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老师真的没几个课能上好的。或者说上好了课跟升迁,评职称也没啥关系。
说实话,很多所谓的大学很坑人!
解一:现在的大学生,比现在没读过大学的人好。---- 政治正确的弱势群体,素质更差。
解二:现在的大学生,比过去的大学生差。---- 扩招,以及“教育公平”的恶果。
当代大学生可能有很多问题,但这些问题无非就是这个年龄段的年轻人都会有的问题,哪一代又没有呢?
有人说他们追星很狂热,难堪重任。言重了,这误不了国,谁没个偶像呢?李白的粉丝,一个叫魏万的年轻人,没有交通工具的情况下追了他三千里路,就为了跟偶像见个面,盛唐还是盛唐。有人说他们有点目无尊长,其实他们不过是讨厌长辈的说教,这不恰恰是进步的前提吗?
即便这些年轻人还是有各自的问题,但我们必须承认的是,他们进化的更加文明了,这得益于大学教育的覆盖密度不断增强。大学里学的不仅是知识,也是社会文明教育的雏形培养阶段。
这些年轻人可能王者荣耀里会痛骂坑货队友,但是不影响他们能文明地对待一个流浪的拾荒者。
他们看上去更崇尚自由,却也更加遵守秩序,规规矩矩排队,在电影院保持应有的安静,默默地给需要的人让座,这些年轻人更知道荣辱感和羞耻感。
相比之下,反而是个别「老一辈们」更不知检点,这些人以年长为荣,真以为吃的盐多就是盘菜了,动不动就看不惯年轻人,而恰恰也是这些人在电影院大声接电话,在禁烟的餐厅里抽烟还跟服务人员耍横,他们在任何可以夹三的地方夹三,毫不利人,专门利己。
做这些事的,不是当代年轻人,而是那些想说教年轻人的人,所以为什么要听你的?
当代大学生的样子就是年轻人该有的样子,如果有人觉得这些年轻人没规矩,或许问题不是如何改变他们,而更应该思考一下:是否要改一改规矩了?
当代大学生(年轻人),当然有他们的问题,他们可能偏激,可能片面,可能过于傲慢,可能有时也思辨不清真相,但我始终相信他们终究会变成熟,成为更好的一代人。
我三十多奔四了,但我一样喜欢和二十来岁的年轻人做朋友,他们热情,他们有想法,他们是美好的未来。
1. 安全感来源于自身认同,一切建立在 title、薪酬、成就等世俗意义基础上的安全感都让你充满不安全感。
从北大毕业一年之后,在北京一家互联网小小的创业公司负责运营,在网络上我做了 5000 万收听量的「在北大不吐槽会死」podcast,也有了一定的所谓「作品」——客观来讲,无论是收入还是自我成长,其实都已经非常快了,但是仍然很焦虑,充满着不安全感。
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安全感?表面原因是比较,因为身边的朋友们段位和层次可能高于我很多,看到一个才华横溢的人我会感叹「啊为什么我不能写出他那么俏皮的微博啊」;看到一个 90 年经历 IPO 成功套现几百万的宝宝,我会想「啊我为什么不可以像他那样经历这样的事儿呢」;深层原因是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自己一直觉得一定要有钱,越来越多的钱是最好的,但是有钱以后真的可以吗?事实上我真的不能认同那些「有钱一定会幸福吗?」「是的」这样的段子了,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就不能获得来自己内心的认同,欲望是无穷的,用比较去获得别人的认同是永远没有尽头的。
你需要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你可以现在不知道,你甚至可以永远不知道,但是你一定要知道「你需要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知道这一点意味着,你对自己有一个评判标准,,每一个得到的物质、精神上的进步你都会问自己,「这是你想要的吗?这符合你的价值取向吗?」
对于一个穷逼来说,真的很难说我不看钱,说我不要钱。然而这不重要,钱会有的,你要想清楚不仅是钱怎么变多的问题,你更需要想清楚除了钱的回报,你内心中觉得做什么你是可以自己认同自己,觉得这样做特别棒,这样做是你相信的,这样做你是可以获得能力(思想和技能)的精进的,那你就去做。
