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在职场,公司的管理层是绝对理性的吗? 第1页

  

user avatar   wang-rui-e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当然不是,用赫伯特 西蒙的有限理性模型解释公司管理层的决策,往往能更好地反映现实。

在有限理性模型之中,人们追求的不是绝对的最优结果,而是相对能令人满意、能达成基本目标的结果。

举个假想的例子:

某食品公司的管理层考核关键指标为公司的市值,如果管理层能将市值提升到 100 亿,则公司不需要裁员、高管能获得丰厚的股权激励、现有供应商和经销商的关系都能维持下去。

目前,管理层面前有两个选择:

1、增加现有产品线的营销力度,有 80% 的可能性恰好让市值达到 100 亿,有 20% 的可能性让市值达到 90 亿;

2、研发新的产品,有50% 的可能性让公司市值达到 200 亿,但也有 50% 的可能性让公司市值达到 90 亿。

如果管理层是绝对理性的,且公司完全风险中性,选项 2 的预期收益更高,是更加理性的选择。

然而,管理层很难抵御实现「令人满意」结果的诱惑 -- 所有人都安全上岸,自己能拿到股权激励,上下游关系保持稳定,这不挺好的嘛,何必冒险追求绝对最优呢?

这里的「令人满意」还有一层意思:如果已知存在一种可行的手段,那么人们不会再去尝试穷尽所有潜在的手段继续尝试。假如半年过去了,目前产品线的销售情况不错,有极大概率能完成 100 亿市值的目标,那么管理层很可能并不会再斥重金聘请咨询公司寻找新的业务方向,尽管这些方向中可能蕴含着更好的结果。

另外,在有限理性模型中,人们并非依据全部的信息作出决策的,也并不能完全洞悉目的和手段之间的关系。

回到食品公司的例子,如果这家公司的主营产品是方便面,管理层或许还会顺便关注一下自热米饭的市场数据,但恐怕并不会针对牛肉干做市场调研(众所周知,红烧牛肉面一年只需要一头牛)。即便这个市场有着巨大的商业机遇,有助于实现最优结果,但并不会被纳入决策范围之内。

同时,市场上也存在难以被解释的因果关系,即使能够解释,法律、社会道德也可能不允许公司采取对应手段。例如,疫情爆发初期,人们大量囤积方便面用于应对居家隔离,在两年前,人们很难预测到这样的因果关系。同时,即便人们后来了解到了这样的因果关系,法律和人性都不允许方便面企业故意传播病毒来实现业务目标。

综上,用有限理性的视角去解释公司管理层的行为,也许会和现实世界取得更好的拟合效果。


user avatar   MarryMea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是。

即使“公司的管理层”只有一个人,指望这人“绝对理性”也是不可能的。生物学障碍阻止人这样做。

何况一般来说用“职场”描述的公司的管理层不止一个人。

在新古典经济学的模型中,经济学人是“绝对理性”的,会做出“自我利益最大化”的行为。行为经济学则认为“非理性因素影响着人在经济活动中的决策”。

经济学所指的“理性”在更大程度上是“一致性”:

1、完备性:给出两件事物或两种选择,你总是可以分辨出你觉得哪一个更好,或是一样好;

2、迁移性:如果你觉得事物A好于事物B、事物B好于事物C,那么你会觉得事物A好于事物C。

例如,一个人一贯喜欢吃屎而不喜欢吃营养丰富的美味佳肴,在普通人看来是精神有问题,但在经济学上这可以是理性的。

行为经济学谈论的“非理性”里,也有很多和你日常谈论的“感性”不像的内容:

1、人的自制力是有限的,想到了自我利益最大化的行为之后也未必执行。

  • 例如人们明知道“服食太多高热量食品有害健康”“饮用太多酒精有害健康且可能会暴死”,能够制订“每周最多吃一次麦当劳”“开派对的时候多吃菜少喝酒”之类计划,在路过麦当劳的时候还是能想出各种理由说服自己去额外地吃,开派对的时候酒也喝得乱七八糟的。
  • 传统经济学认为“人的选择越多越好,如果你觉得多出来的选择不好,你总是可以不去选,多出来的选择可以让需要的人有机会选”,这是一些经济学家支持将娱乐毒品之类玩意合法化的理由,而实际上人的意志力并不总能抵抗诱惑。

