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曹操不称帝?他不称帝对曹魏政局的后续影响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第1页

  

user avatar   mu-rong-chen-xi 网友的相关建议: 
      

曹操从官渡之战前的“衣带诏”事件后,便彻底丢弃了早年匡扶汉室的理想,一直在为曹氏家族取代汉室,立国称帝做精心的准备。他最终在有生之年不能称帝,而对夏侯惇说:「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更多是因为他需要一步步破除政权内部外部的阻力,推进以魏代汉的进程,自己的寿命却有限,已经赶不及了,却绝不代表他不想做皇帝,没有篡夺汉室的野心。

“衣带诏”事件后,曹操就已经和汉献帝刘协彻底破脸了,才会不惜逼死怀有身孕的董妃。有鉴于汉朝那么多权臣家族的覆亡,为自己子孙家族的身家性命计,曹操当然不可能再当什么汉室忠臣,而必须要着手取代汉朝,这条布满荆棘的帝王路再也无法回头。

曹操攻灭袁绍,统一北方,将自己的大本营搬迁到邺城,离开许昌的汉献帝小朝廷,不受任何掣肘地经营自己势力,从司空升为丞相后,也从武平侯一步步变成魏公、魏王。

曹操封魏公、建魏公国,是曹魏代汉事业是关键性的一步。曹操没有封公前,虽然已经是天下最强的诸侯,但是想要称帝进而家天下,大一统,还是十分牵强的。

汉室本身早已虚弱无力了,能够阻止曹操向帝位迈进的,正是和曹操共事的各方士族、世家豪门。理论上他们只是共同效力于汉家天子的同僚,也绝不愿意一个新的强势皇帝凌驾于他们之上。

因此,曹操才要封公建国,名正言顺建立直属于自己的臣属班底,魏国制度更完全比拟汉室,让出身士族世家的重臣们,都和曹操定下明确的君臣名分,身上彻底打上了曹氏的烙印,从名义上的汉臣,变成了魏公国的臣子。

这样以来,如果曹氏家族一旦失去权力,那么这些曹氏魏公国的臣子,也必然是前途堪忧。中原九州绝大部分的资源和人才,从此彻底掌控于曹操之手,并能保证在曹操死后,能顺利传延到曹操的子孙身上。

正因为是否称“魏公”是如此关键性的步骤,决定着曹氏政权能否顺利延续,而不是步之前霍光家族后尘那样一代而终,对曹氏一族可谓是生死存亡、性命攸关之大事;

所以曹操不惜逼死共事多年的谋主荀彧,不惜激起一次次忠汉士人的反叛和政变,也定要将此事办成。

至于曹操在代汉过程中,所谓「身为宰相,人臣之贵已极,意望已过矣」「今上还阳夏、柘、苦三县户二万,但食武平万户,且以分损谤议,少减孤之责也」之类言论,都不过是政治家冠冕堂皇的作秀罢了。所以他一边说「然封兼四县,食户三万,何德堪之」,到称魏公后却一口气划出冀州十个郡作为自家封地,其后更加以“九锡”,当然都是为了将自己毕生奋斗打下的基业和权柄,合法地传承给子孙。

到此时,曹操已经做好了万全准备,即使他天不假年,不幸早逝,他的儿子也可以合理合法地继承魏公的封爵和冀州十个郡的封地,背后是君臣之份已定,牢牢打上曹氏烙印的整个魏国政府的班底,继续自己的事业,取虚弱的汉室而代之,也是水到渠成。

如果曹操自己能够长寿,那随着他一步步翦除内外敌人,整合并强化魏国的实力,等时机接近成熟了,取代汉室建立新朝,同样是迟早的事。

曹操最终在有生之年没有称帝,更多是因为他晚年心态保守,顾忌内外之敌,过于循序渐进,按部就班,给后世留下了一套封公、封王、受九锡,“设天子旌旗,出入称警跸,冕十有二旒,乘金根车,驾六马,设五时副车”之类的完整程序,可看看后世的杨坚李渊诸人,完成它们才用了几年?这才真正叫时不我待。

到了陈桥兵变后的赵匡胤,甚至连这套程序都不屑为之了,一个区区禁军统领、外镇节帅(殿前都点检、归德军节度使),直接就带着一群大头兵杀进京城,强迫后周太后和幼帝禅让。朝中百官还不是一样束手无策,只能俯首称臣?马上就有无节操者,连夜将禅位诏书拟好。