2. 承认「选择比过程重要」的基本事实后,更要相信「正确策略下踏实积极的长期努力是会有所产出的」
「选择比过程重要」这个就不说了,我并不想跟不认同这个观点的人争辩,并不现实,但是尊重和接受这个事实并不意味着你可以沉溺于人生选择不可自拔。
诸如「怎么选取一家创业公司才可以最快获取财富自由?」「怎么嫁对人才可以更幸福?」……这些问题不是说不能考虑,而是说不建议在年轻的时候多考虑。以创业公司的选择为例,陌陌、今日头条的早期员工加入这家公司之前是并不能预判这家公司未来会如此成功为其带来丰厚回报的,这就意味着他们在早期加入这家公司的决定是一种投资,这种投资行为可以因为你的眼光毒辣、经验丰富排除一定的不靠谱项目,然而大部分靠谱的人和方向也不一定可以导向这样的成功结果。
我想说什么呢——成功与否并不以你对选择的徘徊为转移。你在意钱,就要钱多的;你看好这家公司,那就留下来加油干,改变它,不要整天思考「如何加入」。这种行为,和股票没有区别,一样是投机行为。人类的一切投资行为都源自于一个天性——「始终希望不劳而获」。
那应该怎么做?得到几个机会和领域标的,了解它们,选择一个,给自己和你的机会一点时间,沉浸下来,「好好做事」。你要相信,正确策略下的长期执行对自己的能力精进是一定有好处的,如果相信这一点,我们有什么理由迷茫和懈怠?
「出名要趁早」这句话真的会害死很多人,这个社会、大多数媒体关注的,都是那些已经获得巨大成功的人,他们引导我们聚焦成功,却忽视两点。第一,这些成功人士在之前经过的失败、挫折、消沉以及一切积淀;第二,这些成功人士踩在脚下的,是无数因为时机、选择、策略、资源等等原因没有成功但同样优秀的天才。要在这样的社会世俗价值观下认真做事儿,就真的特别难能可贵了。
我现在知道我做不到,但是我知道努力的方向。
PS,有人一直问我「要是红点(我所在的创业公司)不行了怎么办?」这问题特别蠢,真正聪明有才能的人是不会失业的,在这家公司工作想的不仅是这是一份投资,也是技能和思想日益精进的训练场。
3. 执行力、意志力、自制力和时间相同,都是消耗品,要保持持久就要记得充电。
我在一年前也会觉得,那些牛逼的人们为什么可以做的这么快,这么好,而且心无旁骛,但是现在我发现了,要想变得更强大,你做的每一件正事儿几乎都是反人性的。
不能给自己一个预期是,我今天确定一个目标,我就一定要在短时间内完成,这是不现实的,不可执行。第一目标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化,第二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第三,也是最重要的,长期的执行力是人类的稀缺甚至不可能存在的资源。
明白执行力、意志力、自制力是消耗品,需要充电,你就可以更合理地去管理自己的预期了,不会让自己沉浸在「妈的说好今天晚上跑步 40min 结果又没动」的羞愧感中不可自拔。
知道是消耗品,就要知道如何充电,你要给你正向反馈,奖励自己颓废,让自己定期休息甚至读鸡汤学习偶像,这些都是正向反馈;你要给自己正确的策略,用可执行的 steps 来知道自己的执行,短期组合执行达到长期执行的目的,想到一件事儿就马上做完,清空大脑……
除了这些方法论的东西,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就是,你终于可以对自己释然了……你会觉得人们在这方面是一条起跑线,都是需要积累良好的习惯的,你需要的不是艳羡和悔恨,你需要的是一步一步地升级,积累你自己的路径,成长得更牛逼。啊这很像打怪升级像纲手一样增加自己的查克拉。
4. 优秀不仅只有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德不配位」是不可取的,所以要做一个有美德的人。
真是漫长的人生感悟题呀,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知道这些道理就已经花去一年时间,然而已经比不自知的人好很多啦。