2、人对现金价格的变动和涨价的理由有各式各样的认知倾向,不一样的理由产生的一样的数字会给人不同的观感。

  • 例如饭店A说猪肉涨价了所以盖浇饭涨价2元,饭店B说同行涨价了所以我也要涨价2元,人们通常更能接受饭店A给出的理由,而认为饭店B贪得无厌。

你可以想到更多应景的例子:

  • 目前全球累计的新冠肺炎病死率约2.1%,如果有公司开发出了一种保护率100%、效果持续1年的疫苗,一针起效,自费使用,你愿意付多少钱来打一针?
  • 假设你生活在无风险地区,你的老板要派一批员工去疫区工作,这些员工有可能被感染并死于新冠肺炎,他付你多少额外的工资才能让你愿意去?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有人用假想的病死率千分之一的全球传染病提出上面两个问题来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几乎没有人愿意掏超过2000美元一针来买保护率100%的疫苗,但是人们普遍要求数万、数十万美元的额外工资才愿意去疫区工作。

显然,这在经济学上是不理性的:同样是“买千分之一条命”,人们在“用金钱买一样东西保住自己的千分之一条命”时特别珍惜金钱,在“出卖自己的千分之一条命去换钱”时则特别珍惜生命。

类似地,你可以在知乎上看到一些“给你一个按钮,按下去有XX分之一概率当场死亡,每按一次获得XX万,你愿意按吗”之类问题——下面总会有人分析“这比你去上班的效率高了OOOO倍”,那么回答“不愿意”而每天还出门去上班(并冒着在路上死于各种事故、在单位猝死等风险)的人显然有不理性的嫌疑。

在心理学和生物学上,这些不理性的行为是有规律的,可以被分析和预测。最基本的,你可以意识到“人性本懒”,人是懒的,人是天生懒的,后天还会形成更多的懒。


user avatar   leon-3-75 网友的相关建议: 
      

是的。

首先你说的是管理层,不是某个具体的管理人员,管理层其实是一个集体智慧决策的结果,依据的是公司的章程制度。因此管理层基本上杜绝了人为非理性决策的因素。因为他本本来就不是一个人在决定。

其次所谓理性是需要有一个标准的,以什么来判断理性?比如两个客户一个赚钱多,另外一个是个美女,我把生意给赚钱多的算理性还是给美女算理性。即便我把生意给了美女,也是在既定的情况下,追求自己满足的最大化。这说白了也是一种理性。因此你所谓的理性要看站在什么角度。即便一定要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才叫理性,这里的利益也可以是多样的,赚钱叫利益,牺牲金钱赚名也叫利益。哪怕我做了一个错误决定,在做决定的时候,既定的信息条件下,我也是在按理性的方式做决定,至于说错误,比如判断股票会涨,结果股票跌,那属于判断失误,但并不一定属于非理性。

所以总的来说管理层做的决定都可以看作是理性的。


user avatar   xiao-shi-9 网友的相关建议: 
      

聪明人靠统计数字和洞察来得出结论。

平庸的人仅依靠统计数字来获取信息。

笨蛋成天看个案小作文来悲鸣或自嗨。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越来越多年轻人追捧「摸鱼哲学」,拒绝努力的年轻人真比老一辈活得更通透吗? 
  我一个老实人,职场上不懂讨好领导,不会人情事故,也是种错吗? 
  妻子怀孕期间,我该多陪在身边好,还是在外更努力挣钱好? 
  四大 HR 眼中的好简历是什么样子的? 
  体制内3000,体制外15000,你怎么选 ? 
  《脱口秀大会》中颜怡、颜悦吐槽「职场女性一定要穿高跟鞋,而且还要化妆」,颜值和高跟鞋是女性职场必备吗? 
  为什么职场争斗中认真干活的人会败给不干活的人? 
  休息的时候想着工作,工作的时候又不想去做,这种很zz的状态怎么破。? 
  你们听过领导最没水平的一句话是什么? 
  在一家不错的大平台工作,但是直属领导特别急躁,我招架不住怎么办? 

前一个讨论
索尼的商标字样是不是看上去有点土?
下一个讨论
经历20年的科研发现一个怪现象:创新性越强的文章越难发表,而跟风之作和修修补补的文章容易发,你觉得呢?





© 2024-05-17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7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