仑尼乌斯酸碱理论是19世纪末才提出来的,在这之前只知道水溶性碱的特性——“滑涩”其他的base没有这种感觉。这导致大部分语言都是区分alkali 和base 的,比如前面提到的对汉语化学名词影响很大的日语,alkali 和base 分别是アルカリ塩基,1952年之前我国的化学工作者提出的各种译名中两者也是有区分的,方案有强鹼盐基(卤+兼)等。

到了1952年6月,一部分学者可能是认为我国民间就没有相关化学的基础,学习的理论都是阿仑尼乌斯酸碱理论之后的,加之后来又有很多新的酸碱理论了,没必要抄袭他国“积弊”,多此一举,于是提出“alkali 和base都翻译成碱”。

这个提案当时便有反对声音,有老师指出当时普遍采用的外文翻译教材都有类似“An alkali is a base that dissolves in water”的描述,alkali 和base都译为碱,就成了“碱是能溶于水的碱”。而支持者表示翻译的时候删掉关于alkali的解释就好了。(此事见1953年8月出版的《化学物质命名原则》修订本。)这也是后来教材要花时间解释“纯碱不是碱”的原因,纯碱不是狭义的alkali。而初级教材中的碱:遇水放出大量的热,水溶液具有滑腻感,其实来自外文教材中对alkali的描述。

类似的事还有很多,比如早期的carbohydrate(碳水化合物)或者saccharide的译名是“”,和sugar的“糖”不同。 后来也是觉得没必要区分,和“氧化”一样,sugar是狭义的糖,saccharide是化学上广义的糖,把“”改成了“”。

因为这个概念合并而感到困扰的人很多,比如这个回答:食物的碳水含量代表了它的含糖量吗?

当时的学者站可能是在化学理论的角度,认为这些概念在化学上本质相同,可以合并,但现在看来或许存在问题,有些太傲慢了。

至于拆分概念,也有,比如根和基都是radical,酸根是acid radical,自由基是radical 或者 free radical。早期命名的时候译者认为应该要按带不带电荷区分,所以找了两个汉字根和基翻译radical。

另一个例子是-ol后缀对应醇和酚

国外芳香性理论出现的晚,物质是直接按化学结构分类的,以羟基为主官能团的衍生物命名都是-ol。国内翻译这块内容时已经有了芳香性的概念,所以把芳香基和羟基直接相连的化合物单拎出来,叫酚。

  • 乙醇 ethanol
  • 苯酚 phenol
  • 萘酚 naphthol
  • 雷索酚、间苯二酚 resorcinol

这里还有一段波折,1932年的命名规则中酚phenol 其实是作为苯醇的简称的,phen=苯,-ol=醇,就是这么直接。

可是后面给的例子中又有“萘酚”。很明显这样的规则无法自圆其说,naphthol /'næfθəʊl/读音上也不应该是“酚”。

于是在1947年规则中,phen-ol就变成了“羟基连于芳香核之化合物”的代称了,这样就自洽了。

这个规则虽然有问题,比如命名过程中要额外考虑芳香性,但也不能说特别烂。烂的是被这个中文自创规则带进沟里,还“形成习惯”“就是不改”的例子——白藜芦醇 Resveratrol。

Resveratrol 来自间苯二酚Resorcinol和白藜芦的学名Veratrum album,从一开始被发现的时候就知道属于酚类,具体见:白藜芦醇为什么叫醇?

可当时就是误译了。即是说译者当时是误解了1932年的命名规则(白藜芦醇是1939年被命名的),以为只有苯醇=酚,那后人也应该改成正确的“白藜芦酚”,可很少有资料改的。

除了历史遗留问题,也可能是因为“白藜芦醇”听起来比“白藜芦酚”更天然无害一些,为了观感上的考虑吧。

总之,译名因为对规则理解有误而出错,长期使用后形成特例,这种例子算是特别烂了。

//关注这个问题很久了,本来想写的是类似通过键(through-bond)通过空间相互作用(through-space interactions)这类奇怪的新词。后来想想吐槽常见的已经能写几千字了,受众更广一些吧。

参考

  1. ^ 有一个材料期刊叫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经常看到有人批评这期刊定位不明。
  2. ^ https://dictionary.goo.ne.jp/word/官能
  3. ^3,a: of, relating to, or arising in a bodily organ;b: affecting the structure of the organism https://www.merriam-webster.com/dictionary/organic
  4. ^日本第一部化学译著宇田川榕奄的《舎密開宗》内編卷16「・・・植物は機性体なり。之を山物(注:鉱物)等の無機性体に較れば・・・」 http://mcm-www.jwu.ac.jp/~takemurah/newpage13.html
  5. ^ https://www.quword.com/etym/s/organic
  6. ^ 有认识做合成的朋友说他被摧残到看见“有机食品”这个词都会产生通感,仿佛闻到了有机溶剂的味道。
  7. ^ https://www.merriam-webster.com/dictionary/oxidize
  8. ^ https://www.zdic.net/hans/氧化
  9. ^ http://en.wikipedia.org/wiki/Alkali

user avatar   jiehou1993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夹逼定理


user avatar   keelinx 网友的相关建议: 
      

million/mega(百万)翻译成"兆"(万亿)...

也不知道是哪个脑残翻译的。

导致大陆好好的“兆”变成了“万亿”,比如说“四万亿”。。。


user avatar   qu-yu-hua-89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从头到尾看完

发现我直接学英文版的真他喵的省事

国内都翻译了些啥玩意……!!!




           

相关话题

  有哪些原本是某个学科/小圈子的专有名词,后来被大众滥用致使含义改变的词语? 
  有哪些全称很冷门,很多人只知道简称的词汇? 
  在战争中,有没有让士兵们学习敌国语言、冒充敌国军队,从而增加赢面的做法/事例? 
  你对现在很多人习惯性口头说话带生殖器怎么看? 
  韩国古代一直是中国的属国。为何语言乃至习俗与日本更相近? 
  怎样用最简单的语言向外国人解释中国历史? 
  为什么中国现代年轻人在交谈中喜欢使用"上帝"这一词汇而不是"老天爷"? 
  如何激怒一位语言学/音韵学爱好者? 
  为何欧洲贵族爵位也是「公侯伯子男」五等? 
  如何看待冯唐翻译的《飞鸟集》被下架? 

前一个讨论
一个人的安全感源自哪里?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赛博朋克 2077》steam 秋促出现了好评飙升的情况?





© 2024-05-1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