现在的大学生啊,有旷课一学期不来的,有拼命学习到半夜的,有上课玩手机的,有埋头记笔记的,有挥霍父母钱的,有努力做兼职的,有打游戏浪费人生的,也有打游戏发现新我的。
他们中的大多数,遇见老人让个座,遇见孩子笑一笑,吃饭出去不忘了跟服务员说谢谢,实在不好意思还会鞠个躬。
什么黑暗的事情被爆出来的时候他们是最愤怒的一批,有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势。
遇见喜欢的认真的老师即使是课后也会赞不绝口,孜孜不倦的给学弟学妹们说这个老师的故事,遇见不喜欢的大家抱成一团抱怨,好像并不尊重老师这个行业。
说穿了,不过就是一群血气方刚还没有被磨平棱角的少年,有时候很幼稚,也有不少的奇葩和败类,承受了许多不应该有的歧视,也接受了不少鲜花和掌声。
但是真的大部分很可爱的。
我们的教育,我们的大学,再也不是读书人做学问的地方了。
大学成了职业培训中心。最近高考放榜,我每天收到的邀请全都是如何填志愿,哪个专业毕业后有出路。
所谓知识改变命运。在如今这个浮躁的世界,金钱决定命运。变成了知识改变金钱运。
我所在的行业,知乎上常年讨论的都是赚多少钱,为什么赚的少。好不容易有一两个询问 读机械是什么体验,回答的全都是女生少,赚钱少,如何转行程序员。没有人说参加了哪个令人激动的研讨会,没有人提起跟业内顶尖教授的交流,没有人有提高国家制造业的热血。有的多是抱怨,这情况普遍存在于各大高校各种专业。
这些要怪十几二十岁的孩子吗?
或许是当人人都可上学,都可识字时,我们开始蔑视读书人。我们对有钱人点头哈腰,对艺人称呼老师,对写诗的学生留下嗤笑。。。当知识唾手可得,不再稀缺,人们开始向钱看齐。情怀,理想,抱负成了人人唾弃的鸡汤。
你这时怎能责怪当今的大学生没有风骨?因为他们不是读书人。
你我都不是读书人,如今,哪里还有读书人。
师: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無道,以身殉道。
生:何为道?
师:周末补课费得交了!
生:哦,道为钱。
如今的知友们脑洞特别大。
在知乎这个平台,“讨论” 近乎是不可能的。无论我的观点是什么,只要我回复了留言,就马上把我当成敌人,各种兑,不分敌我。
最后补一句。我们的社会向钱看,因为生存的基本所需无法满足,衣食住行都是奢侈品。不过发展中国家不会永远在发展中。
愿我们的下一代,有更开阔的眼界,更宽广的胸怀
愿他们读书是
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他们特立独行,个性鲜明,但却不失善良、不失热血、不失希望。
他们有活力,有动力也有热情。
他们混迹于各大社交平台,但却迟迟未能脱单。
他们嘴上说着烦烦烦,转头却依旧热爱生活。
他们啊,表面嘻嘻哈哈,内心却压力山大。
他们啊,年纪轻轻却同情心爆棚。
他们遇到流浪猫、流浪狗会慷慨解囊,悉心照顾。
他们在国家遭遇危机的时刻,也会义愤填膺,展现特有的爱国情怀。
总有人讲:现在的大学生啊,大多都是温室里的花骨朵,捧在手心里的花瓶,碰不得。
可他们总是会用自身行动一次次来证明他们不是花瓶。
他们没什么钱,但却总能在“水滴筹”“轻松筹”等爱心捐赠的平台上看到他们的善心。
他们很坚强,坚强到受尽社会磨炼、人情冷暖都未曾流过一滴眼泪。
他们也很脆弱,脆弱到听不得一丝山河动荡,世事无常。
他们会在考试前临时抱佛脚,也会逃课网吧嗨皮,对其他任务一律佛系。
他们嘴上说着养生,却总赖在寝室睡觉打游戏,吃饭就是点外卖,要不就是泡吧天天857。
他们也很矛盾,在学校的时候想回家,回到家了又想回学校。
他们啊,会对服务员说谢谢,会给老弱病残孕让座,也会教育倚老卖老的人。
他们买菜不会讲价,很多时候钱总花在吃喝玩乐穿上,又是那么不懂事。
说不迷信却会转锦鲤,说勇敢却最惜命,说佛系却又是买口罩的主力军。
我还是挺喜欢他们的。
愿他们做个平凡但不平庸的人,在自己的地方发一份光,散一份热。
保持身体健康,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
内容原创,转载请私信或备注说明,谢谢!