以赵匡胤如此浅薄根基,万不能和曹操煞费苦心的二十年代汉准备相比,居然一样开创了三百年大宋王朝。

曹操泉下有灵,看到这些后辈肆无忌惮的作为,不知是否会后悔自己的步骤实在太慢。明明是不断僭越天子所有的一切,有生之年一直在向皇位努力,连全套天子仪仗都到手了,却不知不觉寿命也到头了,「天命在吾,则为周文王」,欺人耶?欺天耶?

后辈李世民嘲笑曹操「一将之智有余、万乘之才不足」,既是指斥曹操的能力不如自己,不如说也是指曹操没有如自己在玄武门时那般,为争夺皇位,抛开一切顾虑、践踏人世间一切法则、哪怕弑兄逼父、杀弟屠侄,也要决死一搏的果决。

历史已经无情证明,诸如像金祎、耿纪、韦晃、魏讽之流,这些政权内部潜藏不满分子的反叛,难道是曹操尊奉汉献帝这么一个空头天子,就能够阻止的么?如刘备、孙权等战场劲敌,更加不会拿许都朝廷的空头诏令当回事了。

早知到“奉天子”奉到如此焦头烂额,内外受敌,还不如就和李世民平罗艺、赵匡胤灭李筠李重进那样,先拿下至尊大位,再和一切反对派在战场上见输赢呢。

从古到今论史时,并没有多少人认为刘裕、萧道成、萧衍、陈霸先、杨坚、李渊、赵匡胤这些人是逆臣,反而各个都是文治武功名至实归开国太祖,对他们的道德批判,更远远小于曹操和司马昭们。哪怕小皇帝禅位后一个个死的不明不白,旧朝宗亲更大都被杀戮殆尽。(ps:赵宋对柴家,算是难得例外)

这就是有生之年就拿到天子名位的好处,天朝君权至上的传统,便导致了以皇帝名义进行的恶行,从来冠冕堂皇不值一提,自有无数皇权拥趸去辩解其如何不得已。

明明真正实施篡位行为的是曹丕,他名声都比如曹操这般被与王莽并列为“操莽”,当做千古奸臣典型,要强多了,说白了,就因为他是正经做了皇帝的“魏文帝”。

明明选错痴呆继承人、间接导致天下大乱的是司马炎,可他虽然也饱受抨击,但名声终究还是比司马懿和司马昭父子好得太多了。说白了,也正是因为司马炎是正经做了皇帝的“晋武帝”,司马懿司马昭生前只是臣子。

这也正是曹操相比他们的最大缺失:
你自己都不敢迈出最后一步,又叫后人怎么好夸呢?

堂堂一个超世之雄,旷代之杰,却终身北向为臣,白费了一番新朝太祖功业,落得个被评书野史、戏曲小说丑化成“白脸奸臣”的代表,唏嘘可叹呀!


user avatar   nishida-secret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是我看到的最准确的总结。

总的来说,就是中国的高考相对公平,所以性价比极高,所以其他活动都可以适当让步。




  

相关话题

  为什么三国历史中极具传奇戏剧性的姜维的知名度远不如其他名将? 
  汪伪特工总部有无办过所谓的伪中央大学青年训练班?而且是办了四期? 
  为什么杀人如麻的曹操能够写出《蒿里行》这样的作品? 
  春秋战国时期的人为何一言不合就自杀? 
  在历史上汉人屠过胡人吗? 
  历史上哪个人让你觉得「他如果不死历史一定会大不一样」而惋惜? 
  如果孙权把大乔小乔送给曹操,曹操就会退兵吧,赤壁之战就不用打了,避免生灵涂炭,国安民乐,岂不美哉? 
  古代一个资质普通的皇子能成为一代明君有难度吗?难道有多大? 
  成年的历史小白,怎么系统学习中国历史和外国历史?对阅读书籍很有兴趣~? 
  为什么诸葛亮在贴吧无人不踩,到了知乎却无人不捧?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巨鹿之战中秦军主力(章邯军,王离军)会不敌项羽?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刘备伐吴的时候诸葛亮不去?





© 2024-05-17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7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