我可以告诉问主,现在的大企业集团,对90~95后的评价是很不错的,并急于给机会让他们上位,尤其是家境与视野匹配的孩子们。(我得想想叫他们孩子们是否合适哦,算了,估计他们也不会跟我计较这些)。
按照中国过去的历史的发展行程,一般立朝第四代人就会且可以书“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没法子,人家有这个底子啊。
盘下来,目前也七十年了,二十年一代,问主自己算算。
我们家过年灌了香肠
我妈打电话问我要不要给我寄一份让我送给辅导员
我觉得很尴尬拒绝了
我妈说,你呀,你就是不会这些人情世故
后来我问了我室友如果是他们的妈妈这样问,她们怎么做
所有人都觉得天呐好尴尬肯定拒绝啊
辅导员也好,出门找人办事也好,这都是人家的工作人家本来就应该做的。为什么要我送礼?难道我多送一份礼,人家就对我多尽职尽责一点吗?
那就是说我不送礼,人家就不尽责对吗?
那不是应该去告他吗?为什么还要送礼?
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想法,其他同学怎么想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他们也不会送老师香肠
准确来说我的想法是:我妈可以送老师香肠,但是我不可以送。
(至于我妈送香肠的原因,我想是因为老师不可以收红包)
因为如果我送了老师香肠,那么我的人品在老师眼里、同学眼里都低了一大截。所有知情人都会觉得我这人很怎样怎样。势力肤浅自私拜金之类等等
而且,谁在寝室里面放香肠啊?别人想不知道都难吧?
但是如果是妈妈送的的话,大家只会觉得,啊,妈妈是那样啦。反正也不是奢饰品什么的,只是土特产嘛。真是爱女儿的好妈妈。
当然我爱我妈,我也理解我妈。她只是不了解我们年轻人的认知罢了。
我妈之前一直问我发小谈男朋友没有。一直问一直问每次我找我发小玩都要问。
我之前一直说:“人家说过要当女强人的啊”给她糊弄过去了。
她说:“你又不问你怎么知道人家谈没谈。”
我:???
难道我要去:“嘿某某某,你找男朋友没啊。”
“没有啊”
“哦这样啊,我妈一直问这事哈哈哈哈”
不尴尬吗?
后来这事怎么解决的呢?后来是我谈了一段地下恋初恋后,放假回来,
我妈:你发小谈男朋友没啊
我:没有
我妈:你不问你怎么知道
我:人家又没发朋友圈(因为我已经发过了)
我妈:?发朋友圈
我:对啊,谈恋爱肯定要发朋友圈的啊,就是让所有朋友都知道这个事,免得对方脚踏几条船啊
我妈:哦这样啊(恍然大悟)你们年轻人现在还搞这一套啊
我:?你不知道吗
后来跟发小讲起这个事(这次终于不尴尬了)。结果在我讲“现在年轻人谈恋爱要发朋友圈的”之前,发小就已经哈哈大笑开始说,“你放心,我要是谈恋爱了肯定会昭告全天下的。”
搞笑,我就说嘛,我发小谈恋爱了我怎么可能不知道。就算网上不说,找她玩的时候也肯定会三句不离男朋友的啊。
可能他们那一辈人谈恋爱都遮遮掩掩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